• 首页
  • 电视
  • 电影

21克

21 Grams,灵魂的重量,21克:生命可以有多重?,灵魂21克

主演:西恩·潘,娜奥米·沃茨,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夏洛特·甘斯布,梅丽莎·里奥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21克》剧照

21克 剧照 NO.121克 剧照 NO.221克 剧照 NO.321克 剧照 NO.421克 剧照 NO.521克 剧照 NO.621克 剧照 NO.1321克 剧照 NO.1421克 剧照 NO.1521克 剧照 NO.1621克 剧照 NO.1721克 剧照 NO.1821克 剧照 NO.1921克 剧照 NO.20

《21克》剧情介绍

21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保罗(西恩•潘 饰),一位大学数学教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生命垂危,幸运的是,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使他死里逃生,可是,他和妻子的关系并没有因此而重获新生。 杰克(本尼西奥•德•托罗 饰),曾经是酒鬼和犯罪分子,在一名牧师的帮助下,他重建了自己的生活,不仅成为青少年咨询顾问,还是正直善良的好父亲,可他的妻子有时候却暗暗期盼他能保留一点过去的性格。事实上,杰克对往事充满愧疚,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努力寻找新生活的希望。 克里斯汀(娜奥米•沃茨 饰),她曾经沉溺于毒品和派对,生活一塌糊涂。当她幡然悔悟,改过自新后,却因一起灾难性的事件,生活发生可怕的逆转,重新陷入了困顿。她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回到了过去,并且拒绝改变。 一桩交通意外将这三个人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随着而来的,是苦难、复仇,还有爱和救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硫磺泉镇的秘密第三季家园反击战忽秃伦公主哥特式杀手她爱他如何与我的猫分手撞机两个阿尔弗雷德祝福的钟声出包王女2九幽寻宝录三个未婚妈妈向田理发店再见十八班绝地战警:生死与共非枪人生体坛黑幕第一季Moveto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王牌酒保神之酒杯永禁淘金阿菠萝计划网络年代豪华游轮头痛欲裂八只鸡末代皇帝传奇倾听你心知音识谋第一季四年二班死神有约第一季

《21克》长篇影评

 1 ) 浅谈《21克》电影中的非传统结构主义

看《21克》前三十分钟,我的感觉是凌乱的。

它没有按照传统电影结构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结构电影整体,而是采用零碎的镜头、片段的组合,插叙与倒叙的交叉,人物关系的错综纠缠,戏剧性情节的展现等连缀一起,最终朝向同一主题。

对于观众来说,去寻找把这三个人联系起来的线索和原因也成为解谜般的游戏。

而我们看传统电影情节,结构样式是比较单一的。

一般人们谈电影剧作的结构,似乎就是戏剧式的一种,以外部冲突为基础,着力写冲突的发展、深化与解决,以及所造成的电影情节、段落之间的依赖关系。

因此,相比于传统结构的电影,电影《21克》的结构建立算是非传统结构。

据我所看的电影以及阅读的相关书籍来看,电影的非传统结构日益多样化。

比如,有的剧作结构不以外部冲突为依据,而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依据,类似于西方的意识流小说;有的剧作不以冲突的直线发展安排情节,而以生活的的几个横切面着去写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细微过程;有的剧作,在段与段之间几乎毫无联系,总体结构零散不讲究,却如散文搬“形散而神不散”,讲究内在的联系.电影《21克》应属于第三种。

下面将具体分析《21克》的非传统结构的特点。

一、打破传统结构电影中固有的逻辑叙事,利用逆向、零碎或非客观的逻辑叙事,表现出后现代叙事中非线性叙述的风格。

苏联电影工作者库里肖夫试验让我们第一次了解了电影的语言;电影语言就是以镜头为最小单位的逻辑性拼接。

单个的镜头是不能引起人们任何反应与思考的,但是经过镜头组接(蒙太奇),就“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可见只有镜头与镜头间发生逻辑关系才能引起观者的反应。

而非线性叙事则是打破镜头间固有的逻辑关系,利用一种逆向的,抑或是非客观的逻辑(思维逻辑)结构叙事。

电影《21》克在开头是保罗与克里斯汀躺在床上,接着是克里斯汀的丈夫与女儿在餐厅的愉快场景,然后是杰克教育一位青年的内景......画面的转换毫无逻辑联系,甚至让人觉得无厘头。

按传统叙事风格,理应围绕男主角保罗和女主角克里斯汀两人之间发生一段长故事。

导演伊那里多大胆突破传统电影结构线性叙事的方法,用镜头的拼接组成整体。

恰恰是这种非传统逻辑的叙事给人的凌乱、飘忽不定的感觉,吻合了电影主题“21克”生命之轻的内涵。

二、倒叙与插叙交叉的方法使电影远离传统结构的固定模式,实现了一种新的突破。

《21克》开头男女主角躺床上,两人发生了关系,应属于电影的结尾部分,却放在开头,引起影片追溯故事的发展,这是倒叙的手法。

电影中间不停的插入三个家庭的生活片段,属于插叙。

两种叙事手法的交叉别出心裁,虽有些散乱,但是却紧扣着“十字路口”为中心,使人物、情节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故事得以完整。

三、错综的人物关系以及戏剧性的情节使《21克》非传统结构别有特色,匠心独具。

男主角保罗和女主角克里斯汀原本不相识,一个是濒临死亡等待心脏捐献的患者,一个是丈夫、女儿双亡的鳏寡女人。

心脏成了保罗与克里斯汀联系的纽带。

另外,杰克一家看似与中心偏离,却也是主角之一。

正是他的错误使得罪恶产生,他的醉驾是故事的源头。

这样错综的人物、情节安排,使整个电影演员都成为了主角,他们绕着一个点上演了三个故事,紊乱而统一。

综合上述特点来看,电影《21克》体现了大胆的反传统结构主义,也正是导演这大胆的创新反叛让电影在结构中出奇制胜。

在看似凌乱不堪的片段中,观众看到了故事的交叉——车祸的十字路口。

三个家庭的命运开始相连,对命运、灵魂逐一审视。

三个人在自己的灵魂中挣扎,那比蜂鸟还轻的21克重量成了一生的苦难。

影片的结构建架以零乱、琐碎、非逻辑的叙事等特点正好切合导演欲把人生、命运、灵魂的终极思索展现给观众的意图。

《21克》的非传统结构主义是一种对电影结构艺术的反叛与革新。

 2 ) 灵魂有多重

PS.如果你愿意给《读书人》杂志投稿的话,请发邮件至以下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需要的影评和书评还是很多的,不需要文笔多好,不注重形式,有所表达即可。

 3 ) 灵魂挽歌

写在前面的话:(21克是我看完觉得很压抑的一部片子,很沉重的话题,生命,灵魂,命运,救赎,和解脱。

记得有朋友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痛不欲生和生不如死哪个比较痛苦,我无解。

想必很多人都无解,有的时候,人是需要解脱的,而死亡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

可是面对死亡,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心如止水呢?

