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某种女人

Certain Women,属于她们的片刻(台)

主演:劳拉·邓恩,米歇尔·威廉姆斯,莉莉·格莱斯顿,杰瑞德·哈里斯,詹姆斯·勒格罗,勒内·奥贝尔若努瓦,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约翰·盖兹,阿什莉·阿特金森,詹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某种女人》剧照

某种女人 剧照 NO.1某种女人 剧照 NO.2某种女人 剧照 NO.3某种女人 剧照 NO.4某种女人 剧照 NO.5某种女人 剧照 NO.6某种女人 剧照 NO.13某种女人 剧照 NO.14某种女人 剧照 NO.15某种女人 剧照 NO.16某种女人 剧照 NO.17某种女人 剧照 NO.18某种女人 剧照 NO.19某种女人 剧照 NO.20

《某种女人》剧情介绍

某种女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荒凉严峻的美国西北小镇,命运交织的平凡人生兀自翻涌著。因为劳工索赔被拒,心有不甘的男子愤而携枪挟持人质,迫使女律师不得不硬著头皮隻身涉险劝说;为了建造新家,一对夫妻努力说服当地老人家出售他囤积多年的沙岩,却也让他们的婚姻裂痕隐隐浮现;为了担任法律课程的讲师,年轻女律师千里迢迢地来到偏远小社区,意外与牧场女工逐渐亲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欢乐一家亲第十一季4年,2男,1爱情天堂镇警局第一季爱的色彩大丽家的往事尤利西斯:黑暗的奥德赛陶宝萍的幸福生活交响情人梦最终乐章后篇都市妖奇谈余生,请多指教汉口码头金刚王:死亡救赎全职杀手连环局恋爱病与男子班第二季史酷比:快乐万圣节律师本色第七季危险孵化河神·诡水怪谈上流俗女太棒了,高中生!夏天协奏曲叹息桥节上生枝第二季铁齿铜牙纪晓岚2望实与君雄OVA1风暴突击者无职转生Ⅱ到了异世界就拿出真本事Part2光棍终结者DC萌宠特遣队

《某种女人》长篇影评

 1 ) 贪婪却盲目的人,索求一切、却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短评字数不够了,仅作为观影笔记。

第一个故事中,律师的善良和她对职场歧视的隐忍,让人同情,但她对生活的妥协和将就,却让我觉得可怜,也许是因为我还太年轻,还不愿对生活妥协、将就;第二个故事中,什么都想拥有、但却不知道拥有以后应该怎么去使用的女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周围人的样子:贪婪却盲目,自私地索求周围所有能够到的东西,却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讨厌这种行为的人,也鄙视他们;第三个故事中,有两个年轻的女孩。

一个忙碌着上学和实习,急于改变出身阶层,她很有可能十几年后就会变成前面那两个女人(其中的一种);另一个一无所有,过着简单农场生活的女孩,我看到了她的真诚、热爱、渴望、主动,但她最后失望地回到了原有的生活。

 2 ) 留在这里的便是永恒

一部无比漫长的电影,通过对三个女人日常生活的描摹,其间发生的事件仿佛都被时间的延长所冲淡了,她们之中的两个对律师的工作没有多少正当的热情可言,女人在被客户挟持甚至成为人质之后亦无惊恐的反应,一切都是平静的无望,前两个故事透出弥散的萧索,后一个故事是孤单灵魂的欲言又止。

当男人面对来看望他的女律师并说起给人写信时的感受时,我的头脑中确实出现了一种错觉,他绝不是在向她或者特定的人说话,而是远离俗尘烦扰而进行着某种理智的漫游,如果我们的所言所写本身就已述尽人生,我们还将有什么遗憾呢?

