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一轮明月

一轮明月,弘一法师

主演:濮存昕,徐若瑄 Vivian Hsu,李建群,尹治,胡光子,刘伟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5

《一轮明月》剧照

一轮明月 剧照 NO.1一轮明月 剧照 NO.2一轮明月 剧照 NO.3一轮明月 剧照 NO.4一轮明月 剧照 NO.5一轮明月 剧照 NO.6一轮明月 剧照 NO.13一轮明月 剧照 NO.14一轮明月 剧照 NO.15一轮明月 剧照 NO.16一轮明月 剧照 NO.17一轮明月 剧照 NO.18一轮明月 剧照 NO.19一轮明月 剧照 NO.20

《一轮明月》剧情介绍

一轮明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日本留学多年的李叔同(濮存昕 饰)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时正值辛亥革命成功,他为共和欢呼,并出仼《太平洋报》副刊主编,憧憬国家美好未来。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国家陷入军阀混战,李叔同也从穿洋装的主编转变为懦雅的布衣君子,以教授书画为业。其间,培养了丰子恺(尹治 饰) 、刘质平(胡光子 饰)等一批日后的艺术名家。此时的李叔同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遁入空门,法号弘一。闽南佛学院太虚院长(刘伟明 饰)与弘一法师都有宏大的志愿,虽门派不同,最终却殊途同归。抗战爆发后,身患重病的弘一法师仍坚持抗日救亡运动,并谱写救亡歌曲鼓舞士气,1942年10月13日,一代大师驾鹤西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暗芝居第八季胶水一夜惊喜利勒哈默尔第二季昨日我们还是孩子女孩成长记第三季破晓之翼嚎叫无限斯特拉托斯2:一夏的思绪爱在日出前鬼太郎诞生:咯咯咯之谜格斗天王是偶然吗?我叫赵甲第之锋芒雨季不再来独家童话蚊子海岸第一季性本恶笑傲昙天外传:诀别,豺的誓言死亡修女艺术、热情与权力:皇家收藏的故事机械陪伴魔女商店再开业总裁宠妻甜蜜蜜剿匪英雄廉政行动2024幸福在一起短信杀机爱有多深川之光

《一轮明月》长篇影评

 1 ) 弘一法师的一场人间梦

神遊:李叔同先生樂歌小唱集9.1秘密後院 / 2012我们都知道李叔同(弘一法师)最广为流传的是那首《送别》,长亭外,古道边……竟不知在《一轮明月》电影里,他另一曲填词的琴歌《梦》能让我泛起泪花。

这首填词作品依旧了他洋溢着那种青春无悔、游子少年的寂寥感,悠扬婉转,伴着思绪随时可以把你拉回年少时光。

唯,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

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

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汨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弘一法师在俗时,她母亲病逝,当天夜里,他把钢琴拉到了灵堂,唱了这么一首寄托了无限哀思的歌曲,唱罢大哭,在场听者也无不动容。

其父一个姨太泪流满面地说“叔同啊,我死的时候你把这歌也给我唱一遍,行吗?

”李叔同暂停了指下的琴键,点了头,继续着旋律。

扮演弘一法师的濮存昕嗓音浑厚,钢琴的清脆,灵堂里的肃穆心伤,究竟交织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本着对弘一法师传奇人生的兴趣和好奇,电影《一轮明月》不久前添加到我豆瓣的“想看”里随时待命。

前段时间去了灵隐寺,弘一法师又出现在我视野中,于是打算尽快看了它。

前半生的李叔同,是艺术文化的先驱者,后半生的弘一法师,是苦修律宗的佛法弘扬者。

电影里,人物各阶段都展现得足够完整,可却感觉叙事有余,表意不足。

弘一法师在弥留之际留了四个字“悲欣交集”,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也让我看的“悲欣交集”。

悲欣之中到底是有悲亦有欣慰之处,濮存昕的演绎我打了满分。

我想导演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像这样一位近代写实人物,到底能用什么样艺术手法和剧情来塑造呢?

也许唯有写实,才可引着观众看李叔同一步步走向苦行僧这条路。

纵观他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魅力在吸引我们?

是他的才华还是洒脱?