当然,活着就需要希望,不要等别人救赎,自赎是最伟大和坚强的。

自赎一个美好的意愿,警示所有朋友和我自己。

戏如人生,我们总有一天会做主角,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和忘记)灵魂挽歌(剧中人物 A,B,C,唱诗班地点 灵魂噬地)第一幕第一场 开篇自述地点灵魂噬地右下角,心灵的最底处。

A:我们三个人,同样分量的生命,却有着不同的幸福与哀伤,在绝望与希望之间重生和灭亡。

一切仿佛是上帝开的玩笑,也似乎是冥冥中的注定。

B:也许这一切只是出于自己本身,道德,信仰,责任,这些类似准则的东西抨击着我们的内心,改变着我们,最终不得救赎和自赎。

C:也许我们本来只想充当一个旁观者,却不小心当上了主角。

命运的转盘指向你的时候会悄无声息,走的时候却会撕心裂肺。

迷失自己的时候,谁又能拯救谁呢?

A:我是一个宿命的人,上帝给予我的,我就会接受,不是我的,早晚我也会归还。

你说我痛苦吗,我说我后知后觉。

你问我幸福吗?

我说我拥有生命就已经满足。

可是,我却嫉恨命运的捉弄,这叫我无法自拔,甚至迷失自己。

B:我比你要理智,因为我曾经穿越过死亡的殿堂,我甚至羡慕那里的阳光。

而且,我早已将自己的生命遗忘。

C:迷恋一件东西的感觉是美好的,因为会失去自我。

接近死亡的感觉也是美好的,因为可以轻松的解脱。

可为何我还要不断的挣扎,不断的想去摆脱。

因为我是女人,我需要温暖和一份爱。

第二幕 第一场 生活·其他地点 灵魂噬地右上角,心灵隐私处B:看着妻子来去匆匆的疲惫的身体,我侧目忍泪。

我的心脏已经不能忍受强烈的刺激,它已经衰竭,我可以感受到它即将消逝,原来心如止水可以这么简单。

曾经在我脑海中计算、划分一道又一道的数学题目消失了,曾经在我身体里燃烧的一股股激情的香味也荡然无存,妻子尽着她最后的努力创造奇迹。

其实我知道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另一个新的生命,完全属于她的新生命。

我的手指很久没有温暖过,冰凉如尸。

也很久没有用自己的鼻孔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并且很久没有再见到飞翔在空中的群鸟。

我勾勒着死亡后的宏图,想象着天堂与地狱的模样,喧嚣或寂寥,繁华或蛮荒。

而现实中,除了周围仪器的嗡嗡声,满地寂静。

A:孩子经常会看着我身上的纹身,露出害怕和好奇的眼神。

我无从说起,也不想逃避。

我为我曾经做过的事而忏悔,年少的冲动造就了我一生的阴影,就好象我身上的纹身。

可是上帝告诉我,一切都会过去的,会好起来的。

我虔诚,我信仰。

我相信善恶因果,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的打造我新的美好,虽然仍然很多人对我不信任,就象解雇我这个老板。

我委屈而懊恼,可是我能怎么做?

用刀片一点一点的刮去这曾经的罪恶,可是留给我的,依然是无尽的伤痛。

上帝啊,叫我再相信你一次,我笑了,我开心的笑了,上帝是值得我相信的,好人总会有好报的,我的虔诚没有浪费,我得到了上帝的奖品,这一刻,我是幸福的。

C:邻居家的夫人经常会对我报以羡慕的眼神,温柔可靠的丈夫,天使般的孩子,生活如天堂般不可想象而又可伸手触及。

我多少次笑着在睡梦中醒来,是因为幸福。

塌实感和满足感笼罩着我,这比那些该死的白色粉末带给我的梦境要坚实的多,都是温暖的,我曾经糜烂的心灵一点一点的缝合而焕然一新,热可可上升的热气代替了荼蘼的香味,温暖的胸膛代替了虚无的环境,优雅的音调代替了那迷幻的耳鸣。

他,我最爱的人,把我拉回了地平面,叫我成了一个会莞尔的幸福的小女人,可是就当我手里熨斗准备在丈夫洁白的衬衣舞蹈时,扑天盖地不好预感就象熨斗中沸腾的热气一样,朝我袭来……(A,B,C下,唱诗班齐唱)即将逃离病魔的追捕已经别离罂粟的花香开始追随上帝的脚步不管是抛弃还是接纳生命已经不知不觉中在远航可是命运的转盘啊因为那一阵悄悄来袭的风开始转向(唱诗班下。

)第二场 10月10日,十字路口,A的生日,B的重生日,C的忌日。

地点:灵魂噬地左下角 心灵未开垦之处(B,A,C顺序上。

)B:我有了心跳的感觉,可是却陌生,我有灵魂出壳的感觉,游戈在一个不属于我的地方,我看到了身边神情激动眼含泪光的妻子,我听到了窗外群鸟的鸣叫,我试着呼吸,很艰难,却毅然生动。

我知道,我重生了。

我的重生意味着一个人的消逝。

我代替了他继续生存在这个乏味的世上。

我并没有兴奋的感觉,而是哀伤。

医生把泡在装有福尔马林的瓶子里的心脏叫我看。

我问‘这是我的心脏吗’。

我望着这千创百孔的心脏,象一块糜烂的肉块。

我第一次离自己的心脏这么近,看的这么仔细。

审视的过程叫人觉得可怕。

它已经静止,我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那么我也是应该离去了。

可是为什么我又活了过来,上帝送我的这个礼物是为什么,完成未完成的吗?

