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很精彩,比恐怖游轮好点,毕竟算是新电影。
情节真心不错,我一开始预感到会是无限循环,但还是有点期待最终男主会逃离出去。
如果最后火车相撞全死了,那说明唯一一个经历整个循环的男主也死了,那下一个循环又是电影的重播吗?
男主也是一开始表现的最自私胆小的那个,继续新的循环。
那么问题来了,女主开局时有问过男主手上符号是什么?
男主的循环到底是不是女主操作的。
还记得浴缸里第一个死了的男主说的,远离女主吗?
他如何了解这一切?
他经历过整个循环?
但是如果了解,他怎么会死,毕竟结尾火车出事人死了,新的循环应该是男主开局下地铁,也是没有一点意识到自己在循环的时候。
男主变化是很大的,变得更有感情和智慧。
本来结局我还为男主女主默默欣喜,画风一转,竟然还身处循环。
和当年看恐怖游轮何其相似。
好在个人觉得比恐怖游轮好看的多,毕竟爱情亲情戏份多。
如果有继续,那一定会更精彩,电影中唯一一个坑没填上就是浴缸里男主说的“远离安娜,一切源头都是她(大致差不多的了)”。
明明意味深刻,应该有所明悟才对。
其他的镜头都与每一次男主或女主死去衔接上,也就是所谓的“新的一轮循环”(小循环,毕竟在我看来电影结束才是真的大循环)。
电影结束的男主并不是一开始的那个,一开始的那个在看完录像后依旧很懦弱自私,他说了句“安娜有录像,她叫我去警察局...”然后想夺门而逃可惜失败。
然后女主在转角处撞到了“男主”,也是这个时候一直活到影片结束的那个男主。
虽说悬疑片有悬念理所当然但作为强迫症的人,有一种“想知道一件事的答案偏偏无从解惑而欲罢不能”。
如果真有人解答,那一定是《逃离循环2》。
和蝴蝶效应一般。
2017年的时候,看过这片子。
当时刚离婚一年,对情感方面的事情很悲观。
那时候我觉得,这片子并非描述时间循环。
而是表达爱的循环。
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无限循环。
男主角从一开始不爱女主,要一个人逃跑。
逐渐转变为更爱女主,要跟她长相厮守。
最终因爱的力量而变得更聪明更敏捷更强大,并战胜boss。
所以逃离循环靠的是爱。
看起来很美好是吗?
可惜最后女主角画的 “∞” 让整个故事大反转。
“ 逃离安娜,救救自己”。
我想这段莫名其妙的对白才是故事核心吧。
以爱的名义困住另一半,这个故事在《消失的爱人里》已经讲过了,崔健的《花房姑娘》也是也是这么表达。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没有爱就没有力量,有了爱又堕入无间。
人生就是这样循环,逃不出去的。
2022年02月。
我重新看了一遍这部电影,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以前看这片子,感觉很悲观。
认为人生必然因情感而陷入无限不重复的悲惨循环。
所有生活琐事里的不愉快,都因情感无法互通而持续重复。
人的情感,总归还是负面大于正面意义的。
我现在成熟了一点,有些不一样的思考了。
突然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正能量。
女主角想要得到男主角的爱,最终得到了;男主角想要变的更强大以摆脱boss的控制,他也做到了。
说的大一点,女人想要家庭幸福,男人想要改变世界。
这些他们俩都做到了,最终都成功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爱过程虽然很艰难,很辛苦,而且很大的风险。
但是真心相爱,结局一定是升华的。
所有的磨难都有回报,都不会白费。
他们俩儿成功,都有一个契机。
那就是觉醒。
男主角第二次重复,突然觉醒了。
女主角撞到路人,突然也觉醒了。
女主早就知道生命就是在重复的挣扎中觉醒并升华。
并且她不断的以各种方式试图让男主明白这个道理。
她知道又要开始新的试炼,所以坐地铁的时候在他手上画“∞” 以示提醒。
并且她显然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无限循环。
因为男主内心有爱,所以他们可以轻松面对下一次循环。
最后男主角被画上 “∞” ,他又一次觉醒了。
觉醒要靠天赋或机缘。
但爱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很强的选择。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向死而生。
不断觉醒,不断超越,最终走向圆满。
这一切的动力,都是爱。
男主第一次与男主面对面说话是什么时候?
