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资源上线,先不管其他人的评分,姑且迫不及待打开看了。
虽说之前的预告片就透露出非常危险的崩盘气息,可是没想到竟然崩得如此彻底。
制作组完全放弃了自己,是什么成就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呢?
这些因素统统不考虑。
2020年了还能见到如此低劣的3D建模/3渲2技术,真是叹为观止!
镜头语言是什么?
不存在的!
这是加速的PPT,别在乎帧数不够, 制作组还要给你反复横跳般跳帧,怎么衔接都无所谓,这不就是剪辑的本质嘛!
人物无表情、动作僵硬,这怕啥!
没看到我们女主那灵动的胸吗?
这就足够了!
腿可以漂移,胸不可不抖!
再来说说这精益求精的水货背景!
人脸都放弃了,制作组偏偏还在些细枝末节的地方瞎用功,比如那百分百还原的宝格丽手提袋,还有咖啡厅墙壁上故作高雅的Klimt.我大概全程白眼,只有在男主揭开自己真面目的时候清醒了那么一下下,这个地方大概算唯一的亮点了,比原著大胆,当然你也可以说它改得更用力。
还有啊,能不能别在变态行凶时再放交响乐了!!!!
用得并不高级,只是令人更加厌恶啊!
综上所述,风靡一时的韩国大热漫画《奇奇怪怪之整容液》做成了这么一个鸡肋的作品,只能说烂到一定境界也算是一种特色和本事吧!
youtube广告推荐来的 女主长相平平,身材稍胖,不是人们口中的“美女”。
电影开头讲述了她因为样貌和身材遭受的种种攻击,以及她内心对她人美貌的嫉妒和渴望。
但这都不是她强迫家庭条件一般的父母支付2亿元,为了美貌不择手段的理由。
父母实际一直关心着她,而整容店里的女人也只是做了她的本分。
女主遭受了社会的恶意,但她把怒火施加于关心她的人身上,甚至向已经割肉救她的父母要肉。
究竟错的是她还是这个美貌至上的社会呢?
电影的后半段主要讲述了女主和男人之间的故事,剧情发展是意想不到的。
原来男人竟是······这个结局很特别,哪怕结尾女主面对险境下也没有反转,最后一个镜头真的很惊悚。
若主题是讽刺这个美貌之上的社会,故事后半段便有些莫名其妙,男人的出现有何意义,他的结局又是如何?
样貌于我而言总是一个纠结的话题。
整容技术的普及令人们对美的要求进入了极高的层次,单是韩国各类整容数据已经是触目惊心。
一张姣好的面容,一路上无数赞叹、回望的男人,递来的星探名片。
一张姣好的面容,熠熠生辉的星路,发家致富,逐渐成为这代人的追逐。
另一方面,人们又宣传着心灵美,一边赞叹相貌平平的人多么心地善良,一边斜睨着某个盛世美颜。
这个世界有丑有美,我们无法控制先天的相貌。
但每个人都有变美的权利,整容绝非禁忌,致命的是这个社会的眼光,以外貌随意取笑他人,因他人相貌止不住的歧视。
这是人运用再高级的科技也无法改变的丑陋。
平平的普通人,闭上那双眼睛,忘记人们固有的审美,望向万千世界,美丽自在心间。
A New Me (새로운 나로)
倒片员有话说:《整容液》是2013年开始连载的短篇漫画集《奇奇怪怪》中最为知名的一篇,漫画集的作者是韩国漫画家吴城岱。
2015年6月,《整容液》被国内网友翻译成中文并放上新浪微博,由于贴近生活(人人都想变美)及讽刺时弊(过度整容)等原因,发文一天内已突破100万点击,之后更是刷爆朋友圈。
放几张图你肯定就立刻想起来了
啊!
实在是太可怕了!