为了我多年却没有感情的妻子的梦想,还是那未完成却永远无起色的事业。

不是,都不是,生存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追求和意义。

我不如就这样死去,与我的心脏一起,默然的停止。

只是,等等,叫我见一面这个心脏的主人吧……A:上帝说,每一个人的离去都是有原因的,是因为种下的因,离开是为了赎罪。

上帝送了我一件礼物,我相信这是我一直以来行善和虔诚所结的果。

因为我忍受了一般人不能忍受的,付出了一般人不能付出的。

好久没有这样喝过酒了,我畅快而心醉,我想为我的幸福生活干杯,为上帝干杯。

我发狂一样的驰骋,可是上帝却给我开了一个玩笑。

由于我,2个天使般的孩子和一位善良的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我记得上帝的话,我不止一遍告诉过自己告诉过别人的话:“你犯下的罪过会陪伴着你一生,让你受尽良心的折磨。

”我的曾经折磨我已经太久太久,就象我洗不掉的纹身,无情的嘲弄和折磨着我,血泊中女孩的眼神,邪恶伏罪感的缠绕,撒旦的咒语叫我无法就此落荒而逃,我选择了自首,我愿意用我残余的生命去偿还这三条生命。

否则我无法自赎,将每天生活在梦袭中……C:幸福来的突然,走的也突然。

空荡荡的房间,空荡荡的躯干,连心脏都没留下。

得到和失去真的只在转瞬之间。

我想象到了邻居夫人怜悯的眼神,人果然是不能太幸福的,也许我本不应该幸福,乐极生悲是必然。

我连哭泣的力量都失去了,我还有拥有什么?

来吧,我可爱的毒品,我梦想的堕落,迷幻虚无的世界,我本就是属于你们的,现实离我太遥远,幸福也太遥远。

我血液内你们残留的细胞在呼唤,在哀嚎,我需要解脱。

(A,B,C下,唱诗班齐上)转向的命运转盘带来了绝望和欢喜死神与你挥手后愤然离去可却没看到你眼角的泪滴哭泣的人开始怀念荼蘼的香气呐喊之余只剩放弃还有那洗不去纹身如同撒旦不折而断的羽翼一边暗藏,一边叹息(唱诗班下。

)第二幕 第三场 前进·后退·流失地点 灵魂噬地边缘 心灵角落处(A,B,C 唱诗班顺序上场)A:命运真的很奇怪,三个被我害死的人,就这样的无辜的离开了人世,而我,这个罪恶的杀手,却莫名被释放。

你们说我没罪,可是我知道,我是有罪的,但是我也知道,我必须好好的生活下去,为了我的妻子和孩子。

但是我日夜煎熬,被罪恶折磨,她的眼神,血淋淋的地面,上帝有眼睛,上帝都看到了。

我无法原谅自己,我只能用繁琐的工作的工作叫自己去淡忘,以救赎感化别人而净化自己,虽然无效,可是却坚持,我的灵魂早已被吞噬,我只等待死亡到来的那一天。

B:我找到他,爱上了她,看到她我的心脏就会莫名的加速和阵痛。

我默默的陪在她的身边,看她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行走,夜半一个人无声的哭泣,一个人麻木的堕落。

我看到她的心在流血,我胸腔里的心脏也随着滴血,我才想到,我用的是‘他’的心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我才如此的爱她,疼她。

她的痛楚我想全部的接受,我想抹灭她所有的伤疤,给她全新的生活。

虽然我知道她的心脏已经枯萎即逝,如同我曾经那千创百孔的心脏一样,可是,我毅然坚持的决定,给予她爱,带她解脱,摆脱这一些命运的束缚,甚至,为她杀了那个叫她如此痛苦的家伙。

C:他的胸膛如他的一样的温暖,他的心跳如他一样的节奏,他的吻,他的爱都和他如此的相象。

我知道‘他’不是他,只是他接替了我丈夫的心脏,又接替了我丈夫对我的爱。

我在他的怀里如同一条鱼在水池中快乐的游弋。

幸福的感觉仿佛梦幻般的如期而至,可是我突然狂暴而愤怒,我发狂一样的歇斯底里,我的丈夫,我的孩子,包括眼前这个本该死去却又重生的男人都是因为一个人的过失而改变和失去,体内的毒素激发着我,我不能制止自己,不能摆脱这个事实,我要杀了那个人,那个罪魁祸首,只有这样,我才会永远的脱离痛苦,我们妥协了,我们要杀掉那个人,以上帝的名义,为了救赎。

(唱诗班:“还要唱下去吗?

给点配乐就可以,听到窗外群鸟而过的那一阵阵呼啸了吗?

是绝望的哀嚎还是希望雀跃,自己体阅.”)第三幕 第一场 毁灭·拯救地点灵魂噬地正中央 心灵之门A:我知道这一天会到来,面对枪口,我是恐惧的,可是我恳求他,杀了我。

面对他的嘲骂,我舒服了一些,这比自己骂自己要管用的多,我再次恳求,可是他却空放三枪,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我求他不要再叫我受如此的折磨。

求他结束我充满罪恶的生命,我渴望得到救赎和原谅。

B:我真想一枪直接打进他的后脑,看着他的心脏一点一点停止跳动,可是看到他如此痛苦的样子,我知道,他已经自赎难当,死亡已经不可怕了,那么我杀他又有什么意义,死亡对他来说,是拯救,我放了三枪空枪,第一枪,是谎言,是欺骗,我希望她可以听到,那么她将会解脱,离开原来那些纷扰的噩梦。

