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五年的欧陆
Kontinental '25,二零二五年的欧陆,Continental 25,欧陆慈航2025(港)
导演:拉杜·裘德
主演:埃斯特·通帕,Annamária Biluska,Marius Damian,伊林卡·马诺拉切,瓦娜·马尔达雷,谢尔班·帕夫卢,阿德里安·希塔鲁,加布里埃尔·斯帕休,阿多尼斯·坦察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德语年份:2025
简介:奥尔索利亚是特兰西瓦尼亚主要城市克卢日的一名法警。一天,她必须将一名无家可归的男子从地下室驱逐出去,这一行动带来了悲剧性的后果,使得奥尔索利亚必须尽力应对随之而来的道德危机。详细 >
+
罗马尼亚后入特兰西瓦尼亚,还配合狗叫,绝了。
#HKIFF 49th# (好吧我承认我欣赏不来拉杜·裘德的电影,看了三部都没有被特别打动到。)与罗西里尼《欧洲51年》的一次拙劣互文,如果说流浪老人在自杀之前的情节多少还能吸引观众注意的话,那么在其自杀后,叙事便开始走下坡路,同时沦为女主的“个人秀”。而这种“个人秀”是完全基于重提流浪老人自杀情节的,这便使流浪老人自杀情节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台词层面的重演,无新意更无趣味。深焦镜头成为一种消磨观众耐心的存在,结尾的空镜头也成为一种缺乏表意的存在
49 届 PE,无中字,有的理解还差点。对白很多,喜欢正面对镜头聊。中午刚看了狂聊天的洪尚秀,很难忍住不走神了,没想到这部苹果拍的画质比洪的还好。
四星半。不及《世界末日》但仍然令人动容。自动对焦拉风箱又如何?这反而提醒我们这是每一个买得起iPhone标准版的人都有技术能力拍出来的电影。我们缺乏的是拉杜裘德极具穿透性的观察,以及对何为真实的思考。本片基本上是对欧洲社会问题最伦理的观察视角。可惜的是那些有点洪常秀的桥段…
最后一part宗教的部分减分了
一部关于国界之分导致人与人之间无来由的偏见和恶意的电影,女主本身被当成匈牙利婊子迫害,她自己也张嘴闭嘴就是“跟中国似的”。形式上非常素,没有什么视听语言,像是看一部干枯的小说。几乎全程1.6倍速看完的,一个固定的雕像镜头放了12s,没必要吧。女主学生一系列关于日本和尚“禅/开悟”的故事有点意思。女主有一种一直在表演、强调自己是一个善良的好人的感觉。有信仰是诺奖得主,无信仰就是“诺奖臭鼬”,神父这段也是够经典的,这套路用在性别对立议题上似乎也完美匹配。结尾拍了超长一段各种房子,也是够...奢侈的。
罗马尼亚City walk/ 祥林嫂本人/ 南泉斩猫,大为震撼
对伪善的一种伪善描述。导演对政治立场表达得很直接也很表面,不过非常符合反感“白左”的观众,一定会觉得打击精准。我倒是觉得必须承认导演描写了人的伪善自私和利己,甚至不需要考虑经济地位和政治立场,只是生而为人的天然劣根。这样看来给个三星。
属于21世纪的作品。除了iphone15拍摄之外,罗马尼亚民族矛盾、以及对政治与战争的当下指涉(特兰西瓦尼亚的历史性)都被很好地掺杂进了道德困境的主题中。这部不再像《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那般媒介化,短视频似乎回归到了传达与沟通的初衷。很多细节铺陈:中间的黑色电影是《绕道》(导演乌默原是奥匈帝国籍),女主抱着的那本书来自研究战后欧洲历史的托尼·朱特。拉杜裘德则用开场的人造恐龙乐园、机器狗和结尾空镜里各式各样的建筑,直白呈现了战后欧洲社会的一隅。继续期待《德古拉》!!!
有趣!主人公站在了一个介于「路有冻死骨」和「朱门酒肉臭」之间的位置,在令人困惑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因惹出人命而沦为了自视善良的刽子手。在青蛙不得不跳出温水的过程中,她越自省越迷茫、越思考越摆烂,旁敲侧击地揭示出欧陆令人苦笑的生活现状。原对白口吐芬芳,翻译更是伶牙俐齿,有那么一瞬感觉自己穿越回学生时代看『破产姐妹』。
肯定比不上前作,和倒霉性爱比也是差一点
裘德的方法论,平衡“不像是现在的电影”以及“只有现在才能拍出来的电影”
看到里面角色都还在用带home键的iPhone,想起前段时间想换iPhone8当备用机,但显示ios版本过旧,不能与最新的WatchOS匹配,需要把手表的系统降级去适配过时的手机系统,但数据也要消失了。真的无法既保留纯粹与轻便,又能衔接进时下。喜欢里头iPhone跑焦的部分,在大段的内容论述中,眼睛走神又回来了。
讽刺拉满,但比《倒霉性爱》少了一些趣味性
每一位欧洲三大电影节系的导演最后的作品都会殊途同归成为一种属于他自己的行为艺术
借女主和各种人的倾诉交谈罗列特兰西瓦尼亚以及欧陆的种种问题和困境,一遍又一遍,无论以远近亲疏、精神肉体还是灵魂的方式,她的道德焦虑无解,罗列出的问题也像是牢骚。可能是我不明奥义,觉得真寡淡啊。
#Berlinale2025 柏林太冷,现实太近,我笑不出来。看到了1951年的海报
一些对政治哲学的刻薄反讽
6.7 比起前作们,更喜剧了,很多层面上喜剧过于喧宾夺主,也是他话唠电影最轻松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