是在浴缸的时候,男主掀开帘布,躺浴缸的男主说“是安娜”,并让他要设法“逃离安娜”,才说完,就挂了。
据此看,这个躺浴缸里的男主一定是第一个经历整个逃离过程并成功坐到地铁的男主!
注意,是整个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
剧情开始的时候,镜头不是好几次闪到当时的男主右手有一个标志的么?
纹身一样的标志。
这个标志哪儿来的?
就是影片最后,即男主成功坐到地铁时,女主给他画上的!
是一个横“8”,表示“永远”(可以被水洗掉的,后面有一幕,男主就用手去抹掉这个标志)。
所以,最后成功坐到地铁的男主,并在女主给他画上一个横“8”之后,终于明白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女主“安娜”,所以,他当时是惊恐的,惊恐自己竟然还处在循环之中。
因此,整个剧情如下图所示:
所以,男主最终还是无法逃离这个“循环”!
循环的真正源头是她!
是她!
就是她!
那个叫安娜的她!
这个死循环是她的局!
这个局(循环)就是要筛选出一个爱她(不会抛弃她)的男主!
你看她在地铁给男主画横‘8’前后的表情了吗?
意味深长呀。。。
如此看来,女主安娜完全就是个心机婊啊(手动微笑)!!
她问:“永远吗?
”男主答:“永远。
”不是永远,你就死了!!!
哈哈哈……编剧太厉害了,剧本本身已超越了一切观影享受!
PS:特别提醒一下,本片的循环是动态的,每个循环的过程(细节)并非一模一样!
很多人连这个都没注意到,就说本片到处有BUG,BUG的不是本片子的剧情,而是你理解角度与理解深入的问题。
应该说这是一部硬的片子。
几乎没有硬伤,除了洗手间里面的那个熄灯的瞬间。
至少我认为这里的链接是一个bug似的过渡。
没有《恐怖游轮》处理那么自然流畅。
我不知道最后一个男的是怎么出来的,如果那是循环的话,那么他不应该说,莫比斯环是什么东西?
他应该知道的,因为早前就知道这个是在他手上,而且,也只是抹了一半而已,应该还有一半在手上的。
有可能是因为那个熄灯,重新启动了一个全新的循环,在这个新的循环里面,冒出了一个新的角色。
还有他穿的是一件新的衬衣而不是白色棉质内衣。
也有可能是最后的那一幕就是时间轴的开端。
但也无法解释,他为何像左边看过去会是一副惊恐的表情。
所以这个也被我否定了。
乞丐老人是关键线索,影片开头和末尾,他身边绿色围巾的女士的面是不同朝向的,可以说是不同的时间轴。
所以我认为,新男主有可能不是看到旧男主,至于看到什么就不清晰了。
所以,我认为这个电影本身粗粗看,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细看还是有问题。
不过说回来,人家又不是做成物理教学或者数学教学纪录片,没有所谓,好玩就好。
由于bug问题,我觉得应该给4星的,不过男主的演技太好了,超水平,又加了分。
给5星。
1.这是不是N个平行宇宙混搭的统一展现?
由一盘古老如贞子年代的录像带引发的多重命案……2.不是《蝴蝶效应》《明日边缘》那种每次都重头来,是快进一点、再快退一点的混剪,是118这个数字:工具*2的循环3.所以说,男主话密+不同平行宇宙的他性格有差异性☞套路有长有短☞但结局类同4.普京大帝有句话说的话,拔出枪来是为了射击,要不就不要拿出来嘚瑟!