前半生,风流倜傥,出身富贵世家又极度浪漫主义的李叔同竟然选择了恪守教规最严,最为苛刻的律宗出家。

在一个人创作欲最强,最成熟的年纪却选择了一种看似截然相反的人生,究竟为何?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那一味人间暖意去了哪里,他还有深爱他的诚子,爱戴他的学生们,他的同仁……他热爱的话剧,文学,音乐,绘画,他怎忍得抛下这一切?

只看电影的人会误以为是夏丏尊送的一本禁食欲的佛学书籍影响了他,抑或他童年时父亲对他的影响。

可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的思想早已在他心中耕种多时。

时政,世局现在来看都是表象。

说到这,要讲出一个人为什么出家,这太难,太难了。

他的学生丰子恺后来给出解释:“他嫌艺术力道薄弱,过不来他精神生活的瘾。

”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文学艺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丰子恺分析道,人生就是这样的三层楼,懒的或无力走楼梯的人便待在第一层,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种人生观在世间是占大多数的。

其次,高兴的或者有力走楼梯的人,便爬到二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

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

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第三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在第二层仍不满足,一定要爬到第三层楼去,物质不能满足自己,精神不能满足自己,还要探究人生的究竟,财产子孙皆是身外之物,文学艺术也都是暂时的美景,他们很想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艺术已经不足以安放他的心灵,所以,他选择了宗教,以此来超越无常的苦痛。

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而李叔同,恰恰属于第三种。

于是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发为僧。

而他与深爱的诚子一切的了结,都在那两叶扁舟上的对答。

诚子:“我就要回国了”弘一:“好”诚子:“叔同”弘一:“请叫我弘一”诚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叫爱。

”弘一:“爱,就是慈悲。

”此刻的诚子一定想,你慈悲了千千万万,却唯独没有对我慈悲,这是一幅何等凄凉的景象。

可弘一法师此时却已笃志修行,弘扬佛法。

婆罗门有四句法,生际必死,积际必尽,聚际必散,堆际必倒。

也正如, 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 。

这许是他必走的路吧……关于弘一法师我还有很多想了解很多想说的东西,奈何一晚的时间无法再吸收更多,关于他个人的经历相传下来的可查询的还是有相当的资料记载。

不过,了解他另一个角度,就是从他的各类艺术作品中来感受。

他的音乐,他的书法,油画,等等……一首赵朴初为他写的诗,“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概括了他的一生。

也如他圆寂前写给夏丏尊的诗,“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只见春满花开,皓月当空,一片宁静安详,那就是我的归处……这便是,一轮明月。

 2 ) 悲欣交集

写这篇影评主要为了上传一些截图0102-1011,283天,终于还是结束了,这是结束后,我自己看的第一部电影

下面会放一些看电影过程中截的图,一个人看电影,截图明显比两个人看要多,因为可以自由往回倒,一遍不满意,可以两遍三遍

有一说一,他的日本妻子真的很好,可惜俗缘终尽,她问“请告诉我,什么叫爱”,他答“爱,就是慈悲”,我目前不懂

看淡浮名

空门

勘破

悲欣交集

 3 ) 随喜赞叹

偶然看到关于弘一法师一生的简介,想到找找有没有相关的电影,看电影的过程中有被这样的艺术作品传递出来的情感深深的打动,三郎小时候的聪慧,伶俐,母亲的欣喜,委屈。

青年李叔同的艺术天赋,为国为民的胸怀,变革创新的勇气,都通过电影传递给到我。

没有接纳你的环境不意味着你有什么问题,也有可能是你走的太快了,环境无法与你匹配。

在那样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之下,想来内心该是有多挣扎和无力 ,这个部分没有在电影的镜头里面展现太多。

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两幕是,母亲去世,和家长长辈沟通,把母亲的棺木从正门进入,按照自己的要求来主持母亲的葬礼,仪式上伴着钢琴唱出的那首曲子,那种哀悼,不舍既真情实感,又宏大包容,像不只是为母亲是为那一辈的人,是为无法留住的时代,和滚滚向前的历史再做一个告别,以至于之前反对这样办葬礼的三娘,来说,三郎我死的时候请你也为我唱这首歌。

这让我想到很多时候反对者曾经也一定是渴求者,她也一直被反对着,历史的更替,家族的兴衰,个人命运,都是在一条惯有的模式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当有勇敢者、清醒者跳出来做出不同的行动的时候,惯性驱使,习惯使然,必然会成为新势力的阻碍,而那些老的习惯就真的让他们获益吗?

