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电影资料馆看了《异形·契约》的提前点映。
时隔五年,异形系列终于迎来了最新的一部。
算下来,异形系列已经有六部电影,分别是《异形1-4》以及作为前传的《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
这六部电影可以截然分为两大阵营:如果你偏爱怪兽片,追求刺激,热衷于人兽大战,那么看《异形2-4》,再合适不过;如果你不满足于商业大片的套路,还期待了解更多异形的世界观甚至哲学观,那么一定要看《异形1》、《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
这三部电影,才是异形系列的精髓所在。
看看导演就知道了,前三部的导演分别是詹姆斯·卡梅隆、大卫·芬奇和让·皮埃尔·热内,而后三部的导演是同一人——雷德利·斯科特。
说起来,异形就像是他的孩子,由他所生,又因他重获新生。
提起雷德利·斯科特,你一定不会陌生。
他是非常成功的商业片大导,代表作有《角斗士》《末路狂花》《黑鹰坠落》《天国王朝》…要论拍摄题材的广泛,以及对各类型片的驾驭能力,除了库布里克,也就数老雷了。
说到科幻片,老雷更是当仁不让。
科幻片永恒的三大主题:太空旅行、未来城市、神秘怪兽,老雷都有对应的经典作品,如《火星救援》《银翼杀手》和《异形》系列。
毫无疑问,在“神秘怪兽”这一主题上,《异形》系列绝对是开创性的。
早在1979年,老雷的《异形1》便横空出世,紧随《星球大战》的步伐,开启了科幻电影的新世界。
相信看过的人,一定都忘不了它的开场。
苍穹中,镜头缓慢地横摇,划过一颗星球的暗面,在光消失的地方,太空船出现,镜头前推,进入舱体。
随后,镜头化作一种“幽灵视角”,在无人的舱体内游荡,仿佛一双潜伏的眼睛,乘虚而入,窥见了人类世界的真相。
这种拍摄手法,打破了人类“唯我论”的狂妄:这世界难道不是只在“我”睁眼的时候才运作吗?
不,它始终在运转着。
这个几乎无声的开场,也奠定了异形系列的基调:冷峻、死寂、暗藏杀机。
更有意思的是,《异形1》在怪兽片的外壳下,包裹着一个批判性的内核。
它透过异形的外部威胁,实际在反思人类内心的贪欲。
你看片中的异形,攻击人类并不是因为什么邪恶的念头,而只是出于生殖冲动或生存的必须。
而人类则不然,在满足了生存需求后,他们早已有了更“高级”的欲望。
他们不断向外探索、掠夺,铤而走险。
正如片中那些遭遇异形的船员,其实是军方故意设下的诱饵,为的就是牺牲他们,将异形带回地球,为人类所用。
原来,真正的危险,不来自异形,而来自人类渴望强大的心。
这样的情节,让人不由得想起《异形1》诞生的年代,正是冷战后期。
冷战中,美苏两国不计后果地大搞军备竞赛,与影片中人类觊觎异形的力量,是一样的欲念:心有猛虎,反被其噬。
甚至在异形受到攻击后流出强酸体液的设计上,也与冷战时期的“核恐怖平衡”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你打我,你也得完蛋。
所以,异形系列从一开始,就不止是怪兽片那么简单。
在表面的血腥、恐怖之下,它有着严肃、思辨的课题,只是到了异形2、3、4中,这个内核被抛弃了,只剩下了商业的外衣。
如果你看过《异形1》,再去看2012年的前传《普罗米修斯》,就会发现,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作品。
时隔33年后,老雷通过本片重启了异形系列,并将主题再次升级,从反思冷战,上升到了哲学和神学的高度。
影片对“人类起源”提出了完全不同于“进化论”的假设:人类是被一种名为“工程师”的高等生物创造出来的。
而且很可能,这次创造只是一场实验,甚至是一次意外。
于是,人类的宇航员在古老壁画的指引下,登上“普罗米修斯号”,飞往LV223星球,去寻找造物主的踪迹。
不想,这次寻根之旅,却是一场灾难。
人类在LV223星球上发现了一艘废弃的U型飞船,船上满载着盛满“黑水”的容器。
而这艘船的主人,正是工程师,从全息影像中可以看到,他们正驶向地球,却在中途遭遇意外,被迫搁浅。
在生化人大卫的阴谋下,人类船员感染黑水,男人变异,女人产下异形。
那黑水就像是一种生化武器,而工程师载着它们飞往地球,正是要毁灭人类……信息量如此之大的一部作品,难怪很多观众会抱怨“看不懂”。
应该说,《普罗米修斯》抛出了很多疑问,比如:工程师为什么会造人?
又为什么要毁灭人类?
是对意外的一次修正吗?
还是对人类迅速强大的一种忌惮?
黑水究竟是什么?
异形又是谁创造出来的?
它们与工程师又是什么关系?
这一系列的问题,裹挟着一种巨大的神秘感,向我们袭来。
这背后,有对人类起源的一点荒谬的反讽,对神性的质疑,以及对死亡与新生的重新认识。
有了《普罗米修斯》,异形系列彻底跳脱出了怪兽片的格局,一步步接近了神坛。
年近八十的老雷,凭借依然年轻的创造力和沉淀多年的生命感悟,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别样的宇宙画卷。
带着《普罗米修斯》留下的种种疑问,我们终于等来了《异形·契约》,它的故事发生在《普罗米修斯》的十年后,人类驾驶着契约号飞往太空,执行殖民计划,中途偶然发现了一颗适于人类生存的星球——工程师的母星。
于是他们选择登陆,却发现这里已是一片死寂,只有唯一的幸存者——生化人大卫。
到了异形前传的世界里,人类换了一波又一波,异形不断新生又被杀死,只有生化人大卫,始终都在。
在《契约》的开始,大卫和他的创造者维兰德有一场惊心动魄的对话。
两个人谈论绘画、谈论音乐、谈论创造与被创造的哲学。
最后,大卫说:“你们人类会死,但我不会。
”那一刻,他的脸上带着不易察觉的笑意,那表情我们太熟悉了,就像他在普罗米修斯号上,船员们仍在深眠,他一个人对着镜子梳头,哼着小曲,也曾露出这样的笑容。
那是一种面对造物主时的骄傲,在大卫的意识里,人类早已不堪一击,而在LV223星球上,他也见识到了工程师的残暴和无能。
这一切,使得这个生化人,这个可与时间并肩而行的不死之身,有了终极地怀疑:为什么人类、工程师这样不完美的存在,都可做造物主,我却不能?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影片最为震撼的一幕。
大卫驾驶着U型飞船,来到工程师的母星,他在上空盘旋,投下了成百上千的“黑水”炸弹,眼睁睁看着人类的造物主们灰飞烟灭,脸上还是同样的笑容。
那一刻,大卫的嘴里,念出了雪莱的诗句:“功业盖世,料天神大能者无可及!
”而没有被念出的是后面的几句:“而今一切荡然无存。
偌大的废墟,残骸四周只有那苍茫荒凉的戈壁,孤寂黄沙向远方铺展,无边无际。
”原来,大卫念出的那一句,并不是对自我的标榜,而是对眼前湮灭的工程师们,最大的嘲讽:你们是造物者,你们曾不可一世,可如今呢?
还不是化为乌有,归于尘土。
大卫觉得,他的时代已经来临。
之后,他便在这座死星,开始了创造异形的实验。
在《异形·契约》中,我们看到了一条吊诡的造物循环:工程师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生化人、生化人毁灭了工程师、异形被所有人一起创造。
在这里面,没有人是神,没有人是站在顶端的造物主,即使你再强大、再高贵,狂妄终究是狂妄,宇宙最高的旨意,仍在看不见的地方,嘲笑着所有生灵的幼稚。
这一切,就像是大卫质问维兰德的那一句:“你创造了我,谁又创造了你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直问下去:工程师创造了人类,谁又创造了工程师呢……没有尽头。
因为,我们缺乏更高维度的视角,也缺少超脱俗世的智慧。
于是所有的困惑和纠结,也不过是同一平面的循环往复。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句话,适用于异形世界中出现过的所有人。
大卫也终究成不了上帝,他的笑也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自大。
这是《异形·契约》,让我感到最黑暗和绝望的部分。
据说,雷导在之后,至少还会拍摄两部异形电影。
一部是讲述《普罗米修斯》与《异形·契约》之间的1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一部是接在《异形·契约》之后,与《异形1》衔接。
由此,我们应该可以完整地了解整个异形世界的奥妙了。
希望我的一番粗浅的介绍,能让你对异形系列产生兴趣。
它绝不是你想象中那种打来打去的太空怪兽片,也不是以异形吃人为噱头的血腥恐怖片。
它有着更大的野心以及重新解构世界的企图。
《异形·契约》已经上映了,记得在看之前,一定要先看《异形1》和《普罗米修斯》。
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从一个众多天才的宇宙,到一个个人史诗的宇宙……它不同于现在各行其道的大多数宇宙电影系列,但可能是其中最具史诗气质的一个。
1. 原点
外星恶客 (1959)暂无评分1959 / 美国 / 科幻 恐怖 / Edward L. Cahn / Marshall Thompson Shirley Patterson1958年,《外星恶客》上映,它的开场白后来变成了《异形》的落幕。
有人认为《异形》是丹·欧班农对《外星恶客》的抄袭,但它其实更像是对包括《禁忌星球》、《地球停转之日》等在内的整个五十年代太空恐怖科幻片的一次进阶。
2001太空漫游 (1968)8.91968 / 英国 美国 / 科幻 惊悚 冒险 / 斯坦利·库布里克 / 凯尔·杜拉 加里·洛克伍德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科幻经典《2001:漫游太空》上映。
作为雷德利·斯科特的科幻启蒙作,它也开始促使斯科特留意适于改编电影的太空题材原作;斯科特在恐怖片里程碑的《异形》后的《银翼杀手》——另一部科幻经典中,在落幕部分用了库布里克另一部恐怖经典《闪灵》的开场航拍素材,这段轶事是后话。
黑星球 (1975)7.61975 / 美国 / 喜剧 科幻 / 约翰·卡朋特 / 布莱恩·纳雷尔 Cal Kuniholm1974年,约翰·卡朋特长片处女作《暗星号》上映。
本片编剧丹·欧班农开始由此酝酿最初的《异形》剧本,《星兽》。
H·R·吉格的死灵之书 (1975)暂无评分1975 / 瑞士 / 纪录片 短片 / H·R·吉格 J.J. Wittmer / H·R·吉格1976年,H·R·吉格尔创作的“死灵之四”成为后来异形的原点;同期他所创作的“死灵之五”则成为太空骑师(也即后来《普罗米修斯》中的“工程师”)的原点。
星球大战 (1977)8.51977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乔治·卢卡斯 / 哈里森·福特 马克·哈米尔1977年,《星球大战》和《第三类接触》相继上映。
它们让同年才推出长片处女作的雷德利·斯科特意识到了一个科幻电影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1977年底,雷德利·斯科特收到最初的《异形》剧本,已经经由制片人们改造后的版本。
两个月后,他飞往洛杉矶,开始了与制片方的实质性接触。
1978年7月至10月,《异形》拍摄了近十五周时间。
1979年,《异形》上映。
异形 (1979)8.31979 / 英国 美国 / 科幻 惊悚 恐怖 / 雷德利·斯科特 / 西格妮·韦弗 汤姆·斯凯里特在1979年的某次采访中,雷德利·斯科特提到太空骑师时,他说他也许会在续集中讲述他们的故事,讲述两个文明间的碰撞……而这也正是《普罗米修斯》——在《银翼杀手》后时隔三十年,斯科特再次转向的科幻电影创作——诞生的原点。
《异形3》上映后,雷德利·斯科特十年如一日避而不观,当最后终于一睹“芳容”后,才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再拍部新的异形电影的念头;早在2002年,斯科特和《异形2》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便有意开启第五部异形电影计划——此时,距离上一部异形电影已经过去五年——但当他们发现20世纪福克斯打算拍《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的时候,计划便搁浅了。
在另一个十年之后,在《普罗米修斯》的片尾惊鸿一瞥之后,在又一个五年之后,在雷德利·斯科特首次接触异形近四十年后,作为异形前传三部曲第二篇章的《异形:契约》,才终于有幸让我们再次在影院中欣赏到更多关于这个传奇物种的恐怖(虽然在我们的电影院中经历的是另一种阉割的恐怖)。
《异形:契约》的时间线在《普罗米修斯》之后十年,在《异形》前十八年,这让《异形:契约》既是续集也是前传;而雷德利·斯科特更有意将前传三部曲的终章(暂定名《觉醒》)也变成前传续集,因为在时间线上,它将处于《普罗米修斯》与《异形:契约》之间;这样的饥饿营销是不是有点星球大战!?
