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蓝色茉莉

Blue Jasmine,蓝色茱莉(台),情迷蓝茉莉(港),蓝茉莉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莎莉·霍金斯,亚历克·鲍德温,安德鲁·戴斯·克雷,鲍比·坎纳瓦尔,路易·C·K,彼得·萨斯加德,阿尔登·埃伦瑞奇,迈克尔·斯图巴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蓝色茉莉》剧照

蓝色茉莉 剧照 NO.1蓝色茉莉 剧照 NO.2蓝色茉莉 剧照 NO.3蓝色茉莉 剧照 NO.4蓝色茉莉 剧照 NO.5蓝色茉莉 剧照 NO.6蓝色茉莉 剧照 NO.13蓝色茉莉 剧照 NO.14蓝色茉莉 剧照 NO.15蓝色茉莉 剧照 NO.16蓝色茉莉 剧照 NO.17蓝色茉莉 剧照 NO.18蓝色茉莉 剧照 NO.19蓝色茉莉 剧照 NO.20

《蓝色茉莉》剧情介绍

蓝色茉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Jasmine(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的丈夫Hal因为商业诈骗罪被捕入狱并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贫如洗的她只能离开纽约来到旧金山投靠她的妹妹Ginger(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从挥金如土的生活瞬间回到普通人的世界,Jasmine精神崩溃了,她经常自言自语,并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中,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她不喜欢Ginger的前夫Aguie,更不喜欢Ginger现在的男朋友Chill。Jasmine在一个牙医诊所找到了份工作,同时回到学校上课,但她的生活仍旧一团糟。直到在一个派对上,她邂逅了一个公务员,他风趣英俊又有钱,很快就赢得了Jasmine的心。Jasmine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就在他们准备购买结婚戒指的时候,Ginger前夫Augie的出现又让她的世界昏天暗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嗜血龙鳞诀野蛮的囧妃:时空黑洞巴特克里克大秦帝国之纵横国王的骑手成长不容易第一季棒球大联盟2第二季到了联谊会上发现连一个女生都没有神魂颠倒2050怪物来袭夜班医生第三季年度最佳学生女人之路断卡风暴天机算美国众神第三季大世界之旅第六季困兽第二季自然世界第一季乌托邦第一季出水芙蓉西32大街霸道总裁与乡村女教师度日勉强摇曳的心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韩国小姐再帮个小忙芦花寨

《蓝色茉莉》长篇影评

 1 ) 《蓝色茉莉》剧作拉片笔记

《蓝色茉莉》是伍迪·艾伦在2013年执导的一部美国电影,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凭借此片荣获了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那年奥斯卡刚刚过去,当时我并不了解伍迪·艾伦是谁,倒是被凯特·布兰切特精湛的演技所吸引,至此便成了“大魔王的粉丝”。

然而,在如今重看的时候,却发现伍迪·艾伦的剧本如此精妙,Jasmine这个人物像是剥洋葱般一层层褪去优雅华丽,只剩下可笑的虚荣。

我很难说伍迪·艾伦对剧本里哪个人物有同情,情节与情节之间严丝合缝,过去同现在平行展开,在遥相呼应中形成了绝佳的讽刺。

喜剧中的笑点永远是来自于人物或情节前后的落差,这部电影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凯特·布兰切特 饰 Jasmine