这个过程怎么做呢?

唯有坚定的去做,用行动让大家感受到受益。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丰子恺和老师起冲突,差点被开除学籍,李叔同帮他说情,替他道歉的的那个画面 ,这两次的抗争我都感受到他什么是温和而坚定了。

坚定不意味着一定要撕心裂肺的表达,也可以冷静稳定的 表达,还让我看到了他的胸怀,为了学生的前途,对人才的爱惜,他可以弯腰道歉。

后来,遁入佛门,成为弘一法师,四年学律,终身持律。

电影中多次听到各个法师说要惜福,每一粒米都要吃干净,被子,衣服全是补丁,不让众人欢迎,不登报宣传自己,面对弟子的怀疑,不解释,心胸宽广,严于律己。

当然佛法的修行方式很多,不是说每个人都一定要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而看到有人为了宣扬佛法,净化心灵,减少痛苦,他愿意自己这样化身戒律,为他这样的行为而感动。

好像感觉自己对佛的向往又更多了一些,好像对于自己近期的状态的调整又更多了一些思路 。

把一切的苦难都当做修行的机会,培育慈悲与智慧。

还有我发现了自己心的运作模式,以前看到别人的好,都会希望自己也拥有就好了,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对于别人而言有嫉妒,好像你为什么能够拥有,我没有的美好品质,没有办法发自真心赞美他人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感到压力和责怪,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做不到,看电影里面李叔同那么的富有才华我的这颗对他人嫉妒,对自己责怪的心又升起来了啦 ,当时我就感到我的头疼,想想要去做到这么一个琴棋书画,学贯中西,僧俗两通的人 ,对于我这样一个资质平庸的人而言,实在是要求过高。

当我看到我的心这样的运作模式,和去感受我的头疼之后,好像这个嫉妒和自责的心被放下,我可以更自在,更在当下的去欣赏弘一法师的智慧和胸怀,也更能看到和接纳我自己的现状。

想来以后面对他人的优秀,我能更淡定和真心的表达,随喜赞叹。

 4 ) 一轮明月水中行,狼烟烽火赤子心

开头三郎早慧,说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命运前定,结尾弘一站在桥上,只见一孩儿在玩鞭陀,远处母亲呼唤三郎回家,如此画了一个圆,可以想见叔同失去生母,也就一心有了遁入空门之念了,生母对叔同的影响太大,叔同作《梦》一曲悼念生母,悲痛非常。

以至于后来哪怕优美动人的日本女子也无法让深谙苦痛、深植佛根的弘一回心转意,只留下一句爱是慈悲让女子死心。

在大时代下,他看到的总比别人更多,更深,怀着大慈悲的胸怀,不容自己于个人爱恨纠缠中如年少一样荒度时光,“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

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从叔同到弘一,他眼前见过的苦难太深,所以只求解脱,先是出入梨园,文人聚会,再是出国留学,后回国教学,但小知不及大知,叔同是个气度宏大之人,处处可见繁华后的硝烟四起。

他早年看着黄河决堤之后追逐火车的难民,说眼前情景与佛经所说阿鼻地狱相去不远,没想到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落入此等骇人听闻的苦难。

于是与佛结缘,看过生离死别,轻尝人事苍凉,一曲《送别》,淡淡作别,只有一息尚存的悲凉。

袁世凯由名伶杨翠喜引出,叔同由日本回到上海,本是形势大好,叔同气壮山河写下《满江红》,创办《太平洋报刊》,不久袁世凯复辟帝制,没想到不久就被复古思潮扼杀。

中西之间的交流和矛盾从儿时的琵琶、古琴、二胡和西洋钢琴中可作管中窥豹,再到后来一师的裸体画课程教学引起教育厅的警示。

可以说李叔同有超前的思想,他精通钢琴五线谱,也能搞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又对西洋人体画有自己的见地,不由让人敬佩之余有种种非议,李叔同与马一浮在谈论谭嗣同梁启超时颇有赞赏,“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智慧通达”,但维新派的改革在大背景下终究失败。

