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很没有情怀 远没有我的团长我的团和冬与狮有内涵 你去看看叫尖刀连的都是什么剧第一集开头也远没有团长和士兵突击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反而充满了说教主旋律的味道看到一半就是女人 爱情 ,两个男人谈苦哈哈的谈悲情 然后一堆口型对不上再看一眼编剧 兰晓龙只是作者挂名吧 跟编剧:刘慈欣 一个意思后面那个编剧陈琼琼才是真的编剧 这剪辑只能说一眼大开门高希希本来很大的期待 现在可以先弃了 如果以后8.5分以上证明我眼瞎了
看到第六集,只想把编剧和导演拖出来问问,占着主流媒体,消费着黄金时段,你们到底做得怎么样啊?
剧情拖沓,台词干瘪,演员做作,你们对得起这段历史吗?
对得起先烈们吗?
欺负观众没看过兄弟连?
算了!
劳资把麦克风交给诸葛先生: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编剧,我们也算是世交了,以前我经常和你爷爷下象棋。
有一次,你爷爷只剩下一个象,我只剩下一个士。
于是,我提议让象和士都过河,你爷爷答应了。
你爷爷就用他的象象我,我就用士士你爷爷。
你爷爷又用他的象象我,我就又用士士你爷爷。
你爷爷象我,我士你爷爷。
看了一下开头,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渔民中老年个个红光满面、青少年胶原蛋白嘟嘟脸,衣服布料平整光滑,甚至没有褶子,像极了现在旅游区富裕的村民,至少也是小康水平。
演员的表演更是一言难尽,就像表演课上的大一学生,拼命去展现自己饱满的情绪,俗套得如同教科书里的文字——对于朝鲜战争的志愿军题材,导演、编剧、道具、演员…有一点敬畏心吗🥺
就这个名字《冰雪尖刀连》放在80年代也是失败的名字,估计不会有好的票房。
能不能正常一点,这是怎么搞的,大家看过吗?
豆瓣评分也是关闭的。
是不是已经票房不高啊。
长春取景没问题,你发布电影内容又是其他地方的。
是那个时代的,抗美援朝战争吗?
为什么以前没有听说过这部电影。
宣传不够,还是什么原因。
真心不好看,高希希水平不咋地,废话真多,万里竟然成小混混了,而且剧情乱七八糟的,全是废话,水太多,整个三集都是废话,到现在还没去朝鲜,搞笑了,这也算是长津湖,钢七连,笑死了,高希希不要侮辱经典了,什么玩意儿,高希希不要拍抗战剧了,技术不行,比不了康红雷,真心不如人家,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也谈《冰雪尖刀连》团长政委饰演者年龄偏大,与那时事实不相符的问题。
该剧团长、政委这两位饰演者看起来为60多岁,政委满脸巴子,形象不佳。
经有关资料介绍,抗美援朝时期我国志愿军许多军长、政委大多才35一40岁。
(详见本帖图2截图文字说明),这或许是该剧选择演员年龄的一大失误呵!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该剧激情演绎志愿军钢七连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铁血军魂和报国情怀,充分展示钢七连指战员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的钢铁意志和英雄气节,让广大观众而肃然起敬,是必须充分肯定和称赞的!
新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生活保障物资极度缺乏,在零下40摄氏度极端恶劣的战场环境中穿插行军,七连指战员们在长津湖战役中身着单薄棉衣,吃炒面、啃土豆、斗严寒;走在前面的五连指战员由于缺乏防冻经验,不少战士冻伤了手脚,他们告诉七连战士们千万不要脱鞋,要注意保护手脚,防止冻伤。
志愿军指战员与武装到牙齿拥有飞机、坦克、大炮的机械化美军奋勇作战。
在敌我武器装备对比如此悬殊,严寒冰冻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坦然面对,勇于战斗,敢于冲锋,善于坚守,没有一个人后退,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因为战士们知道他们身后,就是可爱的祖国,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是家国重任,是保家卫国的伟大使命。
人一生很难从事自己爱好的工作,尤其是在中国上世纪,温饱尚且成为头等大事,哪有闲情逸致搞爱好,于是很多这两年冒出头来的导演都不是电影科班出身,比如路阳、比如郭帆,好像都是学工科,为的都是先糊口再说。
现如今有钱了,孩子想干什么,家长不说倾家荡产支持,至少保证闯荡失败回来,有吃有住,不至于流落街头,这就够了。
于是很多艺术家就诞生了,在电影方面也是如此,爱好电影、投身电影才能拍出好片,以为只想着赚钱,最多就是拍蹭热点的流水线制作,甚至排泄什么自己都不知道,不过也无所谓,只要赚钱就好了。
佟大为当年拍过一部《狙击手》,因为是感兴趣的题材,所以随手拖了几集,没想到一下就看到了片中盗用《风语者》炮击的镜头,这种做法就如同在吃饭时吃到了苍蝇一样恶心。
也许导演和制片不在意,反正赚钱就好,认为观众看不出来。
除了没有职业道德之外,最重要的的就是说明他们不是真心喜欢影视工作的,只要是喜欢电影的人,是不会看不出来的。
十几年过去了《冰雪尖刀连》再一次挑战影视爱好者的底线,第一集字幕出完,开片不到4分钟,在志愿军冒着美军飞机轰炸渡江的镜头后面就接上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诺曼底海滩登陆美军在海水中挣扎中弹的场景。
这是在中央一台播出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审核通过在黄金时间向全世界播放,属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扶持的项目,换句话说纳税人是出了钱的。
不知道导演和制片是觉得这片子拍出来不会放,还是观众眼瞎看不出来。
今时今日,我们有真正爱好影视工作的年轻人,为什么还要资金和项目交给一个孤身一人在国内赚钱的老头呢?