 3 ) 脸

凯莉.雷查德的电影一直以来都以捕捉与描绘人物细腻情感以及人物与环境融合见长,在某种意义上与约翰.卡索维茨有些许相似之处,即展现状态,由状态来推动叙事。

但不同的是卡索维茨的电影总会有极具爆发力的冲突场面,一种情绪压抑后的极端宣泄甚至于精神失控,这是卡索维茨电影戏剧冲突的最大来源,而肩负爆发性表演任务的便是他的妻子吉娜.罗兰兹。

无论是《爱的激流》、《权势下的女人》还是《首演之夜》都是如此,镜头对准她的脸,由脸部展现状态,由状态的起伏变化展开行动与叙事。

而雷查德的影像不像卡索维茨那样粗旷和即兴,而是更加精致和正统,也几乎没有手持镜头,节奏更加缓慢,情绪更加内敛,没有将镜头太过于靠近脸。

不论是《米克的近路》、《第一头牛》、《昨日欢愉》还是《温蒂与露茜》,雷查德都将故事放在了远离城市的地方,这也与卡索维茨不同,人与自然的状态是雷查德一直不断尝试和完善的基调,并且还总会有少数民族(印第安人)的元素,但即便如此,脸依然是她的电影里最重要的元素。

米歇尔.威廉姆斯作为与雷查德合作颇多的女演员,她内敛的表演风格和多样的解读性与影片风格完美匹配,这与罗兰兹作用相同但风格相反。

本片中威廉姆斯出现在了第二个故事里,饰演了一个女强人,丈夫性格温吞还出轨,女儿叛逆与自己不对付,家庭生活一潭死水,可是他们并没有争吵,只是沉默和简单几句对话就勾勒出了这种状态。

她孤独又强势,在与独居老人商量买地事宜时由她全权负责,丈夫闷不吭声甚至帮倒忙。

威廉姆斯始终表情冷漠,不露声色,只是在最后与老人对视时露出了微笑,不过没有得到回应。

在我看来,第二个故事是最能体现雷查德一贯风格和气质的故事,缓慢、内敛、细节、人与外部环境的对抗和影响,人物状态以及脸,威廉姆斯的脸。

而第三个故事即浪漫又伤感,一个女人单恋女人的故事,因为有斯图尔特的存在,这个故事毫无疑问是人气最高的,但这个故事的灵魂是农场女孩,是农场女孩的脸。

每一次她在餐厅里面对饰演老师的斯图尔特时(斯图尔特在餐厅拿包刀叉的餐纸擦嘴帅爆了……)她的欣赏、爱慕、害羞以及渴望的神态都挂在脸上,每一次驻足目送斯图尔特离开的背影,每一次独自驾车回家时的脸,载着斯图尔特骑马,分别时期待一个爱的回应的脸,斯图尔特辞去工作后她独自驾车游荡伤感又焦急的脸,驾车千里迢迢找到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斯图尔特却得到冷漠回应后悲伤又难堪的脸,疲劳驾驶后昏睡的脸,一切都是她的脸,从期待到行动到跌落谷底,她的脸就是这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可以说是三个故事里戏剧性最强的一个,律师对客户的案子无能为力,客户绝望下劫持人质要说法,但最后把自己送进了大牢。

劳拉.邓恩这个美国独立电影专业户可以说是正常发挥,她在开篇同床的男人正是第二个故事里威廉姆斯的丈夫,而第三个故事里的斯图尔特则在她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三个故事互有人物关联。

 4 ) 纯女性西部范

得闲看这部女性导演的纯女性文艺片看完有点噎住了,总以为熬一会可以看到点新东西,不好意思并没有全剧终。

女性导演里面索非亚科波拉算一个,迷失东京很惊艳却可能是父亲的指导和资源,因为看其后来发展并无任何拿得出手的作品,在某处拿了金狮奖也是很无语的,如果你非要说她好就像你非要说王菲连发音都发不清楚是一种弱化吐字的技巧我也没办法,当然我觉得许鞍华勉强算是一个不错的女导演

 5 ) 人生想想真无趣

人生想想真无趣我看电影《某种女人》(Certain Women 2016),只犯困,因为这部电影太没波澜了。

但可以想象那些有经验、经历和期望者是不会困着的,因为片中的几个女主角的其人其事会让他们产生代入或联想。

如果你经验不足、经历不丰富,天生又缺乏某种情感,那么,想想如下问题或许可以避免“困”境:“某种女人”是以三位女性来呈现的,她们具有哪些“同类项”可以让她们被放在同一部电影里,而这些同类项又到底想表明“女性”的哪“种”特质?