IP红了,自然也吸引到电影公司买下版权,制作成动画长片。
电影版的故事架构跟漫画是基本一致的:肥胖丑女孩为了变美,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使用了整容液,重塑了自己的身体和脸,从此走上人生的巅峰,然而,巅峰之后便是深渊。
因为《整容液》不仅溶解了她的脸,还溶解了她的道德观,让她成为一个不择手段的人并一次又一次堕入更深的地狱。
对于看过漫画的观众来说,只要稍加回忆,就能想起原作中关于“整容液”的种种惊悚设定,也自然形成了对于改编影片的期待。
我们这次请了人在台湾的每当同学,来聊聊他看完影片的感受。
文/每当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整容液》这部作品要告诉观众的,是人为了追求一个好看的皮囊,再有趣的灵魂、再万里挑一的特质她都能舍弃,只因为她想要享受被爱,被世人肯定的光环。
因为太过熟悉,本片就如同所有漫改电影一样,观众想看的,是编导在既有的文本基础上,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来,震惊我们这群标准严格又难搞的观众。
关于美丽与身体 有趣的是,原作某种程度上代表了2015年,社会上对于整型、崇拜单一审美的一部分价值批判。
然而到了2020年,关于整形的话题,风向是有点不一样了。
人们用更宽松的眼光看待身体管理这项工作。
在身体自主权的大旗下,每个人都有追求舒适样子的权利,行为只要懂得适度,就没什么好批判的。
语境的转变,给本片在故事改编上带来最大的困难,即是观众价值观的舆论转向了。
那么,作为一部需要讨好观众,希望引起口碑效应的商业作品,理解原作故事其中的跌宕起伏和猎奇设定,是哪个关键而深刻的命题打动观众,又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这一认知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疑问,便是: 到底是什么建构了我们的身体?
在电影与原作里,建构身体的表面元素是肉块,所以要改变身体,只要把肉像黏土一样塑形、捏除、增加就好。
原作中,漫画家并没有直白探讨这样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但在电影里,编导给了一个非常直观的理由: 我想被爱,因为想被爱所以想变美。
你懂我吗?
原作中人物背景空白的韩艺智,在电影里被加上退役芭蕾舞伶的人设,日常工作是明星身边一个不起眼、又得饱受羞辱的化妆师。
电影开头花了大量的笔墨,不断塑造艺智的悲惨处境,而这些羞辱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心魔,推使她尝试,甚至滥用整容液。
但是这样的铺排,却让我不禁怀疑,如此简单粗暴展示外表不够自信的人如何遭受世人白眼,得不到爱情的困境,不就是一种肤浅又刻板的想象吗?
因为埋怨自己所以可以随便对父母发脾气;因为对自己的基因不满意所以可以跟父母索讨金钱购买整容液;因为自认委屈所以可以毫无节制地表现自己的欲望与贪婪。
但我们这些长相普通,甚至内心里对自己外貌不甚自信、满意的人,我们真的是这样的吗?
难道不就是因为知道我们在外貌上没有特权,所以我们比天生美丽的人种活得更小心翼翼;因为了解没有人会从第一眼就喜欢自己,所以更懂得活用其他长处让别人喜欢自己。
我会努力变得幽默,我会变得更好相处,会对别人的要求什么都说好…… 因为我怕别人对我说不,只因为我长得没那么好看。
光是在这一人性的探索上,本片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与观众建立认同感的机会,更遑论后续剧情的猎奇进展,只是把观众越推越远。
美学上貌似要制造不尽真实的艺术效果的动画手法,却被粗糙的人物塑造与剧情拖垮,反而给观众一股廉价、不用心的负面感受。
而这一切失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观众不认为这部电影懂我们。
与原作的差异 在观众的反馈里,不少认为电影改编与原作的情节出现许多落差、魔改的糟糕现象。
在漫画中,作者几乎没有说明艺智的职业、人物背景,也没有解释这个神秘的整容液到底是打哪来的。
它就像是我们随便搜搜淘宝会跑出来的不知名的怪商品。
这凸显了艺智购买整容液的决定,完全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