作为从事影视工作一辈子的人,如果他看过成品,不会看不出来的这么明显的疏漏。
合理的推测是,这部片子在拍摄、剪辑、后期制作很可能都是外包给影视外行干的,如此敷衍才能解释片子开头的漏洞。
既然不在其位,为什么要做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为了名,央视大戏他导过多部;为了钱,似乎人家也不缺钱;只能说是接到了上级交付的任务,不得不去。
为什么要交给他呢,这就不好说也不能说了。
拿国家的钱,一点不上心,纯粹就是摸鱼混日子,是不是只参加一下开机仪式剪个彩就撒手不管了,有关部门应该好好查一下片子的主创人员,也许在高墙里踩缝纫机的演员就有导演和制片作工友了,逢年过节搞个活动,编演人才都有了。
真是越说越生气,为什么我们的影视作品总会出现这种老鼠屎恶心人呢?
不是水平不行而是态度问题,网络电影资金少,但爱好电影的人一样很投入的去拍,比如《羔羊游戏》几乎没有一处优点,但演员和导演却尽了全力,至少态度端正,想拍一部好片,本事不济,演技稚嫩可以慢慢磨炼,只要一直努力,总有一天会拍出合格的电影,再说了,人家也没花国家的钱。
PS:2023年国内电影票房必将创造历史,蹭热度的《冰雪尖刀连》只会是过眼云烟,被恶心的观众多看几遍《长津湖》洗洗眼,也就算了,不然能怎么样,只希望未来不再有此类事情发生。
剧情拖沓俗套,文戏狗血。
地痞流氓熊孩子,万里简直是无恶不作的二世祖,为了叛逆作恶而作恶。
前十几集的重头戏都给了万里,哪怕是个傻子,进队伍的第一件事也得是学会遵守纪律。
动不动溜号,动不动掉队,动不动惹事,没有一个教他军规军纪。
烂俗的流氓刺头叛逆少年建奇功,违反纪律才是正解套路,瓦解我军思想工作作用。
我不喜欢给一部作品差评,我非常尊重每一位为了一部剧付出心血的工作人员!
但《冰雪尖刀连》,对不起,在即将大结局的时候你触碰到我底线了!
我不想拿这部作品去和《冬与狮》比较,也不会去和影版比较!
这部作品从立项我就在关注,开播的第一时间我就蹲守到CCTV-1,我很喜欢这段历史,尽管心中有达不到预期的准备,但我还是耐着性子每集都看!
第一集使用《拯救大兵瑞恩》的镜头我劝自己这应该是工作人员的失误。
但今天的23集,这种情况再次出现!
我从不否认《拯救大兵瑞恩》是部好作品,影视剧中借鉴也非常正常!
优秀的拍摄手法值得学习无可厚非。
但几乎一模一样的怎么界定,翻拍?
抗美援朝,先辈们用血与肉让中国人民重新站了起来。
我们还原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需要借鉴曾经是敌人的美国人的作品?
真就师夷长技以制夷呗?
借用吴京老师的名言,贱不贱呐?
兰晓龙的书,确实碎片化很难还原。
但《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何能做到呢?
可能有的朋友就说,时代背景和战争都不是同一时期,很难拍!
如果国内没有相关的相关题材,OK,我理解,但国内是有优秀的抗美援朝作品的,《长津湖》两部曲,张艺谋的《狙击手》姑且都不提,那提提《上甘岭》《英雄儿女》如何?
什么?
电影和电视剧不能比,那我们来聊聊《功勋》里第一篇章《能文能武李延年》如何?
6集的篇幅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还有几个演员都是重复的,就拿同一个演员鲁诺饰演的罗厚才和布认命来讲,罗厚才满嘴顺口溜,与班长不和,但在战场上,那就是可以放心把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
而布认命怎么说?
谎称与宁宁无关用党员身份做保证?
以小见大,这就是差距。
最后,我想说,“翻拍”请审时度势。
抗美援朝,不是廉价的口号,那是先辈用血与肉拼出来的丰碑,我们不该,也不能把他们当做捞钱的工具,他们需要尊重,更值得被铭记!
实拍,现场录音,道具极其简朴,摄影好像用的手机一样,演员演技也一般,但拍范公,多给一星。看着看着倒觉得很质朴,哈哈。
爸妈在看的~
拍得比较烂
没想到这小成本制作的群演剧看得我眼花缭乱,哈哈,冲着范仲淹去的,还不错,主要是摄像太拉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