不同的观影者当然会归纳出不同的同类项,比如有人认为片中满满的都是“失意”,这就很有启发,只是影片并不重点展示她们的追求、梦想或渴望,“失意”似乎也无从谈起。

不过,最后一位初付情感便遇挫折,的确算是一种“失落”,再想想前面两位女性的行为和经历,至少站在她们的角度看,“失落”似乎是主旋律,但让我们串起来看,更多地想到的是人生的无趣,因为不仅是她们,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这样。

第一位女性可以说是“仅有事业者”。

她现在生活状态是:单身,有性无爱;有子但无监护权;有家却惟有狗相伴。

对于一个女性来讲,这些就显得很不正常了,可是,她仅有的律师职业,也没能让她为自己多争些分。

一位当事人,虽然难缠,但她8个月的努力竟然抵不上一位男律师的几句解释,多少会让她产生性别上的挫败感:在法律事务上,女性更不容易取得当事人的信任。

当这个当事人一时头脑发热,劫持了一个人质时,她作为当事人的律师被要求去做安抚工作,她劝当事人自首,结果本想自首的当事人却将她撂到一边,不仅自己先出后门向警方自首,而且还将她置于不守信义的尴尬地位。

这哥们好像根本就不信任她,事实也证明她根本就不可信。

可见,她在法律事务之外也没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最后,她去看望那个蹲监的当事人,她好像连朋友也不知道如何当。

我们不知道她在上述列举的事情上是否有所失落,但作为旁观者,我们是不是都替她觉得很无趣?

第二位女性应当是个“兼顾家庭者”。

她应当事业有成,连他丈夫都替她工作;她并非“仅有事业者”,她还兼顾家庭,朋友聚餐,她能亲自下厨,可就这样一个家里家外一把手的能人,却跟自己女儿关系势同水火,虽然对丈夫谈不上礼遇有加,即便不满也只温柔指责而无恶言相向,然而丈夫对她却早已不忠。

虽然她愿意忙碌,但条件可能是她的绝对权威,比如聚餐时,她能容忍丈夫饭来张口,但绝不允许丈夫将她当下人来指使,所以,我们才看到,她丈夫拿了汉堡又想要啤酒时,慌忙改口说“只是玩笑”,这种施舍的态度应当是导致丈夫背叛她、女儿反感她的主要原因。

我们不知道她能否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她聚餐时的失落感是非常明显的,快乐似乎是别人的,问候她“How are you”的只有那些野地里的鹌鹑。

她的温柔强势,虽然让外人无法拒绝,比如她要买邻居的沙岩,但她那种目的明确,根本不给别人考虑余地的态度,应当是她挥手致意而邻居老人无动于衷的主要原因。

纵有千般强势万般温柔,为了一点私利却得到如此“礼遇”,那个场景真的够无趣的了。

第三位女性应当是个“情感孤寂者”。

初付情感便遭挫折,这种事虽不能说都是无趣的,但造成心理上的失落感是不言而喻的,毕竟她和她在一起时享受过、为她离开时不舍过。

她连夜开车四小时只为再见她一面,可称得上痴情,但当我们看到她面对她的举动却不肯有任何表示时,我们是不是觉得这事太没劲了,是不是又一幕“付出的爱收不回”?