她知道变美的代价很昂贵,所以若有机会花更少的钱,却能达到更方便快速的成果,这对一个长期其貌不扬的人来说,是多大的诱惑。
然而电影却为了充实人物背景,与合理化猎奇商品的设定,把购买整容液这个行为放进一个类似直销诱导的套路里。
这一改动,完全弱化艺智作为主角的能动性。
后续的情节甚至割除原本人物天性懒散,寻求速效而反复购买的行为逻辑,降低原作中人为了追求美好躯体不择手段的猎奇感,与惰性难改的写实情绪交织的叙事优点。
此外,电影剧作上刻意选择电视购物、减肥药、演艺圈、名人派对等元素,凸显美丑与阶级的关系,却没有在冲突塑造中活用这些符号,反而受陷于原作艺智被神秘男友反杀这一结局。
导致整部电影的剧情走向和整体表达破碎不堪,不知所云。
面目全非的电影,电影的面目全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为何有,如何追求,拥有后的下场该是如何,这些关键的ABC并没有在电影改编的剧作里获得完整且细致的解答。
反而为了追求心理惊悚的类型效果,增添许多不必要的桥段。
这一现象反映了漫改电影的技术性两难。
短篇漫画要改编成长片剧本势必面临内容不足,人物、世界观等刻画不够深刻,需待补充的技术问题。
但是怎么加、怎么改,编剧动辄得咎,深怕走味失去原作粉丝的心,完全复刻又被批评没创意。
电影故事的任务是要完成一个表达。
改编电影是在既有基础的文本创作,理解第一文本的表达而非元素,并将其升华,甚至挖得更深,才是电影改编剧作最重要的任务。
然而《整容液》的电影剧作,只看到原作中整容液的猎奇设定,和把身体拼贴至男体上的肉体恐怖,简化了人心对外形美的价值矛盾,将社会的审美标准粗暴诉诸于演艺工业的弊病与黑幕,把故事格局搞成《逐梦演艺圈》的档次。
却完全错过原作对于身体的建构与重塑,人性颠倒矛盾的翻弄。
要说本片是一个探讨关于美貌是多么肤浅的电影,在叙事手法和美学创意上,其刻板程度倒是与故事批判的肤浅题旨不谋而合。
整部片的表达和情感,都跟着主角的身体一起破碎、溶解,以致面目全非。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在电影《霓虹恶魔》(2016)里告诉观众:美不是一切,它凌驾一切。
为了追求美,人可以泯灭良心,可以抛弃道德。
当市场里已有前作如此精准地点破这个命题。
《整容液》应该怎么突破窠臼,还能怎么论述美丽衍生的疯狂与变态,既是我们观众先行的期待,也是创作者最关键的表达责任。
对片子感兴趣是因为五年前看过这个系列的漫画,还有另外一个系列盒子装什么进去都变钱那个,说说看法。
首先好多人说画面不好,正是因为贴近原著才采用这样的画面,原著的画面就比较模糊昏暗,和影片的风格很接近。
然后说情节,影片比原著少了成人环节,女主和整容男滚床单发现他不会软时间特别长起的疑心才会有后面的情节。
最后说下几个裸露环节,不错啊,画面感做的很好。
整体来说值得推荐
韩国动画电影之路任重道远……能看出很多导演思维定式的地方:女胖子一定要被陌生人身边人当面施加恶意,还一点不敢怼回去只敢像个唐氏儿一样嗫嚅几句听不懂的话;想变美一定是要寻找爱奔赴爱;女主杀人一定是被人碰了逆鳞让人感到一点点也好的情有可原;越过千帆,还是那个最初爱的人最打动自己……就很想翻白眼。
漫画前后两部其实塑造了一个非常“办大事”的恶女形象,就像《狼狈》里的莉莉子,自私,缺乏对亲近人的同理心,想要的怎么也要够到,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就要不顾一切的抓住的极端利己主义人格。
电影给女主加了不少矫情的内心戏,漫画里的有趣或重要的场面反倒轻描淡写。
比如女主变美肥宅变现充以后,享受完男人的追逐请客大餐,最后还是选择回家喝快乐水吃炸鸡“牛排算什么,还是边上网边吃炸鸡爽”;第一次毁容是她在浴缸融化后,被她不知情的母亲一边抱怨“又不收拾”一边拔掉浴缸塞子放掉了她大部分血肉,直到露出浴缸底她的大块骨头才发现;泥浆一样的浑噩生活,让母亲崩溃想直接把她倒进河里,又损失了她一部分骨头。
也是因此父母割肉才补出了她不成人形的半身,下半身却几乎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吃过这么大的亏,即使父母劝她“好歹有个人型别再作了”,她还能找到整容液操作人并杀人夺取肉身。
男主则是她捞女一样筛过“条件好”的男人之后,发现爱美的自己果然也是爱帅哥的色令智昏。
也就是这样自私自我的女主,才能在第二部开局真·只剩一张脸的情况下绝地翻身。
电影的女主做得到么?
