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青春片,献给了栀子花开~出来之后,就一个感觉,票值了。
不能剧透,也不是专业影评人,就说说现场的气氛吧,笑点密集不用说了,和我一起看的仨同学,都不是任何人的粉丝,全程笑的比我还欢,真是被比下去了。
有些地方说一句话全场笑,再说再笑,让我都怀疑观众是不是托哈哈!
所以说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水军恶评刷的再猖狂都不如你真真切切来电影院体验一把,电影好不好看观众反应一验便知,这个是最真实最公平的裁决。
看了那么多电影,这部电影的现场气氛怎么形容呢,俩字,亲切。
不怎么安静的内场,却明显感觉大家是在被剧情牵动着一起走,旁边的大哥带着女朋友来看,也跟着搀和猜测剧透(虽然没猜对233)后面的小姑娘说出了也许是在场所有人都藏在心里羞于启齿的脑洞(不小心被我听见了含着泪赞同),当然后面“果然如此”的时候所有人都畅快的大笑起来。
预告片里每个人都在嘴边挂着的梦想,并没有我本以为的那么假大空,而是一个小小的,简单的,温暖的,爱的故事。
主角们都单纯善良元气十足,即使有摩擦也没有哭着喊着撕着扯着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连吵架的理由也是可爱的,这不就是我们的青春吗?
一些小烦恼,一些小快乐,一群朋友,做着一些荒唐又疯狂的被称为“青春”的事情。
男主许诺,帅到窒息,可爱到窒息,完美男友,别人家的学长,又暖又正直,我简直可以把所有美好的形容词都给他,提到他我简直没办法客观。
所以请路人忽视掉这一段。
就音乐方面, 观影结束后,一个同学在不停的“再见再见再见再见再见再见...一万遍”,另一个同学在我打下第一段影评的时候还在哼唱“是否,你也会偶尔想起我~”让我得意的偷笑一下[偷乐]甚至曾经我嗤之以鼻的“烂大街的口水歌”栀子花开的旋律响起时,因为这个故事,Angela奶奶的小声音和着何老师熟悉的嗓音唱进了我心里,然后自然而然欢快的和了起来,老歌新唱,正应了那句“不怀旧,正青春”。
栀子花开十年的品牌就是如此吧,不知不觉中它已经成为一个经典了,只是因为太过亲切,才不曾想起,却从未忘记。
前天坐在望京小腰撸串,同行的女性朋友一眼看到了隔壁桌一位小哥,眼睛都直了,还放光。
夜里,就像狼。
我们在那儿吃了四十分钟,她也全程花痴了四十分钟。
她反复说:太帅了,完全就是我的理想型。
我一看。
妈呀,你什么审美。
帅点在哪里?
女性朋友义正严辞地说:干净。
是的,干净。
我再看去的时候,发现虽然隔壁小哥眉眼是没什么特别的,是我也能长出来的那种普通,但他真的干净。
那种干净,确实能够让人联想到雨后的青草,或者浆洗过的白衬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干净。
这也是我在看完《栀子花开》以后的感受。
这几年的青春电影太好了,如火如荼,甚至张牙舞爪。
从《致青春》,到《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还有拍了一二三四部的《小时代》。
我觉得全中国观众的青春一定都过得不怎么好,要不然怎么如此爱看那些长得好看的演员们演绎出来的青春。
而所有这些青春片,都让我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看了《栀子花开》,我知道了,少的就是这个干净。
辣椒吃得多了,难免怀念一盘清爽的荷塘月色。
在那些卖了5亿,卖了6亿,卖了7亿的青春电影里头,主角们的青春在劈腿、背叛、堕胎、生离死别之中显得如此地声泪俱下和荡气回肠。
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四个角色之间进行交叉配对和交叉感染。
以及姐妹之间,兄弟之间进行大规模的杀伤性撕逼。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穿着皮草,在大下雪的天气,拿Rose Only猛砸对方脸的女孩。
虽然画面很美丽,砸的也解气。
但拜托,谁的青春会这么的做作?