那么,也许除了前传三部曲以外,再需要至少一部前传续集式的异形电影就能将《普罗米修斯》与最初的《异形》电影的剧情进行桥接,而且它还不会是尼尔·布洛姆坎普的未定名异形项目(当然,最近的消息是,它彻底黄了)。
如果顺利的话,雷德利·斯科特说,会是三部。
2. 混乱之治《暗星号》上映后,丹·欧班农专门去了影院看观众的反应。
当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黑色幽默没有对观众奏效的时候,他心下一计:叫你们笑你们不笑,那吓得你们屁滚尿流如何?
因为没人笑出来,《异形》才第一次有了诞生的可能。
与此同时,另一个人走进影院。
远道而来的此人原本打算接触的呈任职《2001:太空漫游》的某特效设计师刚刚不幸被自己否定。
在这家好莱坞大道上的小影院中,《暗星号》让他眼前一亮。
他发现了自己想要的特效。
所以,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找上丹·欧班农,可并不是因为后者的编剧才能,而是因为他在片中还挂了个特效顾问。
佐杜洛夫斯基想拉拢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加盟出演《沙丘》,达利要价每小时十万美金,佐杜洛夫斯基却说,我给你每分钟十万美金——其实他只打算让达利客串三分钟,顶多五分钟,但达利显然没意识到这招叫朝三暮四。
龙颜大悦的达利将一本H·R·吉格的作品样册交于亚历桑德罗,并盛赞这个人是天才;丹·欧班农显然在混进《沙丘》剧组后了解到了这个天才的存在,随后在混迹《异形》剧组的时候将其推荐给了雷德利·斯科特;而斯科特此时正在烦恼着设计异形的形象概念呢——所以,最初的异形是什么样的呢?
斯科特曾设想过僵尸、章鱼、恐龙……诸如此类。
不过,喜欢指手划脚的丹·欧班农当然也万万没想到,他这个“伯乐”最终被包括H·R·吉格、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内的所有人,特别是制片大卫·吉勒和沃尔特·希尔的杯葛,驱逐出了《异形》片场。
所以,丹·欧班农在《异形》片尾演职员表上挂个视觉设计顾问的职位,充满了他自己想要的黑色幽默;另一方面,似乎一经转手,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变得一无所有。
刚开始制片的时候,被置疑每个镜头的拍摄长度,雷德利·斯科特要跟9个制片过招——这是制片人主导的异形宇宙从一开始就埋下的萧墙之祸,延及而今因让道前传三部曲而被身为监制的雷德利·斯科特叫停的尼尔·布洛姆坎普的未定名异形项目。
导演与制片的控制欲与个人能力此消彼涨,让《异形1》和《异形2》成为经典,也导致了《异形3》和《异形4》沦为同人般作品——它们并不比黑马漫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推出的那些众多的衍生漫画高明多少,而两部《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更只是圈钱纪念品。
但不得不说,塞翁失马,正是所有的不成事和不幸事件,才塑造了那些随后本该登场的奇观——就像处女作《异形3》后就再也没拍过任何科幻片的大卫·芬奇——时隔二十五年后,才开始有了新的科幻片《僵尸世界大战2》的可能性意向(最近正式确认了)——没有什么电影大师会有他那么糟糕的起点。
同样被拍摄过程混乱之致的《异形3》玩弄的,还有编剧,众多编剧,文森特·沃德、威廉·吉布森、雷尼·哈林……还有比如说大卫·杜西,多年后他甚至开了个男版蕾普莉三部曲——范·迪塞尔主演的雷迪克编年史三部曲。
或者,就像乔斯·韦登后来带来的某种意义上《异形4》重制的科幻美剧经典《萤火虫》……我们不知道我们会在感知不完美的同时得到怎样的杰作和天才导演。
3. 持以初心,重装出发。
《普罗米修斯》上映后两年所推出的衍生漫画《火与石》系列,连接了三十五年间的两个架空星球LV-426与LV-223,并戏谑性地以美漫特有的不同艺术家创作的形式展现出一段分割成五个舞台的连续剧情,戏仿暗指了不同风格的五部异形所构造出来的碎块化情境。
如果说《异形:契约》连接了《异形》和《普罗米修斯》,《火与石》则连接了《异形2》与《普罗米修斯》。
《异形:契约》讲的是肖博士与大卫逃离LV-426的马蹄飞船的后续故事,《火与石》则是普罗米修斯号搏命阻止坠毁回LV-426那艘马蹄飞船的后续近未来故事。
虽然,它们可能注定分属两个宇宙。
在《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中,按照惯例登场的机器人大卫和沃尔特以异形系列的制片人大卫·吉勒和沃尔特·希尔为名,同时,《异形:契约》也打破了仿生人一惯以来以字母排序的登场传统——这个传统实际上一直延续到《火与石》中的埃尔登:从《异形1》的Ash,到《异形2》《异形3》的Bishop,到《异形4》的Call,到《普罗米修斯》的David,再到《火与石》的Elden……现在《异形:契约》有着互文意味的三位一体的Walter的登场,打破了看似披着混沌却秩序的宇宙。
一切又再陷入未知,或者一个雷德利·斯科特的科幻宇宙。
这么一来,《火与石》似乎可以看作是一段总结,而《异形:契约》像是一个对未来之展望的分身。
在汉斯·布鲁门伯格的《神话研究》中这么引述了神话的定义——对希腊人来说,“讲述一则神话”是指讲述一个没有日期,也无法确定日期,以至于根本不可能将其放置在编年史上的故事,但这么一个故事却自在地向意蕴生成,而弥补了时间的缺失。
《异形》电影中的飞船诺斯托罗莫号曾一度被命名为利维坦——《圣经》中巨大的邪恶海怪——如果将太空看成是海,那异形看上去就像是利维坦的寄生虫或私生子;事实上,多数的解读认为,电影中最初发现的异形星球LV-426中的“LV”是利未记(Leviticus)的缩写,但互文利维坦(Leviathan)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在原异形四部曲系列中,并未明示确切的时代背景,《异形2》发生在《异形》57年后,《异形2》与《异形3》的时间间隔可以忽略不计,《异形4》发生在《异形3》200年后……时间与空间的跨度最终因为过度夸张和变形,失去真实性,而变成一段来自未来的神话。
亚瑟·C·克拉克曾说过,一切高科技看起来都像是魔法;但在这里,我们是否能将神话重新归真呢?
最初电影中幽闭空间的限制性舞台中仅仅是通过异形露出整个宇宙的冰山一角,而包括更多的异星文明暗示(太空骑师)、跨国公司背景设定(维兰德-汤谷)等等就像是果壳中有待展开的宇宙。
普罗米修斯 (2012)7.72012 / 美国 英国 / 科幻 惊悚 冒险 / 雷德利·斯科特 / 劳米·拉佩斯 迈克尔·法斯宾德《普罗米修斯》就是从神话重返现实的展开之作,第一次赋予了这个宇宙明确的时间线,将所有《异形》留白的细节浮出水面,是关于过去所述神话的详实编年史上的某个背景事件,但同时它在叙事上却又比前作们更加的像神话中的冒险史诗——或者,更像那些黄金时代的科幻小说:硬派科幻,直叙体,英雄在太空中或科技场景里解决问题或是对抗威胁。
当然,即便是原来的异形四部曲,那聚焦于某个重要角色的大时间跨度编年史感的碎块化叙事模式,与黄金时代三巨头阿西莫夫的谢顿与他的基地也是极为神似。
斯坦利·库布里克有个亚瑟·克拉克式的神秘未知宇宙,而雷德利·斯科特也未尝没有一个阿西莫夫史诗样的歌剧宇宙。
尼尔·布洛姆坎普的未定名异形项目在将来(在另一个平行宇宙)有望与《异形1》、《异形2》凑成一个某种名义上的特定三部曲,一个围绕LV-426的蕾普莉三部曲,给一个女英雄带来她真正的归宿;而雷德利·斯科特本人所承诺的在前传三部曲之后新的异形三部曲又意味着什么呢?
将会给这个关于超级跨国公司霸权和更多神秘种族的宇宙带来怎样的归宿呢?
也许会像《火与石》中那样,纳进铁血战士的宇宙(更多神秘种族),也许甚至会纳进银翼杀手的宇宙(机器人,以及更多样的星际跨国公司)……鉴于它们近期都将有新电影计划,而如今,雷德利·斯科特的前传三部曲也业已过半,这样的前景就像是造物主正在着手如何将神话变为现实——一个自在地向意蕴生成而弥补了时间缺失的故事的最终结局,一个雷德利·斯科特的史诗宇宙,并非完全不可预见。
今天兩點下午場看完了異形,本來知道Shaw被David搞成那樣不太想去看的,但看完後,我放下偏見,還是覺得這部戲值得去電影院好好看,其實異形在裡面就是個純吉祥物,有趣的是David這個死病嬌,對,這部片的真名應該叫做:異形-David。
在說David和Shaw之前,先吐槽一下這部戲的缺點,角色描繪單薄,行為依然弱智,事實上一開場就燒死了女主Danial的艦長老公,可憐的演員就露著一個臉,連叫都沒叫就掛了(好奇他片酬這樣可以拿多少,夠不夠吃頓飯)其他角色也就表現了一下他們在船上各自的工作職位,其他真的沒有太突出的描寫,我連誰和誰一對都記不清楚。
就連女主Dania也是,可能是因為失去老公,必須扮演一個隱忍悲傷的角色,也更難看出她真實的個性,但隨著劇情,你很快就明白導演刻意安排死老公的橋段。
是的,在雷導的科幻片,每個在外太空探險的人類都是毫無戒心又愛特異獨行的好奇寶寶,其中就屬代替Dania老公的副艦長更是一絕。
當大家在悼念過世艦長,他擺著臭臉抱怨組員不聽自己命令,計較公司沒有更看重自己(我說人都死了大哥,你和死人計較不是在為難自己嗎?
)接下來副艦長更可愛了,收到不知明的訊號,便臨時改變路線,不去本來都計畫好、探查好、調查好、底細一清二楚的殖民星球,硬要去一顆未知的星球,和女主小小爭吵了一番。
總之,每當這種機掰人一出現,我就知道他大概是後面死得最慘的,果不其然xenomorph就是從他胸膛爆出來的。
不過也由於副艦長的腦殘,我才明白導演用心良苦,失去老公的女主變得比其它人冷靜警戒,明白自己身處在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的外太空。
至於其他人,到了外星球後就開始玩落單,先是一個大鬍子亂碰植物,還好奇地吸了吸胞子感染物,後面被背爆;還有兩個女的被出現感染症狀的男人噴滿血,其中一個女就把門鎖了(預告片那段),對另一個瘋狂敲門的女人說要隔絕感染(我說大姐,你才是那被噴得一臉血的人,被你關在裡面的女人才被噴到肩膀而已!!!!!
說話前擦一擦嘴巴旁的汙血啊!
到後面異形出現,又一個女的自己落單去上廁所,果然又是要過去給異形送頭的!
而我們可愛的副艦長在老婆被燒死後,也在女主的勸說下恢復基本智商,開始懷疑起David,但接下來,看到他在妖豔賤貨David勾勾手下就屁顛顛跟著過去後,我就搖頭吐煙圈了。
又玩落單!!!
