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走廊
Коридор бессмертия,生死补给线,Koridor bessmertiya,Immortality Corridor,Convoy 48
导演:费奥多·波波夫
主演:阿尔焦姆·阿列克谢耶夫,阿纳斯塔西娅·齐比佐娃,伊戈尔·亚索罗维奇,阿尔焦姆·梅利尼丘克,亚历山大·亚岑科,达利娅·叶卡玛索娃,阿纳托利·热廖夫,亚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9
简介:描述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发生的历史的爱国战争悲剧。女主人公玛莎亚布契金才16岁,她充满了未来的野心和目标。像所有的人一样,在毕业后,年轻的女孩都在制定生活计划,准备进入大学学习,并获得她所珍视的专业。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它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梦想被即将到来的战争的严酷和无情的现实所粉碎。玛莎很快就要长大了接下来,主..详细 >
挺感人的
寒风烈酒下的俄罗斯人张口便是诗句,搪瓷缸一碰就是豪情,喊出了胜利,碰出了乌拉!
虽然有点模式化,但还是很好看。
毛国继《边疆》之后又一部铁路题材战争片。关于列宁格勒围城战时那条著名的死亡走廊——通往拉多加湖畔什利塞尔堡要塞的29公里铁路的故事。俄国人这几年频频致敬坦克,这次终于轮到了蒸汽机车。但主角却是一群英勇的女列车员,也算符合当今女权政治争取的主流。如果你喜欢火车,本片90%的内容都是你的爽点。俄国人在厚厚的涅瓦河冰层上临时铺设铁路,火车碾过去的时候吱嘎作响,太他妈刺激了。不过印象最深的一个长镜头,却是德国飞行员跳伞时,茫茫的拉多加湖上空浮现出一只洁白的小花,刚要感慨一声浪漫,下一秒就是一群俄国大妈挥舞着铲子冲了上去,把落到冰面上的弗里茨剁成了肉泥……
戰爭打的就是後援。
好像并不怎么好看,平淡无奇的一部电影,导演对炸弹威力的大小有着自己的见解。
二战期间,苏联人在德军炮火覆盖下建造了一条连接列宁格勒与大后方的铁路运输线,不仅运输物资、转移孤儿,还运送了日后制造核弹的物理研究室及科学家。影片没有很好地营造出气氛,设置的很多危机都草草解决,从头到尾紧张感都是硬靠炮弹炸。浪费了好题材。
苏联人喜欢用走廊这个词吗?啥时候拍米格走廊
主旋律战争电影,我发现近几年俄罗斯很能拍摄这种主旋律电影,伟大的战争塑造伟大的人民,这大概是俄罗斯现在最为需要的,重筑民族精神。可人还是活在现实之中的,过去的辉煌永远属于过去,人们还是要为今天的面包、牛奶而忧心。
真实的故事有力量,但片子可以拍得更好的。喜欢火车,以后再参观火车博物馆的时候可能会揪起更多情怀。
非常值得一看,连俄罗斯女人 ,都表现出非凡的斗志 ,最终全面赢得战争 显得顺理成章。修铁路桥 残酷的 施工环境,不断遭到轰炸的运输铁路线,整体剧情张弛有度 。其中有一个梗 ,俄罗斯人对爱沙尼亚人表现出鄙视,在另一部电影一九四四中,有详细的介绍。
简介有误,这是开火车,不是修铁路
战争是惨痛的…能生在这个和平年代,不愁吃不愁穿…要知足
说是不朽的走廊,其实主要就是讲了两次,一次是运送食品,第二次是把加速器运出来,顺带运送二十七个儿童
十字架要么戴在胸前,要么竖在灌木丛!乌拉!!!
俄国人好像总是有一种特质,天生的冷幽默,你说是冷漠也好,乐观也好,什么都不在乎也好,我个人认为都不足以代表它的国民特点,有时候他们也挺热情、细腻,也很有爱,但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粗糙,坚硬,不拘小节,乐天派。当然不这样也不行,比如这部影片中所表达的恰恰符合这些特点,当时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他们总能想到一些临时但是管用的办法凑活一下,千方百计也能完成任务,并且乐天知命,坦然承受一切,活着就活着,死了就死了,尽最大的努力去干,干成了高兴,干不成也不懊恼,总之对着一个方向努力就是了。 电影中当时列宁格勒刚刚打破德军封锁线,打通了一个通往后方的缺口,于是俄国人紧急征招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包括学生和妇女,迎着敌人的飞机轰炸,在德军的炮火之下,利用短短的17天在缺口中硬
3星,一个偏冷门的二战苏德战场故事,足以吸引人。但整体来说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围城、列车、救援、炮击、内奸、情感、科学样样都有,所以反倒显得重点不突出,情节也十分散乱。看得出影片是想拔一些高度的,但也没有刻意的进行煽情,这点比较好,整个拍摄粗犷、简单,虽说有些硬伤,但朴实的结尾还是让人感动了一下。这也可能是导演最想表达的意思,卫国战争中的无名英雄们,就是这样在不显眼的战场上承受着炮击,在艰难困苦中默默的奉献着。
不错的视角,可以通过后勤补给铁路女司机的成长来反映战争中的英勇群像,可惜拍的不行,感觉浪费了这么宏达的场面,拖沓像个电视剧一样,导演的功力还要提高
拍金刚川的导演和演员们,好好看看吧!
看了3分之一,实在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