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是要捧李连杰的场的,发哥也一样,不管在好莱坞拍了什么烂片,我都是见了就买,买了就看。
然而依旧是烂片,Luc Besson状态的持续低迷让人很担心,虽然这次是编剧,人文的影子依然袅袅不知所在,商业的精细也相差很远。
Louis Leterrier还是废柴一根,他拍得越多就越能证明这点。
只有袁和平大师的评价让我很费踌躇:说这次烂吧,他设计的疯狗拳其实是符合剧情的。
说他好吧,李氏舞蹈级的暴力美学荡然无存。
Morgan Freeman的表演,只要无过无失就已经算是失败。
李连杰的表演,也还停留在相声捧哏的层次上。
李连杰自己则说:“我一直想拍一些特别的、从未拍过的片子。
我曾向卢克·贝松表示,希望在电影上另辟蹊径,让动作在影片中为故事服务,同时传达一个信息: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很赞同我的想法,并在几天后就给我看了《狼犬丹尼》的剧本:一个男孩,被当作战斗鹰犬而抚养长大,然后被音乐所拯救。
我说‘OK,这的确是个挑战,我接了’。
” 晕死~~~~这算哪门子挑战?????
几天以后就给了剧本,这剧本可见可能就是用了几天写的:(看老外们打出的分数,似乎还很高。
但我的心已飞向半年后的“霍元甲”,那里的李连杰,应该是个盖世英雄,应该在侠气中永生~~~~
老外应该还算爱看这部电影,因为打戏比较满足他们的胃口。
不过中国人看着就没什么兴奋点了,一贯的李式风格。
我想李连杰的功夫电影是看一部少一部,一部不如一部了。
剧本实在粗套的要命,好不容易可以和Morgan Freeman合作,可惜啊。
此片李连杰的形象让东方人看着不太舒服,这样形象的角色最好还是拒绝吧。
好莱坞电影拍的少了点 一共就6部吧 完全可以算作李连杰在好莱坞的最佳影片。
从中可以看出其寻求改变的决心,。
制作上也非之前几部的粗制滥造可比,。。。
虽然不可能完全撕掉“动作机器”的标签,但这种努力已经让本片脱离了量产垃圾的行列。
豆瓣评分如此之低,想来应是可笑的民族情结与从众心理暗中作祟吧。
高利贷商人巴特(Bob Hoskins 饰)在丹尼(李连杰 饰)四岁时将他收留,从此用训练猛兽的方式让丹尼成为自己忠实的“狼犬”。
巴特日常的工作是带领自己的手下与丹尼四处收账,如有任何人胆敢暴力反抗,巴特就放开丹尼颈上的项圈——那是进攻的信号,让后者用蛮横凶残的招式击溃对方。
每次任务结束,丹尼都被送回阴暗的地下铁笼。
某次打斗中,丹尼偶遇盲调音师山姆(Morgan Freeman 饰),并为钢琴所深深吸引以致忘记了巴特的任务。
盛怒的巴特将丹尼送上以死亡为终结的地下拳场,赚取了更多的利润,在离开拳场的路上巴特一伙遭仇家埋伏,丹尼幸免于难,被山姆一家收留。
在山姆家里丹尼体味到缺失的亲情,逐渐找回了自身的人性一面,并开始学习弹奏钢琴。
巴特等人经过治疗后痊愈,再次将丹尼拉回到拳场,然而丹尼已不再愿意杀人,无意中又发现了当年自己母亲遇害的真相,丹尼与巴特一伙的决战在所难免……©豆瓣
有时候觉得,豆瓣尽是些老变态在发声。
《狼犬丹尼》这么棒的电影竟然给了这么低的分,或许因为他是李连杰演的,演一个他们陌生甚至反感的角色(如果真反感,麻烦你就别看了,没人强迫你)。
可是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孤独,迷茫,悲惨的只有小孩心智的病人,他面临抉择,就像我们一样,很棒的角色。
暴力和艺术——音乐,绘画,书籍以及烹饪——结合得令人佩服!
各种小情节的设定不仅调和了暴力的最低限度,而且推进了人物和故事的丰满。
李的表演令人佩服,吕克贝松好眼力。
还有一点,摄影和调色都是本片不能忘却的。
我能说最后我落泪了,面对丹尼的会心一笑
《狼犬丹尼》又被翻译为《猛虎出笼》,一听就是很火爆、激烈的打斗片。
这是铃铛第一次看李连杰在国外拍的片子,以前看的都是他演的黄飞鸿,铃铛感觉他就是黄飞鸿的化身。
这个《狼犬丹尼》算是他的转型之作吧,铃铛个人觉得还算是蛮成功的,虽然是暴力片,但是铃铛有好几次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关于片子本身就不多说了,导演大概是想探讨一下人性方面的问题吧。
铃铛只是觉得,小孩子的童年是多么重要啊,你把他当狼犬、狗一样养着,结果他长大之后就成为了狼犬、狗。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把他当音乐家、数学家或什么家一样养,那他长大之后成为音乐家、数学家或什么家的可能性也是一样很大。
不过,人和一般的动物不一样,还可以改造,比如这部片子,是通过音乐,重新唤回了丹尼的人性,但是这个改造的过程将是非常地漫长和痛苦。
所以,你期待孩子成为什么,就怎么养他吧。
我是不知道有的人说的负面评论是什么。
我是八零后。
我的上一辈人在当年出了片我买了这张vcd在家里放的时候,轻蔑地笑了笑说,以前演的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现在出去挣美元了,出去给人家演狗。
走过录像带时期,看过vcd的人,你别跟我说从少林五祖方世玉黄飞鸿这多年看过来,当看到这部片的时候你心里没有落差?