动画版是把漫画的冲突矛盾平淡化,留白暗示激烈化,大家看电影又不是专门来接受思想再教育的,就留下“以貌取人”的精神内核不是太可惜了吗?
《奇奇怪怪:美容液》这部动画最近话题度颇丰,网上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唯一亲测才知优劣好坏,观后所感只有一种感受:赞誉者过度,诋毁者过毒。
没有夸的那么离谱也没有批评的那么不堪入目,很多设定还有些意外的惊喜,只是故事框架很平庸,唯有之后的反转稍稍将整体剧情提升了一些效果,臆想出来的情节刻画也让这个动画显示出了叙事上的成熟,主要还是故事情节大部分篇幅都是曾经太多故事里看到的起承转合,吊观者胃口的地方确实不多,人物外形创作也是完全符合了韩国整容医院的高标模版,说内容恐怖的估计得告别恐怖片了,虽然阴森气氛有营造但是老套的手段让见怪不怪变得习以为常早有防备,人物价值观及行为的推进也算是正常且合理,就是有一点逻辑不通的地方:女主的父母是怎么知道将自己的肉取下来能救女儿?
而取肉的方法又是怎么得知的?
疑问就此打住,再问就剧透过密了。
影片基本上涵盖了“七宗罪”的所有: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淫欲及暴食。
之所以称它们为罪,是这些情感及行为会引领任何纯粹的灵魂带着被驾驭的躯壳步入深渊,在毁灭自己的同时还在伤害着更多在意你的那些无辜且纯良但也有罪的人,他们的罪就是对你的罪制止的太过温和善良。
人,本可无忧,正常的美、体面的活,虽不易,但不难。
QJ
疫情期间,大片撤退,小片冲锋。
韩国拍的成人动画片《奇奇怪怪:整容液》就趁机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甚至一度超过了《信条》登上票房榜首。
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呢?
其实与之类似的整容恐怖片早就有了。
80年代赫苏斯·弗朗哥拍的《花容劫》就是讲有钱人为了美容而绑架少女,用他们的血肉美容的故事;而恶魔身上长满受害人的脸的创意,也在80年代的《猛鬼街》中早就出现过。
可以说本片的原创性其实不大。
动画方面做的也很粗糙,尽管这种成人向的动画用不着美轮美奂,但太糙了也丧失了不少艺术表现力。
比如人物的面目表情非常僵硬,让观众不太能入戏。
胖女逆袭这个主题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屡试不爽,但本片主角可能是其中最可憎的角色,她通过整容液把样貌变美丽后,性格反而变得刻薄自负,不但将她父母的钱榨干,也将他们的身体榨干。
她只想靠着美貌不劳而获,勾引到钻石王老五,但最后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了肤浅审美的牺牲品。
韩国是世界整容大国,他们本国人就热衷整容,不必多说,每年还有不计其数的各国女人特意飞过去整容,想要简单粗暴的在手术刀、磨骨锉的修理下快速变美。
前几天堡狮龙创始人的孙女就去韩国整形,不幸丧命。
尽管事故频发,但也无法阻止人们不计代价的爱美之心。
电影中的小区保安看到丑女变成大美人后,心生轻薄,觊觎美色,他闻着美女身边的空气都说有“美丽的味道。
”一个人的外表具有强大的魔力,从美到丑,天壤之别。
这几天还有一部电影《大饿》也被热议中,片中的女主角深受肥胖之苦,她不但经常被嘲笑,而且被邻居大爷侮辱了也没人信,她只能试图改变自己--减肥。
经过了徒劳的努力,女主角发现了减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认识的快递小哥虽然减肥成功,但也是通过催吐这一违背人性的做法办到的,这样为了旁人的目光而伤害自己来变美值得么?
