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驱魔佳片;真实主角改编,看完明白为何社会主义都要搞无神论,因为没有信仰也就意味不会也不必心怀敬畏,可以在自我画地为牢中对囚民为所欲为。
相比惊悚片来说,这是一部心理片。
不在于情节多么恐怖,背后的道理是深刻的。
When you see the demon, you see the God. When you see dirty, you see the clean as well. God is in your heart, believe in the god, believe your soul. Thx Anthony Hopkins, you always bring us the surprise.By the way,摄影很棒,很多镜头完全就是一幅摄影作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又迷上了孔明灯。
在那些晴朗或者阴霾的夜晚,这些薄纸做成的古老灯盏带着神秘莫测的箴言飞翔在澄澈或者混沌的天空中。
中国人是仪式感很强的民族,留恋夜空的先民敏锐地感受到这些不论身处何地的人们都能看到的星座具有某种联结时空的魔力,发明了天文,揭示四时与人生的关系,研究气象,善待自然,确信恭敬与谦逊不仅是一种形式,还是这世上最深刻的力量。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大河文明哺育了人们基于土地、乐善好群的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不是没有梦想过海洋,然而却常常对那些不能掌控的事物望洋兴叹,所以只能制造出并不存在的神鬼去填海、去各显神通。
河流给予人们最初的想象力。
在岩石,在河床,两岸之间,处处都留下仪式的影子,逝者如斯乎。
一去不复返的江水就是我们对时间的理解,这理解是超乎所有民族之外的。
礼、仪,是汉民族的根本,甚至还是如今人们存在的根本。
你不曾面对夜空中飘忽不定的孔明灯凝望而感到放灯人的美好愿景吗?
你不曾在孤枕难眠的月圆之夜追逐月光的辗转而辗转反侧吗?
人们把纸钱燃烧成灰,认为它会借助风抵达一个极乐的世界。
堪舆注重仪式、形式感、名誉,而把其他归为“身外之物”,这种思维方式是绝无仅有的。
假如离开这些想象,人们简直难以生活。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人是充满着宗教性的,他们具有臣服信仰的一切潜能:诚惶诚恐、群体意识、心怀自然。
可是,我们拥有自己的宗教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否能像欧洲人、犹太人一样充满发自内心的骄傲?
不,我们没有。
仅仅是因为祖国地域辽阔、文化形式复杂、政治历史漫长吗?
曹操借张鲁玄学势力扩张政权,丘处机千里跋涉,劝成吉思汗戒杀,被封为神仙,且避免了中原更多的血腥,宗教是影响过政治的。
但是中国人更本质的宗教,却是那个在夜空中挥之不去的“礼”字,我确能体会那个站在辽阔土地上礼天的帝王他内心的虔诚与敬畏。
没有什么比这更神秘了,启示、预言和感应,请告诉我王朝的姓名吧,请为我言人祸福吧,将我作为人的卑微和惶恐一并带走吧。
天地的庄严造就了人们对自我渺小的认识,在遭受西方思潮不断以强势侵略或缓慢渗透等各种形式的杂糅,还是没有否认那个生活在浩渺云烟之外的无比卑微的自己。
而且,永远也不会拒绝谦卑和礼让的本能。
仪式是浪漫的,我们正是无法拒绝浪漫。
我们喜爱鸟类,认为鸟是漫游在人间的神的启示和神的眼睛,鸟儿寒来暑往的迁徙特性就是四季的仪式。
草木枯荣,我们从不等闲看待,蒹葭苍苍是对爱情和丰收的美好等待。
接受季节的到来是一场仪式。
接受诞生与死亡是一种仪式。
旧历新年,王朝的皇帝为他的江山守夜,请驾,净面,拈香,放炮仗……这一天他须比任何人都要小心谨慎,在威严的仪式面前,他是臣。
中华民族的宗教并没有一个清晰可托的形象,既不是儒道佛的结合体,也不是所有民俗的综合,而是一场仪式,是第一个中国人出生时仰望的天空,是上至天子下至平民无一例外的对造化和命运的臣服。
纤夫为什么要歌唱,采莲的女子为什么歌唱?