对,我所说的干净,对应的并不是脏。
而是这样的做作。
对应的是所有的花式劈腿、花式背叛、花式堕胎和花式生离死别。
我们的青春可能没那么美,没有柔光和阿宝色滤镜。
但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的青春,曾经一定是干净如白莲花,哦不,栀子花的。
真实的青春,其实是初恋,初吻,初次遇到一个人。
当时如此幸福而不知天高地厚地幻想着,我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们手拉着手并肩行走,会天真地觉得世界已经无所畏惧。
我们拉着的手就是电源,它让我们发光,让我们变成生活的男主角和女主角。
虽然,路人远远地看去,只能看到两个不怎么好看的人凑成对走在一起而已,画面一点儿也不美。
其实哪来那么多的撕逼戏码。
在电影《栀子花开》里头,李易峰和张慧雯就是这么一对不蔓不枝的情侣档。
他们特别坚定地谈着恋爱。
尽管他们周遭活跃着三个特别好看的女的,和六个特别好看的男的,但他俩眼中始终就只有对方。
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是,张慧雯持续地称呼李易峰为“我男神”。
虽然我从来不认为李易峰是男神(作为一个男孩,我的标准比较高,暂时当他为鲜肉,没有恶意噢),但当电影里爱他的张慧雯叫出来时,我允许她叫。
谈恋爱的时候,我们就是应该成为对方的男神女神。
《栀子花开》的干净是,它不伤痛,不给我们看青春期的爱情悲剧,尽管悲剧的戏剧力量更大。
相反,它竟然是温暖的。
其他青春片中的斤斤计较、互相伤害与相爱相杀,在《栀子花开》当中都变成了童话一般的牺牲、奉献与成全。
李易峰可以为了替张慧雯圆一个“梦中的承诺”(这个时候的女主角真的是比较任性),而任性放弃自己的梦想。
爱情就是这样不讲道理,年轻的爱情,更加不考虑逻辑性。
所以李易峰把她的梦想变成自己的梦想。
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李易峰的三个哥们,他们竟然也可以牺牲自己的梦想,去成全他的梦想。
我想这才是青春的精髓。
因为年轻而无所畏惧。
为了爱情和友谊可以奋不顾身。
毫无理智,特别冲动。
因而,傻得可爱。
《栀子花开》的导演是何炅。
沉浮娱乐圈好几十年的何老师,应该早已熟谙市场规律。
虽没拍过电影,但也见过一百个电影跑了吧。
为什么他没有走诸位飞黄腾达的青春片大哥的安全老路,拍一部疼痛的青春。
而是做了这样一部爱得“有点儿傻”的电影呢?
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
他说,《栀子花开》这个名字,一听就很难撕逼啊。
又不是《栀子花开撕》。
也是。
栀子花白,有清香。
干净。
多年以前,他以这首歌成名。
多年以后,他执拗地拍了这么一部电影。
其实,栀子花最能体现他本人的审美和趣味。
这么多年来都没怎么变老的何老师,拥有一张所向披靡的嘴巴,作为中国最好的卫星电视台的常青树型主持一哥,他绝对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精”。
但,这并不妨碍他同时还是一个“爱干净”的人。
在娱乐圈混了这么多年,他一定看过经历过了许多不太干净的事儿,但这么多年来,他却始终奉行着自己那套不偏不倚、温柔平和的价值观。
仔细想一想,这种绝世大暖男,拍出这么一部干净而温暖的《栀子花开》,其实多顺理成章。
嗯,若你也爱干净,这部电影会适合你。
P.S. 最萌的CP其实是张云龙和李易峰。
默默给他们点赞。
“你知道吗?
这部电影被剪掉了几十分钟。
”“呵呵,你觉得那样拍广电会允许播?
”“中国恐怖片不好看都怪广电!
”。。。。。。
我相信大家一定对以上几句话十分耳熟,尤其是你对着XX的粉丝说XX的电影或电视剧很烂时。
确实,我承认,广电的一些限制确实束缚了电影人的想象力和拍摄,但它绝不是某些无敌大烂片存在的理由,或者说是借口。
先拿外国来说,那些拿了奥斯卡奖的电影,也许有些确实会被禁,但大多数允许在内地播放的好吗?
最多最多就是减掉一些片段,如《泰坦尼克号》中的某些镜头(大家都懂)。
虽说奥斯卡不是绝对正确的,但它好歹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电影奖项,所以它选择的片子即使不是最好,那也算极其优秀的。
可是中国这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这么多导演,一年这么多电影,可是连提名的资格都捞不到。
再从反面来说,伊朗的电影限制因为宗教的原因,达到了变态的级别,连“我爱你”都不能出现在电影里,而中国甚至允许早恋和堕胎。
结果人家的《一次别离》拿到了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而中国提名次数都屈指可数!
再回到国内,除了批判政府到反动和极端的电影才会被禁,大多数电影国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吗?
之所以拍现实主义电影的人少,一小部分是审查的缘故,绝大部分是没人看!
我承认,这种现象已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这类电影,比如《亲爱的》的票房有3亿人民币,《无人区》超过了2亿,可这和《泰囧》《大闹天宫》那十几亿的票房比起来,还是太微不足道。
更关键的是,中国绝大多数导演张嘴梦想闭肛青春,可脑子里全是钱,更本没把电影当成过一门艺术,所以现实主义的电影,十年磨一剑的经典才会越来越少。
真正让中国电影呈现如今这个鬼样子的原因,是一大片毫无社会责任感的观众。
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国家的凝聚力是由它的软实力决定的,而大多数观众对这些电影的纵容和更风的心态以及娱乐至上的态度,让那些真正的电影艺术家没饭吃,让那些凭着脸和名气的导演赚的盆钵满体,而这种现象会让更多的导演主动或被动的加入到这一圈钱行列,这种电影一旦成为主流,那势必会影响下一代的审美,使得整个市场进入恶性循环,最终重创国家凝聚力。
如果每个人在决定是否看一部电影时,决定他选择的因素是电影的口碑,而不是它的观影人数;是演员演技,而不是演员颜值;是导演的作品,而不是导演是否是自己的偶像,那么,中国电影才可能真正好转,所以不要成天吐槽广电了,他们也不容易,真正需要反省的,也许恰恰是你自己。
也许我说了这么多,你还是会说,我去看部烂片,怎么能影响到中国的电影市场呢?