第二枪,是救赎,这个倍受折磨的男人,叫我救赎你吧,可是我同你一样,如果解救你,那么我同样不得自赎,就叫这一空枪,击灭心中的罪恶吧。

第三枪,是自赎,也许也是给自己的一个谎言吧。

她走过来了,疯狂的抓起东西朝他砸去,于是第四枪……C:丈夫的心脏这一刻真的停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开那一枪,我救不了面前这个即将再次死去的男人,因为我体内残留的毒素,注定我救不了他,当一切都静止的时候,我的内心恢复了平静,我突然懂了,他为了我的全新生活,抛弃了自己的生命。

我丈夫送给他一颗心脏,送给他全新的生命,为了救赎,他用这条生命,又给了我一个希望。

从此,我将心如止水。

(唱诗班齐唱,没有配乐,轻声道出。

)我们只想静静的看静静的听静静的冥想然后静静的消失第三幕 第二场 告别地点:灵魂噬地门口 心灵驿站A:我第一次撒了谎,我说是我开的枪,打死的他,说这些谎话的时候,我平静如水,群鸟忽鸣而过,天空仿佛一下阴暗下来,可是我突然豁然开朗,我知道,我即将解脱。

仁慈的上帝,如果我解脱,那么我依然相信而侍奉您。

B:我感觉我即将消失,这次是真的,我安详的闭上双眼,这次比上次还平静。

不带一丝恐慌和紧张。

群鸟鸣声而过,我扬起笑容,我想起我自己的那颗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心脏,开始想念。

我感觉自己变轻了,好象有东西离开了我的胸膛,据说,人死后会失去一些重量,这个重量就是21克,21克是五个镍币的重量,是一只蜂鸟的重量,是一块巧克力的重量,是灵魂的重量,呵,我的灵魂有21克吗……C:亲爱的,我爱你,也继续会好好爱自己,就算是为了那举无轻重的21克……(唱诗班A,B,C齐唱,配爵士D调背景乐)你说你曾觉得那一颗心脏沉重不堪你说你曾觉得那一刻灵魂突然飘散你说你曾觉得那一课是上帝的谎言可是依然义无返顾栽进了自己着手创造的深渊无尽的虔诚洗脱不了罪恶的阴暗无数的麻醉摆脱不了噩梦的炽寒无畏的付出拯救不了失去的笑言但是依然明知故犯乘着被命运无情操控的船帆我们只唱这一首灵魂的挽歌只为纪念那上升失去的重量灵魂的重量21克(结束-闭幕-THE END)http://blog.sina.com.cn/u/4a9ed478010007lx

 4 ) 灵魂有多重

——电影《21克》

图片与电影内容无关^_^“当我们死去的时候,身体会仅仅变轻21克。

那是怎样一个重量?

五个硬币,一只蜂鸟,或者是一块巧克力:也许还相当于我们微不足道的人类灵魂。

”一场车祸连接起三个不同人物的命运交错,经历过忏悔,伤痛,救赎,有人去追溯生命的原始,有人在沉痛阴影中沉溺,有人纠结于自我的矛盾无法挣脱。

那些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深深积压在脆弱灵魂的深处,在死亡的边缘,兴许才会闪回无数的记忆:这一生,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是那21克灵魂的重量,还是那苟延残喘的生命。

电影用线性的方式去拍摄一个故事的始终,并用这种适合于大脑逻辑的顺序去组接故事的片段,最终形成一个整体情节的概要。

导演以他一贯的非线性叙事打破故事的逻辑,使用平行蒙太奇将三个故事串联到一起,试图从三个方向去同时建构整个事件的脉络。

镜头在各个片段之间跳跃又停留,加之大量的闪回和闪进的时空跳动,犹如蛛网一般从多个方向进行结构的递进式组合。

导演并非是想制造一种悬念丛生的烧脑电影,不像诺兰的多线叙事和交叉剪辑那般戏剧性十足。

影片不再是以情节为主导故事发展的方向,而是以人物的情绪去窥视、去揭露深藏内心的压抑和伤痛。

观众的视角不会总停留在这种挥之不去的阴影之中,需要情绪的不断调剂和催化,方能以旁观者的身份领悟这种过于主观化的情绪感染力。

美好回忆与惨白现实的对此更加突显了影片的郁结和压抑情绪。

碎片化的剪辑将回忆撕扯摔碎,穿插进看似摆脱回忆纠缠的人物常态中,表现出的歇斯底里的人物状态,一下子把情绪涨到了一个制高点。

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那种纯粹视觉效果的狂轰乱炸,让你的肾上腺素暴涨,而是像化骨绵掌一般在你心中慢慢累积,最后达到高潮点,追求的是银幕前后的情绪共振。

这种情感的冲击波久久的徜徉在内心之中,徘徊、游走、暴动,时不时给你一剂强心剂,让你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

情绪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特写的频繁使用和演员的精湛演技。

用情绪表演讲故事的导演大有人在,比如我们的墨镜王,纵观他的电影,墨镜之下的王家卫想必定然是一个闷骚的文艺中青年,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强势植入让人看的眼花缭乱,跳脱剧本的表演又让这种隐匿的情欲在眉来眼去暗送秋波的暧昧中丝丝入味,看似没有故事性,实质早已暗流涌动,让人“欲火焚身欲罢不能欲拒还迎欲求不满”。

这是闲话,咋有空再聊,回到本片。

频繁的特写将演员细微的神情动作不加修饰的表现出来,人物脸上的妆容被刻意剔除,苍白的脸色,清晰的纹理,凌乱的发丝,拉塌的胡须,这种近距离的视角拉近了观众与片中人物的距离,那种情感仿佛也隐约通过这种“凝视”得以传达。

演员的演技之所以如此重要,是为了不让你轻易出戏,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电影才能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否则分分钟就出戏的电影,搞不好还以为在践行着“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呢,其寓意大概就是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这种电影时常是要打破“第四堵墙”。

影片的三个主演西恩·潘、娜奥米·沃茨、本尼西奥·德尔·托罗演技是有的,不然怎么会被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选上呢,怎么说人家也拿过奥斯卡最佳影片和蝉联最佳导演的人,虽然区区一个奥斯卡算不上什么,但是人家可拿了三个。

灵魂有多重,生命有多轻,一切尽在经历中。

———————————————————————如果你在这个狗日的生活中被日了,请不要灰心,听我一劝:没有什么事情是看电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看一部。

——(2016,12,17)

 5 ) XXX就是一早晚得死的小鸡鸡

丫就是一早晚得死的小鸡鸡文_谢长留写正面评论的豆友多到不胜枚举的程度,大家一致看中了一场车祸牵引出三个家庭的宏观话题,我肤浅,只讨论关于西恩潘扮演的角色。

影片以他开头,以他结束,同时以他贯穿其中,那他也算是名副其实的主角了吧。

OK,这个主角,是个躺在准尸体俱乐部的过气教授,有个爱他的女朋友。

他们之间的感情据说已经破裂了,但是他女朋友出于对他的爱,即使在他躺在准尸体俱乐部的时候,也没有离弃他,一直陪伴左右,帮助他治疗,积极寻找能够拯救他的任何方法,然后呢?

