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光年是2007年给我的第一根难咽的硬刺。
不曾知道原来这样一部年轻的有点生硬的电影会让我在醒来的午后,扣动手指告诉那两个不在我身边的人,你们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再让他们孤单。
幼年的守恒和正行,从他们的脸上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这两个男孩与生俱来的差别,如果不是正行的眼神,守恒的寂寞,他们的交集还会如此粘稠吗?
空旷洁净的操场,突兀的课桌椅,那个孤单的男孩,被谁寻找并牵挂着···如果当初正行勇敢的说出不愿意,可是这个如果本身就没有了意义,似乎正行早就看穿了守恒的寂寞,他在故事的一开始就爱上了这个形单影只却一脸倔强的漂亮男孩,于是出现了多年后守恒和正行同在一辆自行车上快乐自在的身影。
谁的不经意谁的不自主,爱一个人的每一个瞬间可能就是一生。
正行一直呆在守恒的身边,不曾离开,很多时候正行都是被动的依附着守恒,守恒也用自己的霸道依赖着正行,两个人用各自不同的理由维系关系,一个出于爱,一个因为寂寞。
我从没有怀疑,守恒也有爱,他对正行的爱是如此的透明简单,只是陪伴,因为陪伴就是对他最大的温柔和理解。
然而这样的缘由直到最后守恒才深深了解。
他的迟钝却加深了正行的痛苦,正行以为他的爱是看不到光的,即使慧嘉的深情谅解和守恒执意的挽留,他都抬不起头,唯一一次,那个二选一的游戏,他用尽勇气透露出他早已困顿糜烂的心事,却也在守恒无动于衷的表情下勇敢的伤害了他的爱,他有多么害怕啊!
其实谁都会害怕,守恒不也是吗?!
他难过的将头靠在正行的后背,我们知道,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但是,只有守恒知道该怎么做,他假装醉酒的模样,用这最后一个可能,让自己也让正行真正完整的在一起,纠缠纠缠,看到泪湿。
守恒多么希望他们永远在一起啊。
他说,我们真的长大了,人长大了,真的什么都变了。
海滩边,天地辽阔,两人之间终于可以诚实袒露了,不需要再痛苦地自我摸索寻求出路。
正行,我不是只有把你当朋友,我是真的喜欢你。
正行转身离开。
守恒,喂,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知道你是被老师规定的,我一直都知道你不是自愿跟我做朋友的···我真的太寂寞了···康正行,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两人眼神对峙着也交融着,我相信这一刻他们都明白了,爱,可以很简单。
盛夏光年,以青春的名义,告诉青春的我,关于青春的爱。
我们都可曾对所爱的人简单的说出那个爱呢,哪怕只在心里默默念···
刚看海报,还觉得说<盛夏光年>会跟<蓝色大门>的感觉差不多.看完之后,除了同性恋有点雷同之外,其他真的没什么相似之处.<蓝>可能更突出对青春对未来对爱情的迷惘<盛>突出的是则是对友情与爱情的差别对小孩心灵空虚的体现吧...<蓝>色彩普遍较明亮<盛>则偏暗看完<蓝>的心情是恍然大悟,原来我差不多快错过我的青春看完<盛>的心情是我们的生活原来可以过的这么混沌与不清晰ANYWAY,我比较喜欢<蓝色大门>.