基本都觉得是女主设下无限循环,筛选爱人,这点在后面女主出逃路上撞到人后,发现不是男主而一脸疑惑 可以佐证。
以有∞的初始1号男主上地铁为循环的开始,至影片结尾获胜1号男主看到吃面包的乞讨者,此为循环A。
循环A中除了男主会同时存在几个,包括女主在内的其他人只会同时存在一个。
处在循环A结尾的获胜男主向镜头外看去,一脸惊恐,根据剧情推测应该是又一个男主 初始2号,而此时,在镜头外的男女主家里面,应该还存在一个女主2号,这就与之前 循环里只有一个女主得设定相悖,因此初始2号应该与获胜1号是处在两个不同循环里的。
获胜1号男主是否逃出循环?
个人认为并没有。
循环既然是女主为筛选爱人设下,如果获胜1号已经符合女主要求,那么所有的循环都应当终止,如若一直循环,岂非毫无意义。
而结尾表明循环仍在,获胜1号只是取得阶段性胜利,女主还在考验他。
点明循环由女主而起的浴缸男主是否是上一任获胜男主?
应该不是。
在获胜1号的循环结尾,贩毒头目已经死了,且贩毒头目虽然也在循环中反复出现,却一直是个没有之前记忆的NPC角色,除非循环重置,否则不会复活。
而浴缸男主是被贩毒头目枪杀的,即可证明浴缸男主非上一任获胜男主。
关于浴缸男主为什么知道循环是女主的问题。
片中男主的选择可大致分为自私型,抛弃女主,这几个最后都挂了,以及爱女主的获胜1号。
浴缸男主可能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他并没有纠结爱不爱女主的问题,而是关注循环本身,找寻答案。
有一个片段,是获胜1号男主返回爸爸的办公室去拿事先放在这的毒品,当时他数次望向办公桌的方向,表情比较奇怪,但是镜头并没有给出办公桌的镜头,男主到底看到了什么?
男主爸爸为什么没在办公室?
这些影片没走给出解释,而这一小段不寻常很有可能与浴缸男主那条循环线路有关。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女主被撞时,旁边的路人中,有一个帽子男是有之前记忆的。
女主第二次被撞,获胜1号想去救女主,帽子男指着男主说“这一幕我见过”,然后获胜1号被吓跑了。
但是这个坑最后并没有被填上。
我觉得这片是最复杂的一部时间循环的电影,同时具备平行 宇宙重叠和闭环循环的效果。
整个大宇宙就是个时空闭环,在这个闭环的时空里所有的事物互为因果,又因为重叠时空的加入导致因与果同时存在同一个时空里,彼此产生互动。
下面说几处重要的细节来详细说明这个理论最后在地铁里同时存在两个男主,一个和女友坐在一起,另一个独自在远处坐着就是给乞丐面包的哪位,为了方便解说分别设为A和B,因为A男主手上刚被画了8,所以可以把B男主看成是A男主的未来版,也就是“果”,但是又因为B男主之后一系列的行为才出现的A男主,所以B男主又成为了A男主的“因”男主去医院的时候经过了精神病区,有一位精神病人自言自语的说自己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非常有趣,由此可见时空重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早就有这现象了。
女主出车祸的时候站在楼梯上的男主看到了另外两个自己,看见男主的每一次不同的选择都会产生另一个平行世界,而其它平行世界里的自己都会重叠到一起,最终哪两个自己都被干掉了,当另一个自己被干掉的时候光线闪耀,尸体消失,象征了另一个重叠时空的消失(根据薛定谔理论推断时空是以自己的意识为存在基础的,当自己的意识消失了那么与自己意识相联系的那个时空也就随之消失了)也只有这样世界才不会因为多个时空的重叠而崩溃
结尾处,男主角高高兴兴的带媳妇回家过年,鞭炮都买好了,结果一抬头,卧槽,这不是那个我开场碰到的老头吗??