这个贱人,自暴自弃,对女友不理不睬,一旦他的病情好转,丫就开始去追别的女人了。

是,我知道这个“别的女人”并不是寻常的大街上随便任何一个女人,她是他的拯救者的老婆嘛,意义非同凡响,正是因为这个女人的老公死掉了,才使得他有机会重获新生,进而有机会喜新厌旧!

是,我也知道,他们感情不再了!

好,那你丫为什么不早放屁啊,你丫快死的时候,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你丫怎么不说你们之间结束了啊!

你丫活蹦乱跳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是吗!

所以,我说,保罗!

你早晚都是要死的,因为你心肠不好,动机不纯,忘恩负义,反正你当时没有因为心脏坏死而死掉,迟早有一天也要因为别的死。

上帝连你头顶动一根头发都会知道,所以当然知道你的心肝怎么扭曲。

知道你挣扎半天,最后还是死了,我真是暗暗高兴了一把。

这都是因果报应啊。

 6 ) 《21克》:灵魂的秘密

电影里说,人一死,就会减轻21克,都不例外。

说的跟真的似的,那就姑且相信。

并且,不仅电影里,我也愿意这样以为,这个是灵魂的份量。

那么是真的有灵魂了?

与灵魂相对的那个词叫肉身,刘小枫写过一本书叫《沉重的肉身》,这题目说出了肉身的特点,沉重。

与21克的灵魂相比,它的确显得笨重得多,而我们一生,忙碌的,也多不过于此。

吃饭、活着,睡觉、活着,对于找不到生命的意义的人来说,活着就是找乐,似乎快乐是活着的唯一目的,这在我看来,就跟活着是为了吃饭差不多,而你当然知道,这并不对。

我们为肉身做了太多,我们以为快乐是灵魂的唯一追求,那是我们误解了灵魂的复杂,与需求的丰富,生命唯有创造,而灵魂等待着净化。

话说回来,即使每个人都要减少那21克,我们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灵魂这回事,我只是宁愿相信有。

做好事,不做坏事,而做了错事会负疚,这个大概就是人的良心,时下据说有良心的人的数量很可疑,但希望被人夸,这总没错吧。

所以,你看贪官昧着良心贪污受贿的,除了满足贪欲,也想得到二奶们的夸耀不是。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

突然想起喜欢讽刺基督徒的韩国导演李沧东,在《薄荷糖》里,让那个女教徒在跟她窥觑已久的男人发生关系前,还要装模作样推开他,双手合拢,口中念念有词——人家在祈祷呢,估计看起来特善良吧——估计那时候,善良也是一剂顶好的春药,让刚跟女友分手而闷闷不乐的男人,重新找到了爱的动力,起码在那一刻。

不过也是她,在后来婚后丈夫事业失败,离婚后来看她时,却门都不让进,那男人只能隔着门缝,假装逗一条小狗,其实他从前很讨厌它,狗对他自然不理不睬,这前妻还要赶紧关门,连逗狗也不让,生怕会沾了他的晦气。

这一点也没有人情味的做法,大概普通人也不如,她还连每次吃饭都要大家跟着祈祷呢。

哈,不过是个把戏。

李沧东对那些伪善的基督徒的讽刺真是让人可气又可乐。

更多的人,他们不信教,他们不信上帝,不信佛,不信伊斯兰,但是,他们还有良心。

这个就是他们的信仰。

这个就是电影里那个一度找不到方向,但后来找到上帝,进而去教育其他青少年的人,杰克。

撞了人之后,他起初逃了,不管他曾经怎样跟别人说着上帝,那一刻他没有承担责任,后来他经受不住良心的拷问去自首,他以为是上帝,其实上帝就是他自己的良心,但他没法通过说服自己忏悔了上帝就会原谅自己而心安理得,这个跟李沧东《密阳》里那个杀人犯不一样,那个杀人犯因为信了上帝,就感觉到自己得到了救赎,而根本不需要受害者家属的原谅,就可以过得很安心,这个让受害者家属李申爱崩溃了,因为她甚至没有提供原谅的机会,她发现上帝成了坏人的遮阳伞,从而使人失去了良心责罚的能力,做了坏事去忏悔就行了,是故良心成了摆设,上帝成了坏人的通行证。

同李申爱一样呆若木鸡之后,只能说,跟那句话说得一样,真理真理,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上帝有时候就这样成了坏人的工具,被肆意糟蹋,变得面目全非。

杰克感觉不到上帝了,因为他没法原谅自己,因为他的逃跑,使车祸中一个可能得救的小女孩失去了生的机会,于是,他想死,却没死成。

杰克一直不开心,是因为他一直被自己的灵魂纠缠个不停,所以他不想活了,他离开了家庭,他的肉身被那21克纠缠着,俨然行尸走肉。

痛苦是灵魂里沉重的部分。

所以克里斯蒂娜被丈夫女儿的死亡打击的失却了活下去的力量。

杰克和她两个人,因为一场车祸,即使一个是施者,一个是受者,而联系在了一切,同样逃不过的是生命里的一劫,他们需要被治疗,需要灵魂重新获得元气。

其实生活还得继续,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少不了意外,但不该为此执迷,灵魂也会迷失,但是经过,也必须经过那个过程,它必须要找到新生。