当然有影响。
我前面说过,中国电影界甚至是整个艺术界都极其功利,假如你因为这部电影的主角长得好是你偶像你就会去看,那些精良的制作和发人深省的内涵却无法吸引你,那么大多数导演,尤其是想圈钱的,必然不会做费力不挣钱的事,而是选择花钱请几个明星做噱头。
好莱坞正是抓住了中国人这一点,才在一些没内涵纯特效的电影里请几个中国明星打酱油。
虽说你一个人可能没影响,但中国有整整13亿人,即使像你这样的观众只占100分之1,那就有1300万人,每张票就算20元(电商定的抢人价,实际还会多一点),那就足足有两亿多的票房,这早已超了这类片子成本的一两倍去了。
所以为了中国文化的未来,请大家理性择影,远离烂片--有关伊朗电影限制的一篇新闻:http://news.sina.com.cn/w/2006-04-12/16208679718s.shtml写完后发现跑题了,通篇没谈这部电影本身,不过我相信,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这又是一部明星凭名气圈钱的大烂片。
不求中国电影如何的好,只希望这种纯圈钱的垃圾能少一点。
在看《梔子花開》前我有幾個不確定:一個主持人跨界的導演處女作?
兩個首度擔綱男女主角的電影圈新人?
三字口號如「不懷舊」、「正青春」能名符其實?
坦白說,這樣的電影對我來說並沒有多大吸引力。
在台灣,我對當年傳唱甚廣的〈梔子花開〉一無所知,看過幾次快本,對何炅的幽默親切很有好感,然而當他成了一名導演後,於遠在台灣的我能有多少號召力?
至於大陸近年火熱的所謂的青春片則幾乎不在我的觀影清單上,多數台灣的七年級生(八零後)如我,對青春片的最直接印象主要還是美國YA片,早一點如Lindsay Lohan主演的Mean Girls、Freaky Friday,Amanda Bynes主演的What a Girl Wants、She's the Man ,或者迪士尼出品的High School Musical、Camp Rock......堪稱青春期──美好又不願回首──的記憶。
我總覺得處理回憶最好的方法就是任由它在過去的歲月裡堆灰、泛黃,自然風化到你看不到、想不起它的存在,那麼人就會少一點自憐自艾,畢竟,沒有了足資懷念的,也只能頭也不回往前走。
而今出了校園多少年,從美眉、姐姐到阿姨,也能抬頭挺胸、微揚下巴地向別人示意闖過社會、浸淫現實日久的一種與世俯仰的坦然與瀟灑──這樣的我,還有什麼理由進電影看一部青、春、片?
因為有一天,一個第一次當導演的導演,他四十一歲,瞇著有點魚尾紋的眼睛,笑呵呵地對你說:「青春,永遠來得及。
」就這樣,《梔子花開》宣傳前期所打出的標語跟口號「咻」地一箭射在我的胸口上,疼,卻痛快,因為我恍然發現,原來自己還沒完全麻木,骨子裡隱隱還有一絲倔強尚未被現實馴服,原來讀著咬著呢喃著咀嚼著「夢想」兩個字,我的心還是會漏跳半拍,背脊麻麻的,整個人蠢蠢欲動。
是啊,人都有過夢想(s),那怕當了別人的阿姨如我也有,這之中有做到的,更多是沒做到的,而今有人告訴你還「來得及」,你真如久暗不見天日的人突地被一絲陽光照在頭臉上,眼睛都不敢睜開。
曾幾何時,懷有夢想需要無比的勇氣,作夢之前還得先用名為生活的磅秤過磅一下,因為身邊的人都在告訴你,現實是你腳下真正踩著的,夢想則是你伸手碰不到的天空。
這樣一個高喊青春、夢想、來得及的電影,真真切切地勾起了我的興趣。
就這樣懷著日益高漲的期待,我興沖沖跑來上海拖了一個本地友人鑽進電影院,然後帶著友人形容的「笑到流淚」的些許疲憊感──又哭又笑忒費力氣──我既愉快又悵然地離開電影院,沉澱了一晚上才能靜下心來寫點什麼。
《梔子花開》說什麼呢?
一群追夢的年輕人。
追夢的年輕人,看電影前我連在腦中想這六個字都覺得矯情地有些牙酸,看完電影我心想,真沒錯,說的是一群相信夢而且勇於追夢的年輕人。
這還怎麼推薦?
友人說在網路上賣安利要會吹,我說這怎麼吹?
