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很简单,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剧情,却传达了一份朴实的情感,让人无比动容泪流满面。
很佩服百合子的勇敢,她就是想和父亲多待一段时间,留住更多美好的记忆,她做到了!
很多人很多感情都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要珍惜,却没做到在拥有的时候去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不管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我们都要时刻珍惜。
因为,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又及,剧中的父亲演绎得太好了!
朴实无华真实自然。
为什么我这么爱日剧和日影,看了这一部我又在想这个问题。
其实很多优秀的日剧和日影传达的人生观都是这样 - 最好的人生并不是extraordinary life, 而是ordinary life done right。
认真的做每一顿饭,认真的吃每一顿饭,认真的和重要的人说话谈心,认真的看每一本书,认真的过好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每一天,认真的创造包含这些琐事的回忆。
即使是在人生最后的篇章,即使以前有过太多的遗憾,倘若能这样的生活,人生便没有遗憾。
《人生最棒的礼物》是一部剧情片,很有小津电影的韵味。
非常简单的剧情,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却让我哭了个稀里哗啦,用去至少十张纸巾。
想起前段时间看《隐入尘烟》,一滴眼泪没掉。
并非刻意对比,捧一踩一,是关掉电视的那一刻,确实想到了《隐入尘烟》。
虽然,这两部影片在背景,剧情,人物,叙事,表现手法等方面,几乎没有可比性。
如果说能够通过一部电影得到什么人生启迪,让人在一个多小时的观影时间里,因有所感,而有所思,有所悟,再有所得,我当然推崇《人生最棒的礼物》一类的影片。
后劲儿足。
会让人想到:要珍惜家人,要好好活在这宝贵的人世间,要做有价值的事,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等等。
故事非常老套,且简单。
笹井亮介是前大学讲师及翻译家,妻子去世后独自一人住在东京。
有天,出嫁多年的女儿百合子突然拎着大行李箱回来,说要跟他一起住一段时间。
老父亲当然猜测:你是不是有什么事?
丈夫出轨?
家暴?
赌博?
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不然,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回娘家住?
观众此时也会猜测:这老父亲真是木讷迟钝,女儿不就是觉得父亲一个人太孤单不放心,回家陪你一段时间?
遇到事情,除了跟朋友打听“人家的女儿怎样”,便想到去问问妻子。
去墓地,无意发现女儿伏在母亲墓上失声痛哭,更怀疑女儿家出了什么事。
悄悄搭车去了女儿的家,找女婿也是自己学生的人了解情况。
得知:百合子得了癌症,去日无多。
想在最后的日子里用一半时间陪伴父亲,给父亲留下一些回忆。
《人生最棒的礼物》,是家人的陪伴,是共同度过的时光,是满满的回忆。
没有长情的告白。
日本人的情感是隐忍的。
女儿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的病情,父亲也不想让女儿发现自己已经知道。
但其实,父女二人,都不愿捅过那层“窗户纸”罢了。
笹井亮介在妻子去世后,已经学会了很好地照顾自己,以至于百合子回家,看到家里井井有条,厨房显然是有人在使用,表现得很吃惊,还以为父亲藏了什么人在家里。
笹井亮介在小酒馆跟朋友喝酒时有段话很感人。
他去料理教室学习料理,是想知道妻子是如何照顾一个家的,还想体会妻子在厨房做饭时都在想些什么。
他说自己不事家务,不是不会,而是因为家里有妻子在做。
妻子离世前显然不放心他一个人,曾拜托女邻居不时来关照他。
显然,他不需要。
《人生最棒的礼物》这个片名,也让我想到那礼物,可能是个大礼包,包含很多的元素和内容,除了女儿的陪伴和想给父亲留下的回忆,还有很多很多。
那礼物有一个统称:——爱。
百合子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后,显然也像母亲一样,不放心父亲一个人生活。
她感觉自己在过往的人生中,没有跟父亲亲近过,希望在最后的时日可以给父亲多留下一些回忆,少些遗憾。
就是日常的生活,生活的日常。
父女俩一起做饭,吃饭。
女儿品尝父亲在料理教室学到的菜式,教父亲做母亲的拿手菜。
父亲请女儿外出用餐,俩人一起去看“落语”演出(“落语”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类似中国的相声),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
有百合子陪伴在侧的日子里,父亲还翻译了一本新书。
也算是一份礼物吧。
这礼物,是父亲给女儿的,也是女儿给父亲的。
世界上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女儿呢?