人生是不是就这样,不仅针对这几位女性,换成男性,可能也一样,充满着失落与无趣。

然而,再失落、再无趣,生活还得照样过。

(文/石板栽花 2016年10月19日星期三)Ps. 感谢V游网字幕组成员Jane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6 ) 后劲蛮大,尤其是第三个故事

《某种女人》后劲蛮大,尤其是第三个故事。

乍看起来第三个故事是最隐忍的,几乎没有什么戏剧冲突,就是一个城市女律师到小镇与牧场女工的偶然邂逅而牵扯一段隐晦无疾而终的暗恋的故事,但实际上人物弧光是完整的,内心冲突是热烈的。

结局女工与女律师在停车场的几句像客套话一样的对白,可谓“于无声处听惊雷”,只有观众的上帝视角才知道女工之前是多么疯狂而出格的跑到城里四处打听只为能见她一面,从而深刻体会到她那无声的深深的失落与悲伤。

一度很不理解导演这样建制三个故事,三个人物基本上是互相独立的,事件与风格也差别很大。

特别第二个故事,中年夫妻的一段生活小插曲,充其量只能算一段人物剪影。

重新捋一遍,猜测导演的意图是这三个人物高度集中代表了独立女性于爱情、婚姻、家庭的各种可能环境与呈现。

第一个故事的中年女律师不知出于何种原因选择了独身,情人似乎只是排解寂寞的;第二个故事一位典型女强人努力在自己的梦想、家庭和夫妻、妇女关系上寻找平衡;第三个故事则是孤独的年轻女工在面对爱而不能时所做的选择。

如果有一条线来贯穿三个故事,我的感受是“孤独”。

女律师关闭心扉的孤独;女老板努力求沟通、理解而不得的孤独;女工爱而不能且不可言说的孤独,蒙大拿地广人稀的人文调调来做背景板倒也恰如其分。

的确,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作品,女性的声音相比起来少之又少。

当我惊讶于电影也可以这样拍时,有没有一种可能,现有的电影理论基础就是基于男性视角和偏理性思维建构的?

毕竟语言即思想。

随笔

 7 ) 说好的长评呢。

作为圣丹斯系的一员大将的《某种女人》近来可谓炙手可热,加上“Kristen Stewart悄无声息地演了女同片”的标签推波助澜,NYFF放映时架势不逊于诸多大成本顶级卡司三大系翘楚。

导演Kelly Reichardt的备受瞩目开始06年的《旧梦》,其作品核心多为探索人物模糊或丢失的“身份”,“他们总渴望着某种东西”是对人物概括性的解读。

《某种女人》也不例外,改编自Maile Meloy09年推出的短篇小说集,平铺式地刻画三个生活在美国小镇的女性形象,节选事业、家庭、爱情上的片段,与视觉诱惑背道而驰,萧索的笔触贯穿全片,试图将披着隐形衣的女性主义完美地藏匿在每一帧里。

开篇的景深镜头,旷野平原、山丘云烟一览无余,经典对角线,行进的火车粗暴却不违和地割裂画面,镜头转向白雪覆盖的屋顶,耳际传来代表权威的画外音。

就这样娓娓道来第一个故事:Laura,中年,女性,律师。

家中的一个镜头意味深长,给丈夫一个中景,右上角的部分镜框里是面色紧张的Laura,这何尝不是一幅不动声色的社会素描。

或出于破罐破摔的绝望,或出于男性权威受损的不悦,相识八个月的顾客死命纠缠。

第二个故事更为简单,Gina,为家庭忙碌奔波的中年女性,有一个对其劳动和奉献无动于衷的女儿和一个关键时刻一无是处的丈夫,在波澜不惊的日常里,她所做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第三个故事,一反常态的纯情戏码,Kristen的女同题材处女作或应贴上别的标签。

片段里最让人心动的是沉默,深邃的眼神里穿透现实的渴望。

Kristen饰演的律师Beth,接下深夜驱车四小时的教职,碰巧遇到无名饲马女,后者充满爱意的凝视模糊了叙事所需的情节起伏。

“I just knew if I didn’t start driving I wasn’t gonna see you again. I didn’t want that.” 这样不加修饰的台词一反镜头语言的精致,在制造脱离感的同时真实得可怕。

片子里依旧有不少显性的女权主义声音,比如Laura与丈夫打电话的时候谈到:It’d be so lovely to think that if I were a man and I could explian a law people would listen and say “Okay..”,或Gina对日夜操劳的慨叹。

近年来银幕上不乏独立女性形象,高等教育和体面工作像光鲜亮丽的壁纸装饰着其矛盾的社会形象,即便仅是对男性视角表面的挑战,依旧使得不少认露出了恐惧的面容。

而《某种女人》,在其冷静的叙事背后,在满是意境的画面深处,(这点与《她》异曲同工之妙)在女性地位上升的今天,敲响另一面警钟:如何看到被闪闪发光的正方形包裹着的伤痕累累的正三角?