女主角终于醒悟,喊出了惊世骇俗的一语:“我去##的更美好的自己!”
真正爱自己,就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丑陋、肥胖、矮小,接纳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这种心理上的接纳比减肥、整容更重要。
如果心理是自卑的,那即使整容后成了美人也不会变得自信,很可能会如同《整容液》的女主那样更加患得患失、丧失自我。
相传,在神秘的东方,有四大邪术。
这四大邪术,能让你脑不能思,耳不能听,眼不能看,总之就是把你迷惑,再欺骗你的感情。
说的更邪门一点,只要掌握了精髓,死人都能整成活人。
那么,这“四大邪术”到底是哪“四大”呢,条姐相信说出来大家肯定并不陌生。
分别是韩国整容术,日本化妆术,泰国变性术,以及中国的PS术。
而这些之所以被称为“邪术”,也是因为它们的效果着实令人震撼。
但凡受用者,无论开始丑的多么不堪入目,都能变成惊为天人的仙女。
其中有一类,更是堪称“换头术”。
韩国整容。
整容,早就不是一个新鲜的事儿了,从普通人到明星,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个行列。
动一动手术刀,就能脱胎换骨变美丽。
变美,谁不想要?
不过,凡事都有前提,这里的前提当然是在成功的情况下。
那如果失败了呢.....后果将不敢设想,比如她所经历的——《奇奇怪怪:整容液》。
她,叫艺知,是一名艺人化妆师。
按理说,化妆师和艺人,是相互需要的关系。
可是她,偏偏就要遭受来自美璃的羞辱。
破口大骂还是好的,动不动还要躲避美璃向她砸向的东西。
只因艺知相貌丑陋,身材臃肿。
并且,这种歧视从小就开始了。
曾经的她很喜欢跳舞,是一名优秀的芭蕾舞者,还在舞蹈大会上屡次获奖。
只不过,从来没有得过第一,原因就是她的容貌。
等长大之后,这种“看不起”就更明显了。
去超市买零食,要装作有很多人一起吃的样子。
如果不小心被拆穿了,就要听着收银员的阴阳怪气。
当提着一大兜零食跑回家的艺知在路上不小心摔倒了。
旁边的保安非但不会扶她起来,反而会冷嘲热讽。
我说你少吃点减减肥吧这样走起来就自在多了但这还不是最绝望的。
因为一个视频,艺知的负面情绪终于到达了顶峰。
这是一个丑化她的视频。
内容正是那天她当群演时拍摄的大口吃东西的样子。
本是卖力表演,在屏幕中却变得异常的面目狰狞。
无数网友在下方留言:太脏了吧,我得洗洗眼。
看着那些话,艺知仿佛看见了那头正在讥笑的网友。
她崩溃了。
不,不是崩溃,更准确的来说是躲在房间里变本加厉的用语言来网暴别人。
直到她收到了一条短信。
零副作用,零后遗症,变美的唯一之路。
本以为是骗人的广告,没想到几天之后真的有快递送到了家里,打开一看,是一瓶粉色包装的“整容液”,而这正是同事口中的“奇迹整容液”。
随着“整容液”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个U盘。
里面不是别的,正是一个使用教程视频。
使用起来很简单。
按照四比一的比例将水和整容液混合在一起,这时不要碰到混合汁哦,接着将脸泡在混合液中二十分钟艺知看着视频非常不屑,“不就是洗面奶吗”。
可接下来的一幕,让艺知惊讶到不知所措。
待脸泡软后,变化来了。
先把脸部多余的肉割掉,再撑起双眼皮,捏高鼻子,调整嘴唇....此处高能预警。
别怪我没提醒你哦。
慎划。
这是一个全新的女人。
丑女大变身,艺知很心动。
不如,把两瓶整容液都用掉吧。
等艺知再从房间中走出来后,大家都惊呆了,这还是以前那个她吗?