那个过程是痛苦的,里面有良心的纠结,这个是最绕不过去的,宽恕同样很难,很难,克里斯蒂娜觉得只有杀了杰克为夫女报仇否则别无出路,但是结果呢,中枪的是保罗。

保罗叫杰克跑,假装杀了他,好令克里斯蒂娜满意,但杰克回来找他,决定对自己有个交代,叫他杀了他,克里斯蒂娜近乎疯狂的砸他,保罗却朝自己开了枪,以结束这仇恨的怒火。

因为他爱克里斯蒂娜。

他要挽救她迷失的灵魂。

我想保罗为克里斯蒂娜的灵魂做了一件好事,使她迷途知返,如果他真的杀了杰克,难保日后克里斯蒂娜不在心头翻涌忏悔之情。

得到克里斯蒂娜丈夫的心脏移植的保罗,也爱上了克里斯蒂娜,是因为曾放在瓶子里拳头大的曾属于她丈夫的心脏,还是看不见的21克的他自己的灵魂?

这世界上很多谜,灵魂的秘密最难解。

 7 ) 21克 轻飘飘

一个很简单乏味的故事,不知为何要撕裂得如此零碎错乱。

导演在《爱情是狗娘》《巴别塔》以多线索叙事获得成功后,就迷信自己的一招鲜以吃遍天么?

——个人观感,这一部对比上述两部重量级的前作,妥妥的狗尾续貂!

所谓炫技,其实是轻飘飘没有质感的21克,不华也不实。

导演飘了......故事里的人物也有点飘——男主有幸得以置换心脏获得重生,却是各种作,对一直陪护自己的身边人也变了心,一门心思去撩捐献者的遗孀,又一门心思的去为其报仇,一门心思的假装为其手刃仇人,一门心思的自我了断,这是弄啥嘞?

还是想说:心会跟爱一起走,说好不回头......?

 8 ) 评价

前面只写了剧情,因为太乱了,必须梳理。

先看Paul,Paul其实被夏洛特甘斯布演的忘了叫啥,说有很多女朋友,也可以看出钓女人的娴熟,本来就不是好男人,他知道自己要死,宁可好死也不继续续命,坚持自己相信的原则,冷落对他堕胎过哪怕帮助他活下来的甘斯布,因为心脏从感谢到爱上她到为Laura Peck夫人复仇,最后竟然自杀,最后死了。

苟延残喘没有意义,他知道生命很轻。

而Jack深深笃信基督,他也为所遭遇的痛苦不已,并且坚持不认为自己能被拯救,最后万劫不复,无法重新融入家庭,只想受罪,只想让人杀了自己,但最后还是要被迫回去。

Laura Peck因为意外而悲痛沉沦,也自然接受了Paul的温暖,乃至最后失去他时候又悲痛,生命如此有戏剧性,同一颗心脏的停止跳动两次让她两次悲痛欲绝,或许只能继续沉沦。

总结就是一个自我中心、又相信一定的道德原则的将死之人对生命意义的最后寻找和放弃,一个因为信仰痛苦的人,一个连受打击不断沉沦的不幸者。

 9 ) 灵魂的质量

”How many lives do we live? How many times do we die? They say we all lose 21 grams at the exact moment of our death. Every one.” 1场车祸,3个家庭,12条生命,21克灵魂。

《21克》是这个复杂群体的纠结与拼凑。

一部奇怪的电影,惊世之作,每一个碎片,都值得人仔细回味和推敲。

诞生与消亡“诞生是死亡的开始,死亡是生命的延续。

”很久以前看到这句话,觉得颇有道理。

因为每个人的诞生,就是开始了死亡的旅程。

American Beauty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Everyday is the first day of your death”。

在这个漫长的旅途中,旅程究竟有多长?

人们怎么开始这段旅程?

又是如何终结它?

电影讲述了一场车祸和一次心脏移植手术,讲述了生命的两个诞生方法——人工受精和自然受孕。

我没有认为电影在探讨生命的意义,它更多地,就是在阐述生命诞生和消亡的那个时刻。

在这个结点上,人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方式来决定对灵魂和生命的尊重。

Paul,一名大学数学教授。

我认为他诞生了两次,也消亡了两次。

第一次诞生,是他从娘胎里出来。

第二次诞生,是他得到了Michael的心脏。

他第一次消亡,是他自己的心脏停止了工作,而他第二次消亡,则是真正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第二次诞生和第一次消亡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在那一刻,当他看到被捐助的心脏的时候,他的表情有一丝兴奋,没有犹豫。

于是他的手术是顺利的。

Paul是数学教授,理应非常“科学”地对待生命。

但是他了解心脏的来源是,表情异常承重。

仿佛自己身上有千金责任。

我仿佛认为,他一下子感受到自己承担了2个灵魂应有的重量。

当他得知自己第二颗心脏即将衰竭时,他拒绝等待另一颗心脏。

“die better?”,他宁愿死得狼狈不堪,也不愿意在医院里体面地等待死亡。

两次转变,看到了Paul对于死亡和诞生的态度。

科学不能够解决人们面对生死的情感。

被延续的生命,恰恰不能够承载两个灵魂。

正如片末Paul的独白“How many lives do we live? How many times do we die?”这两个问题始终纠结在一起。

21克的灵魂,其背后承载的是责任,是生活。

而如果再背负一个21克,则会把生命压垮,把心智压垮。

Paul不愿意再承担,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结束生命。

消亡……Mary,Paul的妻子,一心期待Paul能够恢复健康,更期许能够与他有个自己的孩子。

Mary做了很多努力与尝试,而我始终认为Mary“希望拥有”孩子的动机很单纯,因为她寂寞,需要有个孩子。

她选择用人工受精的方式,开始另一个生命——这是一种,在我看来异常机械和“科学”的方式,用这样的方式能够非常容易地让一个女性得到孩子,甚至,她不用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

Paul一开始默许这样的行为。

而当他得到第二颗心脏之后,他竭力反对。

我相信,Paul一开始默许Mary的行为和他同意移植心脏的理由是一样的——他相信科学。

但是,当他的灵魂对他所作所为发起挑战的时候,当他真正开始思考“人应从何而来”的时候,他开始反对“科学”的做法——尤其是,对于Mary“希望拥有孩子”的动机。

科学的发展,严重挑战了人们对于“用爱制造生命”的理解,严重到,让人们甚至对“生命”抱有轻蔑的态度——对于Mary来说,她只是寂寞到,希望有个孩子。

仅此而已。

那么“科学制造”遇上“生命”的时候,是否是生命开始失去意义的时刻?

