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这部老韩影。
电影讲述家具设计师金禹镇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每天一觉醒来都会变成年龄、国籍、性别与前一天截然不同的人,时而年轻帅气、时而老态龙钟,每天都要适应新的自己。
他只能孤单地困于工作室内,只与了解他的初中同学做朋友。
一天在家居店闲逛他遇见了兴趣相投的美丽女孩李秀,并且对她一见钟情。
于是他想尽办法地接近,但这个秘密无法隐藏,好在李秀温柔地接纳了他。
不过在两人甜蜜恋爱之后,金禹镇计划求婚,而李秀则在每天面对陌生模样的男友逐渐产生严重的精神压力。
最终在分手冷静后,李秀还是割舍不掉他们的爱情,最终决定在一起。
《内在美》是一部爱情寓言。
它讲述当一个人的样貌每天都在变的时候,TA如何能去建立新的亲密关系,这不仅需要TA有足够的勇气,还需要亲密的对方同样勇敢。
大大咧咧的初中同学可以不把这个秘密放在心上,只觉得这是都市奇谈泡妞笑话。
因为他们这种朋友兼设计合伙人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距离。
生育他的母亲能勉强接受,因为她已经经历过丈夫同样的秘密和有此产生的离别,于是她对于儿子的状况视之为不祥,再次远远避开,一边害怕一边又担心地活着。
而对于更私密关系的爱人,金禹镇的情况就会更有冲突和复杂性。
韩孝周饰演的李秀是一种娴静温柔的美,平和中带着独立自我意识。
两人在同一个行业,又具有很多共同话题,这样精神的默契让她即使面对金禹镇的秘密后,经历短暂的迷茫失措又最终选择接受靠近。
当然上野树里在这段情节的表演非常加分。
她非常细腻地表达出一种故作平和下想要得到爱的渴望和预知两人关系接受即将结束后的悲伤留恋。
李秀会被这样的深邃所触动是正常。
爱情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存在于恋爱两方的主体。
在这部寓言里,一方主体不变,另一方主体却天天变化,那爱情的不确定性会逐渐加深,甚至动摇彼此。
因为感情的维持是需要不断的熟悉感,身体触觉气味语调和眼神。
我们需要感受在彼此主体不变之中的持续变化,然后肯定彼此是唯一的存在。
而最后,最后的最后,李秀终于发现爱情的核心是彼此灵魂的链接——不断守望碰撞,也是幸福的由来。
因为不一样,所以不一只不一样。
不管有什么变化变,需要时间和了解,奋力拼搏才能取得最慢的结局。
不管你如何变化,我都能认出你。
只要是你的手,能够牵住我于是我的越是心我就越满意足,最后我们还是能够在一起,虽然分开过,也在最后再没人没人再分开分。
男主在18岁那年第一次“接触”到了“变化”这个其余的真真切切的含义。
一早醒来,自己突然变成了一个陌生人,谁不害怕谁不惊恐。
妈妈没有惊诧妈妈只是默默的抱起他,什么话都没有说。
只是这个时候妈妈怕是什么都不好说,也说不清了。
天马行空的素材本以为无厘头对不对。
一直到中部都觉得好温馨好幸福忍不住随着剧情嘴角上扬。
到下部的时候开始变得现实而虐心。
谁能轻易接受这样的变脸恋人呢?
对世俗言论对家人对朋友怎么交代怎么介绍呢?
短暂的分离是更为刻骨铭心的相爱和相守。
爱情能解决所有问题也摧毁了所有这句台词印象深刻。
看到最后不免让人前后倒置来解读更为妥帖。
以及最后女主的一番告白也是催人泪下。
wu zen啊我不痛了。
即使再痛苦,也比不上没有你的煎熬。
女主美丽的不施一丝浓妆就美的恰到好处,这部戏是没有男主的戏或者说男主是集万千演员于一个角色的戏。
很精彩,男女老少。
最后的求婚场面把他们相处的不同的每一天像快放一样再次重现,实在是经典。
这是个很有趣的设定,我以为会如《50次初恋》那样是个喜剧爱情片,喜剧为先,爱情为辅。
事实上这是不折不扣的爱情电影,但绝不是喜剧。
我的眼光可能有点偏门,我不想讨论这个内在和外表的问题,说说别的。
这部爱情电影其实对LGBTQ社区挺有意义的,完全可以归入Q的范畴,当另一半隶属于Q这个群体下的时候,作为在世人眼光中正常的那个人应该如何自处,这就是女主李秀的处境。
当然人家还要面临另一个更不现实的问题,这个我就不谈了纯粹戏剧效果。
就Queer这个层面,如何跟家里朋友同事等一切社交关系做交待,我知道这一切的至高境界当然是别人与我何干(因为我基本就是这路人),但社交有时候不完全是为本人转的,当一个人够成熟,就应该懂得互动才是人活着的意义,所以如何在这个互动中既不失自我又游刃有余是个不容易的课题,当一段感情的另一个方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做介绍和总结的时候又是另一个更大的课题。
出现女主这样的纠结期应该是最正常不过的过程,我看到很多评论里对影片的后半部表示不解和“鄙视”,那我只能说,你们真的不懂。
自我认同到了某个阶段真的不只是唯我独尊,在这样一段关系里,需要自我认同的绝不只是QUEER的那一方。
八一八时间到了,其实要不是上野树里,我可能会错过这部电影,不得不说上野树里和韩孝珠这段鸡同鸭讲的伪拉拉情节很赞呢,可惜太少了,不甘心呢
你有没有勇气爱一个每天都在变的人,Ta可能今天很美,明天很丑,可能今天很年轻,明天又很苍老,怎么才能捕捉到Ta那颗不变的心,其实心也在变的,可能越来越坚强,也可能越来越脆弱。
爱情是承诺吗,承诺永远相爱,永不分离吗。
即便是婚姻又如何,走进婚姻殿堂的人们曾在神圣的仪式里郑重的发誓一直到永远。
可那又如何?