只不过,整容液的剂量太少,只够捏脸,可身材并没有改变。
这可并不让人满意。
于是,她联系了寄给她快递的女人。
啊,这精致的面容,这凹凸有致的曼妙身材,艺知太羡慕了。
她也想要。
可实际情况摆在眼前,整容液管够,可钱却是一个天文数字——2亿韩元。
家庭并不富裕的艺知究竟该从哪弄这么多钱。
但,一步错,步步错。
脸都美了,怎么能允许自己的身子跟不上呢?
于是她回到家中,开始对自己的父母下手,以死相逼,不给钱就不活了。
她觉得,自己变成这样,全部都是父母的错。
是父母,没有给她姣好的面容,才导致她的生活过的如此糟糕。
只要这次变美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父母还是拼了命给艺知凑齐了2亿韩元。
刀起刀落,肉肉拜拜。
当艺知再回到家中时,从上到下都再也不一样了。
“整容脸”果真无人能敌。
保安看到她开始色眯眯的搭讪。
啊,美丽的味道啊走在大街上,所有男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的身上。
这真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自信呦。
男人,随便换。
社交账号,全是夸赞。
就连原来待的经纪公司,也向她发出签约邀请。
为了配合新身份,艺知还取了个艺名——雪慧。
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艺知开始飘飘然了。
可是,现实真的有那么好吗.....其实,看过原作漫画的小伙伴都应该知道,结局颇为怪诞惊悚。
2013年,一个叫做《奇奇怪怪》系列的短篇漫画集开始连载。
作者是韩国漫画家吴城岱。
刚开始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5年,《奇奇怪怪》系列中的《整容液》突然被国内网友翻译成中文并放上新浪微博,因其荒诞的画风和极具讽刺性的内核而迅速风靡网络。
先来看画风,几张图就能明白。
当肉软塌塌的流下只剩骨架。
当父母割肉只为救女儿。
视觉上的刺激带给人极强的猎奇感。
再来看内核。
韩国人的“自黑”心态真的是从没让人失望过。
不管是对于商界医疗界的吐槽,还是对于人类自身的洞察,总之就是敢说。
《整容液》也是如此。
整容虽然很普遍,但众所周知,这并不是个好现象,整容失败的也是大有人在。
可为什么还是有人前仆后继,非要卷入这虚伪的浪花中呢?
还是为了美。
拿艺知来说,她原本是想得到更多的爱才想变美,可真正变美之后呢,欲望开始逐渐强烈,于是丧失理智,进而被彻底吞噬。
病态的环境则滋生病态的心理。
而《整容液》的漫画,就用5分钟的内容讲透了这种现实中的“整容怪物”。
也正因为如此,《整容液》在大火后吸引了很多人的改编。
电影公司也买下版权,制作了这么一部动画长片。
还没上映前,几乎所有的韩国媒体都是五星期待,妥妥的爆款预定。
上映后,票房成绩的确一飞冲天。
上座率一度超过了诺兰的《信条》,不仅勇夺全台新片票房冠军,更成为中国台湾影史首部勇夺新片票房冠军的南韩动画。
可是,与之相反的,却是并不让人满意的口碑。
豆瓣也就刚刚及格。
其实,不让人满意的原因很简单,大概就两点。
第一是画风。
至于有多粗糙,有位网友说得好:大概是这样....而《整容液》中人物奔跑的动作别扭到真的很有一拼。
除了动作极为卡顿,人物的面部表情也很奇怪,不是呆滞就是狰狞,根本做不了稍微复杂的表情。
这战战兢兢的动画感觉,据说还是做了好几年的成果呢。
第二则是电影整体想表达的内容了。
不合理的改编直接把原漫画的立意拉低一等。
明明原漫画想讨论的是“整容”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到了电影中却是该保留的没保留,还一直在画蛇添足。
比如副作用。
在原漫画中,对于整容液的副作用是有着明确的描绘的:身体用人肉修补,时间一长是会自行脱落的。
这说的也就是现在的整容后的副作用。
就像做鼻子没做好碰一碰就歪了等等。
可到了动画中副作用变成了艺知会产生幻觉,也就是说,除非泡的时间过长,其余都和正常人一样。
至于多余的部分,最明显的就是结尾。
处理过于魔幻,无厘头。
重口味爱好者的福利吗?
