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自己早就看过这部电影,这次再看主要是重温浅野大叔,打开才知道,记忆出错,我没看过,但是我早已忽略掉浅野,而是心里不停感慨,北野武这老头还是这么可爱。
他是感性的,他天生悲悯;他是有趣的,他热爱创意;他是耍帅的,他童心未泯。
故事非常简单,黑帮欺霸一方,神秘的英雄出现。
他武术高超,他以一敌百,他铲奸除霸,最后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但是,我们不能局限于看故事,虽然我们经常被国内名导恨铁不成钢的指责,怎么连故事都看不懂!
冤死得了。
北野武是享受电影的人,他经常扮演自己电影里的角色,这一次是主角。
他饰演盲人座头市,演技自然不输于他调教出来的演员。
影片开头他寄宿在村妇梅夫人家,他尴尬的笑声,憨厚的笑声,掩饰的笑声,非常纯朴流畅,我惊讶于这种自然,这老头还挺有一手。
第二个惊奇也在影片开头,他竟然搞了一个行为艺术。
随着强烈节奏感的配乐,景深镜头里有一群农田里锄地的农民,他们本来只是景的一角,只是长时间存在镜头内,我就关注了一下,他们似乎,不,就是在伴着配乐进行表演,锄地,晃动身体,俨然就是镜头内蒙太奇(书丢下很久,名词都忘了)。
这种手法在后面又来了2次,一次是大雨里,还是这帮农田里的人随着音乐踩着泥土,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一人故意滑到,增添了喜剧效果。
还有一次是,黑帮被捣毁,梅夫人被烧的房子也开始重建了,建筑工人上演了一出敲击乐,烘托出大家欢快的心情,每次不同的配乐,不同的表演形式,不同的气氛被带出,这创意非常棒。
第三个惊奇,应该不算惊奇,是疑问。
幻想自己是武士,整天绕房跑的傻子怎么这么熟悉?
《阳光灿烂里的日子》也有个傻子,他也是裸露大部分身体的胖子形象,只会说“伦巴,古鲁木”。
这种角色安排都寓意着人们的潜意识。
谁抄袭谁?
应该是老头抄姜文,阳光97年就拍了,这部是03年的作品。
姜文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很少很经典。
还有一个也是关于旧桥段重出新江湖的,影片结尾处一大群人狂跳踢踏舞,盛大的狂欢结局。
又不小心让我想起了类似桥段,这次肯定是周大叔抄老头的,《功夫》开头的斧头帮群魔乱舞,是这个的翻版。
至于男扮女装的段子和《霸王别姬》有关联,汗,为什么我如此执着呢?
电影不都是引用来引用去的吗?
小紫最后很享受自己女人的身份并以此为荣,和蝶衣不一样。
OK,我想暂停对此的联想。
还有很多惊奇,这些是比较深刻的部分。
浅野在里面扮演了为了给妻子治病不得不给黑帮做保镖的武士,他被老头抢了戏,一点也不出彩,不过很帅啊,哈哈。
再说下日本人用剑,简直太残暴了,直接砍的,一点也没有美感。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相信老头也很喜欢,他的各种古怪想法、创意运用的淋漓尽致,这不是追求深度的电影,而是一部精彩的电影。
北野武仍旧把他的冷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连木屐踢踏舞都搞出来了,然而1.主角完全成了浅野忠信,也就是过去座头市系列中的黑帮杀手,和北野武决斗的角色2.刀光剑影飞舞爽快连杀,被取代为一刀一刀地拆解镜头和电脑特效,完全失去了剑戟片的快感,比同类型电影差太多。