他早预见大国的保守必定会受别国的凌辱,他看透了一切却发现自己对这一切又无能为力,就像是他体谅母亲侧室身份带给她的痛苦并感同身受,而他不能替他母亲承受一样,他对当时的中国存有同样的感情。

弘一入灵隐修律宗,将自己的饭分给窗边的鸟,有一片慈悲之心。

在普陀与师父吃饭,将吃完的空碗用开水冲后喝下,师父说要惜福。

不由让我想到一些在人世修为的人,像我导师,每次都要将打的饭菜吃掉,吃不完的饭用袋子装上带回家。

又如我遇到读中国思想史和美术史的女生,她们不吃荤,只吃素。

这样的自律如同在世修行,太虚法师一开始却让人觉得有些急功近利,而在弘一《三宝歌》的演绎下找回初心。

倓山寺中妙莲有心,对功名之心强烈批判,随律宗初心。

只是我觉得电影在弘一出家后的一段没有亮点。

在得病时舍己救人,反倒觉得在平常中见其胸怀宽广,此后作《大中华》,以佛宣扬道义,在中西思想交融中寻找到一条精神出路,我想此刻弘一虽然救不了天下人,但至少心能平静下来,他所做一切也都在为国为民。

最后想以弘一法师的一句话结尾,“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5 ) 天心月圆

“爱是什么?

”“爱是慈悲。

”世间男女执着的情爱,究竟是该舍还是该得。

握在手中的是对方的爱,还是一个缥缈的幻觉。

承诺有时太过沉重。

能看尽世间繁华,超离浊尘,遁入空门,何等福报。

 6 )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下午看完的这部电影。

其实就是一部李叔同的人物传记型电影,个人感觉无功无过吧,就是普普通通的讲了李叔同的一生,没太有让我惊艳的地方。

整部电影的氛围感还是有的,就,还行。

先谈谈电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吧。

当时电影还没看时,我就在想这个问题,快结束时,看到一轮明月悬于高空,我说,是不是喻指,弘一法师他的功德,他的光辉,像月光一样倾洒给受他照耀的我们,这种意思。

然后看完电影去翻了下短评,看到有人写到一句诗,去查,原来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的诗,写来概括他的一生: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其实看电影前,对李叔同知之甚少,当然,看完电影以后,对李叔同也不能说是了解颇多,毕竟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说明不了什么太过精深的内容,不过是粗浅的讲完他一生的大事罢了。

记得很久以前就一直秉持着一个可能有些执拗的观点,一个人的一生,怎么能用一部电影,一个电视剧,一本书就概括完呢。

毕竟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个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无数个细节组成的。

或许你会说,可是大多数都是重复的日常,只有少数的几个日子,几个事件,才真正影响了那个人的的一生。

所以,只要把日常快速的概括,然后重点讲述特别的日子就行了。

可,如果没有那些日常的一点一点的积累,去从各个方面慢慢改变,影响他的思想,行为,他怎么能成为后来的他呢。

我很在意那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日常。

但感觉这个想法好像很,很奇特,像是在钻牛角尖。

直到有一次,在伊坂幸太郎的(不记得的)某本书里发现,他提到了和我一模一样的想法,兴奋的不得了,感觉我的想法和他的想法在某些地方是同频的。

又歪楼了。

回来。

以前其实真不大了解李叔同,只知道他是《送别》的作者,那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意境太绝。

然后听说他后来出家了,号弘一法师。

别的再无了解。

但这部电影也多少让我快速了解了他大致的一生。

他家世很好,是个少爷,他很聪明(好像是科举的什么考试三项都是第一名),他很孝顺(生母是侧室,母亲去世,他无论如何让母亲的棺椁从正门进,按理不行),他多才(诗歌、音乐、美术、书法、金石篆刻样样精通),他有两个美丽的妻子(一个是在中国是母亲替他娶的,一个是他在日本求学时爱上的),他后来不知为何遁入空门(我一开始以为是我自己看的不仔细没理解,或者电影没表达好,后来才发现原来文化界也仍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所以电影糊过去了),他僧俗两界都很有名气(作为俗人,他音乐,绘画都有一番造诣,作为出家人,他整理了他所在的律宗失传已久的佛法,贡献巨大),他苦于修行,生活要求很低(吃得喝得少,而且都是最朴素的,睡的席子被褥,用的毛巾牙刷杯子,都是破旧不堪的)他不慕名利(他前去讲学的寺院想给他办欢迎仪式,反被他训斥,我还挺喜欢这点的,我总觉得太在意名利,做很多事情的本意,即使你本不打算改变,但也还是会改变,会变得像是在作秀)。。。