如果電影中的許多橋段與場景讓你一再想起自己的大學生活,感同身受到了一種有些不能負其重量的疼痛,你吹噓不了也誇張不來。
你更想的是跳進電影裡,對心心念念著巴黎的言蹊苦口婆心:「別傻了,拿跳舞當職業很苦的。
」你想揪著安頔穿了好幾個環的耳朵大喊:「熱血能當飯吃嗎?
你以為你是櫻木花道?
」你想輕拍縮在排練室冰敷腳掌的許諾說:「做人不要太鄉愿,周全不了所有人,那就周全自己。
」然後下一秒,我驚訝,也錯愕,不知不覺中我的思考模式與當年勸我把腳放地上、我嗤之以鼻而且不願成為的那種人已然沒什麼兩樣了。
務實沒有不好,這裡無意作價值觀的批判,但我總覺得務實是絢爛之後的甘於平淡,也就是說,你得先熱烈地燃燒,盡情地旋轉,像舞台上的白天鵝踮著腳尖,把一身的重量集中在那小小的足端,那一瞬間,你比台下任何人要高20公分,透過這20公分你看見的不是習以為常的三維空間,而是無限跟永恆。
踮著腳走路不難,難的是一直踮著腳;有夢想不稀奇,可貴的是堅持逐夢。
所以能理解言蹊。
初時感覺這女孩真不討喜,孩子氣,都要22歲了,都要踏出大學校園了,什麼「說好的巴黎」、「我們一起許的願」,聽得我起雞皮疙瘩。
可隨著劇情推展,我有些明白了,每個Dreamer不管他/她外表年齡有多大,體內都有一個小王子,不喜歡大人的世界,一個用數字堆砌的世界,能給苗苗一個月六千工資的現實世界。
所以,當言蹊發現只有她對去巴黎跳舞這件事最執著,而其他三人不打算繼續跳舞,她的反應才會那麼激烈。
但我也理解苗苗,一貫沉靜溫柔的她唯一說過的重話是「言蹊妳太過分了」。
過分的還有生活對人的消磨,讓你心中曾有過的火花一點一點地滅,直到如死灰吹不起。
誰都有過I believe I can的篤定,最終因著各種因素變成了「我發現我不行」,那種沮喪跟失落我有所體會。
我念大學時沒有電影裡的夢想之夜,但學校每年都有戲劇之夜,我跟班上一票志同道合的同學自編自導自演了三年,其中一個同學C在學期間索性加入劇團去了。
有次C邀我去看她表演,我問她畢業後真不考教甄,就當演員了?
她說她想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闖,她知道我有當編劇的念頭,我們玩笑似的聊過,那時其他朋友也說某某電視台在培訓編劇,要不要去試試之類的。
我沒有去,我連去試的膽子都沒有。
我最後順著人人都走的「大道」,在考證照、找工作的洪流中拼命掙扎,只求順利到達對岸前不滅頂。
等到我狼狽爬上這岸時,彼岸的一切已經與我無關。
許多年了,我不敢問自己後不後悔,只是在看完《梔子花開》後挖出當年戲劇之夜大家一起寫的劇本,看著存檔日期有點心驚膽戰,為何我要讓一部電影逼成這樣,非得來面對早該爛死在過去的,曾有的夢想。
「台上排演著劇碼,台下則有人忙著製作道具,或是播放音樂,大家都很慎重地工作著,這是C大話劇社正為了即將到來的畢業作做緊鑼密鼓的排練。
(......)是這個團隊的主要核心,來自不同家庭有著不同性格的他們卻都熱愛表演藝術,四年來,五個人曾經為了想法不同爭吵過,也曾經因為表現失誤而流淚過,卻也因此累積出深厚的友情。
」這大一的劇本才讀開頭,眼淚差點沒流下,一來為了推薦個電影不惜自曝黑歷史,我感到頗為心酸,二是回想十年前跟同學一起編排這粗糙劇本的種種,跟十年後看《梔子花開》的感受,還真沒什麼不一樣。
看《梔子花開》就像在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活似的,為了在戲劇之夜跟別班一較高下,也為了展現本班的才華,除去上課睡覺打工的時間就是在排練,我們誰也不具備專業的編導與演戲能力,擔任演員的同學問:「為什麼我這樣演不行?
」我:「劇本我寫的,我感覺不對。
」對的,一切憑感覺。
電影裡的梔子花樂團同樣不怎麼靠譜,但又何妨?
