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出品方压根就没有定档所谓的7月31号。
好多人一看到731没有在7月31号上映,就哔哔哔说是不是被人举报才退档的,真是笑话,说个冷知识,电影,不会因为所谓的群众举报而下架,因为是不可能存在这个问题的。
前有南京照相馆,后面有东极岛,同样类型,选择避开是明智的,后面央视给了确定定档时间,你看看所谓的举报,到时候能不能如期上映,绝对能上。
《731》即将在9月18日上映,本文是对森村诚一《恶魔的饱食——日本731细菌战部队揭秘》一书的评介和摘录。
全文5000余字,供想要了解731部队恶魔行径的读者和观众参考。
731被认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部队。
这支恶魔部队在侵华战争期间,集中了众多日本的医生和科学家,以3000名以上的战俘和平民为对象进行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生产了大量细菌武器,进行各种灭绝人性的细菌战。
本书的译者特别强调,731以活体实验杀害的战俘和平民远远不止3000人,这个数字仅是1940—1945年间在哈尔滨平房镇内杀害的人数。
早在1932—1939年,该部队已进行过大量的活体实验,杀害的人数都未计算在内。
事实上,731只是日本在中国建立的众多细菌战部队之一,除此之外目前已确认的细菌部队还包括长春“100”、北京"甲1855"、广州"波8604"、新加坡"冈9420"和南京"荣1644",上述部队均实施过活体实验,可见恶魔并非特例。
据不完全统计,受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影响,中国的受害人数不下200万人。
然而,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731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在日本一直被作为“恶魔的秘密”隐藏着。
像森村诚一这样敢于直面历史真相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
直到现在,日本主流社会对类似731这样的恶魔部队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更别提反省了。
一些军国主义的招魂者,甚至还引以为豪。
牟敦芾导演在他那部颇具争议的电影《黑太阳731》的开头,曾经打出“友谊归友谊,历史归历史”的字幕,那是强调中日友好的八十年代。
小半个世纪过去了,个人认为所有不能正视历史的日本政权和日本人,是不配得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友谊的。
这与宣扬仇恨无关,只是以直报怨罢了。
即使抛去民族情感,纯粹站在道义的立场和依据理性的态度,面对731曾经犯下的罪行,谁又可以奢谈原谅?
一、恶魔的“逻辑”1、日军不在日本本土,而在东北(满洲)进行细菌战的准备,究其原因是在东北有“充分的实验材料”,也就是活体实验的对象——被剥夺了人格的战俘和平民。
以下是1949年12月25日至30日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举行的军事法庭上,检察官斯米尔诺夫和731部队资深军官川岛的问答。
问:在满洲进行实验的“方便性”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之所以说满洲非常方便,是因为在那里有充分的实验材料的缘故。
问:“实验材料”指何而言?
是否是为供实验使用而送往部队的人?
答:就是这个意思。
问:部队里使用何种隐语来称呼实验牺牲者?
答:把他们叫做“马鲁太”(另有译名“马路大”MARUTA)。
问:在监狱里你们是按照他们的姓名关押的吗?
答:不,他们都有编号。
问:那么,这些人最终都必须死去吗?
答:是的。
2、在731部队眼里,“马鲁太”就是“马鲁太”,无分种族国籍、男女老幼。
以下为原部队成员证词:有一名妊娠的“马鲁太”被捕以后在狱中生了孩子。
她为了救孩子一命,表示同意自己被用作任何“实验”。
她流着眼泪,每天恳求看守人员救救这个孩子。
只有部分部队人员知道这件事……但是在731部队看来,“马鲁太”的母亲只会生“马鲁太仔”。
由于“马鲁太”是材料,那么,她的孩子也只不过像饲养老鼠一样地被饲养着而已。
不消说,母子都遭杀害了……3、731部队的“灵魂人物”石井四郎认为解剖活体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实验”,可以作为对此有兴趣的日本医学人员参加部队的“诱饵”:“某有名国立大学的教授在战后日本医学上做过许多疑难的手术,博得高名,获得了政府的勋章……这位先生怎么掌握如此高明的外科手术技术的呢?
如果那么难的手术遭到失败是不得了的!
难道那位先生没有失败过吗?
不,他的手术有过几十次失败的经验,……他在什么地方积累这些经验的呢?
都是在731部队!