莎莉·霍金斯 饰 Ginger

在这部影片的剧作设计上,近乎每一处都在体现“落差”,这种落差并非直接展现,而是通过片段与片段的拼贴,达到了讽刺的效果。

 2 ) 生活如此真实也如此残忍

看惯了好莱坞欢喜大结局,看这部电影着实有些震撼。

因为太过真实所以让人悲伤。

记得黄磊曾经说过:“现实已如此沧桑” 那又何必再去揭露那皮下模糊的血肉。

但是武迪却赤裸裸拍给我们看。

他选择了美国纽约和旧金山的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

贵妇Jasmine, 一直不愿别人叫她之前被收养时用的名字Jattee,坚持要别人称她Jasmine。

自己婚姻破裂身无分文地来投靠旧金山的妹妹,但妹妹Genger和她命运相似的男朋友在一起却常被Jasmine所诟病。

由于生活所迫,Jasmine只得去一家小的牙科诊所做前台护士。

牙科医生喜欢上了Jasmine, 但她对这种不上不下的中产阶级决定实在是看都看不上一眼。

因为之前的生活和现在的反差实在太大。

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了认识更好的男人,她和妹妹一起参加了一个PARTY。

在当中姐妹俩各自认识了一个男人。

Jasmine看到这个男人的第一眼,聊了几句话,或者说是得知男人的背景两人就一见钟情。

而Jasmine也隐瞒了自己过去失败的婚姻,有孩子的事实和过去家庭的丑事。

把自己说成是一个丈夫去世,没有孩子的体面的室内装潢师。

而妹妹Genger也不知不觉得成为了一个小三,和看起来更浪漫、更体面的新男友天天混在一起。

正当高富帅意欲向Jasmine求婚时,过去被她丈夫骗得很惨的前妹夫突然出现,说出了她隐瞒的所有真相:金融诈骗,丈夫自杀,儿子在一个二手乐器店打工。

于是高富帅质疑她的一切而离开了。

Genger得知自己被耍了以后和前男友和好,虽然他没有带她脱离她自己生活的环境,但是他热烈地爱着Genger,也很喜欢她的两个男孩。

而Jasmine在经历了命运的大起大落以后濒临崩溃的边缘。

 3 ) 是何等人,就遇到何等事

伍迪艾伦仍是个颇会讲故事的导演,他不紧不慢地拍着,即使未必部部都会精彩,于我却也是每年少不了的菜色,意义大约如冯小刚之于许多人的贺岁档。

开篇那2分钟你会觉得遇到了个寻常的贵妇人,仪容自然是体面优雅,乘坐头等舱,拎着爱马仕,喋喋不休的讲着自己与富豪老公的成功恋爱史,连行李箱也是路易斯威登,直到老太太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人一路都在自言自语,才揭开了讽刺的故事一角。

自始至终茉莉都从未停止这种自言自语,甚至在与未婚夫买戒指的路上,她还在讲述着前夫的锡质酒杯。

那些生活曾经是她拥有的,她奢靡的、高贵的生活,她始终不能够相信,她已经远远的被甩出了那种生活,甚至,造成这种局面的人,不仅仅是她的骗子前夫,还是她自己。

片子的开始,妹妹金杰就与前夫讨论了关于骗局茉莉到底是否知情。

单纯的妹妹认为茉莉绝对是毫不知情。

茉莉也向自己的朋友们表示过:我从不关心他的生意。

但当然她是知道的,毕竟在哈尔要和她离婚的时候,她毅然的把他举报给了FBI,相当于是亲手给她亲爱的哈尔送上了上吊绳。

所以这个故事可以有N种不错的角度来解读,比如:男人可以出轨,但千万不要试图与原配离婚;当一个女人失去你的爱,她就会将你变成悲剧男猪脚;上流社会尔虞我诈难觅真爱,底层人民真诚淳朴终获幸福……若真只是如此,艾伦也就不配获得我的爱了。

事实上,在这部电影里,艾伦没有放过任何人,他要讲的并非风流韵事,也并非是阶级不平等,只是,人性而已。

比如我们来看一下最为“单纯”的金杰。

金杰常常将姐姐基因好挂在嘴边,虽然都是收养,但基因不同,意思是我现在做超市收银员那不是我的错,那是生我的父母的错——总不能说是家境的错,比如她和茉莉来自同一个收养家庭。

金杰对姐姐当然也算仗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不过金杰有多单纯倒也未必,她是想寻找更“优雅的绅士”的——当然那个绅士欺骗了她,同样一个聚会,姐姐勾搭上的是高富帅的外交官,妹妹找到的也就是个又丑又老的录音师(此处无意歧视录音师),而且连对方是否已婚都没搞懂,这只能怪她蠢。

再来说说妹妹的前夫,受害者奥吉——他曾经有过一次发财的机会,至少他如此认为,毕竟他彩票中了20万美元!

那本来够他们舒舒服服生活的,而他却毅然决然的投给了姐夫的生意,连那生意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吧——“虽然不懂做生意,却想要你帮我赚大钱。

”这种人的此种思维方式是必然会被他人骗光钱财的啊。

其实茉莉说她妹妹的那些一点都没错,“你选择了一个失败者,因为你觉得自己只配这样的人。

这就是你为什么终生忙忙碌碌,并且没有获得更好的生活。

”妹妹是怎么回答的呢:“是你毁了我赚大钱的机会,因为你嫁给了一个最最失败的骗子!

”到底谁是骗子呢?

有时候我不太能分的清楚,哈尔那种当然是骗子,茉莉骗她的未婚夫也是一把好手,但金杰是不是也是骗子呢,她至少骗了吉利,当然她也被录音师所骗。

茉莉的未婚夫德怀特也是骗子吧,显然他是为的是一个光鲜的身份而选择了茉莉,而并非出于“爱这个人本身”,但他却口口声声的说爱她。

还有最后时刻以受害者身份出现的奥吉,被哈尔骗光了钱财,离了婚,他认为罪魁祸首是茉莉,还丢下很深刻的台词:有些事是不那么容易过去的……不过奥吉到底敢不敢承认呢,他被骗的一大原因是由于自己蠢?

——呵呵,骗别人的算是骗子,骗自己的人呢?

算不算骗子?