很多美好的东西随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而能保留下来的只有那颗有爱的心。
所以爱情是吸引,怎么变都可以,只要心里想着Ta,怎么才能继续吸引Ta。
不得不说,影片的设定很有趣,也很耐人寻味,你的爱情经得起这样的考验吗?
如果更有趣点,两个人都在变呢?
我很喜欢韩国的爱情电影,男的帅,女的特别漂亮,就像童话故事里的一样,满足观者的想象。
如果只有靓丽的男女主角,那他们就堕落成中国电影了。
韩国电影会有探讨和思考,会引发你的震动,去引发你的共鸣或者反感。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一个让我震动的电影,他从一个思想实验开始,如果你的爱人每天早上醒来,外貌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你会怎么样?
甜蜜的时候,每天换个男朋友,时时都是新鲜的,每天醒来都有变化,这不正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吗?
痛苦的时候,被无常折磨的死去活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明明就站在我面前,我却不知道。
我不懂韩语,不知道这部电影原本韩语名字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不过英文名字很有趣,beauty inside,内在美。
这大概是译者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我们爱对方,爱的是什么?
是他的容貌吗?
这部电影主角给出了他们的选择。
即使时时笼罩在变化无常的阴影之下,我们仍然选择对方,因为我们爱他。
每天早晨醒来 ,睁开眼,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你永远不知道身边的那个人会以什么面貌出现,男人、女人、小孩、老人。
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内在美讲述的便是这样的故事。
一样的内心,千差万别的外在。
禹镇在18岁那年的早晨醒来,每次醒来都会成为另一个人,对于他而言,每天都是全新的。
多么匪夷所思又特立独行的。
在惊慌失措之后,大概是和平相处。
所以,他的屋子里有男女老少生活装扮所需的各种物品。
他埋藏在心底的秘密只有妈妈和竹马善白知道。
他是著名的家具设计师,产品的特性便是“孤独”。
禹镇每天都会去一家家具店,那里有他心爱的女孩——李秀。
他喜欢她讲解家具时温柔的表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或许不需要年岁渐深,他都能笃定地相信这就是他心中的挚爱。
禹镇一直踌躇着和李秀约会的时机,直到他变成英俊的小伙子,他才敢发出邀请。
李秀和他在一起有一种舒适安心的感觉,古董市场、手工作坊,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天 。
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和自己频率一致的人简直要感动得热泪盈眶。
禹镇为了保持自己的容貌,一日又一日的坚持不睡。
直到有一天他不小心在地铁上打了个盹,醒来却是形象邋遢的大叔。
他就在站在李秀身边,李秀却认不出他。
他不接电话,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纠结犹豫后,他决定向李秀袒露心扉。
多么难以置信,出乎意料。
冷静过后,李秀亲眼见证禹镇的变化,并看到他每天所录的视频。
爱情的吸引战胜了隐而未发的不安。
他们开始了热恋。
禹镇认为他能够让李秀体会到更多的爱。
然而,爱情能解决任何问题,但也是因为爱情把什么都毁了。
姐姐看到李秀手机里各色合照,同事调侃李秀每天和不同的人约会。
匪夷所思的故事又有谁能够相信呢,她日日难眠,只能吃抗抑郁的药,向心理医生求助。
她始终爱着他,不愿意离开他,却为爱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她不知道该如何寻找到他的踪迹,人海中,他可以是任何人,她只得站在原地等待他的认领。
结局当然是美好的,分手之后,李秀到捷克寻找禹镇,两人决定执手到老。
李秀想清楚了自己爱的是禹镇的内在,是那个和自己无话不谈,心意相通的人。
因此,无论他是什么样的 都不要紧。
爱,就是跨越层层藩篱,终于能够看到山明水秀。
普通人的爱情,自然没有这样的戏剧性,但未必见得没有烦恼。
地久天长的爱情本来就是披荆斩棘的过程。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和欠缺文化背景的缘故,韩国电影总有些对白看不懂,但是不妨碍舔一舔颜值和意淫一下剧情。
有个意大利段子,说是意大利的男人最浪漫,即使女性妆前妆后判落两人,也会觉得是自己赚了而不是被骗了,因为有一次交往两个人的感觉。
剧情中女主看似天天和新的男性交往,但是实际上她根本不“认识”自己爱着的这个人的脸。
特别能够理解当女主听到有关自己的流言之后又找不到男主的时候的愤怒、委屈和无力。
电影的前半段着重刻画了男主的“变脸”生活,从“正常”到“转变”再到后来的“接受”,能够感到他为维持自己身份同一性的努力。
一个人的自我究竟是自己生发出的状态所定义的还是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所定义的?