”进行“实验”的人员,不会有任何的罪恶感,反而充满了期待的气氛:解剖活体的手术刀,主要由研究班里具有助手资格的人(雇员)掌握……采集标本的想法,由班长一级提出。
各班的班长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或医生。
只对特别有兴趣的“马鲁太”,他们才直接动手。
通常绝不玷污自己的手。
一切事情都让部下来干。
各班人员对活体解剖丝毫没有罪恶感,毋宁说各班里充满了一种这次能够采集到何种标本的期待气氛。
4、“马鲁太”如果太多了,正好用来做集体感染实验:731部队的领导对于往牢房里塞“马鲁太”表示欢迎。
在一间约有四至六块榻榻米那么大的单人牢房里关押三个人,“马鲁太”就只能身靠身地睡觉、吃饭。
部队领导人注意到“过密”状态,认为实行鼠疫等各种细菌的集体感染实验,这是绝好的环境。
于是,首先给一个“马鲁太”注射鼠疫菌,然后把他放进过密状态的单人牢房中进行观察,看其他的“马鲁太”是怎样受感染的。
为了镇压“马鲁太”的暴动,而使用了毒气瓦斯,领导人感到“惋惜”:那人打开高压瓶的阀门,从对准换气装置末端的喷嘴里猛烈地喷出了速效性的毒瓦斯。
毒瓦斯进入换气筒,再经7号楼二层各单人牢房的通风孔,进入各个房间,然后进入了一层楼。
仅仅在几分钟之内,整个关押在7号楼内的“马鲁太”全都窒息而死......“珍贵的实验材料全都失掉了……”,暴动被镇压以后,一个上级领导人惋惜地说道。
然而,这种损失却有利于他们马上进行新的补充。
5、恶魔不觉得自己是恶魔。
他们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祖国、为了“东亚共荣”、为了人类的医学“研究”。
而那些被用作实验的对象,是“反正要杀掉的家伙”:“由于我深信:我们进行的作战,是使贫穷的日本富裕起来,而且有助于亚洲的和平,因此,也就认为‘马鲁太’等不是人,他们的存在成了连畜生也不如了……派往731部队的研究人员和学者,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同情‘马魯太’,而731部队的全体军队职员和军人认为杀掉‘马鲁太’是理所当然的。
”部队里许多医学工作者以医学的名义挑选健康的人作为活体实验材料像生活消费资料般地消耗掉。
“那家伙反正要判死刑,如果同样都是死的话,那么就先让他对人类做出贡献后再死。
”这种逻辑一直在731部队的医学工作者中通行无阻。
二、731活体实验的受害者们1、“马鲁太”:被彻底剥夺了人格的受害者们。
“马鲁太”系731部队内对在押活体实验用人员的称呼,日语原意为“圆木”,在这里把人视为任其随意使用的实验材料。
一旦被送进731部队,无论哪国人,都不再称呼人的姓名而称XX号“马魯太”了。
2、不是作为被判死刑的战俘,成为了“马鲁太”;而是被选为“马鲁太”后,被执行了死刑。
在731残害的有据可查的3000余名受害者中,有七成是中国人,还有三成是苏联人、蒙古人和朝鲜人。
既有战俘也有平民:所谓“马鲁太”就是指关东军宪兵队和特务机关以及它所管辖下的“哈尔滨保护院”里关押的苏联人、中国人和蒙古人俘虏(也包括朝鲜人)。
关东军宪兵和特务机关逮捕了潜入中国各地的苏联红军情报军官、在作战中成为俘虏的中国红军(八路军)干部及战士、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参加抗日运动的中国记者以及学者、工人、学生乃至他们的家属等许多人。
“马鲁太”大致有三个来源:......其三、是哈尔滨市郊外“忠灵塔”附近的集中营里关押的一般中国市民。
他们几乎都是由于受骗而被迫当了“马鲁太”……其中似乎也有仅犯了盗窃罪的刑事犯。
也有一些女的“马鲁太”,她们是以反日分子的嫌疑而被逮捕的俄国女人和中国的女学生。
女的“马鲁太”主要用来作为性病的实验材料使用。
3、受害者们有自己的名字:牡丹江的老铁路工人孙朝山、木匠吴殿兴、修理工朱志敏、沈阳的爱国人士王英、大连的商业公司职员钟民慈、山东省的中国共产党员邱德思和乌克兰的苏联红军战士德姆契柯……留下姓名的人都是在关东军宪兵队、哈尔滨特务机关逮捕和审讯中坚持斗争到底的人。
例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邱德思,“在日本宪兵队的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直到最后忠于自己的人民,未做叛徒”。
(引自《公审文件》)最后,被送往731部队遭惨杀。