依我看如果说茉莉这个人,倒是难得的既自律、又进取、有品位、有见识、当然也有手段的人——她的致命弱点可能就是精神稍微有点问题:冲动之下毁了自己的上流人生,但或许她不用骗自己,因为她确实有一段足以怀念终身的好日子,在发现丈夫出轨以前。

 4 ) 《蓝色茉莉》-----镜像姐妹的自救幻想

蓝色茉莉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内容的剧情片,其创作模式可追溯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经典情节剧--两个世纪以前的欧洲戏剧舞台上,以新兴市民阶层为表现主题的通俗情节剧取代了奢靡的贵族生活宫廷剧。

这同时也是由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催生的平民化的艺术,它代表的不仅是“美国梦”的庞大基石,也象征着美国中产阶级有关成功、爱情、婚姻关系、家庭的价值观念准则。

这种早期向观众传达社会道德规范的工具,化用到伍迪艾伦的电影中俨然已成为黑色讽刺和对裂痕的一种冷眼旁观的揭驳。

两位女主人公是被收养的姐妹,姐姐Jasmine是天生基因良好、居住在纽约公园大道、夫富子骄、生活优渥的人生赢家;妹妹Ginger则是超市收银员,和不入流的男人鬼混,不受姐姐待见的底层人士,相同的的起点却走出如此不同的人生道路。

影片从一开始就把姐妹俩的生活作为对照进行讲述,在叙事上的过去和现在的两条线又加重了这种对比。

有意思的是,jasmine在经历丈夫背叛去世、家庭破产、继子出走后生活基本坍塌,不得不从纽约搬到旧金山和妹妹同住,颇有点殊途同归的意思。

片中人名以及地域都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姐妹俩的名字都源于植物,jasmine的茉莉花语是坚贞纯洁,搭配片名代表忧郁的蓝色以及她在片中落魄的境地、毫无自立能力、大量服用安培他命的状态,讽刺的意图彰显无遗。

妹妹ginger则是代表活力的生姜,也有姜黄色之意,她虽然过着拮据的生活,还拖着两个孩子,但是孩子懂事,还总有对她痴心不渝的男人,仿佛也很满意自己当下的生活。

纽约,作为只在回忆线中出现的城市,是富裕生活的象征;是对从旧金山来纽约度假的妹妹一家的局促姿态的揶揄;是举办豪华晚宴却不肯抽出时间陪妹妹的名流姐姐生活的依托。

而旧金山,作为60年代性解放、嬉皮士运动的主要战场,gay city的标签城市,无疑是更大包容性和市民化的代表,也在片中充当起了jasmine落魄之后的避风港,并为她提供了看似有可能的未来。

毫无疑问,地域的转换所提供的可能显然无法为jasmine的未来描绘蓝图,她的搬迁看起来是影片的“自救”主题的开始,与此同时也残酷的宣告了她的自救之旅的失败:找不到工作只能当牙医助理而被性骚扰、学习电脑课程想做线上室内设计师之路举步维艰、忧郁症发作频繁酗酒嗜药、找到金龟婿即将结婚却被临门当机。

实际上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进行着自救:ginger在姐姐劝说之下投向新的男人的怀抱赖世图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ginger的前夫拿着20万向jasmine求助想开自己的公司、继子在得知父母的龌龊事以后产生自我怀疑从哈佛退学离家出走、哈尔则是最可笑又最常见的自救方式爱上了甚至还未成年的法国佣人(片中专门强调法国也有影射意义)。

凡此种种,都是个人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而对生活做出的改变,即便有些行为在观者看来完全是逃避,可是反观我们自己的生活,何尝又不是充斥着自诩为“改变”的逃避呢。

但是,显然他们的自救无一成功,或者说都未曾获得惯常社会认同的成功。

jasmine的谎言被拆穿,婚姻梦破灭;ginger的新男人居然是个已婚骗子,她只能回到前男友怀抱并对其真情流露“是我差点失去你”;哈佛高材生儿子成为二手乐器倒卖店主并步入已婚群体,对妈妈冷言冷语让他不要再来打扰自己生活;想开办自己公司的妹妹前夫被骗得血本无归;哈尔被自己老婆告发,面对牢狱之灾只好选择自缢。

反倒是被jasmine不屑的妹妹男友,空有一身肌肉,被女友甩了只会暴怒痛哭,工作之余只知道喝酒放松粗声看球扰民的机械修理工,最后抱得女人归,是片中唯一被赋予肯定的角色。

所以影片给我们称述了一个残酷的现景:个人无法战胜生活的现实,生活的背后有我们不得不遵守的规范,而更为可悲之处在于,不论你是安于现状不作出任何改变,还是想用传统价值观中歌颂的人性力量去改变现实,实现“自救之路”,都是苍白并且无力的。

个人行为的价值何在?

如果它根本就不能改变生活的话?