这部电影,也诠释了这一主题,包含着女儿跟父亲的和解。
《人生最棒的礼物》里,不仅有爱,还有爱的鼓励:无论哪个人先离开,留在世上的那个人,都可以,都应该照顾好自己,活好自己的人生。
这也是这部影片给我的启示。
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看病治病的劝导,编剧和导演也没有平铺直叙,而是用一个个意外,来推动剧情发展。
女儿突然回家是一个意外,回家后发现原本不事家务的父亲变成料理高手又是一个意外,父亲无意中发现女儿跑到母亲坟前痛哭更是个意外,老父瞒着女儿找到女婿得知真相……故事徐徐展开。
影片开始是父亲跟学生一起看电视里的落语表演,结尾又安排父亲带女儿看落语演出。
首尾呼应,且落语表演者的台词与剧情紧密呼应。
让人笑中带泪,泪中带笑。
《人生最棒的礼物》,是有一个好女儿吧。
影片中,得知真相的老父亲曾对亡妻说过,“你生了个好女儿”。
片中饰演父亲的演员是寺尾聪,曾在《阿弥堂的讯息》里出演过丈夫的角色,觉得他的形象很邋遢。
《人生最棒的礼物》里,他变成父亲,却是很搭。
百合子的扮演者石原里美,人称“十元”,清纯秀美。
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
这部日本电影讲述了一个非常普通的故事,女儿患癌,想在临终之前增加和独身老父亲相处的机会。
日剧的特点就是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大喜大悲的场景,而是把细水长流的情感融入到日常生活里。
日子本是涓涓细流,哪怕面对生死这样的重大课题,剧情都没有刻意渲染,温暖且治愈,看完以后不太悲伤,反而觉得更应该珍惜眼前人,珍惜自己最该珍视的人。
有一次一个网友说一个喜欢的作词家去世了,很惋惜。
我回复的是,去世并不是真正的离开,忘却才是。
只要记得,就会永远活在心中。
记得我爷爷是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去世的,他是一个特别慈祥的老头,虽然那个时候跟我爸妈好像关系不好,但是每次我见到他,都有好吃的,零花钱,每次我想买的东西,跟爷爷说,爷爷都会满足,我考试考第一的时候,爷爷总是特别的骄傲,逢人就夸,在我爸喝醉酒发酒疯我妈不知所措的时候,总是把爷爷叫过来,他就能瞬间安静。
在我的记忆里,他永远都是乐乐呵呵的,所以在他去世的很多年里,我都有做梦梦到过他,就好像他真的没有离开过我。
现在的我已经人到中年,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拥有了自己的快乐和烦恼。
很多事情熬不过去的时候,我会想象爷爷坐在身边,他会怎么跟我说,然后人生仿佛能够在一次次困境中找到答案。
疫情三年,虽然隔家不远,高铁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是回去的次数少之又少。
老爸性格也很像爷爷,有什么事情,永远是无所畏惧,一副乐天派的样子。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不听话非常想要一个东西,他刚好在和面沾着手,没办法帮我解决,我气冲冲的走出家门,他怕我离家出走,就拿小棍子在地上画了个圈,告诉我如果走出去就挨揍。
几岁的我被震慑哇哇大哭,长大后才知道,那是爸爸画地为牢的保护。