这些其实都是最表面的,但更深刻的,对于他思想的了解,却几乎还是一无所知。

不过也还好,如果以后哪一天,突然对他感兴趣了,可以再去看一看他写的书,和写他的书。

 7 ) 爱,就是慈悲

印光法师对弘一法师说:“要惜福呀!

”泪珠滚滚而下。

闻之。

《一轮明月》票房惨败,败就败在太想好。

犯了高、大、全的通病。

怎么再现弘一法师?

其实多年前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就指明了一条再清晰不过的脉络。

物质——精神——灵魂。

丰子恺说,人生的活法可以分为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指衣食,精神生活指文学艺术,灵魂生活指宗教。

李叔同就是沿着这个楼梯一步一步成为弘一法师的。

可这片子却像流水帐似的罗列堆砌法师的求法过程,如同跑马圈地般狂奔不止。

法师苦修律宗,以求普渡众生,一生所求就是持戒修律,这些在片中简直有点刻意淡化,是陈家林太根红苗正?

或是另有隐衷?

嘿,剪刀手爱德华?

如果把此片当做弘一法师求法的纪录片,入世出世前因后果表述坦白,却又加入了红尘世事。

从时空感来说,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如从高处一扫而过,空泛而层次单薄。

导演大方向的把握准确,细节处理却粗糙随意,心理层面刻画太少,这种大而化之的表现方式对史政经或许正合适,对弘一法师这样的题材未免有些简单粗暴了。

看片过程中多次感觉到导演如迷途羔羊几番挣扎,有心无力无的放矢。

李叔同了却尘缘,事实上的确有避世之意。

那样的时局那样的世事,悲天悯人跟无能为力的冲突苦恼煎熬,惟以佛经解心魔。

这是他的法子。

他的处世哲学跟叔本华有些类似,因为昏沉中清醒,苦事中顿悟更觉悲剧。

所以他要修律宗,非苦行不得减孽。

他选了明义渡人的道路,所以他能解脱。

否则恐怕他只会跟梵高一样,最后一句话:痛苦永无休止。

呃了。

所以他是勇者。

勇者才敢于直面自己。

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事实上只消那一句:“要惜福呀”,就足以让人顿悟。

可惜啊,静止的力量从来都让人小觑。

点题的便是弘一法师回答妻子的那句:爱,就是慈悲。

于身边人是绝情的,也是不负责的。

可是她唯有放弃。

对弃世者而言这也是一生必须背负的罪孽。

这也是自私么?

可是无可设法,爱了就要承受。

只有被迫的婚姻没有被迫的爱,从爱中索取甜蜜就必将付出痛苦。

双生子买一送二啊,笑笑。

佛经有曰:‘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

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不可缺一。

’此为三无漏学。

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

三学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获得慧的手段。

只有获得慧,才能达到最终解脱的涅盘境界。

律宗修戒,禅宗修定,最终目的就是有厌、无欲、见真。

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专思四谛、十二因缘,以窥见法,获得智慧解脱。

弘一法师辛苦整理的律宗经卷现在也广有流传,想必西天也是欢喜的。

*** *** ***禅宗始祖摩诃迦叶于灵山参破世尊拈花微笑,世尊遂以此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之。

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

”——《大梵王问佛决疑经》“正法眼藏”亦名“涅槃妙心”。

释尊入禅宗最高三昧加持会众,并拈所献金花示众,看谁能领会其旨。

迦叶尊者,独契涅槃妙心,开出清净莲花,是真具正法眼者。

拈花幻像如如不动于袤广无极,色即是空,无不是空,空空如也,意会无言。

日本禅宗有个故事。

两个日本和尚走在路上。

他们来到一条涨水的河旁。

一个年轻漂亮的日本女郎穿着和服站在河边要过河,但是看着湍急的河水一筹莫展。

一个和尚说:“我可以帮你吗?

