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6.7的分太低了。
有深度不煽情,也有港片特有的生活化的幽默。
每个角色都选的很好,除了吴彦祖的角色有点无聊。
陈冠希的角色尤其出彩,当一无所成的他在唱卡拉OK的时候突然问到:我们是不是在浪费青春?
这个片子的视角一下远了很多。
叼着奶嘴糖蹦迪的陈冠希也是相当可爱自然。
父子三个人争着跟李心洁跳舞那段也是特别生活化特别温暖。
片子的高潮在李心洁过关的时候,真的有种母爱济苍生的感觉。
那时候的港片造型时尚,绚丽,有创意,秒杀现在的浮夸都市剧。
就是最后的动画效果有点拉垮。
其实也是偶然,是看到别人的推荐冲着冠希哥和彦祖哥(不分先后啊)的合作来看的(两个人的神颜啊啊啊啊啊啊)
神颜同框剧情方面看起来有点像文艺片,整个影片的色调也体现出来了,灰灰暗暗的。
彦祖演的男主是一个特效游戏公司里的员工,着急着想要研究出一个特效游戏。
而作为彦祖的弟弟冠希就游手好闲不断被公司fry,黄秋生作为他们的爸爸(读第一声)在他们老妈不在后,在家里开了个练舞班,教人跳舞💃。
李心洁演的女主则是在她老爸坐牢后,在夜店卖“违禁药”,直到凌晨五点下班回家照顾“疯”的老妈。
当然还有一个不断在外面惹祸欠债的弟弟,一家人都在等着移民证下发后离开香港。
录DVD搞特效
相爱
开着冠希的小车车出来兜风
呐呐呐来个正面照“小摩托”人物+人设很可爱,男主一家人和和乐乐的,女主尽管生活困难也从不放弃(不像她弟弟没有责任感)。
冲着冠希哥去不会失望的,里面的人设太可爱了!
演的是一个有着成长的角色!
好帅!
啊啊啊啊啊他俩对视!
特效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很原始。
特效画面最后女主移民了,听说还事业学业有成。
男主做的特效游戏也大卖,创立了一个公司。
女主跟男主说过,她想拥有一双翅膀,想飞去哪里就去哪里,很憧憬海报里的地方,最后男主找到了,并很期待重新遇见女主。
男主心声
成长了摩托装饰拆掉了冠希哥演的弟弟也成长了起来,拆掉了单车上的摩托装饰,一开始我觉得是他们老爸不肯给冠希哥买,所以他自己搞了一个摩托的装饰在上面,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很可爱的说,冲着这一点去看这部电影也是不错的。
冠希是个好演员,演屌丝像屌丝,演公子像公子,还分外自然。
而蛋妞就是演屌丝也自带贵气,书卷气。
特效作的真不错。
黄秋生演的很有复古气质。
老爸黄秋生,哥哥吴彦祖,弟弟冠希,真是神仙一家。
李心洁很贴角色。
台湾中影联合拍摄,有到New Zealand取外景。
影片流溢而出香港气质的倒影。
这种气质而今似已不再。
故事发生在互联网与前时代交替的时刻,后巷、古惑仔与游戏、动捕、风投交融,宛若晨昏交替,天光变幻时那一抹云霞。
沉寂多年的坏男孩陈冠希时隔八年重返荧幕在娄烨的镜头里落得稀碎的镜头,我们再也找不到一脸坏笑的标志动作的年轻又任性的陈冠希。
冠希的黯然,对我们而言又何尝不是青春的退场呢。
这部电影竟然凑到香江多少女人为之疯狂的两位玉树临风的扮演者吴彦祖和陈冠希了。
无论是文质彬彬吴彦祖饰演的哥哥Joker,他乌黑深邃的眸子,希腊雕塑般的英挺的鼻子,绝美的唇形象征着他良好的教养与高贵。
亦或是潇洒不羁陈冠希演绎的弟弟kindy,白皙的皮肤带着痞帅的笑意,耳朵上闪着炫目光亮的钻石耳钉。