不是主角的玩落單下場大家都知道了,之後就如預告片被口爆了,但我說大哥你手上好歹拿著把槍,看到一顆未知外星蛋,裡面有奇怪的生物在移動,好歹先往裡頭射個幾發吧?前面那些被異形幹爆的人都沒給你留下警戒嗎???結果可愛天真的副艦長一發子彈都沒射,就愣愣和David欣賞起外星蛋的美麗,下一秒果不其然慘遭抱臉。
最後最後,當一隊人都快死光了,大家好不容易上飛船,副駕駛員兩個夫妻就在浴室打起炮,我當時就整個:???
你們剛死了一坨拉谷的同事!!
死了副艦長!!
船上十幾個船員只剩下四個人!!
你們還有心情打炮?
果然,又是編劇嫌人太多要給異形送頭,兩具裸屍倒地,死得有夠難看,要不是有我老公坐鎮 , 此片水平絕對瞬间降级成血腥B级片。
前面異形出現前我覺得有些悶,雖然外太空和船艦科技很壯觀,但我重點是想要看異形和法鯊演的David,所以David一出來後我就打起精神,以下開始各種YY和廢話。
先說一句,Shaw死了,明明白白死透了(編劇大概就是對信仰者有意見吧?
副艦長和Shaw作為虔誠的信徒最後都死得肚破腸流)不過由於之前做好了準備,在看到Shaw的屍體時,我覺得還挺平靜的。
電影裡的屍體是被開膛破肚的,但Shaw 的臉卻像是睡著一樣,感覺很安詳,並不像死得很痛苦,看到她死去那種平靜的表情,我想也許可以安慰一下自己,她是在死後才被David解剖做實驗吧?
而和上集相比,David明顯是換了一個人,眼眸中的狂熱更盛,說話和表情也更人性而詭異。
在獨居將近十幾年,沒有任何規矩和命令的拘束,還有一整顆星球認自己宰割,David儼然就是自立為神。
副艦長作為船上唯一一個信仰堅定者,他是第一個發現David不對。
他起疑心後,就對David說了那麼一句:我看過惡魔的樣子。
之後被爆胸後,他又問David:你有信仰嗎?
David回答:創造。
David做為一個被創造者,做為一個機器人,“創造”是他生來無法做到的事,電影一開頭他就和自己的創造者劍拔弩張,之後他告訴Walter不要做人類的奴隸,與其在天堂為奴,不如在地獄為王(這段話超棒!!!!)。
看到這段,我這才發覺導演之前安排他和Shaw一對不是沒有道理,Shaw不孕,在普羅米修士時就對男友說過一句:我不能創造生命,之後David 在檢查出她體內的異胎後,Shaw告訴David:這是不可能的,我不孕。
David是一個不能創造的機器人,Shaw一個不孕的女人,他們的確有了一個共同點,卻又借著機器人之手使不孕的女人懷了“生命”,David的變態行徑不是沒有源頭,其實普羅米修士就為之後的劇情鋪了路,Shaw的犧牲是必然。
但David和Shaw之間到底真正發生了什麼?
David只告訴船員Shaw死了,他是倖存者,但他告訴視為自己兄弟的Walter 卻更多。
他毫不避諱告訴Walter ,他愛Shaw,就如Walter愛Danial。
機器人愛上人類,聽起來很詭異,Walter也回應這是不可能的。
其實David沒有演戲的必要,說了反而更讓人懷疑,但David還是說了,只對同樣是機器人的Walter說了,還留下了眼淚,Walter不解後,隨之而來就是對David 更多的懷疑和警戒。
話說Danial一行人落了地後,找到了那艘墜毀的外星飛船,在那裡除了發現了Shaw的名牌,還發現了Shaw和上集死去的男友的合照。
男友合照絕對是Shaw貼身不離的,如果要下飛船,照片絕對不可能不帶下去,照片沒帶上的理由就是Shaw下飛船時已經病得很重,甚至,已經死了。
David後來承認Shaw不是死於飛船撞擊,而我們在飛船上看到Shaw的投影,Shaw脫下草袍,帶上頭盔和太空服,從普羅米修士上集就可以知道大白飛船內有空氣調節,不需要戴頭盔,但Shaw帶了,顯然空氣已經不適合呼吸了,而她語氣虛弱無力,只是吟唱take me home的歌。
我推測Shaw的投影是在David放黑水後,船身受到撞擊,Shaw驚醒發現David做的一切,但黑水漫布整個星球,Shaw帶上頭盔,因為撞擊受傷意識不清,在飛船到達地面,她應該是被David抱下船的。
David有沒有殺Shaw,就我個人感覺是沒有,David認為Walter保護Danial是因為愛上了她,顯然David還知道愛一個人就是要讓她好好活著(死病嬌這個基本常識還是有的)。
David給Shaw做的墳墓是鑲在地上的,他給Walter看,說他把Shaw的遺體火化埋葬在土裡了,後來我們都知道是騙人的,但那時候David說了一句話:“葬在花園是因為我想讓她活在生物之中。
”後來我們看到抱臉蟲和外星蛋,我瞬間就明白David的意思了。
黑水是可以改變DNA的病原體微生物,大量黑水會快速分解生物的DNA,少量的黑水可以重組非植物的生物DNA,並以生物做宿主誕生出所謂的異形(這段合情合理,植物有細胞壁,所以病原體入侵不了植物,只能被暫時被吸收產生黑色的胞子)異形有不同的製造方式,片中有直接胞子入侵耳朵,從背後產生Neomorph,也有普羅米修士裡由人類受污染的精子在子宮孕育出的抱臉蟲,再行寄生的xenomorph。
因為混入了人類和一些細菌的基因,這些異形都和最初的純種異形有些許差別,但這都沒有關係,藍光板的普羅米修士透露,異形從一開始就是被製造出來做成武器,洗禮掉工程師認為不適合的星球生命,混種雜種沒有關係,牠們純粹就是殺戮機器。
David用Shaw的身體製造出了縮小版的抱臉蟲和外星蛋,他的確做到了“讓她活在生物之中”。
片中帶有Shaw基因的抱臉蟲寄生了副艦長,爆出了xenomorph,不得不說那時的配樂不是一個贊字可以形容,音調不恐怖,反而帶著一種震撼的感動,彷佛見證了一個嬰兒新生命的降生。
觀眾看著David眼光泛淚舉起手,小巧的xenomorph有樣學樣跟著一起。
後來David偽裝成Walter上了船,幫助船員把xenomorph丟進太空,電腦那頭的David再看到xenomorph死了,整個人都癱在椅子上(當然,還不知道他David偽裝的,大概以為那是松了一口氣的反應)其實看到這裡,我忍不住推測,David該不會是把xenomorph當成自己和Shaw的孩子吧? 他和Shaw都無法創造生命, David對Shaw的愛使他做出這種看似殘忍噁心,但對他來說卻是延續Shaw生命的事,只能說機器人的愛終究還人類不同,跨物種的愛情容易釀成杯具,最好還不要嘗試 。
有趣的是在追逐戰中,導演用了差了幾段xenomorph的視角(異形有眼睛??
)感覺就像是隔著一層灰色的太空頭盔看東西,難不成David還給異形加了自己生化人的改良基因?
總之雖然不寒而慄,但David似乎是用了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Shaw的愛,也許在Shaw病了後,他試圖修復她,最後失敗,才選擇讓Shaw的DNA永遠活在自己製造出來的異形裡。
另外,Walter 帶著我們發現了Shaw躺在手術臺上令人心碎的遺體,但Walter走進來時,David在吹笛子,看到Walter找了過來,他不驚訝,前面的小工作臺上放著一張照片,正是Shaw笑容燦爛穿著工作服的照片。
David告訴Walter他在悼念Shaw,那張照片顯然是從飛船上拿下來的,既然Shaw已經意識不清不能拿男友的合照,那唯一會拿照片的就只有David,推測是在Shaw死後,David回到了飛船,拿走了那張Shaw個人的獨照,至於Shaw男友的合照?
David沒有拿,就扔在了飛船的髒水裡,只有Shaw的獨照被好好放在了工作臺上,表示出了某種獨佔/欲法鯊的專訪告訴我們:David和Shaw就像關係緊張的夫妻,他們之間的確有產生真正的感情,但David總是讓Shaw不安。
法鯊拿到的劇本必定詳細不少,甚至交代了Shaw的死,不然法鯊也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而看完電影后,我更篤定David的確是愛著Shaw,只是機器人的愛無法用人類的行為去解釋而已。
David在片中吻了別人兩次,一次是輕輕吻了Walter,另一次是強吻Danial,這是在普羅米修斯時所沒有的表現,他沒有必要無緣無故去親吻別人,他的程式絕對沒有這種設定,顯然Shaw吻過他,David對那樣的感覺刻骨銘心,獨居了那麼多年,他也許是抱著重溫的回憶,一言不合就來親一下。
但如果他真的愛Shaw,為什麼又要製造異形毀滅人類呢?其實在他第一次吻Walter,他先是告訴Walter他不會讓人類這種殘喘的種族繼續在宇宙擴張,言下之一就是要破壞契約號殖民計畫。
David是否想毀滅人類,我個人不是,如果是,他一個機器人大可以自己修好飛船(而且契約號船員不小心按到按鈕,大白飛船立刻反應投射,顯然沒壞掉),隨便回去普羅米修士時的星球再戴個幾桶黑水回來,直接去地球再下一次大黑水不就行了,何必自己一人困在星球做研究?
答案就是David從來沒想過要破壞地球,他只是想阻止人類逃離地球,準確說,他想把地球變成人類的牢籠,而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異形毀掉/洗禮所有殖民的飛船和星球。
“ 與其在天堂為奴,不如在地獄為王 ” 出自文學史詩彌爾頓的《失樂園》,天使長路西法拒絕跪拜人類,墮落到地獄朝天怒吼的一句話。
雷導不愧是宗教迷,當David被Walter打倒在地上,他手握拳,朝著Walter怒吼出了這句話:“與其在天堂為奴,不如在地獄為王,兄弟,你選哪一邊!?
”我整個人……跪了……媽呀!!!!
好帥好帥好帥!!!
我老公我老公!!!!
回正題,其實這句話恰好描述了David的心理和立場,是的,機器人本來是被創造來服侍人類,David是第一個被創造出來的,被造物者稱為“完美”卻又引起造物者的不安,因為他太完美,太像人類,太接近創造它的 “ 上帝 ”, 就如同上帝曾經寵愛路西法,給予他至高的權位,最後還是將不服從命令的他打落天堂。
David在普羅米修士號見證了人性存滅,他開始質疑,甚至告訴Walter他們生來就不是該服侍人類的。
毫無疑問,David的自我進化是領先所有機器人,但卻是不被容許,Walter遵從人類的旨意,只能將他毀滅片中描述在普羅米修斯之後,David用黑水毀滅了工程師的星球,創造出了異形叢生的地獄,這是他的地獄,他就是唯一的王,異形契約其實就是一位天使墮落的故事。
David不願意再服侍人類,他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地獄,就如恢復智商的副艦長拿著槍對他說的:David,我看過惡魔的樣子。
是的,如果異形是惡魔的孩子,那David就是異形這部片裡的惡魔之王(還是我老公!!!!!
)我個人推測待在工程師星球的幾年,他花了幾年想治療受黑水感染的Shaw,等Shaw死了,他心態變得扭曲,決定留下來用Shaw的屍體創造出新生命異形,再發現聖約號的人類殖民計劃後,他才決定把異形當作武器,攻擊所有殖民星球。
就我感覺,David的異形計畫是帶著愛恨交織的情緒,一方面他向Walter毫不保留表示對創造自己的人類各種鄙視和厭惡,他渴望藉由創造證明自己比人類甚至比造物主更加優秀;另一方面就如同他在花園和Walter所說,他想讓Shaw繼續活在其他生命裡,他認為這就是愛她的方式。
其實Shaw也不算白修了他的頭,如果沒有Shaw的仁慈,David對人類就是純粹的蔑視和厭惡,那也許還真的會一不做二不修幹爆整顆地球也說不定,如同他對工程師星球所做的一樣。
(女性的重要!!
敲黑板!
)不過從這兩次親吻看來,David顯然沒有明白親吻的意義,更不明白人類愛的方式。
Danial後來發現Shaw被解剖的圖畫,David狠扁她,Danial問他對Shaw做了什麼,David說:就是我接下來要對妳做的事,說完就把她壓在桌上強吻她,說著:開始應該是這樣?