喜欢一个人,无论开始的理由是孤单,或者后来的理由是习惯。
其实都很简单,只是因为你是你,而我喜欢的,只是你。
带着青春的阳光和记忆的味道,温温柔柔的吹过来,不徐不疾,就那样暖暖的软软的吹着。
然后,你便醉了,醉在你自己的回忆里。
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的青春,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那风的巢穴。
盛夏光年就是12月份的海风,台湾的12月气温还是暖暖的,风,咸咸的潮湿的,有着海水的味道。
整部片子的颜色都是淡淡的,甚至可以说有些低沉。
因为这不是一段快乐轻松的青春爱情,它更多的是种忍耐,是退让,是压抑,是让人无能为力的欲罢不能。
那个结局把人丢在半路。
像是得到一个饱胀的口袋,满心欢喜打开,只扑到风。
莫衷一是,却心有不甘。
争论的帖子漫天飞舞。
不过是守恒爱不爱正行的问题。
之前我说,守恒是爱正行的,只是在最后明确了爱情的去向。
于是在重复地观看电影后我不得不推翻自己的结论。
在原版《光年》中他们自然相知相爱,可是电影的改编并非如此。
导演在奋力地想把矛盾加剧的同时又想减低同性情谊的浓度。
于是守恒成了牺牲品。
剧中他的心理描写被降至最低,所以才有了观众如我以压倒性的同情给了正行。
前后不得从一而终。
正行的感情是巍巍悬崖,万劫不复。
他喜欢守恒,像是命中的受难。
即使内心早已血流成河,表面还可以天下太平。
他是理智的,由始至终都清楚守恒是异性恋,守恒给不了他想要的。
这些话像是身体闹鬼,每时每刻都提醒,每时每刻都惊悚。
可是对守恒的任何要求他都无法拒绝。
即使明知守恒只是无聊,或者胡闹。
传说他都信。
谎话他都听。
毒药他都饮。
因为是守恒。
不管守恒是进是退,都已毁了自己的海阔天空。
正行只有接受,再无其他。
有人说守恒毫无疑问是异性恋,因为他从不掩饰对女孩的兴趣和喜欢。
也有人说他绝对是同性恋,因为他对正行的独占欲已经强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于是推理下来,就必有人说他是双性恋。
一个好端端的角色被揣测得五马分尸。
啼笑皆非。
而我的理解,只是守恒对正行。
没有别人。
二选一。
他说他无法失去惠嘉正行任何一个。
但他到底做了选择。
在车站守恒和惠嘉交往的事东窗事发,看到正行流离失所的难过。
守恒原本的理直气壮也变成强弩之末。
而在电影的遗珠部分,守恒在如此惶恐不安的情况下去找彗嘉,然后两人发生关系。
也就是说,他们分别选择跟人上床来泯灭自己的失落。
呵,这倒像是男人会做的蠢事。
但守恒到底是明白了正行的心意。
舞会时正行终于问出了那个问题。
两人都是手足无措。
随后正行说要走,守恒不依不饶。
那句“你到底想我怎么样”的话分明是逼供是指控。
正行情急下扔出了心里话:他才不想做他的朋友。
天平歪斜。
城堡坍塌。
无力回天。
守恒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地必须做选择。
遗珠部分,舞会过后守恒跟惠嘉说分手。
理由是“觉得正行还喜欢她”。
惠嘉跑去找正行哭诉,同病相怜的两人相拥而泣,却被来找正行言和的守恒看到。
山摇地动。
他冲出去,才会有后来撞车的一幕。
二选一。
我说他到底做了选择。
他要留住的不是别人只是正行。
于是他跟他上床。
又有人争论守恒是不是喝醉了。
那是不可能的。
亲热可以,接吻不行;做爱可以,相拥而眠不行。
这是矛盾,也是底线。
不成文规矩。
可他们却纠缠到了山高水远山穷水尽的田地。
厚实的吻,细腻的触摸。
一场性爱更像对床夜雨。
互诉衷肠。
三人开车去海边的场景。
虽只是寥寥数笔却有画龙点睛的意思。
守恒说车是借来的。
正行认为没必要,惠嘉却会叫守恒小心开车。
这就是两人的不同。
惠嘉是个聪明的女子,她知道对症下药,婉转迎合会让守恒爱她更多。
而正行却是僵硬的,别扭的,以整个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安静姿态去跟随守恒。
而此刻正行淡淡嫌弃有些许火药味,守恒看他一眼却无话可说。
碰撞。
可以说两人极不对称的位置终于调整了一下。
海边。
正行拼命克制自己不准靠近,还是无补于事。
既然都坏到这地步了,不在乎全盘崩溃。
正行万念俱灰要求暂别。
守恒一气之下打了他。
大家为守恒蛮横的动作愤愤不平。
可是守恒为什么要跟正行大打出手呢。
他凭什么。
我的理解是,他觉得委屈。
委屈之极,就是愤恨。
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努力了。
千方百计地,他拼命想要留住正行。
死缠烂打,欺瞒哄骗,装疯卖傻,低声下气,蚕食鲸吞衔尾追来,最终竟是穷途末路。
不追马子可以,跟女人分手可以,装可怜耍无赖甚至是上床做爱都可以。