永恒的洛神哪,赋予我们河流般的生生能力、思维方式和心灵的坚韧,上善若水,祖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活法,即带着悲悯清澈的眼睛热爱和体恤生命,注重血缘和家庭,顾全大局,珍惜名节。
于是人们用氏族和部落作单位,以宗族和地位划分等级,与西方以公民为单位,以决斗和选举划分等级完全不同,我们走向了由道德支撑的社会,西方则走向了法制约束的社会。
这样看来,中国人仍然比西方人更具有建立起某种宗教的潜能,奇怪的是,善于审时度势的基督教反而不断更改自己,成为西方社会的普世价值,外国人来到中国,纷纷发现中国人缺乏信仰的一面,看到他们祈求鬼神仅仅是为了免除灾祸。
我终于想放弃“中国人是宗教性的”这个论证,可为什么,那些星群的轨迹常常影响我的行为,它们亘古不变的耀熠往往使我想象起命运?
没有报章告诉过人们科学考察队在掘墓之前会像清朝的皇帝那样放炮仗,倒是在西方电影《英国病人》里面却能看到考古学家对于灵魂的恐惧。
我们所信仰的关系着生死和性,这在中国从来都是禁忌,但我肯定中国人比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了解这些禁忌,甚至更想实现它们。
借着中医和内丹学,中国人对禁忌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勇敢探索,西方人不得不惊叹于我们对身体的了解和掌控,而我们从不谈论。
因此在信仰的问题上讳莫如深。
我无法证明中国人的宗教性,尽管清楚它确实存在、一直存在。
依我看,现在最要紧的便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重新发现内心的虔诚。
城市居民不再放炮仗了,年轻人更是对儒道佛和民俗一知半解,充满热情地投入到社会的物质分配之中。
我记得小学一年级当少先队员的那一天,我们不明所以地走到操场上排队,运动员进行曲响起来了。
我和其他孩子一样因为兴奋而想偷笑,老师反复叮嘱不要说话,国歌响起来了。
我们还什么都不明白,但仪式令人庄严,那时候这群孩子内心一定充满了中国人的本能,仪式感的本能,不知神圣为何,但却肃穆,纯洁得令我心疼。
我不知道今天的孩子在系上红领巾的时候会不会涌出没来由的泪水,他们的泪也许比他们将来的财富和地位重要,也许就是这个民族的未来。
我知道你是如何在我的心里运作,我知道你是如何在我的耳边言语,甚至你轻柔的呼吸,你甜美的笑容,都像我曾经亲眼所见一样。
你在我想要去追随真与美的时候,温柔也紧紧地拉住我,“何必这么着急呢?
为什么不再等一等呢?
不都是这样吗?
而且你看他们的欢声笑语,不正显示一个太平盛世的光景吗?
”我知道那正通向地狱,并且以极快速的速度。
“地狱有什么不好?
”你的声音依旧柔和,你的笑容依旧甜美,“在那里,我们可以彻夜狂欢,把在世没有享受过的一切统统补上!
”可是,你不知道我知道你在撒谎吗?
就在那美妙的形式背后。
还有你高超的“无神理论”,你不知道我知道你在撒谎吗?