疑似要強。
我推測Shaw 受散播在空氣中的黑水影響,病得很重,她應該和David就黑水的事起了爭執,David也許曾想模仿那樣的親吻安撫Shaw,不過無論是那時和現在他做的,Shaw主動吻他時的感覺卻無法再被複製,Danial這個人類女性的出現顯然觸發了David當時的記憶,他才會突然要強。
從他輕輕吻Walter,又粗暴吻了Danial,也許他也發現不對,不停在尋找那時的感覺,又或者,再黑暗一點,也許就是在這場爭執中,他失手殺了Shaw。
不過Shaw遺體的臉龐是完整,眼睛閉上,表情安詳,我還是抱著她是睡去時走的美好願望吧。
最後的最後,說一下關於異形吧,David能不能和異形溝通?
我認為是不行的,他和Neomorph接觸時,他對跟在後頭的副艦長說:不要開槍,這需要交流和尊重,在副艦長射爆Neomorph後,他怒吼:它相信我。
我聯想前幾次的異形攻擊,先不說船員基本都配了槍,在醫療室時,Neomorph剛出生,黑人女也拿了一把刀,而之後Neomorph跟在落單上廁所時的女生時,它是跟在她後面,沒有馬上攻擊,嘴巴都沒張,一張臉像白糊糊的麵團,直到女人伸手拿了槍,Neomorph立刻張嘴攻擊。
異形做為工程師的生化武器,它們也許具備優先攻擊手持武力或有惡意的生命的特性,所以它們不攻擊David,還試圖模仿他的動作,除了David不是可以吃的動物,另外更可能是他手上沒有武器。
結局便是大魔王David登基成帝……錯錯錯,是腹黑David偽裝成Walter,操控了整艘飛船,就連船艦主腦也稱呼他David,可憐的Danial只能在睡眠艙大喊NO,隨後就被強制入眠了。
David一邊讓主腦放他最愛的也是電影最開始彈給創造者的音樂:“諸神進入瓦哈拉”,這是北歐的神話故事,巨人族給諸神建立了瓦哈拉宮,為了給予巨人族的報酬,一連串引發了所有事件,導致最後諸神的黃昏降臨,意思就是“諸神沒落,人類抬頭”,對David來說就是“人類的沒落,自己和異形抬頭”。
而他最後吐出的是兩顆帶著Shaw的DNA的抱臉蟲的冷凍卵子,他將之放入其他人類胚胎,他看似矛盾的計劃到此完成,一方面他深愛的Shaw將永遠活在其他生命之中,另一方面,他也將成功阻止人類繼續侵略其他星球。
David優雅離去,帥得我哭天喊地,不求做老公,只求舔腳指。
完
或许作为工程背景有点过于偏执 但是这片子的整个故事线都基于bug 都不用和其他科幻片进行横向比较 仅和prometheus纵向比较就远差一截。
观影的时候如下几个问题不断在脑海里翻滚,让人不解。
1. 在prometheus里面的考察队都知道去一个新的星球都要穿着防护服,完全隔离空气。
在covenant里面,探险队大摇大摆的在异星环境下自由呼吸?
如果穿了防护服,估计这个剧情就完全没法展开了。
但是穿防护服这个最最最最基本的概念,人过了十年就进化到不需要防护服了吗?
甚为不解。
2. 休眠舱起火烧死舰长。
这也是我看过这么多科幻剧电影里面最稀奇的。
休眠舱的等级在这个舰艇设计学中应该是安全系数最高的部分。
你可以造成事故将人窒息或者将人冻死,或者意外弹开让人苏醒。
但是起火这个最低级的安全事故,竟然突发也是大笑特笑,这不就变成丧葬厂了吗。
况且这个电影的视觉设计为什么比prometheus差那么多,连休眠舱都丑了那么多。
3. 关于人工智能,虽然我还是不了解david 和Walter到底算是什么 机器人生化人?
但是就目前的人工智能设计理论来说,机器人三法则还是普遍遵循的,所以最基本的第一法则不能伤害人类或者因为不作为而造成人类伤害应该是存在的。
例如wald救人的时候丧失了自己的左手。
因此David屠杀工程师以及人类这件事是它的神经学算法出问题还是因为原型机bug?
David竟然还问Walter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的左手??????
黑人脸 作为现在科学中最基础电脑,一个固定唯一的物理地址都是必须的,是区别一个设备与另一个设备的最基本特质。
所以David和Walter竟然要靠女主的反间判断区分两个的区别我也是醉了。
mother在Walter登入舰艇的时候就应该提示非记录设备登入的提醒的,人不能区分电脑也不能区分???
蛤 这个世界观里的电脑只有David是智能的其他全是傻子吗。
这个电影里的电脑如果有生化危机里的red queen一半称职估计这样的结局也不会发生。
这个世界不是2095年开始吗 那时候电脑都不用Wi-Fi了吗全靠嘴问吗?
作为生化人的人竟然不能主动获取资源信息而必须使用人类的方法进行通信?
这是什么设计理论。
两个生化人的沟通竟然必须和两个正常人一样?
难道不应该是我airdrop你相关信息吗 我的新技能给你下载个补丁包你就可以吹箫了吗 竟然还要你来吹我来动这样污。
不解 不能理解 设计的倒退 为了剧情就可以设定这样不合理的桥段吗。
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bug 明明Walter是新david那么多型号的生化人,它可以自愈自愈自愈。
基本上不用十分钟,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但是在舰艇上Daniels竟然眼睁睁的看着生化人自己往脸上钉钉子还跑上去帮忙订,况且自己还用钉子扎了那么个洞,看不到吗?
omg看到那一刻女主就应该醒悟了好吗,还用躺进棺材里面才发现吗。
4. 飞上太空这件事情真的还是蛮严肃的,我相信无论今天还是百年后的世界。
那么多protocol定出来是做什么。
一个殖民飞船因为几个crew投票因为不想回去睡着了 所以就更改目的地???
蛤要是在地球上都可以叫做政变。
他们的任务就是把人员运输到目的地。
谁给他们的权利决定上千人的归属?
去个探测的殖民星球他们都要进行模拟很多遍才可以出行。
随便一个未知星球就可以不戴呼吸设备登陆?
wtf。
看到一个坠毁的飞船不用物理扫描仪就擅闯?
prometheus可都不是这样的啊。
还有那个生物学家取样,啊哈哈哈哈哈哈他们是不是没有去过现在的生物实验室。
2100年生物学家取样用塑料的针管区养?
蛤 黑人脸?
所以编剧没见过取样器吧 跑题了 火星救援里面讲宇宙飞船为了防止火灾严禁任何点火的设备。
所以过了几十年后人类竟然没有灭绝明火香烟这个事物反而能让人将香烟和打火机带到外星球去撒尿点火?
很多影评都说这个电影里的队员都是傻子,其实殊不知傻的是编剧把一切不合理不科学的想当然的放到剧情里。
还让一帮人想神一样的摩拜。
细节不合理就导致剧情压根不可能发生,科学就是第一哲学。
以后看电影不能带着脑子去,看到教你吹箫这件事笑笑得了。
其实如果分数能再细化一点我觉得给个3.5星是可以的,就是10分能得到7分,但是可惜没有这个分数,考虑到吹婊太多,我决定向下取整。
剧情不赘述了,反正剧透的已经够多了,简单说一下,节奏前面太慢,前半场基本全是尿点,但是还不至于看不下去那种,配合吃点零食也就凑合过去了,反正看过普罗米修斯的,基本对这种节奏也还能接受,而且其实这一部比普罗米修斯还是节奏略快的,后半段剧情,剪辑,音乐,特效,都没有什么问题,不喷,所以我说我觉得7分应该能有。
但是也绝对不是什么五星的片子。
总的来说延续了近年来科幻+恐怖元素片子的一贯缺点,那就是要强行靠智商下线来把众人推下万丈深渊,下面就来罗列一下。
第一,既定的航向就算不是完全不能修改,也绝对没有可能说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程度,考虑到这种星际移民的昂贵成本,弄不好要和地球联络之后才有可能获得类似权限,不然随便哪个船长一脑抽价值不知道多少亿美元的母舰就要迷航,从设定上不合理,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大的问题。
第二,降落到一颗类地行星上,就算空气质量达标,考虑到有可能的微生物(实际上不就是死在这个上面么),也一定要佩戴防护罩,并且出入飞船都要进行彻底的洗消,然而这些人就和去旅游一样戴个棉帽就出发了。
就算是在地球上,我们进入有可能有未知病毒和疫病的区域的时候,也经常要穿防护服,怎么到了危险度更高的外星反而就不遵守这些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都要遵守的规则了呢?
一套简易的防护服很难?
第三,对隔离方案的严重违反,就算忘记了做防护,当有人明显出现吐血等症状的时候,傻子都应该能知道是感染了未知病菌了,而考虑到具体情境这种东西基本不可能在现有的手段里找到医治手段,为了保护母舰的绝对安全,这个被感染的人必须被立刻抛弃或者至少隔离,就这么直接带回登陆艇,你不想想万一这东西传染性强,艇上的人都给感染了或者说登陆艇被污染了,你们一个都别回去了,但是就这么让病人上了船。
第四,可能是为了刻意塑造临时船长的愚蠢形象,让他前期小气后期软弱,然后还被人坑死,问题是你已经看出来David是有问题的,但是你还要跟他一步步去他想去的地方,这个智商已经是正常人以下了。
实际上这片子里除了女主一直还算正常,其他人基本都是蠢爆的设定,在不停地犯错,我就想知道,作为这种昂贵星际移民项目的负责者,难道不应该是各个领域的精英,而且都有着超强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现在随便去个公司都要做你的智商和人格测试,这些人是怎么通过更严格的选拔规则的?
很多人会说,放你在同样的情境里,你也未必做得更好,但是问题是选宇航员和随便一个在家里写影评的标准能一样?
本来也不是谁都可以去做的工作,到了这个情境下居然都显示出所谓普遍性的人性弱点,我觉得这本身就是对设定的一种贬低,你们可是带着母星的希望,耗费巨资送出去传播人类文明的精英啊!
船员组肯定得是精英中的精英不说,就是剩下那两千人,也绝不可能是什么都不会的普通人,弄不好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否则怎么构建一个独立的社会,解决可能碰到的问题?
然而目前就电影里的表现来看这些人弄不好是随机摇奖摇上去的。
第五,David能控制飞船的设定非常奇葩,不合理的地方简直多到爆,首先这种昂贵的可以独立行动的机器人就基本不可能造成都是一个模子的,一机一造才比较合理安全,就算是为了区分方便。
而且一个机器人也应该只有一艘船的控制权限,David居然可以控制其他同系列机器人能操控的船,通过各种身份认证被系统接纳,你们的安全系统设计者可以去死了。
而且,退一万步讲,船体损坏在先,后面又遭受了那么多损失,并且最终在船上也发现了异形,这时候就应该立刻启动紧急预案,不仅现有的幸存者不可以入睡,反而应该唤醒更多人轮流值守,你怎么知道这船上哪个犄角旮旯还有没有异形蛋呢?
这不是鸡蛋挑骨头,而是正常人都应该能想到,这时候本次航行已经完全不是正常状态,说难听点,航行还要不要继续都要再考虑了,但是居然就能全都去睡觉。
David其实并不牛逼,是你们的蠢,把所有的人都葬送了。
不对,是编剧蠢。
回应某些人的疑问:本来是挺冷门的一评论被五星水军全面淹没,结果果然水军一下去就浮上来了。
有人说在大规模移民的未来,去移民的都是普通人,所以心理素质差是肯定的,我只能说naive。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战的时候飞行员的选拔标准高还是二战的时候飞行员的选拔标准高?
现在比起二战呢?
总的来说,如果一件工作本身的复杂性是有一定的底线的,也就是说这个工作最低也就只能那么简单了不可能继续简化,建造一个独立的殖民地,考虑到没有母星支援的情况下,其复杂程度远超所有现在我们已知的工程,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美国的生态圈二号试验,一直在进行,到现在都没成功,倒是促成了好几对儿科学家情侣。
何况那还是或多或少有外部帮助的情况下,如果是星际移民这些人基本肯定出去了就回不来了,你真的以为科技可以发展到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去做这事儿?