社会的发展让价值观的多元化消解了具有明确指向性的个人梦想的抗争,全面化战争和政治欺骗的远去让无论是“垮掉的的一代”还是“愤怒的一代”都变成了“享乐的一代”。

日趋个人化的抗争和诉求与社会的纷繁复杂背道而驰,越来越难以找到一个既定的标准和定义。

而成功的定义却永远是那么单一,在这点上,影片让姐妹两人在生活的弱者与强者、成功者与失败者、喜剧和悲剧中不停地互换角色,直到最后,无论是坐在椅子上神经质自呓的姐姐jasmine,还是重回修理工男友怀抱的妹妹ginger,都是无可奈何的失败写照。

 5 ) 较新颖的Woody Allen

我知道我现在该看明天的Case了,以我的效率这篇写下去明天绝对会后悔,不过还是想趁着有劲儿写完。

Blue Jasmine!

估计要被可悲的译为“蓝色茉莉” 了,求不要这么译!!

去看Woody Allen的电影,有纽约人,有充满阳光的旧金山,以为是延续近几年的轻喜剧风格,会笑一笑,演完一撇嘴走出来。

但是我错了,这部电影跟近年的Woody Allen完全不一样啊。

好惊喜啊!

抄IMDb稍微透点大意:A life crisis causes a vapid and narcissistic socialite to head to San Francisco, where she tries to reconnect with her sister. 虚无又自怜的社会名流(在纽约)遇到人生危机,来到旧金山投奔自己的妹妹,两人试图重新沟通……不过不能讲更多了,恨剧透。

首先主角是个很生动的女人!

今年大荧幕上就没几个这么生动的女人,而且很真实啊!

Cate Blanchett 演技不要太好啊,不知道今年后面还会有怎样的女主,不过至少在奥奖提名的讨论中会出现她,这么讲很保守了。

这个角色根本就不讨人喜欢:太自傲,居高临下,娇生惯养,而且是真的有问题(什么问题呢?

不告诉你)。

但是她却能让观众容忍她,并且从头到尾在内心给她加油,期盼她不要出差错,就因为电影在呈现她的细节中留有希望(这点希望是在最近几年爷爷的电影里少有的),这点牢牢抓住我的心,让我内心纠结、乱跳了一个半小时,在感情上很难受,结束却好满足啊!!

有一个关键剧情点,在爆出之前两分钟内我猜出来了,不过不扫兴。

其他人物也很真很有趣啊。

Sally Hawkins演妹妹,Bobby Cannavale和 Louis C.K. 两个男冤家演得很生动,Louis C. K. 啊!

虽然能看到他自己台上的一点影子,但是这种中产职工角色也算是不小的演技派转型了。

Alec Baldwin演的Cate老公的角色,就是随意返工,轻松愉快,不会有频繁的“这是Alec Baldwin” 的思绪出现,而角色又不大,厉害类。

影片中出现“跟比自己小很多的外籍少女相爱”这一元素,不知道其他Woody Allen粉儿有木有跟我一样“诶”了一下呢?

结尾那个让人心碎而又不陌生的镜头很满意。

说不陌生,是因为在美国,在三藩,尤其是在市中心走不多久,就可能看到这种场面。

说心碎,唉不妨告诉你这就是个悲剧啊,不是喜剧,但是我一直在笑(旁边的女孩儿也一直在笑所以并不是我变态),因为Woody Allen没让我失望。

 6 ) 用针挑破脓疮,病才能好

一出横跨美国东西两岸的浮华众生相,对上东区富太太极尽揶揄挖苦之能事,针针见血,专门挑着“上流人士”自我感觉最良好的地方戳不留一点体面,尖刻程度堪比写作《围城》时的钱钟书。

凯特布兰切特演活了这个爱慕虚荣,看似光鲜靓丽其实内心空虚如菟丝花般的女子,流连于上流社会表面上”声色犬马“的奢华生活无法自拔,习惯性以攀附豪门为主业完全不自立,平日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太想要结果把自己都骗了,以至于落得个鱼死网破害人害己的悲惨下场。

过去的荣光多美好,现实的处境就有多可笑,两相对比产生影片里众多笑料。

当然伊最可贵的一点也在于其始终坚持要往上爬的“初心”,不管现实处境多落魄仍然坚持“倒驴不倒架”,人前逼格始终端得高高的,时刻准备着卷土重来。

一旦得着机会可以回到自己真正“属于”的阶级,立马原地满血复活,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爬上楼都不带费劲的,容光焕发到让人看着都心疼,更衬托出谎言被揭穿后的一地鸡毛和不堪入目,观众尴尬到头发都要竖起来了。

然而想看无产阶级天生正义,善良憨厚的穷苦妹妹vs病娇贵妇姐姐的估计也会失望。

说好听点妹妹是安贫乐道,说难听点儿就是不思进取,把所有不如意一股脑儿推给“基因”,然后自己往沙发上一摊只等找个男人来靠——而且这妹子一逮着机会往上爬比谁都利索,毫不犹豫一脚蹬开碍事的未婚夫,对方哭成梨花带雨都没有一丝怜悯,希望破灭后旋即又闪电般旧情复燃,回赠给前未婚夫一个温柔的微笑,变脸之快连姐姐都要甘拜下风,充满了底层人民朴素的”生存智慧“,倒显得茉莉得了前夫的钱还奢望前夫的爱实在是过于“天真幼稚”了。

可见虽然混的阶级不同手腕段位也有差别,在凡事靠男人上姐妹俩倒是半斤对八两,都是可笑又可悲的小人物。

还有人批评前世今生来回穿插导致剪辑太混乱——怎么会呢?