”女人说:“我想过河。

”和尚抱起她,把她扛在肩上,过了湍急的河流,把她放在对岸。

他和同伴就继续往庙里走。

那天晚上,他的同伴对他说:“有个事我得跟你说道说道。

作为和尚,我们已经发过誓的,对于妇人连看都不可,更不要说碰她的身体了。

今天过河的时候,你看了而且碰了。

”另一个和尚说:“老兄,我已经把她放在河对岸了,可是你还在头脑里抱着她啊。

”有佛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其实放下,对红尘纷扰中的纭纭众生而言,何其难啊?

无天,无地,无我,无心。

无不是真纯,无不是真我,无不是真天地。

唯有性空,即心即佛。

《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主旨为心性转变。

《六祖坛经》敦煌本慧能曰:“若欲修行,在家亦得。

不由在寺。

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

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本方。

”王朔怕是很得了此经的要义,所以才解了他自己的〈六祖坛经〉。

西西。

 8 ) 《一轮明月》:弘一法师的精神之旅与生命真谛

《一轮明月》是一部极具感染力和深度的影片,它以细腻的笔触和诗意的画面,展现了弘一法师传奇的一生。

影片中,弘一法师的人生转变令人深思。

从早年的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到后来的毅然出家,这种巨大的人生转折并非偶然,而是他对生命真谛不断追寻的结果。

电影通过展现他在尘世中的经历和内心的挣扎,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他出家并非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电影的画面美轮美奂,无论是江南的水乡风光,还是寺庙的宁静清幽,都为影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这种氛围与弘一法师的内心世界相得益彰,更加凸显了他对宁静与超脱的渴望。

演员出色的表演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他们生动地刻画了弘一法师各个阶段的形象和心理,使观众能够深入地了解这位大师的内心世界。

尤其是在表现弘一法师修行时的坚定和对佛法的领悟时,演员的表演极具感染力,让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此外,影片的音乐也为其增色不少。

悠扬的旋律伴随着剧情的发展,时而激昂,时而舒缓,进一步烘托了影片的情感氛围,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总的来说,《一轮明月》不仅仅是一部传记电影,更是一次对人生、对佛法、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它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

 9 ) 月明如霜

万事皆须专心静心,弘一用四年修编了南山律,等于写了个教学大纲,又用以后的人生当老师——当人有所学,又有济世报国之心,无论做什么学问,总是要当成老师的。

雪子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小精灵一般的存在,初次见面极为惊艳,身上不像受世俗所束缚的日本女子,第一次见面即为叔同做裸体模特,问他:“我美吗?

”着实是美,美的令人心动。

但是日本人看不起清国人哪。

雪子喃喃道:要是你不是中国人该多好。

随后意识到自己失言,立即脆生生的道歉。

相爱后她毅然远嫁,前世的姻缘真是天定,天赐的一对人儿。

她倚在他腿上仰起头轻轻问他“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是吗?

”但是也是在杭州,她身披月光,流着泪抱着他说“你是与众不同的人,我早就化在你的怀抱里了,叔同,我早就没有自己了。

”同是在杭州,两支孤舟,她除去旗袍百褶裙,拉直中国女子时兴的烫发,重新挽上发髻,换上和服,直直地盯着青衣素衫的他,告诉他她要回国了。

“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爱是慈悲。

”她是弘一法师最难以放弃的心结。

夏丏尊两次神助攻直接将叔同送入佛门,心怀愧疚总觉得是叔同听信了他的“气话”,出家前劝他,出家中找他,给他递牙刷毛巾却被其一一拒绝,又为他配眼镜。

虽然直到最后弘一也没有舍得带过这挚友赠送的“美国金丝宝石眼镜”,被当掉换了500块钱为战火中的僧侣及避难的人换取食物了。

最后,他看到了三郎,看到了他的陀螺,一身浮华和烟火气中终显孤寂,却又头也不回地一人一舟驶入莲花深处。

虽为脱俗,终究心怀天下,教学艺术看不到希望,才追求心灵的宁静。

终究是这个时代负了他。

 10 ) 一轮明月照心田,还愿再看第二遍

电影从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结束了自带皎洁光辉buff的弘一法师的形象还萦绕脑海。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成长就是苦与乐不断重复的过程。