老头从口袋掏出的不是我之前给的半个面包吗??
带着这个想法,男主角扭头一看,表情十分震惊。。
影片在此结束。。
没错,循环无休止,这只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
整部影片90分钟,大家看着看着,懵逼了。。
懵逼的原因在于,明明是循环类电影,就要重复重复再重复,但从影片主视角的来看,有好多过程,主视角并未经历过。。
于是,大家就很容易联想到看恐怖游轮时的心情,一样是主视角、一样是一个环境,但从头到尾,好多过程主视角杰西并未经历过。。
对比两部影片,惊人的相似。。
比如,《恐怖游轮》中,主视角并未经历过在餐厅碰到自己的过程,只是后来为了打破循环,刻意去餐厅见另一个自己。。。
而《逃离》中,主视角也并未经历在地下车库碰到另一个自己开车的过程,也只是为了打破循环,倒车引另一个自己进来,来那个人对视,然后驱车离开。。
再比如,《恐怖游轮》中。
主视角并未经历过在夹板一层被自己直接打死的过程。。
而《桃林中》。
主视角并未经历过在浴室被另一个自己把头往镜子上撞、然后用袋子闷死的过程。。
太多的相似之处。。
尤其是结尾,《恐怖游轮》的结尾,主视角继续上船,开始循环,去经历之前没有经历过的过程,比如蒙面杀人、在甲板上被直接打死等等。。
而《逃离》的结尾,主视角一样继续坐地铁,开始循环,去经历之前没经历的过程,比如躺在浴室中,说离开安娜的那个过程、被自己闷死的那个过程。。
整体来说,虽然是匈牙利版的《恐怖游轮》,并且套路也和,《恐怖游轮》一样,但整部影片营造的气氛和悬念还是非常不错的,并且比起恐怖游轮,多了一层内循环,满分10分,可以给7.5分
这个故事说的是男主和主在最后一次任务时反水了自己的老板,通过他的录像机录下的视频得知,发现自己在时间循环中徘徊,永远无法逃出。
可是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事?如题。
男主为了女主杀死了自己的老板,为了保护女主,这件事也将这样开始了。
做这件事的前题是做出了新的选择,但是女主在这时间里必须死,但没死。
所以就这样创造了另一个自己,也为最后的大循环做了一个铺垫(因为有了两个自己)。
如果男主不是为了爱去救女主其实就根本不会有这个循环的。
所以一切都是爱,爱很伟大,男人会愿意为了爱情付出一切
看了很多类似的电影 由于智商不高 每次都要智商140的老公陪同看完才行 = = 看完以后 我纠结了一晚 因为我觉得男主还在之前的LOOP里面他只是在火车上最后看到了自己但是我老公不这么看 老公给我画了个图 意思是结尾的时候 进入了新的LOOP
按照逻辑 2个时空的人相遇不是其中一个会消失吗 例如《年鉴计划》那种难道同一个空间可以有N个自己存在吗?!?!
比如医生爸爸之前在病房接待了儿子儿媳随后下来抽烟又遇到了借车的儿子他不会觉得奇怪吗车祸现场 吃瓜群众看到男主逃跑结果另外一个男主又来了 他们不会觉得奇怪吗……阿……脑子混乱了 因为这个LOOP电影比较新颖 我的低智商还是只能看看《明日边缘》 那种死完重新再来 会好理解一点……此外影片很多地方还是比较粗糙的比如一开始打开行李箱的内衬用的是电动螺丝 等到药物放进去以后 就随便一关 不用螺丝密封了??