我現在回頭想,如果有機會重看當年戲劇之夜應該是不忍卒睹的,可對我來說,那一切一切的意義本來就不在於想在台上呈現多麼完美精良的戲碼,而是跟伙伴齊心為同個目標努力,大家熬夜修改劇本、丟下社團跟娛樂甚至是男女朋友,把活動中心當第二個寢室,為著沒有獎金沒有獎品的活動全心全意投入,因此而凝聚的情感之堅韌至今不曾磨損半分。
二十出頭的歲數,我們都迷惘,也瘋狂,所以我理解安頔,哪怕吉他彈得不夠好,也要為自己的夢想奮力一博,許諾用來標記倒數天數的桌曆上寫著Live for now,如果青春無關乎年紀,在於心情,那麼想必就是活在當下,敢於作夢,勇於作為,如同詩人在一撕即破的紙上作夢,不因其短小單薄而減輕重量,青春並不因其青春就膚淺無知。
何炅說他想做一部不一樣的青春電影,對我來說,它的不一樣便在於說了一個同我一樣的校園故事,這是多麼神奇的交會,哪怕它說故事的技巧與節奏頗青澀,哪怕它有著通俗片必要之矯情與濫情,哪怕它劇中演員顏值過高令你想吐槽這不是真的,哪怕要提防隨時被俊秀男主的溫柔蘇麻了脊梁──但,哪怕找不回來,這確實是我活過的青春年少。
2015.7.11 寫在刮著颱風回不去台灣的上海
男主才华横溢,身边莽撞逗逼呆萌的基友应有尽有。
对手却是真正能欣赏他才华的人,两队人相爱相杀,里面的心机误会愤怒,看的我只想说,不…不…不要停\(^o^)/YES!
男生角色非常生动,没有一句台词是废话,每一句都很精彩。
我全程都在期待他们开口,他们一开口我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果然很好笑!有这样的基友,青春里奔跑的身影才能不孤独;有这样的对手,成长的曲折带来的是更美好的成就。
女生团没有男生团那么亮眼,现在能讨观众喜欢的女主越来越难了,栀子花的女主就是那种不太能讨观众喜欢的女主。
我非常欣赏张慧雯身上的那股劲,那是一种我在很多优秀女演员身上都见过的劲,点映时候见到真人落落大方的样子真可爱(๑• . •๑)。
相比其他男生或飞扬或搞笑或带刺的鲜明性格,许诺显得温润内敛。
从影片一开始他就在承受,来自女友的、来自朋友的、来自梦想的、来自现实的。
整个剧他很少倾诉,他不停地在行动,从一开始一群人开心地做着,到后来一个人默默的练习。
他也有忍不住爆发的时候,但连爆发都带着隐忍。
许诺是片子里表达最为纠结也最为美好的角色,至于为什么何老师第一部导演的男主是这样的一个角色,我觉得GQ对于何老师的一段评价应该是了解这个角色的途径"你看到的何炅已经41岁,距离他进入真人秀节目过去了20年。
他在20年里扮演着时代赋予他的角色: 赠人快乐、增添暖意的好人。
但中年何炅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在大众面前,他小心地掩饰着这些辛酸和不快,生活里,中年心态和内心悲伤会突如其来地袭击他"。
幸运的是,不管是现实里的何老师还是片里的许诺,他们都获得了世俗认可的成功。
何老师对这个角色感情一定很深,他很任性的要用比挫折更多的幸福围绕许诺,给你,都给你(・ิϖ・ิ)っ。
于是这部有点天真的电影,看完带来的是那种想踮一踮脚尖的冲动。
“就算天再高那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看这部电影之前,心里有些打鼓。
一首歌,一个原创剧本,一种被近几年疯狂消费的青春题材,一个主持界的元老导演届的新人,一个去年爆红的不算新人的主演,一群观众还不太熟知的演员,一个放弃青春片大热的分手撕逼堕胎阴谋家族纷争情节的电影,一个最终海报出来是四个男生跳四小天鹅的电影,一个与累积高额票房系列电影档期对撞却坚持未曾改期的电影。
就是这样的一个组合,很多人想问,它吸引我买票走进影院的原因是什么?
在来到芜湖看点映之前,这些疑问反复在我的心里缠绕。
107分钟,照道理来说新人导演较为稳妥的叙事方式,按照时间线铺陈,然而影片却没有按照常规走。
这无疑是一种冒险,功力不够很容易叙事杂乱主线丢失。
然而就像何老师每次主持给人的感觉一样,面对一个看似尴尬的难题,他圆的漂亮之余,带你入了戏,走进了他为你展开的故事中,尴尬化解了,却不是言之无物。
你记住了他要说的话,并在心里也同样给出了答案。
何老师说这个剧本反复打磨了好几个月,自己就修改了9稿,现场拍摄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磨合,一句台词,写在剧本里可能是顺畅的,但实拍说出来可能就是突兀的。
栀子花里的台词,废话不多,不长篇大论,不教育你该如何,不给你上课,青春有很多种活法,他们说的话就是当下最想表现的情绪,顺畅,自然,不突兀,却人物性格明显。
看完后你可能记不住他们戏里的名字,但你一定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他/她的特点,并笑着跟朋友们说着他/她在其中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一个反应,足够了。
有关音乐。
这部电影就是根据栀子花开这首歌而来,相比于一个新人导演,映前观众最认可的大概就是这首歌了,也应该是厉害的武器,最应该的处理方式就是影片中时常穿插一下,挑动下你的情怀。
可惜,何老师是个规矩的却又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栀子花开这首歌在戏里的作用,是你跟着电影107分钟笑过哭过感慨过回忆过之后,淡淡的让你擦掉眼泪,喝一口水,轻声的跟你说,他们的故事走到了这,你的故事,来日方长,还有很多事情很多想象不到的未来,在不同的阶段,期待与你相遇。
之前看到预告出来后,网上有粉丝说着色调啊镜头啊我偶像角度拍的好不好看啊等等,其实粉丝真的是多虑了,一部电影,不会处处让人物360度无死角,完美到一塌糊涂,如果真是这样,那它就是个MV,深度剪辑的MV,分分钟跟你说着,看我看我,我美吗?