离开吧,你的能量还没有强大到对抗至高者的地步,你不会在这场征战中得到最终的胜利。
即使在这个国度。
当你因愤怒而不断掳掠魂灵的时候,你的愤怒早已将你判定为“失败者”。
我,绝不会在你的卑鄙和放肆前束手就擒。
装殓师的儿子迈克为了逃避成为装殓师的命运,去了神学院。
但赋予天赋的迈克并不相信神的存在。
迈克的导师于是将迈克派往梵蒂冈参加梵蒂冈重开的驱魔师培训班。
在梵蒂冈迈克见到老驱魔师卢卡斯,并目睹卢卡斯为人驱魔的景象。
对于没有信仰的迈克来说,卢克斯所谓的魔鬼上身的人,都是具有精神疾病的人。
迈克甚至见到卢卡斯为人驱魔时的作弊行为。
但之后一系列的不可解释的现象,让迈克以为自己精神即将错乱。
直到看到卢卡斯也被魔鬼控制而道出许多迈克从未对人说出的内心事时,迈克才真正相信了魔鬼的存在,并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选择信奉上帝。
靠着这种强烈真诚的信奉,迈克最终打败了附身于卢克斯身体中的魔鬼。
并成为美国14个驱魔师之一。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变。
关于本片,有两点要说的:1.不能不说某些角色是为某些人量身定制的。
卢克斯就是要霍普金斯来演绎。
在《沉默的羔羊》《汉尼拔》中,霍普金斯将变态食人恶魔演绎的入木三分,而在此片中,霍普金斯演绎的驱魔师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他的眼睛,深邃,且带有极度的吸引,仿佛能投射你的内心。
看霍普金斯的表演,非常过瘾。
2.关于梵蒂冈重开驱魔师课程,这事早在几年前就听信奉天主教的朋友说过。
当时只当笑谈。
最近,还是听着朋友讲,一个熟识的道士朋友为人作法驱魔的事情。
再看到这部号称由真实人和事改编的电影,不禁困惑不已。
本片是个通过相信恶魔存在才能进一步相信上帝存在的反论证影片。
宗教一直是争议颇多的题材,但是本片巧妙的利用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来论证了恶魔的存在,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上帝的存在信仰是一个很难解释的事情,是心理上的东西。
或许作为中国人,我是个缺乏信仰的人,很多东西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却无法将之作为一种信仰而去坚持和坚信。
故事本身很有意思,可以当做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来看值得推荐
(略有剧透,慎入) 霍老爷子一如既往的演技精湛。
老神父被附身的那段独白很传神,像当年的汉尼拔医生一样,以语言的表达自己的意志。
不害怕的同学们一定要看一下,体会一下魔鬼会告诉人们什么。
电影该是宗教人士资助的,使出吃奶的力气想让人们遵循信仰。
最近几年经常被人传教,练得一副好口舌,尊重信仰是应该的,强迫,引诱别人信就很讨厌了。
看了一会儿梵蒂冈神父的课,让我想起来了春晚。。。
真是悲催。
那个墨西哥美眉的角色很尴尬,两代驱魔神父的激烈对白插进了个不知所以然的女的。
看看沉默的羔羊,就是女探员和食人魔的对角戏。
重点在巴尔和男主角的谈话。
巴尔多次提到主角和父亲的不和,导演在这里用了不少心思,大多数的男同胞或多或少和父辈有些冲突,这里马上能引起我的共鸣,不得不说导演很了解人的心理,或者说是巴尔。
主角试图驱除老神父身上的巴尔时,念了很长一段经,魔鬼逐字逐句的反驳,这里很佩服巴尔,真是用心的,大概在地狱里没事就研究圣经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那个怀孕的女孩被巴尔附身的时候说了很多的话,实在肮脏,不忍重复,给人的感觉巴尔真的很用心,不怕脏,不怕累,舍己为人啊,要想成大事,必须全身心投入,实在是有奉献精神。
盗亦有道,事情感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看谁够狠够无耻,说到这里,实在鄙视自己,无聊到欣赏魔鬼。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是谁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到这种程度,都是值得一说的。
女孩最后的一段特写雷着我了,难道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血崩?
曾经听学医的师姐说她们要用脸盆大的棉花团去堵。。。
猥琐的设想一下,如果老神父不是被巴尔附身,一切都是人为的,问什么刚好一个美国来的嫩小子,就了久经沙场的老神父,在需要那个梵蒂冈的神父教授时又刚好找不到,每个人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就为了让这个傻小子信上帝。
另一方面,主角身边每个人都是巴尔的演员,其实主角最后相信的不是上帝,而是撒旦呢?
毕竟主角的父亲下了地狱,母亲不知道在天堂还是地狱,谁知道他们现在为谁工作。
事事皆同理,究极的善与恶,对与错,很难分清的。
老头教授说,生活在同样环境下的生物会产生的神奇现象,趋同进化,太神奇了,难道说人类和蟑螂在向着同一个方向进化。
同理。。。
上帝和魔鬼采用的手段越来越像了,魔鬼用人性的低劣威胁人类,上帝用魔鬼来威胁人类?