刻意把剧情打散然后再靠女主角的精神状态重新串起才是高端玩法,正好体现了凯特布兰切特复杂多面的华丽演技。

真是光看她脸上表情就知道故事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她老人家精神病又恶化到第几层了……总之,观影体验就好像做了一场精神massage,好像把内心深处那些类似的毒素一股脑释放了出去,整个就一舒坦。

 7 ) 她的脆弱太脆弱

在一开始的时候,这部片子使我想起田纳西威廉姆斯的《欲望号街车》,同样是略有神经质,自命不凡的姐姐,因为现实/物质的急剧变化,不得不来投靠之前她很嗤之以鼻的妹妹/女伴。

我用一个分号来表明她们和影片中另一位重要女性角色的关系,如果说妹妹这个角色不单承载了一定伦理意义,同时要担负上一定情感意义的话,那么,她们则从未将那个普通的、庸俗的、其貌不扬的女性看在眼里。

她们渴望的是另外一种生活,光鲜、得体,在阳光之下显得正大光明,包含物质社会的美妙和优雅。

我们很容易想到前段时间被寄予厚望但票房不佳的电影《等风来》,唯一不同的是《蓝色茉莉》中,Jasmine已经从美梦中硬生生地被拽了起来,而程天爽则从未踏入过那种生活。

伍迪艾伦的这个指涉太多,安全感的稀缺进而生发到对物质文化的无限渴望,事实上我自己也难以逃脱。

因此影片的前半部分我看的很不舒服,Jasmine的焦虑使得我也莫名的开始焦灼起来。

影片继续发展,枯燥的牙医诊所前台 接待工作,妹妹荷尔蒙分泌旺盛的粗鄙的男朋友,以及聒噪的外甥、不断下降的注意力,难以融入的成人课程,Jasmine的生活彻底陷入低谷,甚至使我想到了大学《西方文学史》课上描写希腊悲剧的一句话,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只能逆来顺受。

命运如同一辆大车,轰轰隆隆碾辗而来。

但是如果仔细想,Jasmine的悲剧未必如她想的一样惨痛。

即使已经坠入谷底,起码她还算美貌,还有满身blingbling的行头。

就像她能轻而易举的将外交官收服一样,除却这个人,她也必定能收服下一个。

同样,如果她奋力学习,努力生活,虽然未必能回到从前的光景,但是以她的眼光、见地,过的得体而踏实应该也不成问题。

Jasmine的问题就在于,她从头至尾都把自己的安全感寄身于他人之上。

Ginger曾经说过,面对不想知道的事情,她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Jasmine把自己的光荣、体面全部押注到自己多金能干的丈夫身上。

一个寄生虫是不会介意和别的同类分享的,只要能给予她外表的体面。

所以她对众多小三小四充耳不闻,视若无睹。

但是当丈夫提出自己爱上了保姆,要和她离婚的时候,她则悲恸几近崩溃。

脱离宿主,则寄生物的生命不复存在,悲愤之下,她主动揭发了丈夫。

这使我想起一个谈论婚姻的贴子里,有人说的一句话,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这样,当男人提出要和她分手时,她会痛苦,但是她的世界不至于崩溃。

人可以爱上的往往是一类人而不是一个人,归根到底Jasmine最后的崩溃,不是她的痛苦太痛苦,而是她的脆弱太脆弱。

 8 ) 美与性别战争

如果只是单纯是为了讽刺,那拍一部电影格调实在有些苟且。

距离《欲望号街车》被创作的四十年代已经有半个世纪的时间,而距离《三姐妹》第一次在俄罗斯上演也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今天同样的故事仍然上演不衰。

美和精致,受过良好的却多余的教育的女性们,因为格格不入而讽刺地存在着,依靠他人的善良和偶然的幸运生活,脆弱的神经一再受到嘲弄。

女性在过去一百年的社会角色变迁里从弱者变成了 强势的弱者 获得的关注越多反而越脆弱。

同样是歇斯底里症,在男性是罪,需付责任,在女性是病,被付同情。

事实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这种变化随着社会阶级升高而变得微弱,所处社会阶层越高,女性越被女性化,越没有自主权,获得的认同也越少,一朝打回解放前。

英国女王这辈子最不对付的是黛安娜,因为归根结底一个被教育成善于扮演强势的女性,而一个善于扮演弱者。

可能菜场大娘反而在性别上会被公平的对待呢。

是不是如果放弃追求美和轻松的生活,会让性别界限模糊一些,会使女性更受公平的对待?