可是到最后自己做出的所有努力供到正行面前却一无是处全部驳回。
他当然委屈,他当然愤恨。
所以他咄咄逼人的一拳怒发冲冠,似乎才是合情合理。
至于守恒那句“最好的朋友”。
你迷惑我也不懂。
但那似乎是前后呼应。
时光追溯很多年前他们小时候,守恒就是以那样义气坚决的姿态站到正行面前宣布,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从此才开始了一路扶持,一路纠葛。
导演在处理这个结局真是事与愿违。
前边天罗地网势不可挡的铺垫,到最后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应当表白的那人不是正行,而该是守恒。
说到这里已是天可怜见。
如果你还不懂,我再无计可施。
正行对守恒自不必说。
而守恒对正行呢。
我想他还是喜欢女孩子的。
今后他的身边还是会香车宝马左右逢源。
可他最终还是会回到正行身边。
正行告诫自己,守恒一辈子都不能给他爱情。
而守恒或许会一辈子自问,他对正行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不是爱情。
也罢。
至少他一辈子也没办法对别人动用如此根深蒂固的感情。
只因正行是自己世上仅有的,在自己最脆弱最怕黑最寂寞的年幼,愿用仅存的一丝光亮勾勒出整个世界的辉煌轮廓,贴心共享。
行星绕着恒星作圆周运动,彗星只负责划过天空点燃火花。
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梦至盛夏,恒星与行星的距离相减到最近。
而即使最近,想要彼此触碰的时间也要通过光年计算。
村上春树说,世界上原来有三种人,男男,男女,女女。
他们天衣无缝,他们完美无缺,他们要么平和要么直接。
那是上帝所不允许的快乐,于是他将他们生生拆散,只剩纯粹的女和男,孤独在世间寻找自己遗失的另一半。
但是有谁能够确定,那另外的一半,是男还是女呢。
每个人都是雌雄同体,所以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同性爱的基因。
那种爱很原始,那种爱很纯粹,那种爱很自然。
有些人把爱藏了一辈子,也有人选择诚实勇敢。
盛夏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它就像是被放肆挥霍了的青春,它代表了最原始的冲动和激情,它是强烈的,它是直接的,并且伤人伤己。
喜欢电影的名字,也喜欢电影里少年的名字,一切都结合的那样完好。
盛夏是行星和恒星距离最近的时候,但是再近也得用光年来计算。
他们是不同世界的人。
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们始终是彼此唯一的朋友,他们一直一直在一起。
他们都是不完整的,但是他们加在一起就是满分,拥有了彼此,便拥有了整个世界。
王家卫说,原来人寂寞的时候,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守恒是因为寂寞而爱,正行却因为爱而寂寞。
所有的人都害怕寂寞,所以需要找个人来陪着,就是这么简单。
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彼此越来越相互依赖,形成了无可救药的习惯。
阿信说,没有谁能将爱情划界限。
我想他是对的,真正的爱不需要定义,也不计较结果,一切都在时光中自然而然。
可是他又说,我需要爱的慰藉,就算那爱已如潮水。
潮起终究潮落,所以,离开你的我,不论过不久,还是会寂寞。
爱和孤独,也许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孤独;有孤独的地方,就会有爱。
人们有时候享受孤独,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害怕寂寞。
所以陈绮贞说,喜欢一个人孤独的时刻,但不能喜欢太多。
所以,趁我们还年轻,快卸下那些搭配好的伪装,放弃所谓规则,放肆全部的自己,放纵的去爱吧。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对,现在,我要我疯,我要我爱,就是,现在。
可是他又说,一万首MP3一万次疯狂的爱,灭不了一个渺小的孤单。
这是我所听过的,最放肆也是最悲伤的一首歌。
盛夏光年终于看到这部电影了。
半年来我一直在惦记它。
在新知书店,我问过无所不能的老板,他一边修理影碟架子,一边摇头说没听说过。
牡丹江离台北是远了点,但台北离我的心很近很近。
那个遍地稻田的村子离台北不远。
我这个热爱大城市的贱人,倒是头一次向往乡村。
翠绿的稻子整齐划一,簇拥着不宽的小路,年轻的人们在路上追逐。
追着追着,长大了,没有办法不把疑惑留在过去。
疑惑是关于彼此的。
彼此又偏偏各自知晓答案。