讲给儿子听,他哈哈大笑,因为终于有人能够治住天天对他管东管西的老妈。
儿子会在回去的时候提醒他少抽烟,说抽烟不好,还编了个顺口溜,说刘平山抽大烟,抽了一根儿又一根儿。
每次儿子俏皮的念起来,他都能自觉地把烟掐灭,说姥爷不抽了。。。
在老妈眼里,老爸暴脾气,性格倔,但是在我们姐妹几个眼里,他就像个老小孩,对我们总是各种宠溺,提啥需求,他总是放在心里,第一时间给我们解决。
老爸今年60岁了,六十大寿的时候,北京的疫情闹得正厉害,我打了很多电话,北京社区和老家社区,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不能回去,心中充满了惋惜。
因为老家有种说法,就是男人五十九是个坎,我们全家人小心翼翼,特别想这一年能够平顺度过,希望能够更多陪伴老爸后面的人生。
好在有惊无险,因为感冒发烧了,前后难受了半个月左右才恢复身体健康,过后老头非常倔强的说,自己不是阳过,就是普通感冒。
临近过年,买了很多东西寄回家。
每次给家里买东西,爸妈都在那说,不用花钱,不用破费,你们先管好自己,管好孩子,家里不用操心。
但是我依然没有听话过。
因为在我的观念里,子欲养二亲不待,孝顺陪伴父母要趁早。
好在疫情三年,终于,终于放开了,2023年的元旦,我终于可以带着孩子回去看看爸妈,陪他遛遛公园,喝喝茶,讲讲家长里短,还要吃一顿爸爸做的手擀面。
现在这片子刚放出来,B站上有。
我并不是要捧一踩一,但不由自主地对比两位“老婆”,都是2021年刚刚放出来没几天的新春SP,新垣结衣的《逃避虽可耻但有用新春特别篇》豆瓣评分8.5,有8400多人打分,十元的《人生最棒的礼物》豆瓣评分7.4,评分人数少于170人,可以说是一个天一个地。
但是我就是非常推崇《人生最棒的礼物》。
它有着一股旧时代的味道——在那个时代,你想说一个感人的故事,那只要做到真的感人就可以了——不需要算计精准的三观和立场,不需要小心翼翼地讨好时代,不需要去预判观众想要看到什么,甚至不需要去刻意做什么表达。
我先看了《逃避》的sp,原先印象还挺不错,但现在对比《人生最棒的礼物》,才发现前者是多么精明、空洞、矫情、做作,几乎沾染了近年好莱坞所有最恶心的毛病,看似新鲜,却充满一股陈腐之气。
《人生最棒的礼物》虽然也有各式各样的问题——节奏拖沓、镜头语言也很拙劣,但是它有一点特别宝贵:它只想通过激发演员正确的表演,客观呈现一段人生经历。
这段人生经历就是:做女儿的如何处理自己最后的人生,做父亲的如何面对即将死去的女儿。
主题上没有什么多余的设问,也自然没有什么多余的回答。
镜头就是对准演员的脸,客观呈现就行。
因为日本人普遍含蓄的性格,女儿得癌了也不愿告诉父亲,父亲知道了也不表现出来,女儿知道父亲知道了却也不捅破窗户纸……于是父母俩一边装模作样地说“场面话”,一边却又心照不宣地说“心里话”。
且看两位演员在看落语时“假笑真哭”的表演:
说实话,我是有点被震撼到了。
十元在本片有几个地方表演得不够准,但是在关键的几个场景,表现得相当有感染力!
比如结尾父女告别(其实就是永别),父亲还是不得不装作不知情,但忍不住拐弯抹角说“加油”,女儿其实看穿了他的双重意图,且看十元的表演:
与父亲告别后,女儿坦然地转身回家迎接死亡:
不是带滤镜的尬吹,十元有时候真的还是能演出一些层次来的(虽然发挥不稳定)。
还是这句话,我认为在一众“老婆”中,十元是最接近“演员”的那一个。
她不缺动力与野心,缺个牛导演和牛作品。
衷心希望在牛年,她能丰收!