官匪一家的故事,只怕比圣经还早。
读者莫要生气,没有反对上帝的意思,要怪就怪那帮传教的人吧。
有人告诉我,鬼魂是不存在的,是人按照自己打形象创造出来的,魔鬼是不是也是?
如果是,那究竟是人跟可怕还是魔鬼更可怕。
同理,no offense, 上帝也是人类按照自己形象创造出来的?
还是地狱神探有意思。。。
里面的路西法大叔很可爱,从来不洗脚,希望地狱里的魔鬼是按照可爱程度排名的,估计巴尔大哥要垫底。。。
大概是巴尔大哥的牛逼台词实在刺激,搞的我乱吐槽。。。
大家体谅
霍普金斯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去摆脱《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给他圈定的形象,但是似乎很难成功。
无论是导演还是观众,都是习惯从他那张脸上读出一个吃人博士的影子。
难怪这个惊悚电影也要用他的脸作为拉拢观众的砝码。
作为一部号称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驱魔电影,电影浓重的悬疑和宗教气氛会把1月空气变得更加阴冷。
朋友是霍普金斯的铁饭一直强烈推荐此片,加之对自己对他在汉尼拔里的出色表现的深刻印象,终于还是在午夜时静静的看完此片。
于是忍不住要在这里吐槽两句,宗教一直是自由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决定的人生的思想差距和对宗教的认知、理解。
所以对于宗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信仰和判断,男主角从小生在入殓师世家,却对这行业感到迷茫,甚至厌恶,对于上帝一直持怀疑态度,在多次与驱魔的场合里任然持怀疑态度,最后怎么就能在那一瞬间信了上帝呢?
导演在这个环节的安排上非常牵强,完全不合常理!
全片的安排也非常多的漏洞,整部影片是想表达什么?
男主虽然一直对上帝持怀疑态度,但怎么也好歹是神父学校的学生,在危机关头竟然还需要记者的鼓励才能正视魔鬼并与之对抗,不断回忆起有关母亲的画面,在母亲死后,憎恨上帝夺走了她,和魔鬼对抗时,却突然相信起了上帝!!!!
另外,先前导演为了增添故事的悬疑氛围,还特意加了两天附故事线:1.主角父亲的离奇死亡;2.女记者弟弟被附身之事,这两条伏线确实有为影片增添不少神秘色彩,然而却没任何深入介绍,最后竟让这两条线索不了了之,成为死结,不得不说这也成为影片败笔之一,所以纵然有霍普金斯这样的老戏骨也难逃烂片的行列。。。
因为刚看完,想说的很零散,感觉写的也比较重复,但是,我想表达的仅仅是:宗教信仰是与成长和教育有密切关联的,是逐步形成的信仰,不可能在一念间改变,片子如果想要展示这种宗教信仰的立场问题的话,那么只能说故事情节铺垫的太过急切了,反而让人决定牵强。
在教会里常常能听到许多信主经历的见证。
有的是因为家人或自己疾病得医治而信,有的是人生低谷得到莫大安慰而信。
在学术界,大多数宗教心理学研究都认为宗教心理成因,也就是信教的原因,生理心理、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三个层面。
虽说教会见证与学术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有着有神与无神的鸿沟,但好像就这一点来说,似乎两者有着颇多共通之处。
一直以来,笔者也在思索着自己和旁人究竟为什么会信呢?
纠结着这种信里有多少功利成分,又有多少盲目存在。
但看罢本片,发现其实有一个双生问题一直被忽略了,那就是为什么人会不信呢?