苏联红军战士德姆契柯顽强地拒绝提供有关苏联的任何情报,坚持不开口回答问题。
尽管哈尔滨特务机关“把他的手脚捆绑起来,吊在屋梁上,严刑拷打”,但是德姆契柯始终坚持未供出任何情况。
(引自《公审文件》)因此,被送往731部队。
4、受害者们试图以各种方式努力生存下来、抓住机会反抗:乍一看,“马鲁太”们被束缚着手脚,关押在密封的空间里。
白天,他们蹲在地板上躲开看守的目光,养精蓄锐;到了夜间,就秘密地开始进行狱中斗争。
从一间单人牢房向另一间单人牢房传递暗号,互作自我介绍,报告牢房里发生的事情。
909号是一个头脑敏锐、有很强判断力的人。
他似乎并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得救而奉承日本人的。
他认为反正都是已无生存希望的“马鲁太”,至少要争取改善一下在押期间狱中的生活环境。
他常代表“马鲁太”的利益提出改善饮食和待遇的要求。
“关押在单人牢房里的‘马鲁太’全部都带着手铐。
有的‘马魯太’反抗心很强,大声表示抗议,还进行绝食。
这种‘马鲁太’除带手铐外,还加上脚镣。
一名原苏联红军战士‘马魯太’一看到看守和研究人员就带着手铐做出机枪射击的架势,‘嗒、嗒、嗒’地连声喊着,做出连续射击的样子,之后,就瞪着我们。
这种‘马鲁太’很快就用来做实验。
”令人吃惊的是各个牢房之间“物品”往来这一事实。
“物品”的内容各种各样。
为了营救患病的“马鲁太”,他们从各间牢房把吃饭时配给的干果收集起来;利用手纸记述实验内容的信件,在监狱里传递;女“马鲁太”用纸捻编成小鞋,作为“慰问品”,送到新来的原八路军干部的单人牢房中去。
在完全隔绝的单人牢房之间秘密传送“物品”,这就是“马鲁太”仍然活着的证明,也正是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的证明。
“马鲁太”的尸体已经运走,空荡荡的牢房里,充满消毒用的石碳酸味,直到昨天为止还紧闭的“马鲁太”地狱还留有痕迹,潮湿的冷风穿过了7号楼二层单人牢房前宽敞的走廊。
他们之所以吓得呆立不动是因为他们发现在单人牢房墙上写满了大字。
在不少地方已经剥落的水泥墙上闪耀着黑紫色的大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三、试图隐藏的秘密1、731这个恶魔部队,从诞生之初就是秘而不宣的,以此逃避国际舆论的谴责,便于自己在所谓“五族共和”的“王道乐土”上对其他种族的战俘和人民作恶。
这个恶魔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要保密,不敢以真名示人,是典型的“鬼子”做派:1933年在哈尔滨设置了细菌战秘密研究所——后来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总部(通称为石井部队)。
开始设置在哈尔滨市东南方的拉宾线上的小站背阴河。
为了保密,称作“加茂部队”(也有人说开始时称作东乡部队)。
“加茂”这两个字,是解开创设这支部队之谜的关键。
“加茂部队”到1938年已变成一支大规模的秘密部队。
在东乡部队时,原来已经确定了这些研究班的正式编制名称,如“第一部细菌课”、“第一部病理课”等。
但是东乡部队改称731部队以后,完全隐蔽了正式课名,从保密要求出发,只称呼班名。
2、保密不止对外,也要对内。
受害者们主要被关押在7号楼和8号楼的监狱中。
看守受害者的特别班成员都是恶魔头子石井四郎精挑细选的:特别班几乎全部成员都是石井兄弟和他们的老乡——千叶县山武郡芝山町附近农村里的排行老二、老三的男青年,是靠石井把他们带出来的。
石井军医中将担心暴露特设监狱的秘密,所以利用自己的亲友加以防备。
……老头子充分利用了他们这种乡亲意识,把他们拼凑在一起组成了特别班,同时以当时农民难以置信的高薪作为诱饵,力图来保守秘密。
也就是说,利用乡亲关系和金钱双重办法堵住了他们的嘴。
即便在731内部,关押受害者的特别监狱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禁区”:“在前往7号、8号楼的本馆一层的两侧,在牢房通往‘内院’的铁门处,24小时都有用步枪和六棱棍武装起来的特别班人员轮流值班进行监视……在部队内部,发生各种议论和传闻的‘马鲁太’小屋,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路过中央走廊时,总想往里看一眼,但马上就会听到‘别东张西望!