我还不至于像我家那位长辈那么低的评价。
但李连杰为男主的,他还没老的时期拍的所有片子里面我也确实最不喜欢这部。
不至于批评的程度但喜欢不起来。
可能他想转型而以前的形象太正面太好了吧。
虽然吕克贝松没有拍过太多的影片,但是他的电影却都很叫座。
在这部影片中李连杰一改往日的英雄形象,饰演了一个只有10岁智商的搏击手,被人当狗一般奴役。
我们的影帝真是实至名归,连摩根弗里曼都甘当配角。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温情,看到了人性,虽然很暴力,但是最后给我们的是感动,是眼泪
因为Luc Besson和李连杰的名字,所以想看这个电影。
看了之后,有些失望。
又是哄老外的。
故事还挺有新意的,可惜制片很粗糙。
感觉还是置身事外,无法“入戏”。
情节的展开,太落俗套,看了前面,后面有什么猜也猜得出了。
过于矫情,到处是生硬的煽情,对好莱坞电影的煽情我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拜托导演能不能有点儿创意。
又是Morgan Freeman,看到他出场,俺都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一到需要黑人演员的时候,就把他请出来,虽然我也欣赏他的演技,但是看的多了,难免有点审美疲劳,况且又是一摸一样,不温不火的招牌角色,就不能有点突破。
还有一点想法,也许太个人了。
李演的是一个像狗一样被养大的杀手。
看到一个中国优秀演员脱了锁链杀人,戴上锁链入笼,我的胸口隐隐发闷。
这种窒息的感觉直到他unleashed之后,才散去。
也许是我太敏感了吧。
这个片子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武打和李连杰的表演。
几个打斗的场面都是直接了当,没有丝毫花拳绣腿,就是李连杰的英雄本色。
鬼子们,瞧见了吧,这才是中国功夫原来的样子,可别让Keanu Reeves给蒙了。
有一场特别棒的打斗,李连杰和一个洋和尚在一个不足半米宽的狭小空间里对打,两人面贴面,动弹不得,拳头上你来我往,是少有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李连杰的表演不负众望。
看了几个review,说这是李演技的一次突破,终于看到Jet Li演Serious Role,而不是一个单纯的fighter。
我faint不已。
这些没看过《少林寺》的鬼子们,还以为我们李连杰不会演戏呢。
想当年在黄飞鸿系列里,李怎么说也是“雪1白3干3净2,英3俊2潇3洒1”,倾倒众生无数。
看到了好莱坞,把人家给糟蹋的。
好马也需伯乐,希望有导演可以慧眼识英雄,让李连杰再散发出当年的魅力。
看完之后,才发现Luc Besson只是编剧,不是导演。
于是我长出了一口气,“原来如此, 一个好故事给糟蹋了...”2005/8/5
纸上谋杀
剧情我最后看明白了,但是过程很沉闷,导演还要再提高
这电影不错……
不知所云…
大概猜到,但是还是没看懂
纯粹靠蹩脚的英语对话撑起的印度悬疑片,80分钟都显漫长。印度的类型片水准依然飘忽不定。
创意不错,但是好闷,制作成本好低。
其实这部片子是严重被低估的。有点模仿<那个男人来自地球>片子里所有的细节会提供线索最终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前后逻辑自洽,讲述了一个荒诞的复仇故事。
想以对话撑起悬疑和科幻元素的片子,没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编剧的想象力是行不通的,不然,80分钟,都显长。
剧情不说,最后作家警察医生教授四个人在房间里的对话戏感觉拍的还可以啊…
开头一大段两人对话,让我放弃继续看下去的念头。这种慢节奏的电影,不是我的菜!我把这种电影一般都归纳到文艺电影类型中,反正是看不下去,不推荐!
不论怎么说也是种尝试,至少说明印度电影有那份勇气。但制作的缺乏场内场外的联系,人物之间的冲突,变成一场茶话会电影了,整个电影通过对话推动,但有质量的对话太多了,力量不足。
很闷的电影
其实故事本身还是挺好的,节奏和叙事没把握好,演技也有些差强人意。中间女孩感叹现代教育是生产机器真的是莫名其妙,也不是她说的不对,就是和整个电影的主题和氛围太不搭了
其实我觉得还可以,整个形式很有意思,很小成本,但是故事讲的还行。
什么玩意
还不错啊
现实还是梦境,故事还是真实,多线叙事,但整个故事居然可以这么老套。资源错误误看此片,印度英语很难受
剧情又扯又无聊
没想到是印度片 有点意思 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