Christina,失去Michael和两个可爱女孩儿的母亲。

在绝望和寂寞中,她疯狂与堕落。

我认为与Paul的相识,使她找到了感情的寄托。

她的演出异常复杂。

但是自始至终,我认为她爱Paul,除了Paul身上有Michael的影子,除了Paul能够给予她需要的安慰,是否也会出自一点点真爱呢?

直到她最后怀着Paul的孩子,手上拿着自己女儿留下的玩具,静静地坐在床上。

虔诚与怀疑《21》克除了描述了生命的诞生与消亡,也描述了宗教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这个电影最为中心的人物,就是Jack。

Jack,一个曾经的犯人。

改过自新后,他开始相信上帝,加入了教会。

我不认为Jack是个异常虔诚的基督教徒,甚至,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千万人类矛盾的特质——一方面,人们信任上帝,期许上帝能够帮助自己解脱自己的痛苦,另一方面,当上帝没有办法满足自己的解脱欲望的时候,他就开始怀疑。

人类矛盾而又自私的想法,在他身上展现。

电影中,有两个片断能够让人印象深刻。

其一,是Jack与子女共餐,儿子打了女儿,Jack就要求女儿把另一只手也交给儿子——这就是《圣经》所述“当你的敌人打了你的左脸,你要把右脸也让敌人打一下”。

我不知道我的感觉是否正确,但这一刻,让我深深觉得Jack是一位严格按照《圣经》生活的人。

然而,接下来的一个画面立即打消了我的想法——Jack立即打了自己的儿子。

抑或者说,Jack扮演了惩罚者的角色。

而这样的角色,绝非上帝的子民应该做的。

或者说,这就是Jack内心深处的“正义”?

Jack可能认为,一个人犯了错,最终还是需要法律来制裁。

直到之后,他自己撞死了Christina的丈夫和孩子,久久不能够承认这是一个意外以至于竭力希望通过法律来结束自己悲惨的命运——他仍然不能够相信上帝能够给予他力量摆脱罪孽和痛苦。

其二,Jack和牧师在牢房中的一段对话,颇为值得人们思考。

牧师对Jack说“Jesus didn’t come to free us from pain. He come to give us strength to bear it.” Jack说“He want pain for me” 然后开始大段背诵圣经。

牧师说他“pride”,而“It’s a sin”。

此刻,我认为,Jack没有勇气去承受痛苦,他奢望上帝能够帮助他摆脱痛苦。

然而上帝的恩赐——那辆皮卡,让Jack犯下了自己不能饶恕自己的罪行。

于是,Jack失望,甚至,内心深处仍然对上帝存有了怀疑。

从他自杀行为以及一而再再而三地寻求法律惩罚中,可以看出Jack的这种怀疑。

Jack一直是影片的话题,而对于他的复杂心理,不可用一两句话来解释清楚,甚至我自己,都是隐隐觉得有这么一个认识,但却没有办法用言语来表达清楚。

解脱与原谅全剧还围绕着“解脱”的话题,而“原谅”是最终的结果。

Christina,如前所述,有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

当她妹妹通知她找到撞死她丈夫和孩子的凶手,希望她去警察局一趟的时候,她拒绝说“即便抓住凶手,他们也不会回来”。

此刻,极度绝望的她已经没有力气去寻找凶手,或者,只要是理智的人,都会了解“人死不能复生”的道理。

然而,当她与Paul相识,当她知道真正的凶手就在身边的时候,她也开始狂躁,开始陷入无限的憎恨之中。

而我认为,这样的“憎恨”,正是一个极度绝望的人寻找“解脱”的方式——她只能够用憎恨来麻醉自己,让自己的感情能够有地方放。

之后的很多片断,她都处在这样的疯狂当中,甚至开始憎恨自己——每当她看到Michael的领带,而旁边睡着Paul的时候,那个眼神和表情,显示出她对自己的无奈和对Michael的愧疚。

她对着Paul咆哮“You’re in his house fucking his wife and sitting in his chair!”她的“憎恨”,是希望找到一个解脱。

Paul,如前所述,他得到了Michael的心脏。

然而,他回过头来照顾Christina,回过头来爱她,回过头来期许能够找到Jack帮Michael报仇,一切的一切,看起来是在做“感恩”,我认为,他也仍然在寻找“解脱”。

唯有他做了“感恩”这些事,他才能够让心灵好受些——因为他没有办法原谅自己通过别人的心脏而苟延残喘地或者。

正如Christina所说的“You owe it to Michael”。

这是Paul欠Michael的,也唯有这样,他才能够有生活的希望——尽管他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Jack,自始至终的悲惨人物。

无论是他寻求法律的惩罚,还是自己给自己的惩罚,抑或是在最后一刻,他出现在Christina面前,希望她能够杀了自己。

他的这种“赎罪”的行为,实质上也是一种寻求“解脱”的方式。

因为他的罪恶,使自己没有勇气和希望再活在世上,于是,他希望“解脱”,希望Christina给他一枪,希望得到惩罚。

然后,心灵就会被释放。

这三个人物,最终“解脱”的方式是“原谅”。

Paul没有开枪杀Jack。

Christina和Jack在Paul面前平和的对视,一切都化为了“原谅”。

Christina原谅了Jack,于是自己也得到了憎恨的解脱,Jack得到了原谅,于是有勇气回到自己的家中。

Paul用自己的死,原谅了自己。

我不知道用什么更好的词表达原谅和被原谅的复杂感情。

然而,人类正是因为不能够互相原谅,所以产生了种种行为——憎恨、欺骗、背叛……有些人一辈子不能够原谅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于是郁郁而死,成为永生的遗憾。