记得去年7月,新浪的一篇专访,大标题是360度无死角国民校草。
这个标题让我长时间认为李易峰是个非常注重角度,注重拍摄形象,不想有不好看或奇怪突破的样子呈现出来的人,很谨慎,很保守。
那这样在电影上局限就太大了,永远做着粉丝尖叫的偶像,会走多远?
但看完《栀子花开》,总结一句,太拼了,太豁得出去了,太敢了。
真的是有太多可能,其实从去年到现在,他就一直把很多想象不到不敢想的事情,变为现实。
所以我相信,他是有偶像包袱的,但面对电影,面对这个跟明星毫无关系的角色,他会变成一个普通人,就生活在你我身边,也有缺点,也会顾此失彼,不再完美,却让你,一直记得他。
有关结局,像我们太多人走过的青春,有些事情,走到这里,一个句点。
有些伤痛,有些遗憾,埋在心里,很痛,但不会成为你消极的理由,因为你身边还有人,帮你开解着这道难题,告诉你,不是所有方程式都可以对等,不是所有的遗憾都能弥补。
可就是这一步步不够完美不能重来的青春,成为了我们最美好的印记。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主持人开玩笑凑合男女主演要他们扯证,让记者蹲守各大领证的地方,说不定能遇见男女主。
这时候李易峰说了一句,“其实遇见谁不重要,重要的是7月10号,当你从电影院走出来时,你会说一句,我遇见了栀子花开。
” 这句话,最适合这篇总结。
还好遇见你——电影《栀子花开》影评其实我已经很久没写过影评了,一个原因是我懒,另一个则是没有什么影片让我有冲动去写。
前两天刚看完《侏罗纪世界》,给我的印象很震撼,炫酷的特效,饱满的人物性格。
绝对是一部实打实的好片。
但我却没什么想写的冲动。
或许是因为我刚好是个毕业生,所以栀子花开才能戳中我的心。
不罗嗦了,开始正题。
一、主题何老师的电影,带着他一贯的风格,青春、幽默、又不失感动。
他以插叙的方式叙述了整个故事,在电影里并没有出现栀子花,但我看完电影却知道,栀子花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精神,代表了我们整个青春的一个标志,是一种美好,纯洁的象征。
这种精神存在于电影的每一个角落,不张扬,却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结构作为一个新人导演,何老师并没有采用冒险而又复杂的叙事方式,而是以一种相对平淡的方式作为电影的开场。
采用了因果式线性的叙述手法,一条主线,明确清晰,从小事件慢慢引出矛盾的冲突点,一点点累积,而后高潮。
这就使高潮出现的很合情理,并不突然,顺理成章的把男女主的性格以及感情表现出来。
三、人物寓于幽默性的情感冲突一直贯穿到底。
人物居于焦点,,何老师的电影并没有启用老牌的演员。
这次的演员表是一群青春向上的“小鲜肉”,这就使观众看得时候能将自己带入到影片之中。
影片的男主角许诺,他就像每个女孩心目中的那个完美情人,讲义气,重感情,最重要的是他始终爱着自己的女朋友。
他会迷茫也会沮丧,但他从没说过放弃。
他喜欢音乐,想追求梦想,生活上的变故却阻挠着他前进的脚步。
他有着自己的底线,执着,拼尽全力的去完成他想完成的每一件事。
爱情对他来说很重要,重要到他可以牺牲自己,不论你什么时候回头,他都会站在你身后微笑的看着你,对你轻轻说一句,加油。
整体来说这是个让人挑不出毛病的角色。
女一号。
很多人说女一号的性格有点作。
其实并不尽然。
她有着自己的坚持,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的信念。
她的表演诠释了一个20岁的女孩应有的执着,虽然有时候这种执着让人觉得无理取闹。
她并不完美,会沮丧,会失落,会害怕,会生气。
然而这才真实,这才是青春。
她想相信自己的男朋友,自己的姐妹,却遭到现实的警示。
然而这个叫言蹊的女孩给了我们惊喜,她有着就算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也要走下去的勇气,这种勇气很难得。
其实我很想写一写影片之中的兄弟情,因为何老师把这种情感处理的很细腻。
但是写出来务必会剧透。
在10号电影上映后会补出相应部分。
四、镜头本片在镜头方面的运用有两个地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第一处是男主和自己的兄弟与对手发生口角时用了一个环绕式镜头。
这种镜头比切换式更容易让观众们感受到紧张的气氛。
第二处是在男女主分手时运用了一组蒙太奇,以鲜明的反差表现爱情的终结,推动剧情的发展。
何老师以这样一种方式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青春是可以这样的:不怀旧,永远愿意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与挫折,他向我们传达着一种文化,一种在青春片里到处蕴含着堕胎,沮丧,怀旧的社会环境中依旧彰显正能量的文化。
他告诉我们在现代发展的大环境中我们应该怀有的心态。
陈凯歌说:“用电影表达自己对文化的思考,是我的一种自觉的选择。
”我想何老师也做到了。
时间:2015年7月3日下午地点:长春某影院人物:本人 性别:女 爱好:男,男男一开篇不出所料,唯美、甜蜜、友谊、漂亮的铝孩子这几个本人最讨厌的元素一股脑的都出现了呢╮(╯▽╰)╭(你心里到底有多阴暗!