后来他们都到了台北。
惠嘉,正行,守恒。
我看到的都不是爱情,也许是亲情。
总之什么能够融化一切,且不需理由,就是那种情。
这个时候人间的词汇显得那样的干瘪,那些感情浓烈的词汇又显得造作,亦或不为人所知,赶不上感动的速度。
有网友说,看《盛夏光年》令他感动。
有人说,它令童年灿烂无比。
当成熟的人们向回看时,小时候往往精彩得出奇。
片子的最后,在一片淡蓝的海边,童年再现了。
时光不再回,盛夏依旧,这就是片名的出处吧。
我对同性恋一向没有态度。
但我乐意为他们而感动。
同性恋者往往只因依赖而在一起,或共同念着过往的什么信念。
太多纯正的异性恋者都有比他们深得多的功利色彩。
真正的爱情都是自然的,从来不会固守彼此,奢望天长地久。
只有不假思索的东西,才真实到令人羡慕。
人总是在走迷宫,辛苦地到达终点时,却又不相信前方的光亮。
正行和守恒彼此心中浓烈的感情,都是因为怕见光而泛滥成灾。
因此惠嘉的出现是他们两个人的奇迹。
这个女人的大度,她本能中对爱的理解,加上足够的偏执,使她在精神上彻底主宰了这两个相爱着的男人。
于是三个人成了亲人,彼此不分离。
要感动,就在此感动吧。
跳出剧情,我对《盛夏光年》的期待还来自女主角的扮演者杨淇。
在《20,30,40》里面,她和李心洁扮演的小洁就有一大段真挚的情感。
最后在机场分离时的激吻,让我所有心理防线瞬间崩溃,热泪盈眶。
杨淇演少女,浑身都带着偏执,执着中又带着鲜明的方向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番尘封的故事,有人探索着阅读到了只言片语,有的人躲避惟恐不及,有的人忽视记忆。
对待过往的态度,虽然没有任何希望去改变过往,但足以决定现实生活是充满希望还是低沉悲哀。
所以说,幸福在人们手中,别让它在指间滑落,被吸回过去,又成了镜中影。
还有一个地方让我很有感触。
守恒在正行家里时,忽然地震。
摇晃停止之后,四下一片黑暗,街道两旁都是人,让小巷更加拥挤。
所有人都在拼命打电话,向心爱的人们问询是否平安。
那样的地方,灾难随时伴随着普通生活的乐谱,就当是个休止符。
在那样的地方,人们从大自然处学会珍惜彼此。
真令人羡慕。
一晃,11年已过。
我知道自己从来就没有忘记过他,只是内心尽力的不去触及。
可是奇怪的就是这样,越是逃避,越是远离,当触发的那一瞬,汹涌而久久不能平复。
可能是一首歌,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个背影或者一个味道,当然也可能是一部电影,比如《盛夏光年》从高二起,世界就变小了。
小的大部分事物都会围绕一个人发生。
如同人说的,爱情是盲目的,会让人变成对眼,只看到有限的东西。
家境骤变,父亲被设计而背黑锅,进而踉跄入狱。
他失去了对别人的信任。
高中学业的压力他更是无力也无心承担。
被老师指派,被他的母亲请求,又或是我内心里本就有的意愿?
我们开始接触,开始在形影不离。
我费尽心思用自己的青春,去填补他那段受伤的时光。
几乎不缺席他的每一场球赛,一起逃课到网吧打游戏,回他的家两人一起温习,挺他讲述他以前的故事,看他以前的照片,甚至还有床上的小游戏,还有课堂上传来传去的小纸条,为了表达心意的藏头诗,给他的分手的女友出谋划策,还有三兄弟的渐渐远离……那些细节丰富得,我觉得我甚至有题材写一本长篇小说。
当友谊沾染了暧昧,尤其是在两个男人之间,绝对是场危险的游戏。
有暗示,有举动,我也相信他可以嗅得到那暧昧的似是而非的情愫。
可即使是这样,我却没能想电影中那个畏畏缩缩的正行说出那个秘密,也许怕的就是得到的回应就是“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更怕的是真的失去。
而现在,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行业,我尽力维持着不去产生交集。
也因此而陌离。
我鄙视《盛夏光年》里的正行,却更鄙视当初的自己,因为没有勇气。
我同情《盛夏光年》里的正行,因为仿佛看到当初的自己,惆怅不已。
朋友 ,是么 .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 .一整個夏天 ,一場未完 ,亦未待續的夢 .夏天 ,我們共同的回憶 .當初 ,剛進入圈子時 ,那份憧憬呢 .忘了吧 ,?大家都忘了 ...
是在你说了差不多半年以后,我才看了这部电影。
其实很早就下了放在盘里了,某天我外出归来,你蹲在我的凳子上,你说,狗日的,这电影好。
我说那看啊。
你说,毕业前我们一起看。
结果,我们还是各自看了。
在毕业前。
音乐很好听。
舒缓的钢琴乐总让我想起我们静静的呆在一起的时光。
那天翻看曾经的照片,发现自己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的点点滴滴,都有你。
友情是什么?