一场打斗拆成几十个镜头剪在一起,一刀砍一人给一个特写,然后就是电脑特效做的刀穿透和喷血,过于无聊。
3.动机完全不明,座头市毫无理由帮路人复仇,座头市从头到尾就是机械降的那个神4.好几段日本民俗歌舞,实在是给威尼斯电影节洋人猎奇贩卖的
提到北野武的这部《座头市》,一般会想起初高中的暑假时光,虽然忘了具体什么时候接触到这影片,但我只知道那一整个暑假都窝在好友R家中吹着无边无际的水,玩着那些现在已经老掉牙的单机游戏。
现在想来还是经常怀念起那些年暑假,顶着大太阳穿着短衣短裤骑着破单车到处溜达,扫遍了小县城中所有的书店,看了无数本盗版书,写了无数不忍回首的小说……现在想来倒有点怅然若失,而这是我可以在村上的《且听风吟》找到共鸣的原因。
那些夏天,从三国志玩到了太阁立志,对于那时候的知识面而言,日本历史文化真是一个脑子尚未开发的地方,于是一下子沉迷于其中,饥渴地吸收着游戏相关的知识,并搜索着一切能找到的历史资料,R君还特意创作了以武士为主题的小说(可惜的是半途而废并已经遗失了),于是一个武士的时代出现在成长的岁月中。
于是某一天R君对我说,这片子很好看,于是就跟座头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开始还以为座头市只是个地名,就像《水浒传》的曾头市一样,后来发现原来是个人名。
不过对座头市的无知倒是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你让我介绍下座头市?
我能说出口的也只有北野武这部,之前胜新太郎的系列作品也是一部都没有看过,但根据刻板印象应该属于古典的武士片。
而北野武这部作品,不喜欢的人说是胡搞,喜欢的人算是继承中的创新,但在本人看过的武士片之中确实显得与众不同。
片头的粗犷的片名字幕和角色的登场都像在看西部片,粗犷而直接,座头市凌厉快速的攻击有一种暴力美感(可惜特技感有点明显),而拔刀不慎伤自己人的场面也让人一笑,(北野武的恶搞与戏谑?
)顿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期待剧情的发展跟更精彩的打斗。
于是乎电影剧情开始进入正规,各路人马也陆续登场。
与中国的武打片相比,日本的打斗没有过多的纠缠,也没有花样繁多的动作,往往打斗上简洁明了,瞬间决定胜负,这是跟日本的剑道追求一击必杀的奥义有关。
因此武士刀的设计及使用方法都是与追求一击必杀的日本剑术奥义相适应的。
而中国武打片更重视动作,一板一眼也好,飞檐走壁也好,影片的高潮往往在于长达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功夫对决,之前的剧情都是作为对决的铺垫和衬托。
那么既然日本武士片的对决在于几秒(也有例外,武士片的群殴场面也可以达到几分钟的篇幅,如《切腹》),那么就不能光依靠对决的几秒时间让观众享受影片的快感,所以剧情的紧凑以及打斗场面次数的安排就是重点。
北野武此作,打斗场面十分给力,虽然特技较为明显,也不影响观众的欣赏。
雨中搏杀一段,动作稍微放慢,制造出一种诗意的节奏,动作与雨滴的配合让整个场面暴力之中带有华丽;而庭院屋中一段,节奏很快,鲜血狂飙,加上略暗的色调都充满无约束的暴力,座头市每次挥刀都能感受到嗜血的狂暴(或许北野武全片的扮酷也是为了表现出暴力的无约束,与之相比,浅野忠信的对决就显得更依靠技术而非座头市式的无约束的本能杀戮);而北野武与浅野忠信的最终对决不过几秒,但是通过主角间的僵持和内心活动,去营造紧张的气氛,对决虽短,但让之前的张力得到完全的释放(如《黄金三镖客》的三人对决)。