无论如何 总体还是不错的 毕竟有全新的观影体验
可看
故事叙述挺正常的,三分给它,至少讲完了一个故事。但是这是什么结尾啊😅编剧和男主一样,硬编编不下去了吧…
报看 节奏奇慢无比 其实可以作为电影足够讲好故事了 分成四集 女主还是洛基的反派 刚看完洛基非常讨厌她 男主穿衣打扮有范但真的一点也不吸引人 怎么大家就都爱上他了
搞得云里雾里花生卷大肠…结局竟然…这么烂…虽然我很喜欢女主清醒地抽丝剥茧最后又毅然离开的样子…也很喜欢引入打生桩这个概念,但是这个破房子,太不智能了,这些男人,都表现的太生硬了…三颗星吧还是
可看,但是看完觉得没有啥,唯一的体会的是,遇事要冷静
我还觉得挺好看的,先是看到解说,结果更新的太慢,果断搜原片看了下。女性的表述我觉得还挺细腻的,艾玛安全感的缺失让人焦虑,珍恩失去39周孩子的痛楚一般人真的很难感同身受,爱德华也是个可怜人圈在了自己画的牢笼里。配乐把氛围感拉满,前男友那个外表看似的好人却是最大的恶人,一时分不清谁值得可怜谁值得同情。安全感谁都给不了,自己不强大,永远救不了自己。
现在还在看最后一集,还没看到最后,但是我想说,男主都说分手了,艾米又不马上搬出去。另一个女的怀孕了,又怀疑男主,那就不要生啊,到处去问,去调查,既然不相信就离开,而不是非常正义的说你就是有问题。到底想证明什么。我是女生,也很讨厌控制欲强的男人,但是其实双方都有错的。不合适就分开。艾米角色太不讨喜了,跟着男性友人回家被强暴不敢报警,被发现又谎称别人闯入家中持刀强迫。甩掉前男友和男主在一起,各种作,男主提分手她也不离开房子,被坏人找上门不报警还要前男友来守护。看得真无语。这些女子觉得对方有问题立刻转身离开就好了,住在别人家,又骂别人,意思别人要把房子送给她?看得生气。男主真无辜。看到最后一集一半、感觉那个一直好形象的前男友才是坏人。
男主看起来不具备任何一点魅力,感情的发生描写也很潦草,很难带入,男女双方的纠葛没有根基,强行推进。
最后的男主还是继续招募租客,他没有选择改变,这应该算be了
一直提着心看到最后……还是要有勇气面对真相
好喜欢结局
一集,有一些悬念但不多,两女很像啊,脸盲了
好傻
这房东明显不像什么好人,这么极简,反而好像在遮掩什么,连续三个对象都是长相类似的卷发非裔女性(实际上长得并不像,只是发型像,剧中非说像),第一个是老婆Elizabeth。第二个是租客Emma,和对象Simon一起入住,但因为Emma在交往中被性侵(后面说明施暴者是Simon的好朋友saul),导致两人关系破裂,房东Edward趁虚而入。第三个是租客Jane,怀孕39周胎死腹中,很崩溃,同样房东Edward趁虚而入。I think three is a pattern, 当然,也有可能房东只是特别强迫症,只喜欢同一种类型,在筛选租客的时候下了功夫,因为那么多人申请、面试,房子还空了3年。但是我觉得这个反转虽然并不出人意料,但是却有些违和,疑点那么多的人竟然不是杀人凶手。不过生活中好像确实是这样,处处都充满了未知,知人知面不
很不错的剧啊,确实惊悚,不是那种一惊一乍的,而是从心理上让人感觉深深的压抑,看到后面都胸闷难呼吸了。性侵创伤、情感控制、失去孩子的内疚、移情,步步深入,把女性创伤的隐秘又沉重拍得很好,女导就是厉害。
用悬疑的方式讲一个女性主义的故事,但是两个女性之间的联系很弱啊,最后的反转也不是很出乎意料,好在比较短,不算浪费时间
一星给秋天的伦敦外景,一星给服装,男主太丑了口音低级个子又矮,这个人设Mathew Goode之类才撑得起來
你不走非得在这浑水里淌着,谁能救你?
mark自己不要看,怎么可以每个角色都那么让人讨厌。。。
故弄玄虚,不合理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