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与荣耀是个选择题,放在爱德华-诺顿面前,A是正义的使命和职责带来的自豪感,B是警察家族立在悬崖边上的荣耀,他们都是那么必要,于是这个选择成为一个残忍的游戏,非A即B,没有两全其美,没有中间路线。
看片像做爱,时间久了,G点会变得麻痹,眼看着故事由前戏到高潮,循规蹈矩,中间换了几个熟门熟路的体位,没找到刺激,反而感到无趣,假装出来的几下呻吟,听起来像是敷衍的叹气,没有兴奋,只有疲惫。
《自豪与荣誉》,是一部令人疲惫的电影。
本该折磨得人撕心裂肺的选择,其实无非是编剧教材里冷冰冰的一二三四,如此如此,无论爱德华-诺顿怎样的做出苦大仇深的便秘表情,无论一干警察与匪徒怎样狂飙脏话,都无法令人兴奋,我只是无动于衷地躺在沙发上,看着时间流走,泡了杯茶回来,哦,该到高潮了,两警察的绑架戏和爱德华-诺顿与科林-法瑞尔的逮捕戏,热闹的两条线合拢,以坏警察科林-法瑞尔之死做了句号。
boks说这片儿怎么看都是一普通美剧的水准,而我觉着这是一稀释到两个钟头的美剧,疲惫无趣的编剧无辜地用了无数个FUCK来填充时间,假装亢奋。
他们甚至不惜做出煽情的表情,一副“你看,谁都有苦衷不是”的样子,尽量的让故事周折,尽量的让人物立体,而周折不是跌宕,立体不是饱满,架势对了,功力不到,功力到了,敌手的功力更强,到头来,还是差了口气。
怎么说呢,不给劲,扁塌塌,软绵绵,提不起,立不住。
问题不是循规蹈矩,而是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你看,《摔跤王》不也就是一比琼瑶高十段的煽情戏么,做得熟练到没什么刻意使然的痕迹了,照样感动人。
《自豪与荣耀》其实不赖,只是看起来太规矩,规矩到呆板,连导演自己都打趣说“本片和《洛城机密》的差别是故事发生在纽约”。
看了不嫌多,不看不遗憾,大概是这么回事儿。
挺过瘾的片子,画面,情节都层层相扣。
官官相护何时了? 今儿了今儿死,明了明儿死。
心里有点儿公正意识的人,也许只是在人格上有优越感,别人看他,如同隔岸观火。
不容易,其实也容易,只要作好孤独的准备。
看爱德华 诺顿就是人生一大美事啊
在纽约警署,泰尔尼家族声名赫赫。
老弗朗西斯·泰尔尼(强·沃特 Jon Voight 饰)创下无数丰功伟绩,在黑白两道皆有很高声望,他的儿子小弗朗西斯(诺亚·艾默里奇 Noah Emmerich 饰)、雷(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饰)以及女婿吉米·伊根(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饰)也同样在警察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某晚,正在参加橄榄球比赛的吉米突然得到噩耗,他所负责的辖区发生枪战,数名警员中弹身亡。
在父亲的鼓励下,雷加入特别行动小组,开始追捕相关疑犯。
在调查过程中,雷发现越来越多疑点,进而察觉吉米、小弗朗西斯甚至敬爱的父亲都可能牵涉其中。
正义在这一刻染上污点,雷的调查之路也充满曲折和危险……©豆瓣
1.在一个不懂规则的人眼里,橄榄球比赛就是打群架。
2.现在相信了,会西班牙语确实可以方便找工作--在美国。
3.Ray这西班牙语说的…第一句问好/自我介绍,第二句直接就是Do you speak English?唯一的不同是他的警察身份更镇的住人,不会有人跟他抢话说,羡慕。
Hablo un poco...4.收回上一条,Ray西语说得不错。
Ray和目击者兑着英语说了半天,我就听懂了一句--不过是最关键的一句:Si。
瞬间案情急转直下。
5.综合之前看片经验,貌似被“赶出来的”男主经常会搬到船上,老爹都会心怀鬼胎的来慰问一下,在某种程度上坚定其想法,以推动剧情发展。
CD1看完,CD2待续。
P.S.演Fran的演员身高有195?
目测比185的Norton高不少。
一般的剧情,一般的套路,一般的结局。
如此多一般的元素构成一部很很很一般的警匪片。
或许曾经的training day,血溅13警署等电影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了,这部思路套路跟这些电影很接近的影片不能带给我什么感受。
爱德华诺顿本身是个很有特点的演员,我个人认为适合演一些沉默,低调但又惊人力量的角色。
这部Pride and Glory把他塑造成一个警察,我觉得太没意思了,还是从前的搏击会和面纱这样的觉得适合他。
一言而尽,这片不行。
觉得很不错,排除了人性中矛盾的两面,面对世界的腐化,人的追求,所作出的一系列的连带的选择,恶性循环就恶性,良性循环就良性。
什么是真正的自豪和荣耀,这个电影会告诉你。
当遇到和自己的价值观相冲突的事情时,回忆一下过去,会让你多些坚定。
要有一颗懂得忏悔的心,时常反省和思考一下,这才不至于走上一条后悔又很难更改的路线。
很喜欢的几句台词:Boats leak,Raymond.It's the nature of things.I was a good man once.
电影中的人物就好像所有的影评一样,分成两派,一派如同egan一样,认为这个电影夸夸其谈,很装,因为他们很实际,如同egan认为他一年的薪水才6万5千美元,而tezo一天就能弄到这么多,他觉得这不公平;另一派如ray,对荣誉看的则更重,因为信封正义、秉公执法让他获得的荣誉使他感到自豪,虽然egan和tezo都相信一些东西,但一点不等同。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看到自己的内心,而有些人活着只是为了看见自己的双手。
然而荣誉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尽相同。
ray的父亲作为一个声名显赫的老警察,他对荣誉的理解则是对于家庭的保护,对于警察界的名声的保护,而ray,对于荣誉的理解则是立足于自身,为的是让自己获得真实的自豪。
Before during after Jimmy and Ray's last fight in that Irish Bar, the music is really good.
其实是差不多的梗概,只不过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新版本.个个都是温情脉脉的人,无比重视亲情,可是终究还是走上了不同的路途,如何解释这一切,我觉得只能说即使是现代化民主化程度最高的美国社会,也无法真正做到对权力的完美监督.那你又凭什么认为我们这个"天黑路滑,社会复杂"的中国里,所有的警察叔叔都会把你在路边捡到交到他手里的每一分钱都如实的上缴?你把这电影里的金发碧眼的老外想像成国人,这片子几乎就是一部纪录片,这样你会觉得这片子更好看一点.
其实应该算好电影,最后的处理也没什么可以批驳的地方,但总觉得很脏,整个片子都很脏,实话,现在不流行这个了,看得我不舒服。
没有选择题,如果我是诺顿的话,我一定会选择亲情,我是个有正义感的人,但人生最大莫过于自己身边的人,其他人和我何干,正义感这东西事后再说好了。
性格决定人生,诺顿这样执著的人注定一生郁郁寡欢,人生取舍应该干脆一点,虽然这是很难的一件事,但一定要舍的话,还不如来得干脆一点,何苦事后怨己?
老子一定包屁亲人,最多辞职不干,没什么敬业爱岗的感觉,活得开心就好。
自己很喜欢诺顿,为什么不去找一点阳光的,聪明的戏来演,他看上去就一个IQ180的人啊。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