不出十分钟果然开始撕逼了 Y^o^Y可是没有婊气的几位妹子撕起来完全不带感耶(╯-╰)/要不是担心被下巴假体穿出屏幕戳死,老子就睡着了⊙︿⊙无聊的撕撕撕撕撕,我Zzzzzz……快三分之一了哦!
说好的漂亮蓝孩子什么时候出来!
谁要看几个小女孩强行装婊撕逼!
老子要拎包退场了哦!!!
( ‵o′)凸突然!
(⊙_⊙)难道要……………………(⊙o⊙)来真的吗…………………( ⊙ O ⊙ )what the f**k!!!!!!!!
(⊙o⊙)…要不要这么狠…………………⊙﹏⊙b尿都吓回去了(⊙v⊙)不过我喜欢以上省略一万字心理活动,总结来说就是:咣当一声巨响,XX闪亮退场。
然后让观众笑到抽筋的情节就来喽!!!!!!
男主请他乐队的几位男生跟他一起跳小天鹅来圆XXX的梦(事实证明这个梦想真的很 蛋 疼)于是他们开始练!
舞!
了:呆呆呆呆呆呆 呆呆呆 呆 呆 呆屌屌屌屌带装彩排:我鸟 我鸟 我鸟 我鸟李玟阿姨┏ (゜ω゜)=☞ 我鸟 我鸟 我鸟 我鸟 我鸟 我鸟 我鸟 我鸟 这个时候请允许我介绍出本片的画风转换机————敌人乐队的主唱!
(男主的乐队叫栀子花,这个敌人乐队是他们敌对方)主唱大人叫什么我忘了,暂时叫他“攻一脸”吧。
为什么要叫他画风转换机呢?
因为只要他出现必然是来找男主“麻(jiao)烦(ji)”的,让观众们可以从“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或者“Zzzzzzz”迅速变成↓:(~ o ~)Yoooooooooooooo的状态。
比如:攻一脸:来跟我吧,你身边都是猪队友,埋没你的才华。
(你刚刚不是还说男主写不出原创,所以才华在哪里)男主十动然拒。
观众:yoooooooo!
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攻一脸:这首《xxxx》是我写给你的,当做青春的纪念。
男主:……观众:快闭嘴,吻他!
攻一脸:(把偷拍照甩在男主身上)你想过我们的未来吗?
男主:(冷笑擦肩走过)我没想过你的未来。
观众:55555555555555咬手绢没有骗人,看完电影你会回来赞我╭(╯^╰)╮ 本人看来影片最高潮的段落要数男二号、攻一脸、女主角三方为了男主的一场撕逼大战!
简单来说就是原配男二带着兄弟把小三攻一脸和男主成功捉奸在排练房,男主左右为难解释无效眼看陷入了我TMD到底爱谁的困局,这时女主突然出现仿佛给了男主一个大耳光:你TMD是直男你爱我啊。
全剧终。
(并不是)最后我想说,导演你把我说的这些都剪进预告片票房能多一个亿信不信╰( ̄▽ ̄)╮
栀子花开拍二月有余,其内容浮夸,阵容华丽。
内饰小鲜肉n枚,待上映,谓其粉丝曰:“吾与沪上小时代孰烂?
”其粉丝曰:“小时代烂甚,公何能及小时代也!
”沪上小时代,内地影坛之烂片标杆也。
花开不自信,而复问何老师圈内好友曰:“吾孰与小时代烂?
”好友曰:“君何能及小时代也?
”旦日,网友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小时代孰烂?
”网友曰:“君不若小时代之烂也!