’的训斥声。
3、战败的恶魔,中止的“自杀”。
在撤退会议上,清除所有“马鲁太”的方案被忠实的执行了,要求部队全体自杀的方案,却以“保存科研”的名义被中止了:石井部队长的撤退方案:(一)保守“731的机密是最大的问题;(二)为此,已派西中佐(教育部长)前往地处苏军进攻线上的海拉尔、林口、孙吴和牡丹江支队,命令部队人员销毁证据,全体自杀;(三)同样,也命令住在东乡村宿舍的部队人员家属和全体人员自杀;(四)一个也不留地杀掉目前关押中的”马鲁太“,同时”彻底“毁掉”口“字楼,部队设施由工兵负责进行爆破;(五)尔后,包括少年兵在内,整个部队在严密的统率下南下至通化。
4、石井四郎为了逃避战争罪责,将731的“科研成果”提供给了美军,最终苟活了下来。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时,苏联要求审问和惩办满洲731部队石井四郎部队长等领导人。
但是,石井四郎立即向“盟军”总司令部献媚,把秘密带回国内的731部队的有关资料提供给美军,以图保全自己。
“盟军”总司令部当局的审讯仅仅是一个形式,“石井四郎等人下落不明,731部队不足成为战犯”。
他们将这一见解转告苏联方面。
731部队进行过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细菌战,并杀害、“消费”了3000多人,自己丝毫无损地继续生存于战后的日本。
第一,里面很多那种揭露日军残忍行径比如各种实验什么的拍的很写实,尺度上面有一定突破,甚至有许多中式恐怖的味道;第二,在视听方面,有一种就是故意把观众的思路往一个方向上面引导,然后就差临门一脚的时候再一转,情绪一波三折(商业片常见套路)在调动情绪方面成效显著;第三,内在逻辑的错误相当明显,作为清洁工的主角居然可以几乎毫无阻拦的出入各种实验重地,似乎日本人都在为他开绿灯(为什么别的人放点错误会被毫不犹豫的被杀掉,而主角几次犯错最后都能奇迹般的顺利活下来并能够成为一个英雄式的人物);第四,概念偷换,本应是一部客观呈现731卑劣史实的影片被套上了一个商业典型的“英雄带领受难者大逃杀”的躯壳,种种残酷的实验画面被搁置。
第五,元素堆积,表意不明。
日本和服游街、日本女军官与一名受难者女性共眠等,看得出想追求作品的立体,但导演明显功力不足;第六,这是一个史实片、主旋律片,其类型定义上应该是积极的、正向的,却在戏外有着满满的铜臭气味,先是逆天宣发,频繁掉观众的口味,把观众的爱国情感当作观众为影片买单的催化剂。
最后,我觉得一部呈现历史的严肃片,无论是戏里的创作上,还是戏外都应该秉持着严肃的态度,尊重历史,尊重人民的爱国情感,我相信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比中国人民更爱自己的国家。
鉴于影片表现和戏外包括导演本人在内的诸多“商业可笑新闻”,给予三星。
看完啦,我是抱着极低的预期,发现还能勉强看得下去,只能给两个星星,尺度也就那样,出电影院边上人好多都在骂电影难看,我不想说电影制作的技术水平问题,就剧本都是灾难(编剧也是导演赵林山本人),感觉导演是想到什么就拍什么,一堆不连贯的情节,一堆瞎扯瞎拍的故事。
票根看过证明瞎拍1:刚开始第一幕讲硫磺岛,搞得我一脸懵,然后来了一个关系户女演员,扮演不知道从那里来的日本女军官,说着一口蹩脚的地方口音日本话,说一两句就算了,还总说,一开口我就想笑。
瞎拍2:日本731部队的守卫军人是不配枪的,他们的武器就是类似擀面杖的小木棍,最后人们快逃出去了,就拿出了一个高压水枪。
瞎拍3:日本军官收养中国小孩,而且还让小孩上中文课,学中医,背草药。
这总剧情还是放在2分钟短剧里吧,别给日本鬼子整自豪了。
瞎拍4:电影里的中医拿火药撒在空中,点燃放烟花,治疗鼠疫,还在病床周围倒上一圈不知道什么粉末,感觉像是什么招魂仪式一样,然后日本人就开始夸中医好,多领先什么的,这一段把我看笑出声了,导演不去卖中医保健品可惜了。
瞎拍5:快到结尾处主角带领一帮人跑出去,不确定走哪条路安全,怀疑右边有机枪把守,他竟然自己带着孕妇,两个人走左边,然后叫小孩带着其他所有人走右边,其他人就傻愣愣的跟着小孩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被抓回来了。
怎么着?