因此片子不同风格的打斗便显得游刃有余而精彩,也让我无数次观看了其中的打斗片段。
但动作之余,剧情的紧凑就显得不够,通过三次赌场的情景才完全带出下一步的剧情,对篇幅的利用和节奏的掌握都有点拖沓,因此北野武选择将农民的生活、浅野忠信的支线填入并塞满整个框架。
虽然农民的生活细节一定程度缓和了剧情推进的无力,但从总体上看来,故事的叙述依然不足。
不过既然说到农民,那么片末的踢踏舞就亮瞎了观众的眼球,这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七武士》的结尾,不过北野武只是使用了形式来调和气氛,而没有去塑造反讽。
这一风格的乱入,再次对传统武士片风格进行戏谑,但却让片子具有了另类的多元化现代化风格,或许也只是北野武的恶搞,或者是为了弥补片子的总体平庸而加入了另类的活力,但效果着实不错,有波普主义的拼接的另类味道(阿莫多瓦对风格拼贴的使用最为出色,因此片子在情理之中又制造了独有的荒诞)。
从这看来,或许北野武在全片拼命扮酷的表演风格除了是照顾面瘫之外,也是有出于风格拼贴的考虑,无论如何,反正本人是十分受用。
影片观后的副作用是研究了好久的武士刀,热情至今不减,看来得找个时候入手一把仿制杖刀回来玩玩。
北野武那一头金色绒毛,他装酷的噱头,包括影片极具时代气息的配乐,用当下的流行元素装饰传统武侠剧,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北野武的顽性和创意,这正如影片中出其不意闪现的冷幽默一样,看似胡乱,实则凝聚了他的不竭才思及复杂个性,一向冷峻的影象风格,往往被突如其来的幽默瓦解,这已经在《花火》中表现的很明显,死亡与温情携手走向尽头。
《座头市》是娱乐为主的旧片重拍影片,民间英雄的传奇故事,本身具有明显的取悦民众因素,因此,北野武不失时机地洒上了个人特色浓郁的幽默调料,影片趣味大增。
盲侠座头市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闭上眼睛在眼帘上画眼珠子装正常人来蒙混过关。
盲侠座头市在跟敌人过招之时,瞪大眼珠子装正常人来加添萧瑟杀气,让敌人不寒而栗。
盲侠座头市走在月明星稀的乡间小路上,差点被石头拌一跟头,然后作自嘲的无奈叹息:“我虽努力睁大眼睛,可什么也看不见”。
不经意间的一个踉跄,影片结束,这回用不着做北野式的死亡哲学上的沉思,我们开开心心地娱乐一回。
结尾的两段鼓。
第一段带着面具的四个人在跳,节奏是咚咚咚加一个空白,四个人各自跳着各自的。
第二段一大群人在跳,节奏是沙沙作响细而密的,人们欢天喜地四处张望。
第一段属于座头市,鼓声的节奏看似慢实则有内在的紧,和杀人惯用的两刀快一刀补接着留一点时间喷出血优美的暗合在一起。
是孤独。
第二段属于所有人,和艺伎姐妹走路时快而细碎脚步里的仓皇,赌场里摇骰钟咕噜噜的晃动,邻居家疯子举着矛哒哒哒跑来跑去的傻乐,中后期那场稀里哗啦的雨一起暗合。
是生活。
这是电影独特的魅力,音乐画面和导演构成的节奏感,是书里表现不出来的部分。
这样才是看电影的乐趣啊。
本来长篇大论的写了一大堆,结果被豆娘吃掉了,就写个简短的好了。