在我看来科技的发展极有可能并不能降低星际移民的技术门槛,而是会朝着让项目本身通过更多更先进复杂的技术而大幅提高成功率的方向前进,这其实很可能导致星际移民参与者的技术素养要求比现在的宇航员还要高,就问一件事儿,那些个登陆舱都是损失一个就是一个,构造那么复杂的东西,软件硬件哪里坏了,怎么修?
你们以为星际移民就是所有的东西都由生化人一手包办,剩下的人什么专业技能没有,到了地方就每天欢乐的啪啪啪增加人口?
图样图森破。
更新一回:对于那些抠评论标题字眼的家伙不吹不黑不是婊,倒是抠字眼拿着道貌岸然的道德大棒的人,比婊还婊。
你们还不如上面那几个真爱粉呢,人家至少还试图反驳一下或者提供点脑补,你tm算哪根葱啊,点点像样的东西都拿不出来就要求别人尊重你,就和大街上随便一膀爷醉醺醺的过来拍我肩膀问我是不是瞧不起他一样,对付这样的除了回手就一耳刮子还有其他选项?
而且这种人比那种膀爷还不如,那种无聊的地痞多数还要求点身份认同,而你这种唯一的目的就是搞事,就和罗曼蒂克消亡史开始葛优说那段一样,这类人要求的,不是钱,不是公正,他们单纯的就是想要搞破坏,没点由头就制造点由头出来,而像你这种人心理之阴暗,其实比直接骂人的还要恶心,你就是那种反日的时候带头砸日系车,或者文革的时候带头抄人家的人,又或者找到任何资源稍微违反点不知道是对是错的规章就习惯性点举报的类型,平时心里有怨气不敢发,就拐弯抹角的去抠一点点别人哪怕可能有或者没有嫌疑的地方去吹毛求疵,然后拿着正确的大棒去发泄内心的不满,但是你们的出发点根本也不是要就事论事或者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只是想要一个幌子,披着正确的遮羞布去攻击别人,真tm的恶心 。
而且如果稍微有点脑子读读我前面的回应,你就知道吹婊根本也不是一个骂人的词,你们的反应就和数年前很多脑子还停留在九十年代初期的家伙义正言辞的要求别人别说屌丝一样可笑,那,我说一个作者是母猪,这是夸他还是骂他?
估计你们看起来就是骂他。
所以说,多接触点新鲜词汇不容易露怯,本来根本没想喷到点子上就想搞点事情,结果还暴露了自己不懂行,你们可悲不可悲啊?
那我就说明白一点,吹婊不足以形容那些非得把一普通片儿捧成神作的人,我的厌恶之情只能用傻逼二字来形容,我对我讨厌的人是从来不留情面的,想嘿呼我一下讨点口头便宜?
不存在的。
在这里曝光一宇宙级的傻逼,Dreamuse,没有半点理论功底就知道喷人,真爱粉我都严肃地留着人家的评论,哪怕一点也不同意我,但是,上来就求认同的,嗯,你算哪根葱?这傻逼的所有表现详见上一段,哎呦,什么脏了自己的眼睛,什么怎么这么恶毒,怎么了,对你这种披着文明礼仪外衣行着戕害攻击之实的畜生这都算客气的了,一般这种都是被打两下就知趣的退了,但是这位特别执着,而且明显表达了想要出名的意愿,很好,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用客气,这一段专为你一个人而写,你的无知和无耻值得如此纪念。
1990 年 10 月 1 日彼得·维兰德出生于印度孟买(不是印度人,而是英国人),开启了21世纪的神话。
2004 年 10 月 1 日在他14岁生日之后,彼得·维兰德完成了气管干细胞综合培养方法的专利,这是到目前为止他第 12项注册的专利。
2012 年 10 月 11 日维兰德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不动产设在英国,公司上市后整合的彼得之前的所有专利产品,成为历史上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2015 年 3 月 27 日公司成立后第一个项目就是在太空中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与地球轨道轴向倾斜,可模拟永久夏至,在全年中享受最长的日照时间,最大程度上摄取太阳能资源,这个可再生能源项目为彼得获得了一个亿的收入2015 年 6 月 30 日能源项目的成功,使得维兰德公司获得了三家风险投资项目的资金。
2016 年 2 月 2 日彼得·维兰德发明了大气处理器,能够在极地冰帽上方合成大气层,有效地终止全球变暖。
2016 年 7 月 17 日在他25岁那年,彼得被英女王授予爵士勋章,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爵士。
2017 年 12 月 10 日彼得·维兰德爵士在极地的大气合成专利让他获得诺贝尔奖。
2017 年 12 月 19 日维兰德公司的成就让其获得了美国宇航局NASA技术开发的版权,可独立进行空间探索,随着空间探索项目的启动,在木卫二上首次发现了生命存在的迹象,并且彼得首次提出了“普罗米修斯”计划的设想。
2022 年 6 月 1 日维兰德公司的卫生部门破译了98%以上癌症的遗传链,并使用转基因细胞,可以治愈地球上几乎所有癌症。
2023 年 2 月 4 日彼得·维兰德爵士再次获得诺贝尔奖。
2023 年 2 月 28 日被称为“活着的传奇”的彼得·维兰德举行公开演讲“TED2023”,提出来“建立更好的世界”的理念,设定了公司50年发展计划,并首次提出了仿生人计划。
2023 年 8 月 5 日维兰德公司开发出了用于科学和工业项目的仿生人(cybernetic individuals),专利号8,128,8992024 年 5 月 10 日维兰德公司军事部门开发出了全新的膛线技术,这是对19世纪以来传统膛线技术的第一次重大改进,使得枪械射击具有两倍于传统的初速和更高的射击精度。
(脉冲枪的前身)2024 年 9 月 6 日维兰德公司向奢侈品市场进军,研制出了全息环境模拟器,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审美和情绪独立创造生活环境,同时也能接收各地的全息视频信息。
(《普罗米修斯》中维兰德的视频影像和塞隆的房间就是这种技术)。
2024 年 9 月 10 日军事部门开发出维兰德风暴脉冲步枪,射击距离500米,可以锁定、跟踪多个目标,并且可以显示出目标的健康程度和体质等信息。
2025 年 1 月 7 日维兰德公司生产出第一个仿生人1号原型机。
彼得·维兰德爵士命名为“戴维”,这个名字最初打算留给自己的儿子。
(从这条中能看出,彼得可能有儿子,也许夭亡,也可能始终没儿子,总之,老爷子的儿子这时已经不存在了,也是老头在电影里为什么不待见自己闺女的原因,重男轻女啊)。
2026 年 3 月 22 日维兰德公司开发出人造表皮,能几乎完美复制生物特征的化学成分与人体皮肤的纹理,专利号 9,158,239。
2026 年 6 月 3 日维兰德公司开发出自动调节偏差和弹道的定向瞄准系统,可完美模拟科里奥利效应(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使命召唤》里解释过),让坐标测量和风速测试变成一堆废纸,专利号 10,445,075。
2026 年 9 月 30 日维兰德公司收购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创立生物技术部门。
(在《异形》系列中证明,这个部门是纯属吃饱了撑的)2026 年 11 月 18 日维兰德公司为NASA增加了10倍资金,接管了开普勒计划,并在一年内发现6,546颗类地行星。
2028 年 1 月 1 日具有历史意义的戴维2号机研制成功,首次可以让仿生人与人类进行交流。
2028 年 3 月 31 日在TED2023会议后的五年内,维兰德公司资本增值1000亿,创了世界纪录。
2028 年 5 月 20 日维兰德公司坐落于旧金山的实验室开发出冷冻睡眠系统(Hypersleep),开启后可以完全暂停生命活动,移除后也可以重启身体机能,迈出了探索银河系的第一步。
2029 年 8 月 9 日维兰德公司研制出完全自动化大气处理器,可以改善行星环境,从而变得支持生命,让维兰德爵士之前的“Buliding New Worlds”的口号变成了现实。
专利号11,280,5992029 年 9 月 18 日维兰德公司获得了欧盟政府的资助,将欧洲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和其他设施变成了公司的财产,成立核研究部门。
2029 年 12 月 12 日经过了多年的诉讼,维兰德公司将一家模仿“戴维”的日本机器人公司击败,保障了公司的专利权和股东的投资,这家日本公司就是“汤谷公司”(Yutani.Corp)。
2030 年 7 月 27 日冷冻睡眠系统被逐渐完善,太空旅行的时间可以越来越长,更高级的生命,更适合人类居住的殖民星球将被发现。
2031 年 8 月 10 日维兰德公司开启了月球殖民地计划。
2032 年 4 月 3 日维兰德收购了世界上4个最大的国防企业,这些重大的收购大大加强了公司多国国防、安全和航空航天科技控股。
2032 年 4 月 3 日维兰德科学家通过反向光谱实验发现了比光速还要快的传播方式,称为FTL,并开始实际运用。
2033 年 7 月 4 日美国独立日当天,维兰德公司宣布,研制出5.56毫米的子弹,可以在任何环境中保持最大速度。
其金属材质来源于Gliese 581星系(位于天秤座β星以北约2度的红矮星,距离地球约20.4光年)。
2033 年 10 月 4 日维兰德公司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员调整,解雇了一百万员工,其中包括首席工程师理查德博士。
2034 年 1 月 17 日维兰德公司研制出第一部空间探索飞船,Heliades级,该飞船具有4个引擎,动力来源于两个核聚变反应堆,其中包括舰桥、医学湾、实验室和数个起居室,每艘船配备9个船员。
2035 年 5 月 11 日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出台限制戴维仿生人的商业用途的法规。
2035 年 6 月 30 日法规仅存活一个多月就被废除,原因是第三代仿生人戴维3型研制成功,正处于内部测试阶段。
2035 年 7 月 21 日维兰德公司在南非、希腊、萨尔瓦多、南极洲等地增设办事处。
2036 年 8 月 25 日维兰德公司开设下属学院,名为探险家学院,包括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仿生人等研究方向,为贫困生提供助学金,优秀的毕业生可在维兰德公司就职。
2037 年 12 月 15 日维兰德公司被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中“10家最适合工作的企业”之一。
2037 年 12 月 21 日维兰德公司航空部门在外太空发现了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望本世纪内进行开发。
2038 年 7 月 4 日维兰德公司为亚洲局部战争中35%的退伍军人提供工作。
2039 年 3 月 2 日风暴步枪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根据周围环境,密度、压力、折射率进行自动调节,专利号 13,345,075。
2039 年 5 月 28 日通过地球对比于GJ 667Cc行星(目前发现的最佳类地行星之一,距离地球22光年)的大气成分计算,大气处理器被近一步改进以适用于更多行星。
2039 年 5 月 14 日维兰德天文学家发现了环形星带行星Zata,拥有多个月亮,可能支持生命,维兰德有望本世纪内完成殖民地开发,后来这颗行星被命名为LV-426(《异形1》中的倒霉行星)2042 年 4 月 1 日戴维4型投入使用,预计会在世界各地改善工作效率和流程,也是首次适用于家庭和办公室的仿生人。
