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动作片一贯风格就是暴力和血浆,最著名的《突袭1.2》捧红了伊科小哥,从一个出租车司机变成印尼最火的动作明星,靠的就那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的动作戏。
本片继续走《突袭》的风格,爆头,割喉,勾蛋蛋和手指,肠子,碎尸块几乎无所不在,看得时候还真的是挺爽的。
不过这类影片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文戏,通常都是一个牵强的理由,整个黑帮要干掉某个人,然后这个人腊肉一番大屠杀。。
本片的最大亮点,应该就是锤妹了,她的角色绝对出彩,比男主~乔和伊科小哥哥都帅。
她和两个反派的三女大混战和最后乔pk伊科的兄弟相残这两场戏还是不错的。
而且最后的结局让我觉得可能会有续集,救下的小妹妹通过锤妹的训练回来复仇,不错,不错。
最后如果喜欢这类电影的,还是更推荐《突袭》
第一次写影评,希望看到的小伙伴能留下宝贵的意见。
极为精彩的外国武打片,将暴力血腥的视觉效果从头至尾的呈现了出来。
因为我自从看完《电锯惊魂》全集后不再怕血腥,但是我还是提醒对血腥敏感的小伙伴记得止步,估计你看了睡不着觉都是小问题了。
重点说一下全片打斗戏份多,基本上是从头打到尾,而且是极为精彩和血腥的,我自问看过不少电影了,该片在我心中绝对能达到5星评价,不怕血腥喜欢看拳拳到肉的人不要犹豫直接看就是。
当中不少打斗都是运用了不同的格斗技巧,将暴力美学充分的发挥了出来,还有故事带有悬疑的情节,需要前后联系才能看懂片子,最后那个女杀手还是有一点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感觉这群黑帮打手真是“冷酷”,将不怕死不怕痛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最后,看了豆瓣网友的评论准备把《突袭》、《爆头》也看一遍,因为这片的精彩让我对另外两部电影有所期待。
弱智电影,纯粹为了血腥而打打杀杀,打斗场面还是咋咋呼呼,那么多人一哄而上早没事了,还来个单打独斗,越看越假,情节太弱智,根本经不起推敲,有违常理,人物描写也太单薄了,主角有流不完的血,重点全放在血腥场面了,描写太过详细,把观众当傻瓜,以为这样刺激观众的感官就行了,太肤浅了,印尼电影还是有差距的
因为没看过《爆头》和《突袭》系列,单看《黑夜降临》,其血腥暴力的程度直逼港产CULT经典《力王》,甚至不输经典日本邪典电影,给人的爽快感和震撼力,比照美日经典恐怖片绝不占下风。
没错,这就是一部上个世纪才能拍出来的血腥经典。
《黑夜降临》直接观看地址:https://pan.baidu.com/s/1IlgAAy5fH2pnpApVizvMXA
《黑夜降临》的血腥暴力,主要体现在拳拳到肉、瞬间血崩的打戏上。
可以说,这和印尼动作片“好勇斗狠”的凌厉风格一脉相承,同时,也不乏对真功夫、真暴力、真血腥无限逼近的尝试。
相对于“动作+特效”这种科技感十足的好莱坞动作片相比,印尼、泰国这类东南亚动作电影,才算得上真正的“拼命”。
当然,回归血腥暴力的“本质”,自然有“以小博大”的考虑,但更多的还是成本、市场和特效支撑上的乏力与无奈。
正因为《力王》之后再无《力王》,《黑夜降临》更像是为了适应特定受众群体的娱乐需求,小众有余、诚意十足,却不一定符合大多数普通观众的口味。
像《黑夜降临》这样棱角分明的影片,动作戏和血腥程度时它的不二卖点,可以说,这部片子中每一场打戏都很讲究,血崩、断肢这种恐怖片惯常的镜头,也逼真又震撼的展现出来,但是,也不要指望它在故事、人物上有所作为,毕竟,大爽片的本质就是通过感官刺激达到娱乐受众的目的。
以得着看过的2018年度动作片比较,《黑夜降临》无愧于“年度最好勇斗狠动作片”的殊荣,对于偏爱B级片的各位观众来说,这片子绝对属于值得期待的福利,但过于血腥、暴力的场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还真有点吃不消。
基本上是突袭的原班人马,除了没看到熟悉的疯狗大叔。
让我怀疑印尼的男星是不是人数上有时候有点少?
也可能是为了保证口碑和吸引老观众,这几个人合作的电影还都没让人失望过。
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动作片,说实在的。
这几年除了这帮人,我没有再看到什么像样的好莱坞或者是其他地区的动作片会让人有这种血脉喷张的感觉,不自觉地就会拽紧拳头、浑身肌肉紧张,等打完了才发现自己浑身僵硬。
极寒之城和皇牌特工都还是偏艺术一些,少了点原始野蛮的味道。
让我有一种当年第一次看到托尼贾的拳霸时的感觉:打斗有新鲜感,拳拳到肉。
动作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顺便说一句,动作片去他妈的各种分镜头,要的就是一镜直落的连贯性。
国内和港台某些演员根本就没有动作功底,所以只能靠各种镜头剪接拼凑,一个动作能给你剪出十八个分镜头来再循环、慢动作、加快重播。
这种恶心的动作场面在2000到2010之间简直演绎到极致。
近几年还算马马虎虎有一两部动作片还成。
香港的动作片曾经是我最喜欢的类型,动作漂亮、身手敏捷、创意很足。
可惜现在不但原来的特点没得到传承,后起之秀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相比之下,印尼的动作片在继承了泰国动作片的特点之上又有了自己一些新的想法和创意,特别是在血腥程度上有更好的表现。
我真的还是蛮怀念80年代的血浆片,只是那时候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表达血浆以外的效果和逻辑,现在印尼的动作片满足了我的需求。
基本上以小刀连续抽插+长武器猛砍,要做的只是把血淋淋的肠子、骨头、脑浆打得满场乱飞就好了。
B级片爱好者其实要求也就这样,为什么很多标榜恐怖片的都拍不出这个效果?