(稍作解释,观念上的女性地位是正方形,而其情感的缺失和撕裂是语境里的正三角。

)电影媒介与窥视欲望密不可分,换句话说,电影进一步满足了人类的这项“本能”。

男性,或通过认同人物角色,或通过满足视觉需求,完成另一层面的征服,取得了亦真亦假的胜利感。

女性形象通常是叙事的阻碍,功能往往局限于提供奇观或推进男性角色发展。

影院的漆黑气氛是短暂脱离现实有力的背景条件,而沉浸于影片制造的虚拟空间里,往往实现了对性别权威的再次确认。

因而,越是对故事不可自拔,越无法拍出真正的女性电影。

而《某种女人》的特别之处,就是这种难得一见的抽离感,通过零碎的故事结构、点到为止的人物感情、最小化的戏剧冲突,呼唤观影的自觉性和清醒度。

一旦短暂地在某个时刻和剧中人物达成共识,下一瞬间即被猝不及防地拉回现实:因美国总统辩论而颇为热门的counter-mansplaining颇具感同身受的潜质,新时代女性事业家庭的双重责任亦不陌生,而陷入对颜值和智慧兼具的他者的fetish中不可自拔更是家常便饭,但不可否认,导演并不想制造情绪上的统一,每每观众即将投入情感,当头一棒来得恰到好处。

这与《卡罗尔》是截然不同的观感,后者制造的幻觉足以彻底将观众带入叙事世界,剧中角色美得如此惊世骇俗,美得在剧终时刻依旧沉醉,美得在现实中醒来时不知所措。

然而,《卡罗尔》更像是一部LGBT电影而非女性电影,因为它走得很近,又或许太近,近到女性看不到自己。

《卡罗尔》所缺失的,或许正是《某种女人》所强调的,一种发人深思的距离感,即使这和影片本身的好坏关系甚微,作为理解电影的另一个角度,偏文本内涵而非影像脚本的诉求,而最直接的感触便是观后的恍然大悟,即便在观影过程中不时抽离。

这又与意识流的普遍形态相呼应,发散式的思维,而非聚焦式的冲击,这或许便是《某种女人》在平静如水里孕育出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原因之一。