小孩和其他人的命不值钱?
让小孩带着怨种们去试机枪?
结尾小孩确实被他坑死了。
瞎拍6:结尾死人坑里一堆人没死,日本人就开始洒灰,然后一堆人竟然叠罗汉把小孩顶出去,结果小孩中枪被坑死了,主角乘机跑出洞。
我想问导演你会拍东西吗?
你想升华情绪,为什么不让主角来帮小孩挡枪,不是应该救小孩吗?
塑造主角的英勇行为,结果小孩死了,主角你跑了。
😂😂😂还有一堆问题,不想吐槽了,这电影请了一堆明星演了个网大剧,就不应该上映到院线,感觉导演赵林山要被喷惨罗。
😂😂🤣🤣🤣这部电影阵容十分强大,大牌的演员,甚至连音乐制作的成员都是做过《流浪地球》《哪吒》《我和我的祖国》。
我瞎猜大家是不是看到《731》这个题材,都争着想参与,结果发现这个电影是个灾难。
全程隔壁臭脚陪伴,也是恶心了,素质有待提高呀😭😭😭
从女演员不符合角色身份的整齐洁白精致烤瓷牙、整齐的妆发、半永久妆容,夸张不写实的表情,就能判断出这就是一部烂片。
这部虽然道具特效比黑太阳更先进,但演员过度妆造,差劲的演技,没有演出被折磨的痛苦,而是展现出流于表面浮夸,黑太阳虽然五毛道具,但人物各个不修边幅,杂乱的头发,破败的棉袄,极度痛苦的表情,以及群演们逼真的反应,才更像是真实场景的再现。
相信大家有目共睹,想说的跟大家都一样场景、人物塑造,这么严肃的作品,这么玩是吧,尊重历史吗,你们是在玩皇帝的新衣吗。
我就一个问题,这种电影还要拿到国外放,呸,我都替导演害臊。
一把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做个导演吃穿不愁的,咋还干这么羞耻的事呢,要天天拿着喇叭喊大家快来看。
在世界面前丢人。
昨天看的,冒着大雨,趟着积水去的。
怀着忐忑的心情,设想着如果自己看到先辈们惨烈的样子,能不能坚持把电影看完。
125分钟,125分钟,125分钟......开局一个过滤器,两泡尿,啥意思?
没懂。
就勉强算你引出人物,不吐槽了。
火车上就不讲了,过渡而已,带过吧。
到了“特设监狱”,算是正片开始了吧!
电影梗概怎么说的?
“ 该片讲述了在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为了扭转战局在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市平房区开展细菌战研究,当地小贩王永章等人被强行抓入“特设监狱”,侵华日军以“配合健康检查与防疫研究即可换取自由”的虚伪承诺,欺骗他们遭受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极端折磨的故事。
”重点是什么?
是先辈们在那里遭受了冻伤,毒气等惨无人道的实验。
不是你一遍遍推着饭盒,拉着水果,一句句的高喊健康换自由。
历史是用来学习,用来铭记的,不是让你挂羊头卖狗肉的。
请原谅我用如此粗鄙的词语来形容这部电影。
真的真的失望透顶。
小时候看过记录片,那种恐惧,那种咬牙切齿的恨意一直刻在身体里。
害怕太过血腥影响小孩,完全可以用拍摄手法来掩盖掉,而不是就在过道里......宣传力度那么大,各方人士的那么支持,就拍出来这么个东西?
不怕小一辈的人以为历史就是这样了?
我真的很想给高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铭记这段历史,让更多的......731不是这样的,它应该更阴暗,更恐怖,更让人痛心!!!