为什么只想到了浑身是眼的蜈蚣精...(密集恐惧症者慎看!!
)为了猎奇而猎奇,最后浅显到只剩一个被都市传说包裹的外壳。
真的可惜了这个题材,明明可以拍的更好啊。
不过,我们到还是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想要得到身份认同和尊重,光靠走捷径去获得不属于自己的美貌,是完全走不通的。
不仅不会变美,反而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扭曲,也会失去的更多。
这样,值得吗?
剧透分割线……………………………………………剧透分割线………………………………………………剧透分割线………………………………………………讲真虽然看完知道除了女主爸妈其余没一个好人,但,看到最后也不敢更不想把帅哥男主和变性人联想到一起。
毕竟女主变美后,是女主主动引导他单独吃饭相处,也是女主主动兜底说出苟刻女明星潜水男主怎么看,他讲的那番话那么真诚深刻,要女主加油,他觉得圈里水太深,感觉艺人这个职业虚假之类不适合他,不可走歪路,幸福要靠走正路什么的。
当时觉得男主长得和大力女子奉顺英里的男主一模一样啊。
包括女主主动追求男主这个情节,都有种韩剧范儿,挺顺挺好,当然也深知,隐隐哪里不对会有个转折出来了。
(当时我就应该想到: 既然你自己觉得圈里水很深,都和女主谈恋爱了,怎么还让女主继续在圈里混不拉她出来呀,原来是伏笔哈哈)
一知道大家能不能get这个长相的点,完全照着画的啊哈哈以为动漫做了相应的改编,给了女主一个完美的男友,让她良心发现,深知配不上男生这样子。
毕竟女主以前胖的恐怖,性格也一般,人都不会多看她一眼,但男主懂她,夸眼睛漂亮,当时真陷进去了,以为全场就男主一个白莲花,引导黑化女主发现真善美,虽女主不配,但受着内心的谴责,后来整容液用完了变丑躲起来或继续犯罪走上了没有终点的路之类
原幻想中的漫画结局,哈哈。
再回首,唏嘘。
大排面666,舍得布置那么大一个排面,打开戒盒是颗小到夸张的碎钻时,当时我就笑了,编剧,不愧是你,果然。
只想说,这个细节好评。
整容液的原漫画是在大学的时候看的,当时就被作者的脑洞折服了。
动画版改了很多,女主的人设变成从小长得不好看,即使努力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还因为相貌遭到别人的排挤,所以发现可以快速变美以后,就仿佛搭上了人生的直通车。
相较于原漫,女主是有上进心的,她的整容变成了是对不公平的命运的反抗,立意上政治正确了不少,不是原来的啃老族,完全只是为了获得大家的瞩目而奋不顾身。
虽然是R级动画,但是剧情方面做了很多调整,原漫里让人不适的画面减去了不少。
看完电影后,总觉得改变后的电影对女性外貌的恶意有点深。
因为长相不受待见的女男主(原来是女生,通过整容液变成了男生);因为长相被各种冷热暴力的女主;长得漂亮就能高人一等的女明星......导演将女性的外貌形象无限拔高,最后生成了《整容液》这样的电影。
唯一原班承袭原漫的,就是女主无止尽的贪婪。
在快速通往外貌成功的捷径上,她沦陷了。
可以不用努力就得到自己甚至是所有人都渴望得到的成功,不管是对谁,都是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的。
于是,借由 “长相是天生的” 道德绑架父母,无止尽地向父母索取金钱,拿到外貌福利后为所欲为,因操作不当导致自己失去所有又道德绑架整容液销售员......女主变成了完美的人性反面教材。
整部电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话,就是女主试用整容液变漂亮后,需要钱进行全身改造时,母亲问她:好好通过运动减肥不好吗?
但这条捷径走起来太舒适了,为什么还要吃苦呢?
跳芭蕾留下的好身材早就被摈弃了,为什么还要追回呢?
这么快速的优质反馈就在眼前,为什么还要自己吃苦去达到目的呢?