每次看北野武的片子,都会长叹一声,“这真的太北野武了”,他是一位非常有个人风格的导演,内核温柔,外显则大胆。
这部《座头市》是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的,也是日本武士片(剑戟片)中的一朵奇葩。
不同于《罗生门》的晦涩和《七武士》的悲壮,这部片子的底色非常诙谐,它以盲人按摩师兼剑客的座头市为主角,融合了侠义、复仇、江湖恩怨等多种元素,讲述盲剑客座头市来到一个被黑帮控制的小镇的故事。
在这里,他帮助艺妓野子姐弟复灭门之仇的同时,剑客服部源之助为了筹钱给妻子治病,接受了黑帮的雇佣。
座头市与服部成为对手。
最后,座头市在一场生死对决中击败了服部,并铲除了黑帮,随后他又远行离开。
我比较想谈谈这部片子里的暴力美学。
北野武擅长通过快速剪辑、慢动作和CG特效等手法,将暴力场面转化为一种美学快感。
他所传达出的暴力是具有节奏美的,常常是摒弃传统剑戟片中冗长繁复的打斗过程,反而采取“一击必杀”的技法,将暴力的行为压缩为瞬间的爆发与收束。
这种简化暴力的处理方式,会让暴力本身结束得干净利落,比如影片开场被秒杀的几个挑衅的混混,毫无预兆的动刀和kill,很好反衬出盲剑客深不可测的功力以及杀伐果断的行事风格。
有时候也仅以寒光和倒地声暗示杀戮,暴力的过程被高度抽象后就会呈现出“在沉默中爆发”与“在爆发后虚无”的禅意。
比如在赌场爆发的那场争斗,因为动乱规模较大,一些寒光剑影就可以衬托出乱斗的氛围。
而缩短暴力的过程,似乎也能将暴力本身去道德化地表现出来。
座头市杀戮黑帮时常常毫不犹豫,更大的善和更大的恶即是他遵从的道义,即使对待家庭窘迫所以无奈加入黑道的服部,他也是该杀就杀。
我想起北野武的另一部以黑帮为主角的电影《奏鸣曲》,也是极具暴力美学的。
黑帮火并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冗长的对白或铺垫,抬手即开枪,动作干净利落,非常冷静和克制,我都觉得枪不是热兵器了,有一种剑戟拼刺的冷冷的感觉。
但他拍出来的黑帮,也有童真的品质,这种品质托举黑帮的暴力行径产生荒诞的艺术性。
比如,黑帮成员在海边避难时,他们像孩子一样玩纸相扑、烟花大战、沙滩陷阱等游戏,甚至用真枪作弊,使暴力成为一种“娱乐”。
暴力被生活化的时候,人们也能从中感觉到美,人们非常擅长从生活中看到美,正如暴力就是黑帮成员的生活。
《座头市》:原来我2017年看过一遍啊,真是一点印象都没了。
不过好在没什么印象,反倒让我这遍看得津津有味。
不像北野武其他一些电影,虽然还是血流成河,但暴力没那么突然,更多也还是一种美化后的暴力,类似像《用心棒》最后三船敏郎和仲代达矢决斗时候的血溅三尺。
冷幽默依旧。
座头市化妆的“眼睛”,银藏突然对小孩子做的怪脸,赌鬼和女装弟弟洗澡时候的对话等等。
这种紧张节奏里突如其来的冷幽默还是很北野武的风格。
花了蛮多的篇幅讲服部的故事。
为什么?
北野武应该也没想借这个角色去批判什么。
而且他的故事其实还挺耐人寻味的。
为了给老婆治病去当用心棒杀人。
最后在和座头市交手的时候,因为哼了一声,被座头市猜透了心思,结果身死当场。
一个蒙太奇,老婆也自杀了。
为什么?
是因为觉得自己拖累了服部吗?
于是乎,无论服部是不是赢下决斗,她都要自尽?
那段下雨的戏也很有意思。
座头市在回忆杀戮,姐姐在回忆小时候的屈辱。
弟弟长大之后跳舞的镜头和小时候跳舞的镜头剪在了一起,耐人寻味。
结尾部分,座头市到底是真盲还是假盲?