 9 ) 最后她放下了那只铂金包

最后一个场景,jasmine湿着头发走出公寓的时候,她没有带着那只贯穿全剧的香槟色铂金包。

那不仅仅是一只包,那是她海市蜃楼般奢华往昔生活的记忆,也是她在跌落到尘埃里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更是她最后的尊严。

jasmine是谁?

是janet编制的梦想,出生卑微的Janet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虽然影片里jasmine对她的富太太“闺蜜”轻描淡写的说她在大学不过是混日子,但是矛盾的是,她后来对两个侄子的坦白里又说她曾经是优等生,靠着帮人看孩子赚零花钱。

我更愿意相信后一个版本。

生活在上层社会的jasmine怎么会让别人知道曾经那个贫穷、土气的janet?

可以想见,曾经的janet对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不满意,她想努力学习赢得美好的未来,但又觉得这种希望是渺茫的。

在矛盾和挣扎中,她遇到了高富帅hal。

hal比janet大很多,还有一个差不多十岁的孩子。

但这些对janet来说有什么关系呢?

hal就是那个带她脱离苦海的救世主啊。

janet不顾一切的扑进了hal的怀抱,迫不及待的放弃了过去的一切。

终于,她变成了她梦想中的jasmine,可以穿着chanel挎着hermes周游世界,穿着Dior的小黑裙穿梭在酒会结识社会名流,日常生活只是瑜伽、普拉提、慈善晚宴和购物,不用工作,不用学习。

她真的相信她就是jasmine了,气质优雅谈吐不俗,连名字都带着淡淡的茉莉芬芳。

任何美好的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为了维持jasmine的身份,她习惯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对丈夫的金融诈骗置若罔闻,对丈夫屡次出轨也装聋作哑。

她似乎以为只要相信了自己编造的谎言就能够维持已经摇摇欲坠的生活。

她一边慌张的和过去的一切划清界限,不仅是土气的名字,还有妹妹Ginger,一边忙着塑造贵妇人jasmine。

于是她被现实拉扯着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我相信,所谓的法国女生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纸醉金迷的生活轰然坍塌,她迷失了。

因为jasmine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她以及她拥有的一切都土崩瓦解。

但更可怕的是janet也早已消失。

现在的她没有学历,不会工作,多年的安逸生活更消磨了她的学习能力和奋斗精神,她已经没有资本做回janet了。

她和janet的唯一联系只有妹妹Ginger了,她搬到妹妹家住一方面是确实走投无路,但更多是为了做回janet。

但是多年来她都对妹妹怀着高人一头的优越感,自认为和妹妹不是一路人。

其实,严格来说她们真的不在一个世界,一个从小是乖乖女,一个自幼叛逆,Ginger调侃自己从会走路开始就离家出走。

对于这种差异,姐妹两都是心知肚明的,不同的是jasmine对妹妹带着嫌弃逐渐疏远,而Ginger面对姐姐有些自卑,但还是相当珍视这段没有血缘的亲情。

毕竟生活不是励志片,当jasmine回到妹妹身边时,发现一切都物是人非,从头开始谈何容易。

jasmine看着Ginger生活的loser世界惶恐不安,她多么害怕成为他们的一员,于是她紧紧抓着她的lv行李箱,chanel外套和birkin包 ,对往昔生活念念不忘,又奢望能够找到捷径一步登天。

终于,她拾起了最得心应手的武器——欺骗,骗别人,骗自己,直到又一次重重的摔了下去,但这一次她没有拿起铂金包。

当jasmine披着一头湿发坐在街边长椅上喃喃自语的时候,bluemoon的旋律响起。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谈虚荣和欺骗的电影,更引导人思考梦想和自我的关系。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自我视为实现梦想的障碍,人的成长是不断的完善自我,而不是无情的割裂。

jasmine的悲剧从她抛弃janet那一刻就注定了。

 10 ) 这不是最好的Woody,但是最出色的“女王”