Jack回家了,Christina又一次孕育着生命,Paul如愿死亡。

一切,因“原谅”而归于平静了。

电影的细节和配乐最后,不得不说说这部电影的细节和配乐。

零碎的情节片断,是所有看过电影的人都能够看到的。

因为这些碎片,所以对一些细节的把握,要到整部电影的末尾,才能够作更为深入的理解。

在此,我只做两个细节的描述。

首先是Jack的车饰。

这是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的镜头。

从Jack皮卡的驾驶舱,透过前挡风玻璃做的一个特写。

可以看到,他所有的内饰,都是于十字架有关。

无论是仪表盘还是方向盘,车内挂件,以及一尊圣母像。

这个镜头定格了几秒,而这样的描写非常直观地反应了Jack是一个异常虔诚的基督徒。

然而,这个他之后刻伤自己手臂上的十字架形成鲜明地对比,表象了他这种又异常矛盾的心理。

这样的表象,给观者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

非常形象,又非常深刻。

然后是女孩儿们的一个玩偶挂件。

这个挂件的出现,预示着事态的转变。

Christina一边听电话留言,一边整理房间,但是导演的镜头,又对这个挂件进行了特别的描写。

这个挂件是一个类似死神一样的人物,两只手都拿着刀叉——预示着死亡,将降临到这个幸福的家庭之中。

在零碎的情节中,这一个描写,能够让观者非常明白之后,将是一场关于死亡的话题。

挂件,就是这个话题最为直接的转折点。

把前面活泼的家庭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电影的配乐也值得人回味。

全剧只有一种诡异的音乐,而这个音乐又在非常必要的时候出现。

凸现情节更为诡异,一下子把全剧的气氛渲染得格外神秘而又沉重。

尤其是开场和末尾,Paul一个人的独白,一副副画面仿佛是在这个音乐之下隐隐流过,恰到好处地衬托了Paul的疑问“When do we lose 21 grams? How much goes with them? How much is gained?”这是值得所有观者思考的问题。

以上是我对《21克》的观后感。

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是值得人反复观看,反复思考,并且能够给予人每次观看会出现不同的思考。

诸如基督,诸如救赎,诸如生命。

这是一部用灵魂写就的电影,需用灵魂来看,来思考。

 10 ) 电影里的台词

地球转动让我们靠近它自转也旋转在你我心间直到我们在这梦中相见。

A María Eladia pues cuando ardió la pérdida, reverdecieron sus maizales" 为了当损失燃烧的时候,他们的玉米地还会重新长出绿色。

How many lives do we live? How many times do we die? They say we all lose 21 grams at the exact moment of our death. Every one.“When do we lose 21 grams? How much goes with them? How much is gained?

《21克》短评

强行非线性装逼最后效果可能还不如线性踏踏实实讲故事的例子……

8分钟前
  • 甜水园子温
  • 较差

矫揉造作,用力过猛。

13分钟前
  • 马桶哥
  • 较差

21克有多重?

15分钟前
  • Lavender
  • 推荐

剪辑干练。

19分钟前
  • 合疾||白痴
  • 推荐

真对不起这么高分的片

22分钟前
  • 城南一霸贾十七
  • 还行

片子能剪成这样也不容易,可是很喜欢~《巴别塔》算是剪顺了可是也没意思了。

23分钟前
  • 蜉蝣
  • 力荐

太刻意深沉了,沉闷冗长。看过撞车那样的神作之后没什么感觉。剪辑得不好,不明确。简单的事情弄得太复杂了。

25分钟前
  • Maggie
  • 还行

7.8/10

26分钟前
  • 陈牛
  • 还行

节奏慢得吓死人。。。欣赏不来。。。

27分钟前
  • 斧头帮
  • 还行

好吧 所谓要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就一定要用这种炫技剪辑来弄么 逻辑倒是很清楚 因为它的确比 记忆碎片 的故事要简单的多 但是本身奔着的主题是探讨人生 何必要剪成这样 剪辑过了总影响观感 这一点不假 最后 别开快车

29分钟前
  • 错用神
  • 还行

首先對電影敘事方式上就沒好感,其次,電影里的每個角色,我都不喜歡,在愛的天平中,糾結、搖擺不定,最後,結尾道出的本就輕如鴻毛的21克,木有分量感。

34分钟前
  • Echo
  • 较差

真没觉得这片子有什么意思

38分钟前
  • 不羁の雲
  • 较差

努力活着,努力死去悲喜交结

40分钟前
  • zhangxunnj
  • 推荐

NND 剪得实在花了些 老图的作派一向如此。。但是镜头感依然那么出色 配乐总是那么的好 最要命的是 几位演员实在是棒了 PENN就不说了 开始喜欢WATTS 而那位什么罗 哈哈 实在太像刘青云噢。。。哎 实在不得不归入5星。。

44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剧情4星演员五星,糯米瓦茨和西恩潘太屌了。it's a cruel world.得到那21克,又会何时失去。

48分钟前
  • 北落師門Hiruma
  • 力荐

最后对于生命21克的阐述不觉得太突兀了么?还是喜欢导演别的作品

51分钟前
  • 斑斑
  • 还行

我像对记忆碎片不感冒一样,对待这部电影,绕什么绕,都从哪学来的,毛病!!!把一个故事讲好就行了,都是被一些人惯成了这样子,明明是A到B的事情,非要先A到Z再回到B,擦擦擦。不就是想说“生活像狗娘,但生活得继续,不论多操蛋“

54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为了叙事结构的奇特而剪辑拼接,看不出什么意味深长的高明章法,没有悬疑效果也不能使情节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展开,多线索非线性的叙述反而陷入形式主义,且不说技术含量,至少费力不讨好,甚至影响了故事本身的深刻和主题的理解。21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57分钟前
  • 裸踝
  • 还行

剪得乱七八糟的,比较装。。。

58分钟前
  • junepig
  • 还行

b片子剪的 这是在考验我们智商嘛 脑细胞在每个情节后死一批 如果想要用这种混乱的剪辑方法去表现导演多有深度不如不要排序 直接放拍摄素材算了

1小时前
  • 燙傷半邊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