”小时代上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明日,栀子花开上映,自视,又相差无几。
暮寝而思之,曰:“吾粉之美我者,私我也;友之美我者,畏我也;网友之美我者,乃花钱打点也。
”于是影院见何老师,曰:“花开诚知与小时代同烂。
花开之粉私臣,花开之友助臣,花开之网友被花钱打点,皆以美于小时代。
今鲜肉粉千万,您更是圈内好友甚多,粉丝莫不私李易峰,好友莫不敬何老师,由此观之,何老师你一代主持英才何必非在烂片市场分一杯粪呢?
”————————————————————————————-影片上映了,多说两句可能有人觉得你没看过就差评就打一星,你一定是黑但是亲爱的,有的电影没上映你大概也能猜到它一定烂片无误比如小时代,原著就是一坨屎,你还能指望电影能拍出朵花儿来?
本来写这篇影评只是调侃一下,现在两部电影都上映了,你们也可以看见豆瓣分数,真的就是伯仲之间,烂片诚不欺我,确实没有冤枉它为什么它只值一星1.导演业余,非常业余。
演员编剧制片摄影这类人转行当导演还稍微能够理解。
但是既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也没有相关经验,靠卖情怀卖小鲜肉人气来导电影,这是赤果果的圈钱你知道吗亲?
比广告片更不忍直视的MV画质预告片已经暴露了导演的水平2.主演演技不够,颜值来凑。
对于青春片其实我是不太在意演技的,颜好就行。
可是主演的颜真的没有好到可以忽略演技的程度,抱歉3.剧情。
闺蜜如衣服梦想是全部的矫情女主和兄弟如衣服女友是手足的痴情男主,上演的一出跳,不跳,跳四小天鹅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台词做作,基情四射,适合未成年少女观看。
最后,我的打分标准是——有快乐家族成员参与的影片99%烂片无误一星是给夫仔的,毕竟我是个耿直的颜狗
这两天在电影院强行观看了三遍这片子的预告,我原本以为这种电影的终极奥义就是用一个一分半的精致预告,把不明真相的群众骗进电影院,最后那群可怜的群众才发现自己吃的就是一坨巧克力味的屎。
然后当我看到预告的30秒后,我震惊了,这本身就是一坨七彩屎翔味浓郁的预告片是打算如何骗人进电影院哦,张慧雯一脸的红小兵像,感觉这妹子还是在《归来》里没有出来,然后眼睛三分之二都是眼白,演技全无的阿Bee,简直就是全片的噩梦,跟女主丝毫不来电,尴尬癌患者避之不急的毒瘤。
何老师很聪明,知道在暑假里拍这样一部玩意儿来圈钱,但是此片诚意全无,圈钱也没有这个圈法,嘴脸太难看了。
最后我强烈希望这部扑街,也给之后前仆后继想挣钱想疯的作家主持歌手各路blablabla的牛鬼蛇神提个警醒,想圈钱麻烦也拿出点儿诚意好吗。
【求阿Bee的老缠粉千万不要来喷我:)】
就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情节衔接太生硬,团灭女主闺蜜也太狠了吧!
一星给鱼总哦。何老师对不起啦q
当初是冲着何老师导演去看的,看完以后觉得一般,我个人比较喜欢前面一段,但到了后面就有点莫名其妙了,没意思。
何老师拍的中规中矩,但剧本硬伤,什么别的都挽留不了,你就别玩票骗钱了,好好主持吧~
这都什么和什么啊......电影?讲笑……
很好看
其实比《小时代》要好一点,没有拜金没有狗血,单纯讲一个帮助别人圆梦的故事,只是何炅作为主持人,导演功力还差很多火候。万能的“天鹅湖”音乐、谢娜的彩蛋、李湘女儿献声的片尾曲、十年前的“栀子花开”…后面元素更像是“快乐大本营”的一次回忆,这也是我个人认为加分的地方,致敬他自己的青春。
不造为啥有这么多没看过就刷一星的,口口声声要做好电影市场就是这样的?个人认为绝对值得一看,绝对不是烂片。三星绝对有,打五星纯粹是恶心这些水军。
和好朋友一起去看的,电影中的剧情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发生过,笑得没心没肺,哭得淋漓尽致,每个人也在为各自的梦想奋斗,一切都让人觉得真真切切。
一定要支持何老师的.果然没让我失望.青春就是这样子的.很有正能量的一部电影,还想看第二次
看预告片打1星系列
还不错呀,纯纯的,但大部分人都是源自对何老师以及李易峰的喜欢吧!
充满诚意的电影
这是跟其他校园电影不一样的一部,结局很美好,非常唯美的。
你说轻松 可我全程没笑 你说青春 我只看到基情 你说故事 走出影院我就记不得了 哦 大概就是四个搞乐队的男大学生跑去跳四小天鹅的故事
女主角真有气质。
没有堕胎,却有车祸,而且一次就仨。我们的青春非要失去一些无法挽回的沉痛才显深刻么?另外,女主腿伤之后,为什么不见其爹妈过来照顾?脱离了父母来谈手术费,作为大学的他们能负担得起吗?
在国产青春片里算是质量上乘之作
一部青春题材地片子你不能要求更多,因为那几年本来就应该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