在神学教义上,无论是认定人性收否全然败坏,还是相信信是否来自预订,亦或者认为恩典是否会失落,对于不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源自罪。
罪蒙蔽了人心人性,败坏了神的肖像,使人与神分离,大略如此。
可放到个体经验层面,这种解释就不那么管用了。
在本剧中,Micheal的不信从一开始就有所交代。
去神学院完全是为了实现通过退学逃避神父与入殓师二选一的人生。
在学校其他课程很有益,神学课故意考砸。
偶遇车祸受害者临终前要求终祷也是各种勉强。
来到梵蒂冈驱魔课堂上,主角开始集中提出自己对基督教信仰的质疑,以至于主讲神父不得不以“本课程的目的不是以科学检视信仰”来让他闭嘴。
在跟随老神父驱魔期间,包里的青蛙他马上斥之为“把戏”。
被父亲强奸的孕妇则被他认定是受了严重创伤的精神病患。
一直到这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生活中后基督教世俗化西方世界的年轻人的标准图景。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似乎已经深入心灵,成为检视包括信仰在内的一些的唯一标准。
但另两条线索的逐步展开,却慢慢否认了这一解释。
第一是从主角第一次见那个被附魔的少女孕妇时,少女就说出了只有他在美国的好友们知道的几个关键词,之后又有满屋的青蛙,血地里的红眼骡子,瞬间消失的积雪,一直到接到已经去世的父亲来电。
灵异事件一步步升级,主角从视而不见到不愿直视,始终不肯接受这来自超自然神秘力量作祟;第二条线索则彻底解答了为什么会出现主角的不信。
原来童年失去母亲时的极大痛苦与不解使他彻底失去了对神的信心。
原来,看似源自理性的不信,根源其实跟信一样,是非理性的情感。
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都有着一大批积极的反宗教无神论者。
基本上,这一群体的立论依据都是科学与理性。
确实,绝大多数宗教在对这个世界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等宏大问题给出答案时,往往都会与科学发现产生冲突。
但宗教信仰本质上并不建构在理性上,所以,用科学来否认信仰是一种结果,而并非原因。
当然,一部电影无心也不可能对不信宗教的原因做出理论式的归纳,但却至少提出一种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反宗教的动机。
相信你,因此相信上帝。霍普金斯真是个好看的有气质演得好的老头。
首先感谢风行字幕组,你们都是大好人;其次,玩过暗黑的都知道巴尔是什么东西,主角的瞬间绝发的能力实在惊人;最后,信仰实在是件麻烦事,看完了我还是没相信,如果哪天被附身了怎么办?
一直都在期待,但看完后真不想给5星了,有些小失望,而且怎么有几个预告里的镜头片段,正片里都没有,色调也太黑了,故事也沉长乏味些,而且不明不白的地方挺多,但看在老人家这么卖力辛苦的演绎上,不给5星也说不过去了!
现代版的驱魔人,居然还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最后的情节让我想起了暗黑。
老头儿的演技,牛XXX
四星是因为真的还挺喜欢驱魔题材的。
多好的开头啊~麻痹啊~感觉霍普金斯瘦了嘛
安东尼·霍普金斯爷爷就适合演不正常的角色\(=v=)/。最近看到驱魔师几个字就鸡血orz一面看一面脑补||||||
太闷了。。。
我一直在等老爷子被附身,果然还是霸气邪恶的老爷子有看点,其他都乏善可陈,以及巴力被弱化成这样残念
中国人不信这套
亮点:安东尼被附身,俗套:老法师道行不够,俗套的俗套:信主得永生~
真他妈的烂啊,只为了证明是有魔鬼?
故事还算紧凑,也时有惊悚效果,不过宗教色彩过浓,我终于还是没法太投入。老头演得真好,让我想起了《沉默的羔羊》,真的想给3颗半,可惜给不了。
看得昏昏欲睡~~~食人魔真的老了。
氛围铺陈和悬念设置都不错,结尾稍有唐突,不禁推敲。
真心不觉得烂尾啊~~我很喜欢这片子~~
烂尾啊= = 想说世界观与我相悖…… 摄影不错 从此对青蛙有阴影= =
我现在对这些鬼啊怪啊的很不敏感
起先会觉得这片子画面、配乐、剪辑有着好片迷人的特质,越往后看越失望,虽是真实事件改编,但剧情稚嫩、空洞得只能靠霍普金斯的演技来支撑!所有人都相信魔鬼附身,男主还执迷不悟,服了!和《驱魔人》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男主角原型迈克·科瓦克是美国14个驱魔师之一,如今在芝加哥他的教区附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