女主的性格缺憾在这一刻暴露无遗,整部电影对于女主的同情也开始急转直下,她不再是弱势群体,她所经历的一切变得情有可原,这么不愿意为自己拼搏奋斗的女孩子,你能要求她别的什么呢?
纵观电影,通往成功的办法有很多,但女主选的捷径名字叫贪婪。
Toujours absurde, mais peut-être le film le moins drôle ou le plus triste de Dupieux, et avec quelques touches de satire, il a bien réussi.
大网红在互联网凝视下被迫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开头紧张的钢琴键奏和被消音的对话配合很好;Adele把压抑怪诞愤世嫉俗的劲儿诠释的很好。台词简单清晰,适合练听力
La génération Tiktok avec leurs starlettes de net et communautés écervelées ont eu droit aussi à une satire signée Dupieux qui, moins radical sur la forme, jongle habillement ici entre la stupidité et la noirceur. Cette cruauté antipathique semble témoigner l'irréconciliablité entre le cinéma et les contenus courts qui a marqué notre époque.
#
未免也太单薄了。
两星给Adèle演技
有意思的配乐感
Dupieux继续他的风格,各种夸张各种恶搞。这部感觉有点简单:把讽刺对象(成瘾的短视频)的形式借来,但感觉并没能有什么超越(且不说短视频市场应该早不是这么单向度了…)。Sandrine Kiberlain演的这个善良而讲道理的记者在这一坨荒谬之中实在显得太另类,仿佛只是个衬托荒谬的工具人。Adèle Exarchopoulos演技过硬!
有一些惊喜,很短小的体量,对于现下的一些现象明喻暗喻都做到了。也是值得一看。
哈哈哈哈哈喜欢阿黛尔的新造型
还行吧 疯疯癫癫
喜欢啊每年一部杜皮约服用完毕!什么时候进主竞赛!
很好,很当代
这样的concern适合给未来的人看现在让我看这种时代切片论证片我就会像举牌子的人那样走掉
很棒很简单很当下的电影,首映的时候QD怎么都不肯剧透,说了一些有的没的,真的是充满了惊喜。一直到结尾都嬉笑怒骂,一个接着一个看着傻的笑点很多,但其实隐喻和明喻都更多,大量输出,还夹带了讨论创作者本源的问题,很喜欢,而且adele真的演的很棒。PS:首映整场观众基本都是青少年和很年轻的观众,有个不到20的男孩看完走在我身后和同伴说,这是QD最深刻的一部片,因为这个我有点烦。ps:片中录音机竟然用的是TP-7
表面上讲网红“无痛症”的超能力,骨子里还是对互联网时代下人心麻木的讽刺。不惜杀人维护地位的网红却不关心粉丝,甚至对粉丝敲诈的终极幻想是上床。不图财的记者却明里暗里在用自己原生家庭的苦来贬低网红为什么赚那么多钱。男私生饭登堂入室,只为求得女网红巨幅海报一吻。私人助理向钱看齐,背地里也会下意识往餐食里吐口水。互联网看似拉近了人的距离,却又蒙上了一层滤镜。以至于人走上了马克思口中的同位者嫉妒之路,贪婪的吸取他人的活力来补充自己精神的贫瘠当然我相信最后女网红的眼泪不是假的,因为冰雪下的乌鸦奇迹复活,大抵是导演想留下的最后一丝温暖了。也算是抢先看了金鸡开幕片,立省80块。
好变态
也太单薄了未免。
令人不安的电影,不理解为什么算喜剧。什么是influenceur?你既财务自由,为何仍然拍自残视频?怎么,你答不上来?——因你只是一只被无限膨胀的自我吞噬的怪兽而已。什么是粉丝?——一群对着你的图像发情,与你绞索上的身体留影的selfie怪兽而已。渴望认同,社媒时代每个人都成为渴望认同的怪兽。每个人都是无痛症患者。没有感觉也就没有心。于是杀人与自杀都显得如此苍白、干冷、无机质。钢琴轰然坠地,乌鸦破土而出。鸟儿鸟儿,愿你转世能度过精彩的一生。
2.5 / 目前看的最差的一部杜皮约。假如说以前的他懂得把一句话不断延长延长延长,那么这次是真的一句话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