单独的一个我不是我,没有“你”的在场,就无法辨别“我”的存在,只有在“你”眼中才能映射出“我”的形象。
影片最后的HE有点突兀,突然之间女主“想通了”,认为在一起的精神折磨抵不过分开的相思之苦,终究成了男主的“依附”。
真是应了“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虽然在影片中男主几次独白说是自己没有照顾到女主的立场和感受,自己陷入了爱的甜蜜所以看不见女主的痛,但也只是装作深沉的说说罢了,并做出任何尝试和改变来缓解女主的痛。
最后的分手也不过是包裹在“为你好”外衣下的胆小懦弱而已。
韩国的大男子主义文化隐藏颇深。
这部电影虽然叫“内在美”,探讨的也是“爱是皮相还是灵魂”这个主题,但是每当男女主的关系有实质性的进展的时候,恰巧都是男主最在“匹配状态”的时候,结尾的HE若男主能以一个不相称的形象出现,或许会更好。
看简介时,还真没有被吸引。
简介太平淡了,完全没有说出这个故事的魅力所在。
在观看这个影片时,画面和叙事的方式都是我喜欢的。
不像是在看一部电影,而像是在看一部小说。
这可能就会让很多人觉得故事表现手法让人觉得生活太平淡,节奏太慢,没有激情,一些人因此看不下去了。
而我恰恰喜欢导演中这种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
一个无法用同一个面孔与人交往的男主角,想要的也仅仅是活得平淡,可以向其他正常人一样向心仪的人表白。
但对男主角来说,这完全是个奢侈的想法。
用这种看似平淡的生活画面,讲述男主角的纠结、痛苦和无奈。
男主角把对生活的热情完全放在了家具设计上面,他的设计受很多人喜爱。
这个家具设计师的工作真是充满魅力。
如何让人体会到幸福?
如何让人感到舒服安适?
如何打造一个你作为主角想要的空间?
这是家具设计师一直思考的问题,而答案是通过设计的家具体现出来的。
这是一种分享的幸福。
特别喜爱此片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奇,也非常喜欢韩片所营造的意境,同时,更多的是感谢此片让我们再一次陷入关于爱情的思考。
是在学姐的票圈看到的,那个充斥着人头像的彩色海报。
终于下载下来,没有爱情的前20分钟,一个人从18岁开始就每天睡醒变脸,从此过着不同常人的生活。
除了最好的朋友善白和妈妈,无法和谁有一段较长的关系...直到遇到了李秀,遇见爱情的那一刻是多么希望自己变不奇怪,挑长得最美的那一天,希望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人...可是每天的变脸,李秀每夜陪他入睡导致需要吃精神的药片,结婚的请求“原来这么久只是我一个人在做着这样的美梦啊”;才发现原来爸爸也是这样会变脸的人,为了妈妈的幸福而离开,那么是否禹镇也该为了李秀的幸福而不再回来呢?
分了四五次看完,这个咸淡皆宜的人生。
“因为爱 在一起吧。
怎麼有兩個。。。
音乐剧果然能将电影版中的尬化解成欢乐,但是欢乐之外歌曲本身基本没有能记住的旋律,当然除了已经出圈的gay or European,想当年还是从versailles同人视频里知道的,就觉得很好笑。另外比影版带来更多满足感的当然是学长甜甜的男友力和爱情线!此处插入八卦:Christian Borle原来是Sutton女神的ex哦!作为Reese小粉,个人觉得不如电影之处当然是女主没有当年的Reese那么甜妹,不过唱跳来说当然很是很棒的,虽然我们Reese当然也超能唱的!同样觉得当年的Alli Mauzey肯定会是很好的Elle Woods,因为她的Glinda就是有这样甜甜的pink power啊!
Gay or European~~~~chips on you shoulder~~~~~OMGod...Omgod~~~~朗朗上口的好多好多旋律。有爱有爱。而且竟然偶遇Christian Borle,Smash的时候不出彩,没想到这里还挺适合演直男男主的~~~
美女
“Some giris fight hard, some face the trial. Some giris were just meant to smile.”
超好看!!!!歌也好听!!一开始还以为会比摩门之书难看一点,完全没有!!!里面的女生都好可爱!!助教也帅!!案子也很棒!(gay or eurupean简直笑死我了!)
随便看看
還不錯看~
听过伦敦版赶紧过来打分,百老汇原版十分满分不解释啊
可爱!!!女孩子真好啊
很悍的粉红色~!!
百老汇舞台剧
哈佛法学院。烫头不洗头
看了美女上错身和这个。。觉得这里的法庭玩玩一样的。。
我是看得很欢乐。
感觉一般
这是音乐剧的词条啊...打之前看看演员对不对啊...
CCTV呀
get不到女主颜,不够金发美女与角色不符
蠢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