一句话总结,观影过程中,即便未曾有一刻完全置身其中,但始终以思辨的、交互的心态感受被软弱和不安囚禁的渴望。

既然每个人都是囚徒,困在这根深蒂固的社会秩序里。

 8 ) 某种

这部两年前看过一次。

看得啥感觉没有,只是觉得小K没完全收进她的角色里。

前几天看完《昨日欢愉》再来看这部,还是在开头没多久眼睛差点闭上了。。。

都不该说Kelly Reichardt是在压叙事(当然我用这个动宾组合用得很模糊…),其实是整个没有驱动力的。

不是把人物放在事件里凸显。

是人物在生活里偶然遇到事件。

而导演确实也非常收。

这种收的效果之一,是不会引导观众过早陷入太多的人物评判。

等到全部说完,观众就会和影像一样沉默。

因为要指指点点的手不知道往哪里戳了,戳谁都占不到什么道德高地。

人的为难。

导演以她的风格做了这样细微的传达。

不过有点纳闷的是导演在音乐上用得很大方。。。

尽管顶多只是加强一下即时的情绪,但以为也会选只是拨拨弦的曲呢。。。

说回这一部。

人的为难在这里就是女性的为难了。

笼统一点也许可以概述成女性在一个新身份里的尴尬,“某种女人”。

这个新身份是相对对女性的传统认识而言。

新身份,也许是一个新的独立女性,但也许也可以解读成是顶上了以往的男性位置。

这个点拎不清,但不能就马虎过去了。

一种真正独立的女性面貌。

是否可以假设这样一种存在以及如何在现实里为其开辟道路。

片中四位女性。

劳拉·邓恩饰演的律师。

其中比较突出的微妙是,律师这个职业及对女性特有的欲望/依赖的结合。

这一步,跨过头了就是性骚扰。

但没跨过头呢。

需要阐明的一点是,影像没有给出任何哪怕轻微的声讨姿态。

发生的似乎是平常不过。

我们放开去想,男客户对女律师的不信任、警察认为女律师去安慰胁迫了人质的男客户会更能平息事情、老婆跑掉的男客户会本能向女律师寻求安慰。

听起来似乎有着人情上的合理。

影片在此也不是要大大打出一个问号。

但观众得看到,身为女性确实会有这样的尴尬/难以应付/麻烦/…这是必须要承受的吗?

然后反过来还得接着问一句,女性应该承受什么呢?

(女性也不应该是不承受的。

)米歇尔·威廉姆斯饰演的母亲。

颠覆了所谓传统的家庭结构,她才是家里的顶梁柱。

那她所面临的境遇和男性一样吗?

她有发号施令的权力,但却失去了和女儿的亲密;丈夫听她作主,给出自己的体谅,但在代表家庭对外沟通时似乎还是得捧出丈夫的身份。

同样的,不是在声讨,只是去面对。

这里是家庭顶梁柱和女性偏柔软、感性的特质的结合。

莉莉饰演的牧场女工和小K饰演的律师。

这里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回环。

即在小K角色的表述中,妈妈在餐厅工作,姐姐在洗衣房工作,自己有幸可以做律师不用去卖鞋,听起来似乎是通往新境地的希望。

只是在律师事务所,导演安排了一次劳拉·邓恩所饰演律师的偶然出现。

回到莉莉角色与小K角色间的情愫。

不是说牧场男工和小K就会擦出什么不一样的火花。

重点就在于如果不是牧场男工,而是牧场女工,她在这种情景下对这样经历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

说大一点。

相比讲述生活中的男女不平,觉得片子更多引向一种探讨,即女性在突破这层藩篱后在生活中呈现新图景的可能。

非常非常细微的,并不一定是要去厘清什么,但要看到女性身份与其结合下所呈现出的特别之处。

 9 ) 某种女人

电影从开始到结束都以再日常不过的现实展现,描述着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最多呈现出来的一面——平淡的没有任何波澜的情感、再普通不过的生活轨迹。

她们,还有里面每一个出境的人,都只是卑微地活着,仅此而已晨跑十公里,就等于跑了十公里🏃‍爱情这种事,就像身体里有什么东西在沸腾,滚汤炖在柴火上,而理智只是一层薄薄的盖子。

 10 ) 一些人,一些事

《某种女人》里的风光实在是另一个主演:空旷、永恒,但又很私密、transient。

三个故事里有三个人(Michelle Williams, Kristen Stewart, Lily Gladstone)都是放下自己的正常生活,来到先无人烟的大西北部,或者建度假小房或是打短期工;三个故事里的都充满了无数我们认为我们独自一人的时刻——开车路上等红绿灯、洗碗洗手刷马搬草、到课堂脱衣服摘围巾——而那些瞬间才是最私密的时刻。

我去过一次美国大西北Wyoming/Montana周,第一次站在一片360度望不到头、空旷无一人之地,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otherworldly的、神圣的地方,从Lewis & Clark到《愤怒的葡萄》,从Thomas Cole到Georgia O'Keeffe,这就是为什么American West两百年不断吸引人们,并且某些程度上定义了America‘s collective psychic。

Sparsely scored and frugal with dialogue, 这片子的节奏和风格可以和阿彼察邦媲美,慢到让比较商业的Landmark Theater里的观众走了好几个。

但是同时,观众也成了另一个角色。

静下心来,我们不仅会注意到每个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更会注意周围观众在座位里挪动的声音,自己的每次呼吸、和所思所想。

然后在你陪着银幕上的角色开车、开车、停在一个红绿灯前、再开、再停的时候,突然有一种“这就是生活”的冲动。

其次还有这三个故事。

哦这三个故事!