纽约实实在在是Woody Allen 的主场,要不是朋友英明的提醒,我已经忘记电影票有时候是需要预定的。

周五晚上的Lincoln Plaza Cinema 果然是座无虚席,略小的屏幕仿佛故意和大流背道而驰,不放iMax 3D之类专放“文艺片”。

开始的trailer广告是意大利电-美国影节的简介,一幕幕的Rossellini, Fellini, Antonioni 的黑白镜头很妙的酝酿好了气氛。

然后铺面而来的是Cate Blanchett 神经质的喋喋不休,Woody Allen 式的喋喋不休,令人百听不厌忍俊不禁的喋喋不休。

还没过3分钟,我自己知道黑暗中我已经微微扬起了嘴角,同时舒展开了这倒霉而疲惫一周紧锁的眉头。

这一定不是Woody Allen 最好的电影,没有奇妙绝伦的剧情故事,没有冲出银幕变活的明星,没有Woody亲自入场的喋喋不休,没有Talk to the camera,没有拌嘴儿能完爆Woody的Diane Keaton,没有大美女Scarlet Johansson,没有前几年弥漫着的迷人欧洲文艺秒杀美国土财主的调调,也没有穿越时空的大作家一块爬梯顺便传道授业;这是一部Cate Blanchett 女王在荧幕上独立支撑的电影。

金发碧眼的女王就算家道破落了,也还是拎着她的Birkin 穿着Chanel外套用Fendi钱夹坐头等舱使唤人搬运Louis Vuitton行李。

She does look like a million bucks, and she looks good! 我不知怎么很邪恶的想起了年前很火的国产电影《北京遇见西雅图》里面汤唯的扮相,好好的气质女神硬生生的被弄出了一身淘宝范儿,估计二奶小三们看完后回家肯定特高兴自己相貌气质完胜汤唯吧, lol。

走题了,接着说Cate 女王的演绎,从开篇的喋喋不休,到哆嗦着吃安定、自言自语,再到对下流社会如见到老鼠似的打心眼的恶心,到遇到高富帅后仿佛回到“王座”后的游刃有余、优雅高调、欲迎还拒,再到意识到自己的虚伪虚弱依旧幻想活在旧世界后无声的啜泣,要是电影学院不给个小金人真是天理不容啊!

恍然发觉原来冷艳高贵的女王不只是外貌和气场,而是骨子里的入戏!

看Woody的电影,怎么也得说说电影里的段子,老话痨对于自己的看家绝活当然毫不含糊,火候拿捏的是不肥不瘦不干不腻入口即化。

这次的对象是米国(特别是纽约)的富裕阶级,用政治哲学系教授J. Hacker 的话说 “The stinky rich”, lol. Cate 女王颐指气使的告诉妹妹她的行李叫“Lueee Vuitton”,Cate 女王说自己来自纽约后,很自然的加上了一句 “Park Avenue, actually”, 又是全场爆笑!

其实布鲁克林不少地方的房价其实已经直逼曼哈顿了,不过既然是老牌New Yorker 的电影,当然要再调戏一下Brooklyn喽。

“上流社会”的做派被Woody Allen 一股脑的拿出来开涮当笑料,当女王失去一切虎落平阳被犬欺时的去工作的各种笨拙又是阵阵笑场。

女王心有小鹿但故意多等电话响几下,接电话后故意让高富帅等等十秒,而其实自己捂住话筒喘几口大气恢复镇静,又是一阵低笑。

不低俗无聊但也不晦涩难懂的笑点,中产阶级大众能接受笑话的幽默,也算是小老头的招牌了吧。

Woody Allen 深谙中产阶级比下有余的优越感以及对上流社会的暗中向往,老谋深算玩得不愠不火。

说到这儿想起来某次看Daily Show 时Conan 说了句特别深刻的话:“其实每次笑得时候,都是在自己不当真只当看戏,但你知道有些人当真会那样。

”再一针见血不过了!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Park Avenue,Actually.” 的语气腔调真真是存在的。

绕来绕去,总要是说回电影的主题,就像小时候春游、运动会、参观科技馆完要写作文总结中心思想一样,逃不掉。

不过与其说Blue Jasmine是批判被涮得厉害的富裕阶的物质和虚伪这一明显命题外,我觉得电影实际上是在更广泛的讽刺人的自私和虚伪。

Jasmine的妹妹,跟着姐姐去party后认识了的胖大叔踹了脾气暴躁的拉丁裔男友,和原本有矛盾姐姐瞬间打成一片。

结果发现胖大叔是有妇之夫后,和拉丁裔男友重归于好对自己的出轨只字不提,而两人把矛头都直指“装腔作势”的Jasmine。

这样的“虚伪”和Jasmine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只因为他们不是利益阶级,没有那么些趾高气扬、装腔作势的派头?