看他和二代目、一代目讲话的时候,似乎是假盲,最后被石头绊倒,又像是真盲。
挺有悬念的结尾。
但他说那句话没错,眼盲方便看到人心。
女装果然是零次或者一万次啊。
主持人:@鲍勃粥场刊嘉宾:@果樹、@franzcopy、@POORTHINGS#GBA
主持人 鲍勃粥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2天第1场,他是主持人@鲍勃粥,第1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日本鬼才导演北野武导演的《座头市》,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franzcopy我给了0星。
对《花火》的好感本来就来自于其中岸本加世子的角色弧光,而失去了鲜明女性的《座头市》真的是让人无法忍受了。
从头到尾假得要命的动作戏、纯粹直男视角让人倍感不适的剧情设置以及结尾看起来私人结果各种格格不入的大跳踢踏舞,都让整部电影看起来像一碗精致的翔,无法忍受。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我给三星,BOSS级玩家在人机里走一遭。
场刊嘉宾 果樹场刊里我给了X,很不喜欢。
主要原因是全片充斥了北野武略带自恋的设定,虽然他其他片子里这种自恋感有时能散发出足够的喜剧光芒,反而加分,但在座头市里,当它全片的基调一开始便设定出武士片氛围,北野武的这种特点就显得特别违和。
尤其是越到后面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奇怪元素,让人不禁怀疑他到底想干嘛。
主持人 鲍勃粥第一个问题,无论从打斗还是音乐还是总体的推进,都少不了节奏二字(譬如农民在田间耕耘时也踩着BGM的点,片尾的踢踏舞更是),大家可以随意探探对本片不同节奏的看法。
场刊嘉宾 franzcopy不是说这是北野武的私心吗?
他以前学踢踏舞的?
那对节奏应该很敏感,但我不是很明白这片要那么多节奏做什么。
场刊嘉宾 果樹比如如姐Cue了的跳舞就是一例,我也是不喜欢。
有的片子韵律感是很加分的,但是这部里面我也是没有Get到这么多节奏对我的观感有什么帮助。
主持人 鲍勃粥北野武没有搞过踢踏舞(如果没记错),是说漫才出身的,漫才组合叫做Two Beat,他的艺名也曾是Beat Takeshi,Beat既是节拍的意思。
场刊嘉宾 franzcopy而且这片故事真的好一般……强行增加节奏感倒搞得是北野武给自己弄遮羞布一样。
但是本片的音乐之类还是不错的。
场刊嘉宾 果樹打个比方,有的片子它有很强烈的仪式感,那样特别工整的节奏能够让观众在有规律的视听中与影片同频,但座头市本身并不具备这种对工整的追求,所以这些节奏的设定我是没有Get到。
主持人 鲍勃粥第二个问题,鉴于大家对剧情不是很喜欢,那么从美学方面聊聊?
服化道?
场刊嘉宾 果樹服化道我觉得是在线的,也正因为大环境在线,所以片中游戏化的处理就更违和了场刊嘉宾 franzcopy就记得四处乱溅的假血。
我之前看过血最假的电影是《占有者》,可我觉得《占有者》跟《座头市》比起来真的可怕。
北野武一头银发还是很震撼的哈。
主持人 鲍勃粥另一个小知识,《座头市》的服装设计是山本耀司和黑泽明女儿。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压制性屠杀其实比常见的势均力敌的决斗要新奇的多。
主持人 鲍勃粥我个人比较喜欢这部的一点可能恰好是那些奇怪的元素,我个人倾向于将他们看过风情考一般的一种对庶民生活的描绘,想听听大家想法。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即使公认(maybe)《座头市》不是cult,但是廉价的喷血浆和爽文式的打斗还是给予我cult的快感。
场刊嘉宾 果樹其实也不是想说具体哪些元素单拎出来很奇怪,而是不同风格的东西放到一起后的拼贴感让我感觉到奇怪。
(也就是主持人喜欢的点,这个另说)场刊嘉宾 franzcopy我还是觉得这片太诡异了,我觉得最后把那个大反派翻来覆去换人也很无趣。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座头市》是怪诞而和谐的,他“廉价”但是仔细看不粗糙(甚至很精致)。
场刊嘉宾 果樹当然这一切的拼贴感的高潮是最后的跳舞带来的,所以大家都会主要去聊这个。
场刊嘉宾 franzcopy#北野武为什么不拍歌舞片 建议北野武拍日本版《西区故事》。
主持人 鲍勃粥最后的舞台是不是可以看做一场谢幕?