首先,我不觉得这是三个故事分别是女人事业、家庭、爱情的triptych:一二都涉及家庭,因为二中的丈夫和一中的女主角偷情;三中涉及事业和家庭,当无依无靠的Lily Gladstone耸耸肩说,it's just a winter job的时候,你不免开始猜想她从哪里来、冬天过完会去哪里。

其次,我甚至不觉得这是一个关于女人或者女权的故事。

第一、二个故事有重要的男性:客户Fuller,有石头的老爷爷Albert。

某些程度上,第一个故事里的Fuller比Laura更让人同情。

导演把第三段故事里Jamie的角色,从原小说的男性变成女性,让故事丰富了很多,有了是暧昧还是友好、是同性还是异性的各种可能性。

讲了半天我认为这电影不是什么。

于是,我觉得这片子在讲人与人之间希望沟通理解、却无法沟通理解。

第一个故事里,Fuller不听Laura八个月以来好心、正确的劝告,让Laura很闹心;Laura关心Fuller,给他买饭吃,但是面对Fuller的精神依赖、让她写信,却又不知所措。

也就是说,Laura reach out to Fuller时,Fuller不领情;Fuller reach out to Laura的时候,Laura不领情。

第二个故事里,女儿似乎更喜欢爸爸,俩人什么笑话前仰后合,Gina问丈夫笑话是什么,丈夫不情愿的重述了一遍,Gina反而觉得不好笑。

两个人都试图在沟通,但是沟通了并不代表能理解对方。

第三个故事里,Beth主动过来和Jamie闲聊,问附近有什么吃的么,邀请她继续来听课;但当Jamie冲动地去找Beth时,Beth显然没那份情谊,Jamie还故装无所谓地说,没事别让我当误了你上班你要去就去吧。

在Jamie看来,这本不是她的自作多情。

导演和Vox访谈的时候说过以下一段话:It was just more like working women — not even just women, just people in this area — which allows for questions about relationships with strangers, different ways people live in community, or the family nucleus, versus solitude, whether that solitude is just being alone in a bar or alone in your bedroom, and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you can have with a stranger. Or the missed opportunities for a connection with a stranger. It's just kind of about people who brush up against each other. 大意就是,我感兴趣不只是女人,或者说是人,如何面对独处和群居,如何能和陌生人擦肩而过,或者和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之间建立复杂的关系。

某些程度上可以说,第三个Kristen Stewart和Lily Gladstone之间的故事最动人心弦,甚至相比之下,第一、第二个故事弱了一点。

但有了一二,才和三一起,构成了成了一个清明上河图一样、轻描淡写但是涵盖万千的当代人与人交流的全景图。

——————不好意思角色演员名字互换有点混乱,以下是人物清单:第一个故事:律师Laura Wells (Laura Dern饰),客户Fuller (Jared Harris饰,哦Lane Pryce!

你不知道再次看到你的脸我有多高兴,Mr. Harris),情夫Ryan Lewis。

第二个故事:妻子Gina Lewis (Michelle WIlliams饰),丈夫Ryan Lewis,,女儿,卖石头老爷子Albert。

第三个故事:年轻律师Beth Travis (Kristen Stewart饰),农村帮手Jamie (Lily Gladstone饰)。

《某种女人》短评

唠唠叨叨毫无看点

4分钟前
  • oudanny
  • 很差

阴郁的天空,沉默的人,凝滞的空气,仿佛热寂后的世界。每年冬天找个北部城市往暖气片旁边一靠就是这个感觉。这有什么好拍的?