相比之下,我反倒是觉得Jasmine本质上更率真。

Jasmine为了不想让高富帅知道自己落魄的真相,故意在电话里扯由头让高富帅不去她寄住的妹妹家去接,挂电话时瞬间明白了自己的虚伪做派,泣不成声。

对于知道自己虚伪但为了达到目的不得已而为之的“真小人”;和站在道德高点毫无自省之心,然而行事时该瞒该骗毫不含糊的“伪君子”(且这“伪君子”对自己的行径是真心实意的浑然不觉),敝认为“伪君子”远不如“真小人”可爱。

“伪君子”和“真小人”的话题演绎得有些远了。

回到电影 Jasmine 和 Ginger这一对姐妹,其实当时脑子里想到更多的是“敏感”和“不敏感”的对比,“有故事”和“没故事”的对比。

大多数人,注定是浑浑噩噩日子一天一天过,没有那么多故事的,安于现状。

普通人的日子真的没有什么不好,稳稳当当安安静静的一辈子;毕竟敏感的Jasmine那种大起大落支离破碎的生活不是所有人都消受得起的。

不过我们毕竟不是行尸走肉,哪天夜里突然醒来,发现自己的心已经被日常琐碎磨起了层层老茧,自己这半辈子的故事一张纸就能写完,会不会也怅然有所失呢?

ps 看完电影后,应景的要了杯Blue Moonpss Woody Allen一定是借鉴了不少《欲望号街车》吧

《蓝色茉莉》短评

无法形容的好看

4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凯特.布兰切特凭这种电影和演技也能拿奥斯卡最佳女主?

7分钟前
  • YU
  • 很差

老头子最喜欢最拿手的戏码:调侃虚假的上层阶级。

10分钟前
  • Griet
  • 还行

寡妇差点钓到高帅富,女王的神经质演出很赞,但导演到底干什么了。

12分钟前
  • 黄小毛
  • 还行

实在不明白伍迪艾伦的片子为嘛一直高分,三颗星给凯特的演技。

14分钟前
  • 岛。
  • 还行

这部电影是艾伦对田纳西·威廉姆斯戏剧《欲望号街车》的回应或致敬,讲述了一个从前富有的曼哈顿社会名流(凯特·布兰切特)陷入困境,不得不搬进旧金山工人阶级姐妹(莎莉·霍金斯)的公寓的故事,在其中,她遇到了自己妹妹的几个像奥尼尔式毛猿的男友,而她的社会关系的暴露又使她向上爬的欲望最终受阻,最终表明,一个人永远也无法摆脱过去的失败经历对自己的影响,这是一个中产视角的关于社会流动之不可能的寓言。

18分钟前
  • 彼得潘耶夫斯基
  • 推荐

戏谑版的欲望号街车,Woody的痕迹已经从各处渗透,包括配乐,弦拨乐器重复着简单音节,如同他絮絮叨叨的神经质形象无处不在。每一个女演员在38岁以后都该遇到这样一部戏,影后妥妥的!

19分钟前
  • 粟熙
  • 推荐

伍迪艾伦已经到了那种随便怎么拍,电影都能超级好看的地步了。本片表面上特别不像伍迪以往的作品,很多情节都让人想到贾森·雷特曼的《青少年》,但是仔细想想,其中辛辣的讽刺和睿智的台词依然只有伍迪一人才能写得出来。话说凯特的影后基本上是没有悬念了吧!

2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Boring,后半段有一段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23分钟前
  • 213小羊
  • 较差

故事有趣。三藩被伍迪艾伦拍得很像他镜头下欧洲的城市。搬了主场不忘讽刺纽约人的假模假式。凯特终于要影后的节奏,仿佛还带着通天塔里中的那一枪,对精神痛苦的演绎充满生理的真实

25分钟前
  • 滕子京
  • 力荐

很一般

26分钟前
  • Ivo
  • 还行

boring shallow and predictable as fuck; a few cameos like louis ck are also stupida

31分钟前
  • gondolier
  • 很差

《蓝色茉莉》对为富不仁的讽刺过火到了令人难堪的地步,与其说它是《半夜鸡叫》的美国版,不如说是因家庭成员不断爆料、长年被性丑闻困扰的伍迪•艾伦,向那些破坏家庭和谐大局者发起的复仇

35分钟前
  • 西风独自凉
  • 很差

女神自黑片,不作不会死

40分钟前
  • J.Wen
  • 还行

何必如此狰狞

44分钟前
  • Muyan
  • 较差

松松垮垮的情节,喋喋不休的唠叨,分了三次才看完。伍迪艾伦的电影越来越成为一件皇帝的新衣,用嘲讽权贵践踏蓝领来玩着讨好中产阶级的游戏,姿态一点都不好看。凯特布兰切特即使得了金球奖影后,也是这矫情老头的装逼道具而已。

49分钟前
  • 麻绳
  • 较差

对不起,是我逼格太低了。

51分钟前
  • 茂茂桑
  • 较差

为了丈夫放弃学业失去自我的女人,受丈夫欺骗后冲动报复的女人,娇生惯养瞧不起所有人的女人,为了重获财富不择手段的女人,不觉得她是在作死或发疯,她做的所有事都符合她本人,这也正是对这类人的讽刺所在。

52分钟前
  • 斯嘉丽
  • 推荐

晕死,史上最不好笑的伍迪艾伦。

56分钟前
  • Marni
  • 较差

伍迪艾伦真的不是我的菜。。。唠叨缓慢,剧情也跟《欲望号街车》太像了。

57分钟前
  • 托尔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