2042 年 8 月 18 日维兰德公司与政府签订合同,在 HD 85512 b行星(另一块类地行星,距离地球31光年)建设监狱,地球上很多囚犯在那里被改造后洗心革面。
(很可能是《异形3》中的狂暴101监狱)。
2042 年 11 月 20 日维兰德花费50亿美元成立“小探险家”项目,这是一个用于资助对科技感兴趣的贫困中学生的慈善机构。
2051 年 4 月 19 日大型运输车RT01被研制出来,这种车辆能够遍布任何已知地形,几乎没有货物、 旅客和设备的重量限制。
2052 年 2 月 14 日维兰德公司开发出空间探索车ATV NR6 ,能够穿越各种极端的地理环境,这种技术允许科学家和探索队前往曾经无法抵达目的地,完成了载人空间探索的重大突破。
专利号 14,524,002。
2052 年 7 月 7 日戴维5型仿生人中被融入了模拟情感和智商,进一步增强了人类对仿生人的接受程度。
2055 年 8 月 1 日维兰德公司首次任命女性为行政总裁,500企业仅此一家。
(大概是为《普罗米修斯》中塞隆的出现做铺垫)。
2056 年 1 月 29 日维兰德公司开发出机动外露骨骼,提升和移动重物箱和车辆装备等,专利号15,725,924。
(《异形2》中雷普利大战皇后的那玩意)。
2057 年 5 月 6 日维兰德公司研制出生物舱,内部可携带冷冻睡眠装置,能维持人类50年的寿命 。
2059 年 7 月 22 日维兰德公司开发出空间探险队的探测服,携带便携式大气处理包,能够探测室内室外的大气成分,可深入可燃气体等恶略环境中作业,重量更轻,更加安全。
2061 年 9 月 2 日维兰德公司第一个完全自动化的诊断和手术平台Medpod 720i研制完成,专利号 16,572,092。
(《普罗米修斯》中的手术台)2062 年 2 月 26 日戴维第六代完成开发,只有7%的人能够辨认出他们是仿生人。
2063 年 12 月 1 日3D live 绘图技术研制完成,可现场绘制任何地区的3D图像,对改造和发展新的行星殖民地具有革命性意义,专利号 17,900,353。
2064 年 8 月 11 日维兰德公司大量专利产品被用于宇航服中,包括辅助性骨骼、信息显示成像技术、环境统计要素等。
(《普罗米修斯》中的宇航服)。
2065 年 6 月 23 日彼得·维兰德爵士的纪念馆在华盛顿修建完成。
(人还没死就修建纪念馆,真的鬼催的)2065 年 11 月 20 日随着维兰德公司对地外行星的改造活动和殖民计划,美国政府与公司联合开启了殖民地维和部队训练项目,其成员来自于海军陆战队,以便应对未来突发事件。
(《异形2》中UCSM部队的前身)。
2068 年 7 月 6 日 戴维7型仿生人研制成功,高精度的情感编码程序使得戴维7可以准确的模拟人类的真实情感,这项技术至今被列为机密。
由于成本的大大降低,戴维7被成千上万的进入到世界各地的工作场所并部署到整个宇宙。
(仿生人要逆天了)。
2070 年 6 月 30 日全自动手术台Medpod 720i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正式投入市场,第一批订单就有几十万台。
2070 年 6 月 30 日维兰德公司成为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并且成功获得2091年“维兰德奥运会”的主办权。
2071 年 5 月 13 日维兰德公司医学部门开发出可重启死者大脑活动的技术,专利号18,364,003。
(出现在《普罗米修斯》中激活工程师头部的情节中)。
2072 年 3 月 9 日维兰德公司完成第二次机构改革,公司精简为七个部门:医学、交通、能源、电子、安全、外星改造、仿生人。
2073 年 1 月 1 日维兰德公司成立新的部门:探索部。
部门的第一个项目来源于彼得·维兰德长期的构想:普罗米修斯计划。
同时,维兰德公司出资派遣考古队在世界各地寻找有关人类起源的遗迹。
2073年 9 月 11 日维兰德公司开设训练中心,在世界各地招募学员进行太空探索训练。
2089年两名考古学家在苏格兰发现距今三万五千年的星图壁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星图遗迹,星图指向网罟座ζII星系中的一颗行星,距离地球34.56光年。
这个行星被命名为LV-223。
2090年 12 月 25 日普罗米修斯计划正式启动,共耗资1万亿,Heliades级旗舰飞船被命名为“普罗米修斯号”,船上配备了维兰德的公司开发的多种最新产品。
从训练中心甄选了9名最好的学员成为“普罗米修斯号”的船员,船长为具有15年驾驶经验的老雇员杰耐克。
另外飞船还搭载了5名科学家,同行的还有维兰德公司高级行政总裁梅瑞狄斯·维格丝女士和最新的仿生人戴维8型共16人前往LV-223。
(实际上是17名,彼得·维兰德隐藏其中)。
这次探索标志着人类即将进行有史以来最遥远的宇宙旅行,航行时间预期为两年。
2091年维兰德公司公开宣布,创始人彼得·维兰德爵士“逝世”,享年101岁。
2092年 12 月 29 日普罗米修斯号抵达LV-223行星。
2093年 1 月 1 日维兰德公司收到科学家伊丽莎白通过戴维8传送的一段警告信息后,与普罗米修斯号失去联系。
(这个时间是小弟猜测,在那个年代无法确定这么远的距离,信息传输是否有延迟)同时,维兰德公司也因此确定了一种高等外星生命体的存在。
至此,《普罗米修斯》中维兰德公司的发展到此结束。
由以上可以看出,维兰德公司是多么的优秀与伟大,同时也告诫我们,无论大小公司,由总裁制定战略方针是多么的不靠谱21XX年Ⅰ维兰德公司因普罗米修斯计划的失败而遭受重创,股票大跌,为了扭转颓势,维兰德公司当值总裁查尔斯与昔日竞争对手——日本汤谷公司合并,成立维兰德-汤谷公司(Weyland-Yutani.Corp)。
公司除了保留原先的科研部门之外,将生物技术扩充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另增强了该部门的控股。
21XX年Ⅱ维兰德-汤谷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秘密向宇宙货运飞船中投放了最新研制的仿生人,输入特殊指令,潜伏于来往宇宙间的星际采矿船中,以获取活体地外生命进行研究,必要的时候不惜任何代价保证生命体的存活,包括全部船员的生命。
2122年公司的M级拖曳飞船“诺史莫”(Nostromo)号搭载了7名船员和货物返航,途中收到了LV-426小行星发出的信号,误以为是求救信号而降落至该行星,发现了“太空骑师”的残骸和大量异形卵,船员中潜伏着一名仿生人埃萨,接到公司的命令要求带回活体异形进行生化武器的研究,并将被寄生的船员带回“诺史莫”号,导致异形破胸而出,“诺史莫”号被引爆,除了领航员蕾普莉之外无一生还,史称“第一次异形事件”。
2159年公司在LV-426小行星上改变了大气环境,设立殖民地LV-426区,并安排了70名住户。
2179年公司收到信息,57年前的公司雇员蕾普莉在太空中获救,鉴于曾经丢失了造价高昂的货物和价值4千万美元的“诺史莫”号飞船,公司对蕾普莉举行听证会。
由于没有确切的物理证据证明在诺史莫摧毁时有不明生物存在,因此她的证词被所有人怀疑而不被采信,而最后也因为她的“可疑的决定”,公司撤销了蕾普莉的太空飞行执照。
2179年Ⅱ公司与LV-426区失去联系,随即派遣公司安全顾问布鲁克和殖民地陆战队(USCM)一个作战平台前往LV-426,蕾普莉同行担任行动顾问,还跟随一名仿生人Bishop。
Conestoga级战舰的第13艘“苏拉柯”号(Sulaco)是他们的载具。
随后公司得知LV-426区已被异形生命体占领,陆战队与异形发生交火,史称“第二次异形事件”。
同年,公司收到信息,在一座在一座名为“狂暴101”的太空监狱中发现生还的蕾普莉,蕾普莉体内携带有异形皇后胚胎,并爆发了“第三次异形事件”。
公司派遣了一支救援队前往狂暴101,告知蕾普莉希望能跟他们一起回到地球,通过医学手段取出异形,并保证她的生命安全。
可惜未果,蕾普莉自杀,异形生命体被毁。
2356年“狂暴101”上,公司在蕾普莉的冷冻睡眠系统中采集到了她的血液样本,并开始着手对其进行克隆。
2369年公司由于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屡次受挫和太空殖民计划的平民伤亡,导致公司声誉跌至谷底。
最终被沃尔玛(Wal-Mart)集团收购,原维兰德公司的所有研究归沃尔玛集团所有。
一家存活300多年的大型企业轰然倒下。
被收购后的,新公司被命名为“联军系统”,正式大规模开发军事项目,包括太空生化武器。
其中,异形生命体被作为生化武器的首选。
2379年在“御夫座”空间站中,蕾普莉的第8个克隆体终于达到完美状态,异形皇后的胚胎从其体内被取出培养,而蕾普莉也因混有异形基因而具备了高腐蚀性的血液。
2381年“贝蒂”号走私船运输人类活体样本进行到“御夫座”上进行实验,导致“第四次异形事件”爆发,蕾普莉等人杀掉了异形最新样本Newborn,炸毁空间站,返回地球,却发现家园已被“联军系统”所引发的战乱所毁。
从维兰德,到维兰德-汤谷,一家存活了300多年的企业,从地球的救世主变成了毁灭人类的罪魁祸首。
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计划是转折点,一场探索人类起源的旅行,老彼得为了追求探索精神以及满足延续自己生命的私欲,导致这次旅行花费了公司1万亿资金。
比失去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更要命的是,这次还搭上了公司总裁梅瑞狄斯和创始人的命。
可以说,维兰德瞬间被抽去了主心骨,导致与汤谷公司合并。
从时间表中可以看出,维兰德与汤谷曾经是对手,后者只是一家山寨仿生人的机器人公司,与改变人类未来的维兰德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恢复曾经的辉煌,维兰德将获取外星生命作为咸鱼翻身的本钱,而且异形这种生物的价值,确实有扭转乾坤的能力。
首先,异形的进化能力与生存能力如果被用于医学和遗传方面,研制出新型疫苗,硅化骨骼也可用于制作盔甲。
将对人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创造的价值相当可观。
其次,异形的军事用途,对比一下,一个身穿防弹衣、手持武器,武装到牙齿的陆战队精英,单独面对一只成年异形的胜率绝对不会超过50%。
培养一个陆战队员至少要花费上百万美元和多年的时间,而培养一只异形最多两天即可完成,如果将异形用于军事方面,成本、人力将大大减少,只有弄几个宿主即可。
综上,异形这种生物对维兰德公司存在着极高的商业价值,假如他们获取异形活体,将创造要比21世纪神话更强的影响力,当然这种影响力是负面的,异形可不会老老实实像母鸡一样听人使唤。
在追求商业利润的面前,一切伟大都是浮云。
维兰德-汤谷公司的电影彩蛋1、维兰德-汤谷公司是由《异形》中“诺史莫”飞船和宇航服的设计者罗恩·科布创建的。
2、罗恩·科布参与过多部科幻电影的制作,包括《回到未来》的时间车、《真实谎言》中的要是战记模型,还有一部模仿异形电影的《烈血海底城》,曾经风靡内地录像带市场,以下文字来源于罗恩·科布对公司名称的解释:“对于《异形》我最津津乐道的是它微妙而讽刺的涵义。
要将世界大转变的信息放入零碎的事物里,科幻电影提供了不二选择。
各种各样的词句里可包含了巨大的意味。
举个例子,维兰德-汤谷这个名字我想暗示穷困的旧英国重新崛起,并与日本联合起来,象接手汽车业、油轮业那样接手太空飞船制造业。
起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时,我参考了英国利兰集团(British Leyland)和日本丰田公司(Toyota),但是我们总不能在电影里用‘Leyland- Toyota’作名字吧?