女人之间的友情,情到深处,总会带点暧昧的情愫。
或许你不喜欢我这么说,但你还是毫不介意的抱着我,为我悟脚,为酒后的我暖身子。
我在酒吧里醉醺醺的大声对你说,狗日的,亲一个吧!
的时候,我分明记得你脸上一瞬间的惊愕,然后你微笑着点头。
我爱你。
就像余守恒爱康正行。
我不想探究余守恒对康正行的爱算不算同性之爱,我只知道那是一种离不开、放不掉、很心疼的感觉。
正行不在的时候守恒的球就打得不好,正行心情不好的时候守恒心情也不好,没有正行参加的派对守恒便也没有兴趣。
守恒出了事故找了正行,是正行在照顾着守恒的学业和生活。
他们相互渗透得太多,情感的参与太深入,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那么自然,那么让人舒服。
就像我们曾经。
电影开始的时候我脑海里就总是响起你那句话,你说狗日的我们一起看这部电影吧。
我后悔自己怎么没有在我们还未分手前跟你一起再看一次,或许在一起看这电影的时候,我们会默契的手拉手,或者你亲亲我的胳膊,或者我对你笑笑。
总之一切都很自然。
你照顾我的生活,我也照顾你的生活。
你赖在我这里不走,每晚和我挤着睡小床;我外出回来总会给你带小食物;甚至,我看你一眼,你就知道我想要什么。
你知道我爱吃的所有食物,我知道你爱看的所有电影,我小姑非常喜欢你,你的家人也很喜欢我。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电影里展现的一切都很生活。
两个人,一个学习一个洗澡;一个念英语一个听音乐;一个沉默一个话多。
一起吃饭,一起游荡,一起睡觉,一起玩乐,甚至生气,也像小河流淌一样自然和温暖。
我谈恋爱你似乎不开心。
我知道你是怕我耽误自己的学业,你是怕我忘记你这个朋友。
我无数次跟你说,不会的不会的。
可是最终,我们还是分开了。
在拥挤的公交车站,我终于哭了。
或许,像《盛夏光年》里那样没有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
可生活不是电影,康正行和余守恒隔着半米相望,正行说,我喜欢你,守恒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友情甚至可以超越爱情。
我对你说,友情大于爱情。
我和你的友情大于我和任何一个别的男人。
你还是不信。
于是生活里,我们还是因为那最庸俗不堪的理由分开了。
守恒有没有伤害正行呢?
那一个混沌夜晚发生的事,也许真的说明不了什么。
我宁愿相信守恒的话,就算他们发生了肉体关系,他们仍然是好朋友。
有谁是真正绝对的异性恋呢?
深厚的感情可以发生在男女身上,亦可发生在同性身上。
为什么同性之间深厚的感情只能用“友情”和 “爱情”来界定呢?
我相信守恒对正行的感觉,就介于这两者之间。
生活在一起很久,印记很深,影响很大,便难以分开。
我伤害了你,虫虫。
你对我误会太深。
说来说去,我终究是凡俗的女人一个。
我知道你一个人睡觉会害怕,一个人吃饭会寂寞,我还是走了。
对不起。
我想这一切已是无可挽回,放到现在,我也不知该怎样挽回。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多么希望,我们的关系,定格在电影里那个凌晨的海边。
后来,后来我因此受到很大的伤害,我相信你也是。
我想我的人生会因此有改变。
就像原来你进入我的生活,我的人生也发生了改变一样。
你最开始认识我时惊讶于我身上的那种感情,最后变成我们分开的原因,它一直是我们之间的矛盾所在。
可是我仍然是我,我已经变了很多,却还是我。
我有你没法接受的东西,你亦有我难以接受的性格。
就像爱情一样,包容其实并不能真的维持感情长久。
相爱太深的两个人,分开的时候伤害就会更重。
所幸《盛夏光年》没有。
影像静止在争吵过后的海边。
回想起来的时候,也尽是曾经的美好画面。
故事从一个规定开始,老师安排学习优秀乖巧听话的班长康正行去和生性调皮的余守恒做朋友,帮助余守恒改变性格的中的顽劣因子,影响他,希望能够两个人一起进步。
“老师,我和余守恒一组”,正行的一句或许不起眼的话改变了两个男孩的关系,从普通同桌到朋友,从小伙伴到陪伴在身边的隐形的力量,一种在外界力量的促使之下形成的友谊在两个人之间慢慢的萌发,疯狂生长出夏天午后一朵缓慢盛开的花朵。
如果没有一个名叫慧嘉的女孩的出现,也许,正行和守恒将理所当然的按照友谊的路线走下去。
而生活本来没有任何假设的可能性,一种假设的结果只是让我们跌入另外一种假设之中,犹如一个环套一个环,于是,我们只能按照上天的意愿来经历,假若真的有上天的话。