刚看完电影《731》,从电影的角度来分析,完全不知道这个电影在讲什么。
剧本弱的不是一点半点,导演叙事水平也不敢恭维,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中国人的形象塑造也一言难尽。
这本身是一个极其严肃、沉重的历史题材,选择来看《731》,是期待看到对那一段真实历史和日本人暴行的深刻揭露,而编剧和导演连最基本的构建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和塑造几个立体的角色的能力都没有,整部电影叙事节奏混乱,人物动机模糊,导致整个观影体验支离破碎。
优秀的历史苦难题材电影,如《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会通过克制、冷静的镜头语言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来让观众感受到切肤之痛,引发深思;如《美丽人生》片超越战争题材局限,用“笑中带泪”的方式歌颂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光辉与坚韧,直抵人心。
相较而言,《731》则更像是在“消费”这段历史,影片的内核是空虚的,毫无逻辑的空洞叙事是编剧和导演的巨大失败。
让我难以理解的是影片中人物的塑造,不知所云。
国人的角色几乎被描绘成待宰的羔羊,只有恐惧、哀求、崩溃,缺乏任何形式的反抗或内在的精神力量,虽然可能反映了部分历史现实,在绝对武力面前个体的无力感,但从艺术创作角度看,是失败且危险的。
它剥夺了受害者的尊严,让他们仅仅成为了恐怖场景中的道具。
就像李乃文演的姓顾的医生,刚进监狱领到第一顿饭,同牢房的姜武演的男主说了一句,这是断头饭吗?
顾医生吓得躲在墙角。
尿了裤子,导演给了地面一滩黄渍的特写,我不理解,这是要表达什么?
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医生就是如此窝囊?
“吓尿了”?!
江湖卖艺的老先生看到日本鬼子“军爷”长“军爷”短地谄笑着,可能是源于恐惧或为了活着的策略性称呼,但将其不加辨别地呈现在银幕上,真的让人难以接受。
观众期待的不是在银幕上看到自己的先辈被如此“屈辱化”,而是希望看到即便在绝境中,人性依然有闪光点——可能是默默的抵抗、对同伴的庇护、或者至少是内心不屈的意志。
电影里我极少可以看到这种塑造。
另外,电影中日本元素展现得太多了,“垃圾(tian huang)亲善”的口号一直反复地在喊,连一个日本狗屁的节日都拍的声势浩大,一堆光屁股的鬼子把国人赶进万人坑,实在是让人感到不适和愤怒。
还有一个桥段,鬼子组织监狱里的人看“电影”,全程展现拍的“共荣,亲善”,然后观影的男人们高举双手站起来齐声用日语高呼什么“大东亚共荣万岁”!
简直令人作呕🤮,小兵张嘎的奶奶在鬼子刺刀的威胁下都不说出八路军的下落。
一群东北大老爷们就这么怂包吗?
哪怕是用假意麻痹鬼子也不能这么拍吧?
(何况后续也没有什么奋起反抗,哪怕和鬼子同归于尽的情节)我都奇怪这样的情节怎么过的审。
电影浪费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题材,它本可以做得更好,成为一部真正发人深省的历史警世之作,但现在看来,它就是侮辱智商,愧对先人的烂片!
我当然希望拍得好,但目前来看希望渺茫。
豆瓣已经有不少人质疑也有不少证据,我讲点别的,对导演。
央视亲自公布公映时间,导演你应该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阵仗吧。
在最近几个月,互联网声势浩大,你的电影热度已经站在历史上中国电影映前热度的顶端,同时也站在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巨渊边缘。
显然,这种情况不可能没有你们的推波助澜,但事态的失控一定超乎你的想象。
你尝试拖延时间,结果本就闹的沸沸扬扬的舆论彻底走向疯狂。
你一定知道,即使你的电影拍的可能还算不错,都将会迎来大规模的口诛笔伐。
因为预期太高,更是因为观看这部电影一段时间仿佛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义务,就像是一位农民发觉自己一直交的农业税早在十几年前就没了,他的愤怒可想而知。
我相信在那天公映结束之后,走出来的观众不会像那名农民冷静,冷静的人在当今时代早已濒危。
某些电影人,一遍遍消耗国内观众的耐心,一遍遍让国人疲于与那个他们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接触不到的群体的对立或者无关痛痒的事情的纠结,一遍遍瓦解老百姓对自己朴素爱国情怀。
当然我不希望你是这种人。
你最好不是这种人。
我能实话实说嘛?
虽然不能用难看形容这么严肃的电影,但是问几个问题,希望导演能解释一下,第一这么严肃的题材居然有很多喜剧镜头,喜剧配乐。
第二,里边有一段日本文化长镜头画面唯美,是在宣传日本文化吗?
感觉不可思议。
第三给里边一个小孩很多特写画面,有什么意义吗?
有什么背景吗,很不理解,更不提各种逻辑混乱,很失望,导演用脚夹住烙铁是严肃吗?
对不起这个让全国人民都沉痛敏感的题材
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