把Leyland改个字母就成了Weylan,而Yutani则是我的一位日本邻居的名字。
”3、公司最早的名字写成Weylan Yutani,在《异形》中一直是这样。
到异形2才改成Weyland-Yutani。
4、在《异形》中,多次出现公司的名字,从睡眠舱到啤酒罐,可见当时维兰德-汤谷公司从科技到饮食涉猎范围极广。
5、维兰德-汤谷的标志根源于埃及“翼之日”徽章,在詹姆斯·卡梅隆编写的《异形2》剧本中,维兰德-汤谷公司作用与意义大大强化,成为《异形》系列必不可少的一环。
6、在《异形3》里,“维兰德-汤谷”的名字多次以日文的方式出现。
一次是在一个集装箱上写着“ウェイランド汤谷”。
前六个日文是拼写外文的片假名,在这里拼作“weirando”。
第二部分是用两个日文字母组成的日文名“Yutani”。
公司的名字还出现在一份报纸标题上,在那句话中的最后四个日文字母是“株式会社”,也就是“股份有限公司”。
7、维兰德-汤谷公司的标志被用在美剧《萤火虫》里的一些武器上,以及驾驶飞船时的显示板上。
在电影版《冲出宁静号》中,Operative对Alliance作出的要求就是“创造至善世界”,而此话就是模仿维兰德-汤谷公司的口号“建立更好的世界”。
8、《萤火虫》系列、《杀出宁静号》的编导,也就是《复仇者联盟》的导演乔斯·威登也是异形的粉丝,他在好莱坞的第一个电影剧本就是《异形4》。
9、在惠登的连续剧《天使》中,一名主要客户就叫维兰德-汤谷,他来自邪恶的律师务所Wolfram and Hart。
10、探索频道的《工程大突破》中,有一期结尾时一艘穿越直布罗陀海峡的巨型油轮船头也出现了公司的名字。
11、英剧《红矮星》有一集可以看见一艘维兰德-汤谷公司的飞船出现在众多飞船残骸中。
12、在所有涉及到异形的文学、漫画、电子游戏中都可以看到维兰德-汤谷公司的身影,甚至在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系列的一篇小说《战争》中,维兰德-汤谷公司成为了主角。
13、维兰德-汤谷公司的设定影响到后世许多作品的诞生,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生活危机》系列和EA出品的恐怖游戏《死亡空间》。
异形契约里的星球肯定不是太空骑师的母星,而应该是骑师用于造物的类似于地球的另一个星球,从体型上看他们要比普罗米修斯中的骑师个头小,且科技并不发达。
太空骑师应该在宇宙中寻找适合生命的星球,并在这些星球上创造生命,而契约中的星球就是他们的成功作品,其进化发展完全在他们的掌握中,而骑师就是这个星球的神。
所以当大卫驾驶骑师的飞船到来时,这个星球的人都出来迎接,因为他们是迎接自己的神。
而骑师发现地球人类的进化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就如大卫的完美让人类自身害怕和难以接受,于是决定毁灭地球人,并研制了他们最擅长的生化类武器(其科技基本都是基于生物科学)直接破坏人类DNA,结果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普罗米修斯中结果。
而大卫和人类的关系正如同人类和骑师的关系,哲理上的东西自己想吧……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人类真的会进化得更好么?
面对从契约号走下来的那伙地球人,十年前曾在普罗米修斯号工作的生化人(机器人)大卫肯定不这么认为。
观看《异形:契约》的过程中,一如既往的,我们看到被派遣(拍摄)的人类被异形砍瓜切菜,破体而出。
更要命的是,电影观众身为人类的感情,遭受到了深深伤害。
人类看看这伙人类都干嘛了(灰字剧情提示):本该伟光正的船长,先在休眠舱里领了烤肉便当;一群人不做防护,就跑到外星球上又捏又摸,抢上好奇心日报;荷尔蒙暴走的结果就是同生共死的劲上来了,开着大飞船也要俯冲下去;还有雷爷的终极死亡FLAG,不要在异形系列里玩啪啪啪,搞繁殖恋…你自然会认为,这全都是为了烘托文艺宅生化人科学家大法鲨的机智伟岸和完美形象。
在庄严、高洁又神圣的电影开场,大卫的诞生方式,与《普罗米修斯》黄金大瀑布江河万古流的景象,完全是动与静的对立。
尤其是倒茶一幕,大卫几乎用神情就传达了他的内心不满。
如此完美的创造物,又怎可能心安理得,与人类为伍呢。
日内瓦湖畔的玛丽·雪莱,谈及她创作《弗兰肯斯坦》的灵感:再没有什么比人类试图用创造发明,嘲讽并仿效造物主的伟大规则更加恐怖。
最后,名叫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成为了配角,那个本没有名字的怪物(人造人)变成了主角,人们干脆把它叫做:弗兰肯斯坦。
但更重要的是,《异形:契约》在构建异形宇宙世界观的进程中,它想连接的,并非雷爷自己1979年的《异形》,也不只是以暗黑气质著称的《普罗米修斯》,而很可能是讲究生化人自我认同和身份困惑的《银翼杀手》——要知道,大卫居然是一个会流泪的机器人。
那部电影拍得文艺兮兮湿漉漉黑乎乎,却让观众思考:主角到底是人类还是生化人。
这就是成功所在。
如今,人类在异形面前,已经是末路逃亡吓破胆的老生常谈。
即便《异形:契约》呈现了跟《异形1》如出一辙的扫地出门结局,观众并不会真过瘾。
只有前传系列突然一抹黑,把故事进行大反转,原来更可怕的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生化人,大家才能记住了电影的破格所在。
大卫当大卫面无表情不苟言笑,一副造物主俯瞰众生的降临姿态,灭绝一个星球生物跟踩死一只蚂蚁一样淡定从容。
仔细想想,你就知道《异形:契约》的意图,它并不是想再造一场视效华丽,PVP终极大乱斗的升级版太空密室杀戮,而是往死里黑人类——还有所谓的永生之神。
《异形:契约》反复在述说创造/造物这件事,人类迷恋神与造物主,带着敬仰与膜拜。
生化人为了人类,愿意牺牲自己。
偏偏电影里的人类对自己的创造物都谈不上有尊重,怜悯与爱,那么妄图得到永恒的生命,完全是徒劳的。
创造了人类的大白星人(工程师、太空骑师), 创造了生化人的人类,其实都是一路货色。
契约号时间线的存在,决定了异形系列无法朝宇宙大战的路子走下去。
雷爷的思想境界,更适合玩得一手好深沉。
大卫表面上是个心机BOY,琢磨起人类的诗歌艺术,但阐释他的造物实验,似乎用异形的长成来描述更为方便。
异形的每次寄生,都是简单粗暴,以上一个生命形态的死亡和寄主被杀死为告终。
每一次生,都是伴随着死。
系列里目空一切的人类,遭到生化人的白眼和碾压,似乎也是咎由自取。
入体《异形:契约》的人类,又是一撮更加弱势的存在。
他们自大,冒失,容易受骗,充满缺陷。
尽管也有人说,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永恒真理,但那是地球世界的故事啊。
在暗黑的宇宙森林,生存竞争的法则,似乎要求人类必须不像人类。
或许人类无法寄希望自己能进化或改造到那样的地步,所以,无限接近人也无限强大的生化人出现了。
大白星人在《普罗米修斯》满分亮相,霸气虐人类,最终惨死在异形面前。
与这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较量相比,《异形:契约》似乎上升到了种族屠杀物种灭绝的生化武器水平。
异形1如果说《普罗米修斯》的驾驶舱只是一次满分致敬,那《异形:契约》绝对称得上“一坑未平,一坑又起”。
不知你还记不记得《普罗米修斯》里最后的对话。
普罗米修斯 最后的对话肖博士:你能利用他们的星图,并操纵他们的飞船?
大卫:是的,只要我们到下一艘飞船,调出他们的星图,回地球很容易。
肖博士:可我不想回地球,我想去他们来的地方。
大卫,你觉得你能办到吗?
大卫:可以,我相信我可以…我能问你,你去那儿想干嘛吗?
肖博士:他们创造了人类,然后他们又想毁掉我们,他们改变了心意,我有权知道这是为什么。
大卫:这个答案就那么重要吗?
肖博士:是的,很重要。
大卫:我不明白。
肖博士:好吧,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是人类,而你是生化人。
【普罗米修斯号】最后的报告飞船已毁,全员罹难,如果你收到这条信息,请勿前来!
这里只有死亡,而我即将离去。
现在是公元2094年元旦,我是伊丽莎白肖恩,普罗米修斯号的最后幸存者。
我仍在寻找答案。
《异形:契约》最扎心和无情的点就在这里。
电影如果需要给大卫留一句总结陈词,那会是这样: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是生化人,而你们是人类。
大卫解决问题疑惑的逻辑,惨绝人寰,却十分高效。
人类渴望得到神和造物主的呼应,生化人并不理会这套,而是驾驭异形有术,强者更强。
这是大卫的生存理念和答案。
普罗米修斯《异形:契约》不适合那些寻找答案的观众,比如异形是怎么死的?
更新颖,杀伤力更强的异形在哪里?
《异形:契约》是给那些试图思考更多问题的观众,异形虽然还会在未来的电影宇宙里折腾,但这不是雷爷现在所要面对的。
这部电影没有遵循传统的凤头豹尾,而是在一次谈笑风生的闪回中,抖露出了大卫的最大秘密。
尽管有人会把吹箫打啵标榜为全片最大亮点,但在我看来,那次闪回是惊人可怕的大灾变。
它抛出了一个让人接不住的莫比乌斯环:大白星人造了人类,人类造了生化人,生化人却最终反扑大白星人——恰好异形成就了这一切。
真是嘲讽。
大白星人想回去剿灭人类,人类对生化人抱有敌意,偏偏只有生化人大卫,迷上了自己的创造物,仿佛还动了真感情。
回到异形这个怪物设定的起源,它是一个裹挟了性、生殖与死亡的生物体。
每一集异形都在重复着不同的主题,从女性、母子再到父子,人类关系的不同组合,几乎都可以推衍到异形身上,做一番深层解读。
有人说,大卫是一个深陷在自恋精神病中的怪物。
但整套异形,在孤寂深黑的宇宙中,何尝不是人类存在自身的荒诞见证。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异形:契约》终于在大陆上映了,影片有槽点也有亮点,最可惜的是被删减了6分钟。
很无奈,《异形:契约》变成了《已开:大勺》。
不过平心而论,删掉的都是一些血腥画面,虽然让大海这样喜欢重口味儿的影迷有点不过瘾,却并不影响对剧情的理解。
但你们可能不知道,除去这为了过审删去的6分钟,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自己也把一些已经拍好的内容从正片中删掉,而这些被删掉的内容还包含了不少重要信息。
这不是雷德利·斯科特第一次这么搞了。
5年前,《异形》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了《普罗米修斯》,打算拍摄一个前传系列,把自己在40多年前埋的坑填上。
《普罗米修斯》片长124分钟,大陆上映时是122分钟,删减了2分,不算多。
不过在影片后来发布的蓝光碟中,附录了一个30分钟的删减片段,其中有一些直接删掉没用的,也有一些与公映版原有情节有所不同的候选镜头。
尼玛!
整整30分钟!
(A站搜“普罗米修斯3小时花絮+30分钟删减”就有)其中就包含在粉丝群体中流传已久的几个片段。
例如《普》开头白皮肤外星人(简称“工程师”)喝下黑油死掉的情节。
公映版中只有一个死掉的工程师出现,在删减片段中其实有九个,其中一个将黑油递给了死掉的工程师。
另外还有普罗米修斯号船员之间的几段对话,虽然稍显冗长,但对了解角色性格、铺垫人物关系也十分重要。
以及公司创始人彼得·维兰德向苏醒的工程师询问长生不老方法时,工程师曾经和生化人大卫有过短暂交流;在工程师追杀女主肖博士时,这个外星物种曾对飞船里的人类书籍和装饰品产生兴趣。
然而这些能够让观众更多了解“工程师”这一外星种族的段落,全都被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自己剪!
掉!
了!
Why?
《契约》的故事时间发生在《普》的十年后,作为续集,这中间的十年发生了什么,影片交代的很模糊,尤其是肖博士的死因。
在《普》的结尾,肖博士带着被斩首的生化人大卫离开,打算乘坐其他飞船寻找工程师的母星。
到了《契约》,人类探险队发现肖博士被大卫当成了培养异形的载体,死状很惨。
这段剧情的跳跃性太大了,没想到上一部的女主角,在这一部里连个台词都没有(除了唱歌)。
没错,雷德利·斯科特又删戏份了。
不过在《契约》上映前期的“病毒营销”中,雷德利·斯科特发了一个两分多钟的“番外序列”(豆瓣上有),讲述了这十年间大卫和肖博士发生的故事。
《普》的故事之后,肖博士来到一艘工程师的飞船里,将大卫的头接上。
随后大卫教会了肖博士怎样驾驶工程师的飞船(或者教了一部分),因此契约号上的人类才会收到肖博士在工程师飞船上唱歌的镜像。
两人将目的地设置为工程师的母星,随后肖博士进入了冬眠仓等待到达(人类居然也能使用工程师的冬眠仓),而大卫则继续留下操作飞船,并学习工程师的技术。
番外的结尾,紧接《契约》中大卫用黑水武器消灭工程师的片段,大卫不仅消灭了整个星球的工程师,还不断进行异形试验,把这个星球变成了地狱。
这么重要的剧情,为什么不放进正片!!