正行在和慧嘉的一次外出中发现了自己对形影不离的伙伴余守恒有超出好朋友的想法,如果说在这之前的所有都只是导演在为我们做铺垫,那么到这里,故事开始把观众一步一步引向高潮,我们必然将看到,我们之间的爱与被爱的承诺,即使有一天实现,它也是如此的苍白无力,没有意义。
在演到正行发现守恒和慧嘉的恋情的时候,电影出现了一个转折,酝酿了第一个高潮。
正行第一次和别人发生关系,守恒和慧嘉拥抱在一起。
而在故事的末尾,竟然发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正行和守恒之间发生了关系,而此后却以一场打斗来告解了两人的关系,结束了电影。
这便是近来被抱以最高期望值的电影跟我们讲的故事。
大概是因为之前对此抱有的期望值太高,所以,当我一个人守着电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有难以阻挡的小激动,看完之后,却不得不生出一股无奈的感慨。
静态凝固的画面效果,安静平和的叙事手法,干净美好的美术设计,五月天创作的夏天一般温暖歇斯底里的电影原声都掩盖不了电影编剧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并不复杂,两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的校园青春爱情故事,已经足够sunshine,已经赚足了眼球。
而编剧却不够严谨,看完整个电影之后,我只能感叹一把,是我太老了,还是这个片子在给我们讲童话。
那样的青春谁都有,那样的故事谁都经历过。
可惜,故事的大基础说服力不够,每一个情节的发生都显得不够自然,为了电影在电影的痕迹过于明显,感情的发生显得做作。
不知道是编剧有意为之还是自己本身也不知道这部电影要告诉观众什么,“没有人应当是孤独的。
”这是我之前看电影介绍的时候,看到过最多的评论,但是,看过电影之后,个人觉得,三个主角,只有在对守恒的时候来说这句话是符合原剧的,而在其他两个人的身上,似乎找不到这样的一个主题。
电影最后也不知道想告诉我们什么,当然,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是现在流行的一种创作手法,留给你足够的想象空间,譬如,在这部片子里,你可以想象守恒、正行以及慧嘉最后做了好朋友,你也可以想象守恒和慧嘉继续谈恋爱,正行疏远了,当然,你还可以认为他们最后三个人的关系愈来愈淡,而在我被人问到的时候,我说他们3p,当然,这是笑谈。
不过,抛却编剧上的问题,电影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演员老了点,还是把青春与校园的简单美好演出来了。
有些情节好似就在你我之间,就在昨天,刚刚发生过。
或许是因为我们都还在不停的怀念着青春的美好时光,所以,才会对这样的一个故事怀有无限的兴趣,才会被它所打动。
虽然,我们并不完整的记得那样的青春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但我们是按照这样的青春去给我们的记忆复原,在讲述青春的每一个瞬间的时候,我们都一样的念旧。
守恒:没有人应当是孤独的。
慧嘉:我愈想抓住爱,这种爱便离我愈远正行:最重要的人并非是不能离开的那个
真是没什么感觉啊。
台湾电影都这样啊
青春情调,咖啡配方糖,青葱带忧伤
一切都在变,不变的只有那段珍藏的青春回忆
每个人心里其实都一座断背山啊。。。
不能算看过,是没看下去,没看完
夏日青春電影一直很有愛,再加上從音響中傳來mayday,喔嚯嚯,棒極了
歌......
只是朋友~只能是朋友~
圈里大力推薦,先聽了音樂...事隔兩年才看,可能人物不夠美型、有刪節,不喜
五月天的歌很好听~讲一个寂寞的故事~:人总是会怕寂寞的~
除了结局一切都好~~~昨天太近明天太远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色调…………
没有人想看直女在一对男同性恋之间搞三搞四,没有人
很早以前看的。台湾拍小清新的片子很有一套。有味道,有画面,卡司又有眼缘。
又是一个海报比电影本身好的片子………… 不过这海报我真的很喜欢
美丽的青春回忆
没预期的好看
能把故事和情绪讲的这么一头雾水,导演也真算有本事。。
为什么要弄个女人进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