譬如《安妮特》最后的队列向大家告别?
就像是舞台剧一样,譬如歌舞伎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要说诡异,《座头市》真的算不上,最后的舞台是有什么可聊的吗(我不懂你们纠结的地方)。
不就是《三枪拍案》惊奇的结尾,或者每次好莱坞动画剧情完了还要大团圆唱一段吗。
场刊嘉宾 果樹但前面不也有很多吗?
时而用雨带来决斗的凝重感,时而用快节奏及喷血带来爽快感,开场《座头市》的出手让人接受人物设定后马上又去讲乡村的图景,然后又讲一会儿赌博让人都忘了这是个武士片,等等。
主持人 鲍勃粥所以或许它本来就不是武士片(或许)。
场刊嘉宾 果樹也不是说全片要一成不变地去统一风格,但是在我的观感上,北野武玩得有点飞,没有找准它的界线。
场刊嘉宾 franzcopy玩嗨的电影我也有喜欢的,比如《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北野武这个就是不知道玩到哪里去了,园子温那个虽然也很震撼,但是有个主题。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可以看做对江湖的描写,场刊嘉宾 果樹就是如何让我们感觉飞得好、飞得妙。
北野武这次没有让我感受到。
场刊嘉宾 franzcopy《座头市》就感觉飘飘渺渺的。
刊嘉宾 POORTHINGS#GBA你们说的所谓“缺点”,恰巧是我觉得的优点或者idc的边角料,什么结尾的踢踏舞啦。
我是很享受这种漂浮感。
以及什么突然去赌博什么的,我觉得是整个江湖世界的延伸。
场刊嘉宾 果樹我是感觉到分裂,我想漂又漂得不爽快……我想了想原因还是它一开始让我先相信了它一些设定,我带有主观上的期待了。
而且它的服化道一直又在提醒我它的风格是偏正统的,加上那些节奏的建立也是偏规律的……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他也有在推动剧情,人物形象也有得到丰满场刊嘉宾 果樹或许有更好的方式来丰满?
(或许)主持人 鲍勃粥如果不聊赌博的话,关于两位卖艺人的支线?
或者可以聊聊这部影片的“视点”,观众是从怎么样的视角去观看的。
场刊嘉宾 franzcopy我觉得这对卖艺的算是本片最人道主义最温柔的地方了。
有人能解释一下浅野忠信角色的意义是什么吗?
拿出来练手的?
场刊嘉宾 果樹影片要有个大明星来当反派,并且需要一个反派来作结尾(这里不是在帮北野武解释,是在阴阳怪气)。
场刊嘉宾 franzcopy他妻子也是莫名其妙的形象,1分钟的戏都没有吧,最后莫名其妙自杀了。
主持人 鲍勃粥另外一个小知识,类似片中那个男孩的身份在其他艺术作品中也是有描绘的,例如浮世绘中这些男子叫做Wakashu(若众),头发上会有区分,或者配一把剑或者刀,但是其他描绘都与女性相同。
场刊嘉宾 franzcopy这种男扮女装是常见的?