6分钟前
  • 桃花剑仙
  • 很差

这电影还想冲击奥斯卡?

8分钟前
  • 孟凡成
  • 较差

just fine.应该再慢一点的,雷查德真是太信任她镜头下的演员了。7.3

9分钟前
  • 空白岸
  • 还行

boring

14分钟前
  • 来自仙女座
  • 较差

始终被无边无际的孤独笼罩,叙事太平毫无波澜难以入戏。

18分钟前
  • 木子汐
  • 还行

女人的三张脸,也不止三张了。

21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确实有点厉害,怪不得这么快就被CC收了,是很容易想起海曼的格局,但导演手法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将平凡人平凡事拍出了史诗感,剧本也不像海曼那样处处心机。Lily Gladstone表演太赞了,没有提上女配很可惜,小米也让人第一次觉得不用哭哭啼啼也会演戏。

25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并不能理解所谓女性电影,只能感受琐碎日常中人物遇见,产生的情绪,交往中的罅隙都只能各自消化,孤独和无所适从

29分钟前
  • 噬辣狂魔小泽条
  • 还行

今天一整天都在下雨,和片子里沉闷失落并无二致

33分钟前
  • Настя
  • 还行

无聊的电影

38分钟前
  • 灮。
  • 较差

太强了

43分钟前
  • 808
  • 力荐

三个女人的故事(也可以说是4个),虽有细微关系,其实完全可以看作互相独立。设定在美国西北部,地理位置很接近加拿大了,时常出现在远处的雪山,空气中总弥漫着生冷的寒气。有些仿佛东方留白的美感,也切中美国西北的寂寥,大量琐碎细节的镜头,尤其第三段牧场放马重复过数日相同的节奏。女性电影,同时也是独立电影。没有高潮转折,都是细腻的情绪,克制的表达,无疾而终的几个小事。

46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还行

看了前两个女人,完全GET不到表达;第三个女人隐晦的同性恋还稍稍有点意思。

48分钟前
  • 执念兔子
  • 较差

看暗潮涌动的[某种女人]的时候,我一丝大气也不敢喘,生怕打搅了电影里人物的生活。现实主义不是把现实搬进艺术里就好了,而雷查德是北美独立电影导演里少数对现实生活里的画面有敏锐感觉的作者之一。从这部电影里去读解出什么政治讯息的试图是粗暴野蛮而毫无意义的,一切都已在那里。因此这才是me2年代最为政治的作品,行走着的身体政治看上去如蒙大拿的风景一样冷漠,但谁也否定不了它的存在。

49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荒凉的蒙大拿州,三个(四个?)女人的生活默然交错。淡淡的笔触折射出生活的艰辛、婚姻的坎坷、友情的难得。符号意味很强,女权主题也略简单化,然而真挚细腻的手法颇能感染人。

52分钟前
  • 西木的风
  • 推荐

每一个故事都是在说: I wish I was a man, but I'm not. It's fine.

56分钟前
  • particleswreck
  • 力荐

安叔也许会和雷查德相见恨晚。可惜由于是短篇故事集,匀到每集主角的时间不够,导致挖掘与刻画的主题略为重复,如果通过互动结合转化为群戏会好一点,复杂叙事短板依旧,只借女性主义主题做支撑过于单薄。

1小时前
  • Poros
  • 还行

摄影和剧本都爱得要死!简约又凛冽的风格让我想起《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平淡生活中三场小小的冒险:深夜被卷入一场谈判;向老人征求购买石材的许可;开车四小时只为见心上人一面——在车上,或是在马背上,总之是在路上;目光所及一片萧瑟,刺骨寒风中,纵有千端思绪,更与何人说?在第三个故事中,雷查德捕捉到了最动人的东西:目送心上人离去时女孩眼中的闪光。片子确实是有一种只属于美国的特质存在的,我不认为其他国家的导演可以拍出这种感觉。

1小时前
  • 折叠兔
  • 力荐

2021/1/25

1小时前
  • livinglow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