电影以缓慢的节奏叙事,等剧情进展到后面才涌现出来回甘持久的感觉如同泡制的咖啡那般浓烈。
色彩基调如今看来颇有光影似箭,一切都充满着怀旧的气息。
父子俩也代表人生的20岁,30岁和40岁。
20岁的不谙世事kind y,父亲(黄秋生演)和哥哥每次都要催他起床。
这样好吃懒做的弟弟应该是不可救药的。
可是这样不靠谱的弟弟kind y在最关键的时刻帮哥哥的电玩事业伸出援手。
至于冠希的爱情仅仅一笔带过,让我们看到一个少年对爱情的好奇心。
他不羁,胆怯又懦弱的与网友lovely开始了一场欲说还休的暧昧。
女孩撕心裂肺大喊为什么不爱我还要约我出来。
kindy听完只是留给女生在夜幕低垂下决绝离开的背影。
人生如戏,时间事大抵如此。
冠希哥的现实与kindy的虚幻叠加在一起,孰真孰假,让我一时之间无所适从。
正值壮年的Joker,在广告行业中兢兢业业从事多年的工作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危机陷入其中。
香港人素来骨子里的血液流淌着奋斗的精神。
Joker在酒吧中找到灵感缪斯阿玲。
阿玲给他陷入僵局的事业有了一线生机。
可是最终结局的安排,Joker在旅行中追寻着自我的放逐。
他怀揣着与阿玲的梦想向往着辽阔草原的自由空间。
真喜欢这样诗意般的憧憬,我想此时此刻在草原中孤独行走的Joker,陪伴他的正是幸福吧。
中年丧偶的父亲开着一家舞蹈工作室,好不容易拉拨着孩子长大。
本来正常的重复着cha cha cha的舞蹈节奏,临到最后学生受到外界的诱惑离开了这家没什么新奇有趣的舞蹈室。
关于joker父亲那段轻描淡写父亲的时光,不同于浓墨重彩的渲染两个儿子的故事,导演用平淡的故事叙述了一位单亲父亲的悲哀故事。
父亲默默接受着生活给他的一切,生活从他这里夺走了心爱的女人,引以为豪的事业,他也无法拒绝这样的生活方式。
joker问父亲借钱他也只是提醒他不要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父亲始终有个心愿一直在joker面前发出呼唤。
这是父亲经过生活的摧残后依然仅存的梦想。
忙着事业发展的儿子joker想起了父亲微弱的声音,他嘱托弟弟kindy去实现父亲的梦想—拍跳舞的录像。
温情的张艾嘉导演给了父亲一段录像,父亲与舞伴在告别的音乐中轻歌曼舞,父亲的身后有梦想的翅膀飞舞着,在外不管多忙,追求梦想的路上也不要让孝敬老人成为了遗憾。
寻梦难觅,不管结果怎样,只要努力过才不会后悔。
1.张艾嘉的电影很多是围绕着青年人的情爱展开,《美少年之恋》《心动》《想飞》主题方面个人认为都是“未完成的爱”,这些故事看起来不费力甚至可能有人觉得无聊,但总是能不经意间戳中我。
2.少女阿玲(李心洁)给Joker(吴彦祖)的第一印象是叛逆、带有某种吸引力,因为他作为家中长子应该是从小就被寄予厚望重点培养才能在长大后成为IT精英,这位有点书呆子的学霸似乎很容易就被不同世界的阿玲“俘获”。
剧情有点小趣味但展开的还是不太够,他俩的爱情也成为了一种悬浮的景观。
3.陈冠希演的弟弟一看就是从小没有哥哥那么大的压力所以自由生长,顽皮随性极了,上班的状态仿佛在演我(bushi)4.黄秋生和李宗盛两位父亲的形象都颠覆了我对他俩固有的认知,黄因为某些片子所以给我一种阴森森的感觉,这里演舞蹈老师倒是可爱了许多,李宗盛嘛往常总是乐坛知心大哥的样子,这里居然演了一个犯人,不过看起来跟家人倒是关系和睦,除了这些,基本上就是起到一个衬托男女主的作用,两人家庭背景可以说是“悬殊”。