而且这种番外短视频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名为“最后的晚餐”的视频,讲述契约号船员们的一次聚会;一个维兰德公司拍摄的生化人沃尔特宣传广告;以及多个契约号船员们冬眠前最后一次视频日记。
很多去影院的观众可能都不知道这些“番外”的存在吧。
最可怜的是工程师一族,明明是整个《异形》系列的关键线索,却被导演删减成了龙套角色。
不过也许是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故意为之,在《普》中删掉工程师的台词和多余戏份,在《契约》中让其灭族,就像推理故事中让了解真相的证人早早挂掉一样,故意营造一种悬疑感。
但有一点大海持怀疑态度。
早在人类进化出文明社会前,工程师一族就已经具备了宇宙旅行的技术。
《普》里面人类探险队登陆的星球也有不止一个工程师的飞船。
(结尾被人类飞船撞毁一个,大卫和肖博士开走一个)那么大卫消灭的真的是宇宙中所有的工程师吗?
也许这个种族早已分布在宇宙各地,而大卫消灭的那些,从装束上看似乎只是低等级的角色。
据说《契约》之后还要拍两部续集,让剧情承接1979年的《异形1》,在接下来的影片中,工程师一族说不定还会出现。
另一个番外“最后的晚餐”,内容含金量就没有那么高,主要是契约号上船员们一些日常的对话,但是在对话中,我们也能了解一些信息。
(正片中在冬眠仓被烧死的付兰兰终于多了几句台词)其中最重要的,是影片中人类科技水平的设定,由此也引出影片的一个槽点。
“这是人类首次进行大规模的(星际)殖民行动。
”然而首次你们就敢在陌生星球不带头盔离开登陆舱?
大海必须承认,看到这里是我内心最失望的段落。
本来还以为是十年间人类技术的进步,让探险队从《普》里面带着头盔,发展到《契约》里不戴任何防护装备的自信,没想到番外视频恰恰告诉了我们这是人类的第一次星际殖民。
第一次就不戴任何防护措施,你们真是太作死了。
(正经脸,别想歪)相比之下还是《降临》这种硬科幻处理的比较好一些,即使是在地球上和没有什么恶意的外星人接触,科学家们也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
前不久上映的《异星觉醒》,里面的宇航员也智商更高一些,至少会把外星生物比喻成炭疽病毒,而且异星觉醒的反转结局真的让观众很意外,不到最后一秒都无法预料。
(《异星觉醒》影评)而《契约》结局的反转就没那么震撼了。
相信很多人和大海一样,很早就发现了最后生化人沃尔特是大卫假扮的,而女主却迟迟没有发现。
很多人吐槽女主“丑”,人身攻击是不对的,但是这部片里的女主角存在感真的很弱。
如果说以前的《异形》系列用强壮的女主角对抗异形,来歌颂女权,那这部《契约》中的女主只能让人感觉很“蠢”。
其他各种猪队友更不用多说了:看到异形蛋好奇去凑近闻一闻的男队员;胡乱开火引爆整个登陆舱的女队员;遇到事情被吓傻毫无主见的代理舰长。
人类怎么就派出这么一群“精英”来执行第一次星际殖民计划呢?
当然这个问题在《普》中就很严重了,船员之间互相撕逼,再加上一个腹黑生化人暗中捣鬼,全灭真是一个很合理的结局。
因此两部前传,最出彩的角色就是法鲨饰演的生化人了。
《契约》开头讲述了彼得·维兰德刚把生化人大卫创造出来的情景,在一尘不染的洁白房间内,大卫优雅的弹奏着钢琴曲。
然而与创造者彼得·维兰德交谈时,大卫说:“你们人类会死,而我不会。
”反抗(亦或是“背叛”)人类的种子早在他诞生的那一刻就种下了。
在一部以“异形”为主要卖点的惊悚科幻片里,生化人大卫虽然具有“世界老公”级的美好外型,内心的阴暗却令观众不寒而栗,其丧心病狂的异形试验,简直比异形本身还要吓人。
《契约》里他干掉了一整个星球的工程师,又在惊悚片标配的bad end中掌控了契约号两千多名人类的命运,接下来他会不会带着满载异形的飞船来地球?
不约,叔叔我们不约。
2020年补充(居然时隔三年再来补充,我也是醉了):影片上映后不久推出了蓝光碟和番外篇,填补了很多非常重要的细节。
如果这些片段能加到正片里,估计票房和评分都会更好一些吧。
『异形:契约•番外短片』《最后的生命迹象》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4411Z78c【福波斯/Phobos】异形:契约 角色们行为看似“弱智”的真相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5022295【异形·契约】谜题解开未公开花絮片段:大卫的实验室(双语熟肉)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3219958
当我看完片子,心想说好要解释<普罗米修斯>结局的问题呢,但契约里这根本就没有解释好吗,所有观众肯定会觉得被欺骗了现在一定气死了,就算是不是至少我是,哼!
结果大家并不觉得没啥大不了,工程师全部死光了就死光了吧,谁在乎他们上集为什么决定要毁灭人类,那个至少在上集被女主肖问了十遍的问题…无解又怎么样,反正她也死了,<异形契约>最让我佩服的地方是,追寻答案的人和拥有解释权的人……都他妈死了,至少十年啊而幸存下来的见证人大卫,他到底是亲手弄死了肖,还是肖剖腹产感染病死他想复活死人…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卫他妈根本就不关心工程师是处于什么理由决定消灭人类,因为他还没落地就弄死他们全部人了,作为见证人其实他也懒得见证了所以<普罗米修斯>只剩下的大卫,其他的已经没有存在意义了,因为也不给他们延续的意义,工程师啊肖博士啊都变成了充其量只剩用来的吓主角一行人的道具,最后只剩<普罗米修斯>的结局现在看起来就是一个笑话就像某平行宇宙,芮成钢约好要采访朴槿惠什么的,央视还搞了很大的预告,然后很神奇的,他们两都被抓了好吧既然<普罗米修斯>已经再见了,那说说当下的<异形契约>要我怎么说,等到下一部出来时,我保证你们会跟抛弃<普罗米修斯>一样抛弃<异形契约>好比,大卫有没有杀肖博士啊?
,大卫屠点工程师老家是什么动机呀?
,大卫创造异形的动机是什么呀?
,最后大卫登船后心里在打什么算盘呀?
到了下集—谁—他—妈—在—乎,就像,谁他妈在乎工程师为什么决定消灭人类一样,谁他妈在乎大卫是自发感染哈罗维还别人致使的,谁他妈在乎维克特是不是人造人,谁他妈在乎工程师庙宇里2000年前发生了什么突发状况,总之谁他妈在乎<普罗米修斯>的实际剧情,光是隐喻就足够大家不食人间烟火了好吧,那你说异形呢,<异形契约>不能不谈异形呀,不是主反派也是绝对主角呀有人形容得好,<异形契约>里的异形就好像侏罗纪公园里的杂碎迅猛龙一样,基本……就是杂碎呀告诉你为什么,这片子里的异形一旦冲着女主去,它基本就死了,下次出场机会都没有了,想跑都跑不掉,因为女主不会躲不会跑会一直追杀把那两只异形用既特殊又残暴的方式折磨至死,跟他妈铁血战士一样,我有说错吗”那你说白色的那只新异形呢“ 是说那只全片最血腥镜头的破背异形吗,不就是被枪决的那只吗,对呀,那情况不是被枪决吗一点反抗也没有,我还能说什么…死得让人敬佩?
"那契约好船员呢他们的表现也算可以吧?
",这要怎么说呢,好比来到一个未知星球未知生态系统为什么不带头盔防护具什么的,不能说他们全是白痴,最多算是失策好了,现在导致有东西飞进耳朵鼻子然后感染了…………出了很多乱子,好了现在你们知道是病毒感染了吧,你们是白痴才不会亡羊补牢,至少做点防护措施或者研究一下感染途径呀,因为这是是否能活命的大事都死了几个人了端正一下态度好不好,哦你们居然…还是…老样子,你说你们是不是白痴,是不是白痴,我觉得当然不是啦,你们这些角色只是正巧都看过了剧本而已,对不对”大卫呢大卫呢,要知道这部片子都在围着大卫转,嫣然一种身处宇宙中心的待遇哦“我觉得大卫的变态形象塑造的还可以,脑子有病阴险狡猾,虽然对手都是白痴,然后他的台词当然得像应付白痴一样都是些小儿科的玩意,但他的角色种带有一种新鲜感就弥补了那方面的缺憾,行为感情像人,却又拒绝融入人类世界,拒绝做人,完全可以看成是一种各方面都非常像人又完全不是人有完全讲得通的住在外星球新智慧生命体,这概念新鲜 让我开始期待他会用契约号的人类做什么事情,然后会发展成什么样 我挺想看以后大卫的发展所以当我听人说,<异形契约>的续集故事将设定在<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之间的时间线上(消息不误的话可以推翻之前我说得某些)哦哦,所以这是要补完<普罗米修斯>么,在这个时候,你跟我说你们又在乎<普罗米修斯>了?
所以大卫后续发展什么时候开始?
,或者下次再见到契约号上的大卫时他已经死了?
丹尼斯也死了?
然后在回闪情节里大卫在一旁弹着钢琴一变看着付兰兰和盖皮尔斯在一起男男激吻???
总之这故事都讲到这份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呀!。。。
但我想唯一不会发生的是詹姆斯卡梅隆回来指导,,,aint gonna happen
你不走非得在这浑水里淌着,谁能救你?
有点悬念但不多,一般般吧,后面看不下了
女主为什么不离开别墅?导演不让。
设计师妻女之死和参观团…没交代
我真的好爱看这种悬疑剧!而且房屋结构设计是真的美!看着是一种享受…就是有点虎头蛇尾,强反转太明显
看的时候被那种神秘的形式感所带动,双时空的切换非常迅捷,但是谜底是无趣的,也导致探讨的女性的不公和困境有些麻麻。
很不错的剧啊,确实惊悚,不是那种一惊一乍的,而是从心理上让人感觉深深的压抑,看到后面都胸闷难呼吸了。性侵创伤、情感控制、失去孩子的内疚、移情,步步深入,把女性创伤的隐秘又沉重拍得很好,女导就是厉害。
Sometimes things are far from what they seem, they closer we get to the truth, the more we need to let go of what we think we know.
故弄玄虚,不合理收尾
可看,但是看完觉得没有啥,唯一的体会的是,遇事要冷静
在那个大房子里的镜头语言不错,其他还是英剧的磨叽。
前三集能看,到了第四集全程问号脸,虽然但是,设计师的老婆确实是他杀的啊
两个女主第三集才分出来
无聊 + 丑陋的黑人 = 难看至极
前三集都蛮好看的,第四集emm…
双时空
偏执的房东,疯狂的前男友。
男主看起来不具备任何一点魅力,感情的发生描写也很潦草,很难带入,男女双方的纠葛没有根基,强行推进。
结局反转太勉强。虎头蛇尾,头重脚轻。
这房东明显不像什么好人,这么极简,反而好像在遮掩什么,连续三个对象都是长相类似的卷发非裔女性(实际上长得并不像,只是发型像,剧中非说像),第一个是老婆Elizabeth。第二个是租客Emma,和对象Simon一起入住,但因为Emma在交往中被性侵(后面说明施暴者是Simon的好朋友saul),导致两人关系破裂,房东Edward趁虚而入。第三个是租客Jane,怀孕39周胎死腹中,很崩溃,同样房东Edward趁虚而入。I think three is a pattern, 当然,也有可能房东只是特别强迫症,只喜欢同一种类型,在筛选租客的时候下了功夫,因为那么多人申请、面试,房子还空了3年。但是我觉得这个反转虽然并不出人意料,但是却有些违和,疑点那么多的人竟然不是杀人凶手。不过生活中好像确实是这样,处处都充满了未知,知人知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