场刊嘉宾 果樹就算不是常见,也是不少见的。
主持人 鲍勃粥江户时期曾经一度很多见,但十七世纪中期被禁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你无法从这部电影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设定这个人物什么意义,设定那个人物什么意义,就是我说的那句整部电影就是【BOSS级玩家在人机里走一遭】。
北野武确实是有点自恋。
场刊嘉宾 果樹我一直觉得自恋不是缺点,自恋没有和影片整体整合好才是缺点。
场刊嘉宾 franzcopy我真的很讨厌自恋的直男……(点名姜文)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全片他就是一脸:有我在,其他什么妖魔鬼怪都帮你摆平。
不过我不讨厌自恋的直男(只要别贬低女性)。
#FIFF23#DAY2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微影评#《座头市》盲侠座头市、筹钱给妻子治病的剑侠、为复仇化装成艺妓流浪卖艺的姐弟,三段关系交织于小镇的两位恶霸。
北野武的武侠梦电影。
电影一开始,座头市走过四个农夫挥锄劳作的田间和结尾处真吉家建造木屋,配乐和剪接让人叹为观止。
斗剑的场面以静制动,以快打慢,一招制敌,干净利落,比起来,中国的武侠片打起架是永远的拖沓。
对了,除了何平的《双旗镇刀客》。
忽然想到,《双旗镇刀客》和《座头市》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妙处或许正是中国的侠义传统和日本的武士道之间的重叠和渊源所在。
北野武一直都蛮喜欢意淫他自己的,我蛮喜欢日本时代剧里面的暴力效果加入了很多3D成分,那血涌的很有动漫感
这才是各方面都潮爆的前卫大·剑戟片,观感飞起,开心炸乐,从没想过看这种空洞的电影居然能收获一份快乐,确实除了是枝裕和那种尬搞笑外,独一份,而且怪不得北野武吐槽奥运会开幕式,和他老人家的广场舞功力真比不了。
原来有很多人拍过了~配乐很幽默,故事娓娓道来~用短短2小时,讲了很多人的一生。盲侠对声音敏感,电影也很注重声音,尤其是劳动之声,像是赞美~~总之是赏心悦目!结尾来个反转,看的时候没想过谁是头的问题...
人物设定的好有趣,北野武的黄头发好想抓一把哟
夸张...
真正的武士,加上北野武式的黑色幽默,3星半
那把杖里剑才是真正的名器啊 切石灯笼跟豆腐一样 | 不管是画上去的还是双色的妖瞳 都很赞
像西方的佐罗片尾的舞蹈让我想起了美国踢踏舞
太失望了,故事结构松散,人物动机驱动薄弱,这些东西原本以为可以做到很好的,另外日本人假装害怕的样子过于搞笑
蠢蠢的装瞎子,打斗就摆个架子一招搞定,感觉就是北野武的道具陪练
导演你想自己耍帅的意图也太明显了吧!一星给音乐和舞蹈,一星给弟弟的舞姿,一星给导演杀人如麻的手法和塑料特效!
剪辑乱来 形象乱改 打着座头市的旗号而已
我还真没看懂影片想表达什么意思。情节上莫名其妙,人物平面而无个性,武打画面千篇一律,唯一新颖的穿越式踢踏舞和配乐,还是多余和冗长,实在是看着头疼
北野武就自己扮帅过瘾呢,鉴定完毕
居然没见到招牌动作“燕返”
最后的不知道算不算踢踏舞的舞蹈,让我很失望很失望,但是中间还可以,算啦算啦,北野武这个自恋的老头
北野武有种特殊魅力 男人感得不怎么讨厌这就很奇妙 但是现在完全无法用语言准确总结这种奇妙的吸引是什么东西//而且莫名明白之前突然感受到黑泽明的好是怎么回事//可惜现在大脑怎么也转不过来
不算很暴力,有些日本特有的文化,总体来说还挺不错的。
丁丁当当的节奏,大巧若拙的叙事,决不拖沓的剑斗,心照不宣的恶搞...更主要的是永远都不用担心主角会死
前后两段轻松欢快的配乐,松散的叙事,时而出现的略微无厘头的桥段,其中却是各种血腥地砍杀,最后还出了段歌舞,音乐在这电影了太日本了。《座头市》这电影从高中时候就在dvd摊儿上看到,好几次都想买,却过了将近十年才看,也算了却个心愿。最后一句“就算我睁大眼睛,我也什么都看不到”略装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