当然,真正能让本片立住的,是饰演父亲的寺尾聪的表演。
当他偷偷向女婿打听女儿为何回家的真相时,女婿要求他保密。
寺尾聪选择了闭眼,这个表情非常精准地把握住了人物的直觉,镜头也非常自信地停留在他脸上很久:
可以说,看到这里,我爱上了这部电影。
按:对于与亲情这一主题相关的电影,或许我们会因着老套与煽情化的表达方式而选择避而远之,但我们总盼望在劳累的现实里藏到一个可以容纳自己的地方,在那里尽情地挥洒自己的忧伤与喜乐。
然而,当我们一贯选择去避开离别前的伤痛之时,恰恰反映出我们自己内里还想着在自己的生活里锦上添花,并不顾及身边的家人亲属的真实感受,也并不知道把握住那仅有的亲人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的宝贵。
电影《人生最棒的礼物》是一部日本电影,讲述的是一对父女之间在仅有倒数的日子里相聚的故事,女儿百合子患上了癌症,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她是一位已婚的女士,早年丧母,只有一位年老的父亲。
而百合子的父亲笹井亮是一位已经退休的大学教师,退休在家还从事一些翻译的工作。
当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生命的时光已经进入倒计时之时,她便选择将自己这仅有的在世日子一分为二,一半陪伴自己的父亲,一半给自己的丈夫田渕繁行。
而百合子也不愿这么快地将自己的病情告知父亲,或许自己也说不出口,因此让自己的丈夫来告诉自己的父亲,这大约在电影已经进入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生的,那时当年老的父亲听闻这残酷的信息之时,他整个人顿时显得呆滞,不知当说何语。
而电影也将大量的镜头放置在这对父女在生死分别之前的相处时光里,或一起在寺庙祈福,或一起在街头散步,或一起在逛书店,或一起在街头等红绿灯。
但电影给予大量镜头的还是在父亲的家中,一起吃彼此炒的饭菜,饭菜或许才是真实的生活。
中国人常常也注重家人之间在一个饭桌上的吃饭,这短暂的相聚对于年老的父亲而言或许便如这部电影的名字所表明的——人生最棒的礼物。
当女儿百合子拖着行李箱子来到久别未见的父亲家中之时,父亲笹井亮给予的第一反应便是,是不是女儿与丈夫吵架了,因此拖着行李箱子来到家里。
或许对于阔别许多未曾与父亲相见的女儿百合子而言,她甚至将自己当作了外人,非父亲邀请脚踏家里她就不去脚踏家门,这也或许应和了中国那句老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这句老话并不好听,但对于久别重逢的父女之间有这般略带见外的礼仪恰给电影增添了几分悲情的色彩,又仿佛是在预言着一场更大的离别,就是生与死的离别。
而在百合子进入家门之后,对于父亲家中整理的井井有条感到些许惊讶,尤其对于厨房里被整理的这般秩序井然感到惊讶,忍不住抱腹大笑起来,甚至笑出泪花来。
这样的笑令父亲感到不解,甚至为女儿这般无止息的笑声而感到烦恼,大声喊出“烦死了”的不解之语。
老父亲的这样“烦死了”之语在电影里也有被百合子、百合子的丈夫田渕繁行,还有被雇佣来照顾父亲的女佣人原口光代拿来笑意模仿之。
其实,在这里亦是一场预告,女儿笑声的泪水,恰是一场悄然而至的生死之别之泪的预演。
而“烦死了”的话,也恰如亲人之间相处久了发出的一声叹息。
父亲笹井亮的家住在铁路旁边,因此在电影里,当镜头对着父家之时,不时还能听到窗外叮叮当当列车经过的声音。
百合子在家里也不时往已逝的母亲坟墓那里,在母亲坟墓前哭泣,但在电影中段的前后,作为父亲的老人笹井亮是两种心境。
在之前可能可能是女儿因着想念母亲而哭泣之,在之后便知道这是她将要与母亲同在一处的显出的哀伤。
电影《人生最棒的礼物》有一段这样的故事,当百合子在路上遇见女佣人原口光代,她向这位已经照顾了其父亲多年的女佣人道出了一声请求,请求她来继续照顾她年老的父亲。
而这位女佣人不禁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其母亲在世之时已经向她发出了这样的请求,而她在这时再次地向她发出这般的请求。
在这里,也有着一种令人心酸的彼此鞠躬,这是属乎日本特有的礼仪表达,亦彰显出女儿对于即将离父的不舍与心里的酸楚。
电影《人生最棒的礼物》或许也是在彰显着在现代化的生活里,儿女与父母之间每次的相聚仿佛都像是一场阔别多日的重逢。
我们在城市里向往着一种不平凡的生活,最终只有在与身边最亲的人相聚之时,享受着最平凡的生活,就如一起吃着有滋有味的菜才是最让我们感到满足与喜乐的。
而这样的离别和相见,仿佛也成了我们现代城市生活里很多人无法逾越的门槛。
现实里,当我选择要去哪家小吃店吃一顿饭的时候,偶尔也喜欢与店主唠嗑几句,询问他们老家在何处,儿女生活如何。