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场景是朴实无华的印光法师对弘一说的那句,要惜福啊。

是啊,我们很容易忘记身边最重要的人和事,我们每天都在寻找和追求,其实很容易就忽略掉身上最珍贵的东西,珍惜和感恩。

凡夫俗子欲壑难填,大都很难做到无欲无求,当然我也不愿意做到哈哈,但持戒律以修身养性可以一试,其实我以前就有过出家的想法,感觉和尚看破红尘没有烦恼也是件极妙的事,起码可以学来抵制诱惑,追求宁静致远之道。

最后说下我有点气愤也可能是我没有get的点,叔同对徐若瑄说爱是慈悲,妈的你慈悲你还离人而去干嘛呢!

人生第一篇影评嘻嘻😁

《一轮明月》短评

看的我欲哭无泪的片子,真的不知道我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好还是不好,有时真是一个劲的猛冲,回头骤然发现自己的信仰在慢慢消失,庆幸能有这样一种虔诚和诚实在这个时候能提醒我,要对自己诚实,要对信仰诚实。

10分钟前
  • 褶子
  • 力荐

不是部好电影,星给科普价值。「不说,让空气里的风,草丛里的虫,和树上的蝉,说给你们听吧」

14分钟前
  • 山人阿苍苍
  • 推荐

中规中矩的传记片,但每次歌曲唱起还是泪目。“爱是什么?”“爱,就是慈悲。”

18分钟前
  • Jonko
  • 推荐

其实感觉电影拍的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喜爱濮存昕,敬爱弘一法师,还是给了四星

21分钟前
  • 离群的飞
  • 推荐

前半部分拍成了文艺版的精武门,后半部分夹着主旋律平铺直叙。

25分钟前
  • 豆友36365244
  • 还行

化妆很不错喔。

29分钟前
  • 开膛手喂喂鹌🐣
  • 推荐

情节断断续续的,完全没把弘一法师跌宕传奇的一生给拍出来,倒是把大师的音乐造诣说了个明明白白。这种名人传记类的影视作品,还是更适合拍成一部电视剧,电影的篇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濮存昕老师不愧是人民艺术家,演技没得说,每个细节都拿捏到位,可以这么说,就这个剧情设计,如果换个表演功底没那么深厚的演员来演,估计没几个观众能撑着看到影片结束。总之,如果想了解弘一法师传奇的一生,还是去看书吧,这电影顶多只能当成个小科普。

31分钟前
  • 江勇达
  • 还行

还不错啊,闻所未闻的好片呀,可惜叫好不叫座。。。原来弘一法师还来过青岛的湛山寺,不错~

32分钟前
  • 快乐哒小琦琦
  • 还行

太传记了

36分钟前
  • 杜丝先生
  • 推荐

杭州与泉州,再去时会多了些凭吊

37分钟前
  • A LONG
  • 还行

怎么说呢,可能是下载的效果不好。

40分钟前
  • 何足
  • 还行

看这部电影是在东大的礼堂看的,当时濮存昕还来跟我们聊这部电影

41分钟前
  • 牙齿冒汗
  • 还行

把弘一法师一生发展很流畅且娓娓道来得拍了出来,重点一个没漏。放在现在看总是忍不住内心困惑,这片儿现在还能过shen吗?心酸

43分钟前
  • AmberAqua
  • 推荐

主旋律风格

45分钟前
  • 青树湖都
  • 还行

能把李叔同的一辈子拍的这么烂。还真是有本事……

48分钟前
  • Kerry™
  • 较差

濮存昕可以这么多才多艺

53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佛学精神并没有顺畅表达出来。艺术和商业两面不讨好的电影。,

54分钟前
  • 行与知
  • 推荐

没任何艺术价值最多有点宣传价值

59分钟前
  • 电子邮件
  • 很差

《送别》

1小时前
  • 7
  • 较差

主题很好,人物塑造未免过于高、大、全了一些,也隐约透着点说教味,不过还是值得一看,一星给弘一法师,一星给濮存晰,一星给影片还原的时代风貌

1小时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