5.阿玲妈妈我一开始以为是张艾嘉演的,还奇怪她怎么清瘦成这样,看了演员表才发现原来是夏文汐,别说俩人还真有点相像。
夏文汐演的妈妈因为受了刺激所以精神上有点问题,她也基本演出来了,不过也跟其他两位父亲一样没有更深入的展开。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还是青春懵懂(当然,只是心理上的,姐比较晚熟),那时陈老师还没有出事,吴彦祖也正是娇艳欲滴的小正太一枚,老牌帅哥黄秋生加上偏门美女李心洁,整个一偶像班底,所以我看的初衷只是为养养眼,哪知看完的感觉可以用另一部的片名来形容:心动。
虽然整部片子稍有晦涩,男女间那若有似无的恋情却像窗外的晨风,夹带着早春的气息,撩拨开窗帘的缝隙吹进来,在一起一落之间抚弄着人心。
有一幕情节,不知不觉中渗进我的脑海,在之后的许多年里的某些瞬间,比如刚从一个寂寞无聊的午后瞌睡中醒来,或是偶然从手头的忙碌中抬起头,发现暖暖的夕阳把很远的一处楼房染成金黄,或是其他一些和温暖有关的时刻,每每总能想起那个画面:刺青师傅边给趴着的李心洁刺青边和她聊天,说到吴彦祖时用到的称谓是“你男朋友”,李停了一秒,说:“他不是我男朋友。
”吴彦祖在她身后,有点着急有点不满地眉头一皱,啪地打了李心洁一下,李在前面开心又害羞地偷笑。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个情节,每当想起都不觉莞尔。
整部电影只有这样一段与爱情直接相关的描述,剩下的情节里在那时的我看来就是描写他们一班好朋友一起玩乐、一起努力,后来想想,应该是我当时太傻,看电影时都不能明白那些看似毫无意义的细节铺陈实际上是蕴含了怎样的暗流涌动,当然也不能明白男女主人公渐入佳境的爱情,但就是这样一个白痴,在当时却被这简简单单几乎无声的情节击中了、打动了。
诶!姐当时以及现在是多么的纯情啊!
(掩面)
其实最先知道这部电影还是因为迷恋DANIEL的缘故,DANIEL早期的电影都是很青涩的那种,让人感觉年轻和冲动。
我承认那张脸可以迷倒很多男男女女,但他的表演却拉不开观众和他的心理距离,感觉身边有很多像DANIEL的人。
冠希兄亦是如此。
PRINCESS D 是一种感觉,当你放下一切压力,你就可以真正的飞翔。
晚上回来看了星空卫视播的《想飞》。
前两天在放预告片时就觉得喜欢。
提醒自己到时候一定要看。
后来还是忘记了这件事情。
坐到沙发前的时候刚好是星空卫视。
刚好是《想飞》。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很多发生都是“巧合”性的安排。
我不喜欢缘分这个词。
感觉上很像相亲的亲戚。
我认为所谓的缘分就是巧合。
你刚好选了这个,而他刚好选了那个。
于是邂逅。
于是像数学法则一样,一一对应。
好像唯一。
很多时候我们像患了斯德哥尔蒙综合症。
习惯并且依赖。
于是那巧合变成了绝对性的唯一。
哈。
《想飞》是张艾嘉的作品。
还有陈冠希和吴彦祖。
哈。
我不得不承认。
这是主要吸引我的原因。
我想看看他们俩到底谁更帅一点。
然后我发现,我还是更喜欢尹子维。
哈。
不过这片子里没他。
他总是把委琐演到极致。
我喜欢他上扬的嘴角。
这令我想起很早前我摹时尚杂志耿乐的相片画的一幅漫画。
因为那张相上他也有上扬的嘴角。
《想飞》是有些俗套的港片类型。
但我喜欢这类的港片。
(我不知道这是否属于港片,哈。
反正是港人演的)“坏女孩”。
好男人?