大多数在城市里生活的父母是与儿女相隔两地的,父母在城市里为儿女苦钱(“挣钱”一词的底层化表达),儿女在老家或另一方学习、工作着,父母总希望儿女能够在他们的城市里为儿女买一套房,但苦于现实大城市里房价的高昂,挣钱之难,他们只能望而止步。
而今日傍晚当我与一位在摊位上以卖煎饼为业的阿姨聊天时,她却说出了大致这样令我感到惊讶的话,在城市里租房也是生活,儿子跟她在大城市里租房生活着也挺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样的古诗成了一种对于苦闷人生的感慨,但人生最棒的礼物,亦如电影《人生最棒的礼物》里所表达的,或许正是在平凡的亲子相聚里,在吃着家常便饭,聊着家常小事的欢喜里。
我们的愁苦很多时候都是将原本应当平凡渺小的自己自我夸大造成的,我们的喜乐很多时候也正是在平凡的岁月点滴中,与身边亲人、朋友的相聚,在一些吃着平常饭菜的笑语中获得的。
与家人和解,是每个人一生的议题,爱和陪伴则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石桥冠执导的这部影片通过讲述得了癌症的百合子,在最后的时光与父亲相互照顾,彼此陪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人生最棒的礼物莫过于理解与爱。
百合子从小由母亲带大,翻译家的父亲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常常扮演了一个没有耐心、缺失鼓励的角色,而百合子也在和父亲的相处中常常做出一些叛逆的回应。
她在紧张徘徊时得到了父亲急躁的否定,也在看完父亲翻译的小说后给出消极的评价。
两人的日常生活常常带着不满与吐槽的口吻,可其实在心中都充满了的对对方深切的爱。
见到百合子时,父亲并未表现出怎样的欢喜,却为了弄清楚女儿的状况偷偷坐火车去询问女儿的情况;心中带着极大的悲痛却在女儿面前假扮若无其事;为弥补女儿的遗憾,翻译了一本曾经拒绝过的小说;教会她母亲曾经做的拿手菜。
父亲的爱意深深的藏在心底,可却不曾说出口。
最后在送别百合子时,父亲说出鼓励的话时,我和百合子的眼泪几乎是同时就涌了出来。
丈夫曾对父亲说过,小时候的百合子被选上参加表演时,紧张害怕,那个时候的她无比期待父亲的一句安慰与鼓励,这样的一句鼓励能让她有无比的动力与冲劲。
不擅长表达爱意的父亲,在此刻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的内心无比期待百合子还有一线希望能够坚强的挺下去,又或者能在与病魔抗争时,能够有动力坚持下去,不要感到害怕。
有些爱从未说出口,但却一直存在。
爱与理解也不拘泥于形式,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默默陪伴父亲的百合子,为百合子悄然做出改变的父亲,每个人都用爱为对方送出了人生最棒的礼物。
因石原里美而来,却超乎想象的好哭,在处理细腻的亲情戏上,日本确实独树一帜,没有撕心裂肺,没有刻意煽情,将人生中至悲的情感,压抑着融入到最平淡的生活细节之中,全剧最为催泪之时,恰恰是父女两人捧腹大笑之时,相当治愈,五星推荐[苦涩][苦涩][苦涩][苦涩]陪伴与回忆,#人生最棒的礼物[爱心][爱心][爱心][爱心]
女儿突然回娘家大多是有问题,刚开没看出什么,在老父坐车去乡下问女婿问出百合子的病情后,才开始剧情的开始。
一个人生就应该是简单的,不需要多有钱,人际关系就很简单,家人,老婆,女儿,学生,朋友,几个人之间,就是自己的全部世界。
一生的时间都牵绊在一起。
癌症真可怕,创造回忆,就是人生最棒的礼物。
人死后,记忆还犹在,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可以影响很久很久,对彼此的爱也会永远存在,可以感受到!
短短一个半小时,就要把现实中好一段时间,可能一个月,也许半个月的时间里的情绪冲突,堆压在一起,好难承受得住。
我真得绷不住。
接受不了。
哎,压抑得,等待爆发。
最后的时间,也要一起渡过。
一想到以后,一个人孤零零得,世上已无亲人的感受,好像很难受。
对于死亡有了新的认知,就是周围的亲人,重要的朋友都离世了,好像就不会那么害怕死亡的。
反而是希望自己可以快点死去,或去和自己的亲人,朋友团聚,以及那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老了之后就会与世界格格不入。
很多东西都会改变。
以前的时光很慢,阳光打在脸上很温暖,很舒服,风儿吹得很凉爽,下雨也是清新干净的,没有烦恼,专注于当前的事,当前的游戏,对明天、对未来充满期待。
父母阿公婆也很年轻,这是属于自己的最美好的时代,最开心的日子。
享受当下,改变自己。
不要再把一切当做是理所当然,感恩!
好难顶,哭了。
压抑,发泄一场会好点。
痛哭之后,振作精神,乐观面对!
加油,会好的,你可以的。
老父,好严格,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不做家务,不管小孩子。
是个不合格的父亲。
如果不是女儿生病了,回来和渡过最后一段日子。
可能也就不会再有过多交集,就逝去。
也不会有文字记录,也不会再被人提起,消失于宇宙的尘埃里。
试问这样子的父亲在日本有多少呢,在世界又有多少呢。
剧情老套,拍摄手法简单,光影甚至有时对不上逻辑,但依旧让我一把鼻涕一把泪,日本电影每次给我的惊喜往往就是沉浸感,所谓沉浸感是戏,是内容,也不应该是什么技术。
和视觉效果。
是叙事逻辑里独特观察力去呈现出来的亿点细节,是把一件再小不过的心里情绪无限放大,是共情的沉浸,是真实的感受。
是告诉所有人老子这么拍也是挑观众的。
给对方留下记忆节点真重要,而唯一能完成的这一点的也就只有真心的陪伴啦,要有共同回忆,彼此的存在才立体丰满。
爱这件事,真是最温柔的存在。
人生最棒的礼物是爱。
童话结尾,好人有好报~当喜剧看,还是不错的~~~
超好看!!!!歌也好听!!一开始还以为会比摩门之书难看一点,完全没有!!!里面的女生都好可爱!!助教也帅!!案子也很棒!(gay or eurupean简直笑死我了!)
音乐剧果然能将电影版中的尬化解成欢乐,但是欢乐之外歌曲本身基本没有能记住的旋律,当然除了已经出圈的gay or European,想当年还是从versailles同人视频里知道的,就觉得很好笑。另外比影版带来更多满足感的当然是学长甜甜的男友力和爱情线!此处插入八卦:Christian Borle原来是Sutton女神的ex哦!作为Reese小粉,个人觉得不如电影之处当然是女主没有当年的Reese那么甜妹,不过唱跳来说当然很是很棒的,虽然我们Reese当然也超能唱的!同样觉得当年的Alli Mauzey肯定会是很好的Elle Woods,因为她的Glinda就是有这样甜甜的pink power啊!
这姑娘只要稍稍努努力就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事
舞台剧和电影的表现手段并不一样,即使是同样的故事走向,不同的演绎给人不同的感受。Personally,我更喜欢这部音乐剧,节奏感更加的紧凑,表现也更加的火热,但有时候故事的逻辑性也有点小Bug,如果对照电影的话。比方说,那咖啡是vivian,而不是warner.,这个细节也体现出对女性的轻视。
说实话不是很好,但是够搞....瘫http://www.dailymotion.com/user/l3g4llybl0nd3/1
最后了,当然不能够太差。
第一部不错,第二部就啰嗦了点。
看完之后我甚至不知道这是在破除金发傻妞的刻板印象还是在加深这一印象。
怎麼有兩個。。。
大学的时候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内容不记得了但是女主的独立还记得
喜欢看这种轻松的片 傻大姐
总觉得,这部音乐剧被舞台限制住了很奇怪,明明剧情很精彩,歌也很好听,但是感觉还是不如电影
这个也就第一部还行了,通篇的粉红色让我真受不了
看了美女上错身和这个。。觉得这里的法庭玩玩一样的。。
真是肥皂。在英美概論選修上老師放給我們看的。
歌很好听 但是比起电影 音乐剧有一个我挺不喜欢的地方在于 男主的人设更丰满了之后 抢走了很多本属于Elle的光辉 本来是自己醒悟自己努力的大女主爽片 在她身边默默欣赏她支持她的男性角色突然变成了她的guider 又变回了最符合男人想象的套路了 唉
我的关注点在学长真的可以给学妹拨穗吗哈哈哈哈哈
11点看到2点 中间伴随无数次别人的尖叫和自己的偷笑 都没有最后走出剧场 三个美国妞儿互相拥搂着边跑边跳边唱边笑来得猛烈 最清楚的内句是we are not drunk; we are just happy. 内一刻觉得去你妹的矜持 这样多好
典型的小妞喜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