男孩?
还有成长。
他载着她回家。
拍她的眼睛。
他关上门。
吻她。
浪漫的爱情美好情节。
只是最终无法在一起。
因为不属同类。
我记得有部影片里说“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才有意思。
你一个,我一个。
两个世界。
不会无聊”(那片好像是阿娇演的。
)影片的结尾吴彦祖来到李心洁向往的草原。
他的生活被她吸引而改变了。
他来到这里只为感触她。
只为感触她所向往的那宁静与美好。
她在他眼中永远是神秘和孤独。
而或许神秘只是源于不了解吧。
而吸引也正是因为不同类吧。
但幸福不一定是在一起。
各自生活的美好也是幸福。
电影里的一些小细节。
让我想到很多。
忽然幻想到很多。
然后心生向往很多以及其他。
在这个值得浪费的大把大把的夏日时光。
9年前的想飞我靠想当年李心洁还是Princess D不是风暴里面内个疯疯癫癫的小女子不是救命里面被吓的花容失色的可怜女人不是20,30,40里面假装懵懂的马来西亚女孩儿不是似水年华里面蹦蹦跳跳的默默也不是A头条里面内心强悍的女记者,只是个有漂亮纹身的小太妹不过话又说回来,Princess D内叫一个惊艳呐奇怪的是Edison居然是个小配角,有一场是他跟女朋友拍拖完了自己躲在浴室玩飞机模型,内个女的就好羞涩的坐床边等啊等啊等了一晚上。。。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他是愿望树里面演一修车的却跟一个富家女爱得死去活来最后在舞会上一脸坏笑对富家女说--你好,我是修车的具体什么情节都忘差不多了只记得内个坏笑以及招牌吐舌头表情吴彦祖就不说了,靠张脸就够了貌似内时候他还不算红听说张艾嘉拍这片子算是煞费苦心了,小李同学的虚拟3D造型怎么看都有点像美国版本最终幻想里面的女博士,然后有个WYZ迷幻药的长镜头和内把飞刀拍的倒是有点意思还有就是黄秋生的客串老爸在老子印象里这个烂片大王倒是没少跟李心洁合作过,从很早以前根据一个梦改编得乱七八糟的片子到想飞到20,30,40到A头条以及其他一些不知名滴总之,这个舞蹈老师的老爸倒很是可爱嘛!
内个时候他们都是新人被张艾嘉聚拢在一起本色出演着自己,Edison青涩滴像根葱没有那么多绯闻和伤害事件,李心洁睁着大眼睛在98前逍遥调着酒没有后来的怪物和歇斯底里,吴彦祖还是个漂亮的衣服架子不会跟男人接吻不会被冯小刚开黄色小玩笑这么说来内个时候老子也还是个高中生听JAY的歌看佳片有约和CCTV6只5年,5年改变4个人还不算多不管怎么说,最后一个镜头完全体现了李心洁弱智DD的大智慧,恶作剧滴把白色小药丸完全掉包最后安全通过安检小李同学的表情做的很到位,平静-惊愕-恐慌-故做镇定-再惊讶-解脱,光凭这个系列就看得出后来影后的影子,事实上她也做到了有心就有翼,有梦就会飞这宣传语未免。。
未免太他妈文艺腔了吧???
想飞既然没有翅膀就飞飞机嘛
当年冲着吴彦祖和陈冠希看的,他们俩长得的确也很像兄弟,但是整部电影下来,真的无聊得我要打瞌睡,完全不知所云,也许是我当时太小,看不懂他们想表达的吧,文艺片之所以小众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但是它又用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两大男明星,真可谓是既想要流量又想要文艺,幸好,这两个男明星的演技还是可以的,所以看的时候没有太出戏。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摄影很美...但是...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BJIFF14 英嘉(🐳💗)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