如果说这部电影还有什么不足的话,可能就是动作片通常的毛病吧。
剧情显得很单薄,没有什么人物刻画和张力。
很多时候会感觉到他是为了表现动作场面而去刻意的营造,龙套都是梗着脖子去撞刀、或者挺着胸膛找腿踹。
男主朋友被突袭那场打斗尚能理解,男主最后杀入拳馆那段赤手空拳硬肝就太牵强了,好歹捡一把刀砍省时省力,但就是要表现各种打击感所以每种武器和套路用一遍。
如果在这方面能够处理的再自然一些就更好了。
很多人对托尼贾当年寄予厚望,可惜后来拍得几部太过重复雷同,很快就会被市场厌倦的,希望这几位不要重蹈覆辙。
文戏尴尬,武戏拖沓,不过血啊肉啊肠子啊真舍得洒,展现各种限制级游戏和漫画里才有的死法。
个别镜头惊艳,好久没见几个娘们打得血了呼啦,依稀有些老港片盘肠大战的味道,但能力远逊于想法,看得出预备不少花活,可惜欠打磨,结果流于平庸。
就像薯条蘸川香肉酱,没吃几口,腻了。
这片凑140字有点难吧?
我本人是很喜欢看这种血腥暴力的肉搏动作片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部片子我很满意。
但是,这也太不连贯了!
每次打之前,都要缓一下,最明显就是俩女杀手第一次去抓小女孩,摆pose,然后这边一个一个上去葫芦娃救爷爷,不紧不慢,节奏明显慢了许多。
还有伊科夜总会干架,音乐响起,开始动手,突然发现不太对。
因为伊科并不是一气呵成地暴打对方,而是打—收—打—收。
我不懂武术,但我个人觉得这一段动作设计有点问题。
在我看来,最后的主角和伊科的男人大战,才应该是打戏该有的节奏。
剧情其实可以讲更多一点。
比如说兄弟多年之后相见,其实这个可以利用这个拍出相爱相杀的剧情,可惜两人相见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互动。
主角救小女孩可以理解,但他那几个朋友,还有那位表弟,又有什么很重要的理由,把这位女孩看得比主角还重要呢?
牛鞭!!!
又尼玛割肉电锯,又尼玛武士刀狗腿刀。。。
有丧尸感,打斗密集,人物逮着啥就使什么,逮着人体什么部位就尼玛或怼(生性的不能称之为捅人,那是活生的怼,一幕幕的)或砍。。。
刀刀直抡的人人体骨脆,切打的恨不得到处都是残肢坏体。。。
激鼻刺激,过瘾,毕竟新片新。。。
拳拳到肉倒是不如说武砍的血肉翻腾,刀刀直抡的人人体骨脆,切打的恨不得到处都是残肢坏体。。。
屠宰场那场让我想到人肉叉烧包和伊波拉病毒。。。
血浆“从点到面再到一片”,成片成片的血浆,或雏形或最终形成。。。
很有些日式风味虐杀(欧美的这种风格有些记不起来。。。
我记得有些地下电影血浆类似,但很粗糙。。。
莫名的想起了日本的《人肉机器》系列。。。
个人不喜欢东京残酷警察,节奏慢爽晚了)逊色于突袭壹贰,但砍的与锤女的(……表白锤子)刨如出一辙。。。
个人认为这班人马都级别为碾核。。。
场面血肉横飞的简直(上次在突袭3上留言还希望有武士刀和电锯。。。
没想到这部里就有。。。
盼着以后作品既能姓铁名拳,又能血腥程度直逼恐怖星球和群尸玩过界)。。。
莫名的妖邪之感。。。
脑花种人,供魔性花,暴力礼の抻。。。
印尼式无脑肉搏片,看多了真得容易疲倦,通篇无非就是换个场景打打打,人物随机组合杀杀杀,凶狠残暴粗粝,宛如对战的那都不是什么生命体,无痛感还血浆极为丰富,血流不完,人也打不死,刀砍枪射各种工具轮番揍过,身体摇摇欲坠,竟然还能力克数人,从科学角度看这已经不是动作片的范畴了,人物的战斗力和抗击打力都未免过于科幻。
这类片子倒是可供发泄过剩的荷尔蒙,当年看《突袭》的时候确实爽的一匹,配上啤酒小龙虾很可以自high一番,然而一招鲜不一定能够吃遍天,观众是最挑剔的也是最喜新厌旧的,总这么打下去却没什么创新,新鲜感过去了,剩下的只有空虚和乏力,《爆头》跌落的口碑就是一例。
到了本片,竟然连可以回想起来的打斗场景都难找到一个了,生肉店的搏杀勉强算一个吧,但比起《突袭2》中令人惊艳的泥浆大乱斗,那就不是一般的逊色了。
缺乏过硬的剧情和情感的落脚点是此类片最大的毛病,却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突袭中尚且还有复仇的主题,本片中人物的动机完全是不明所以,莫名其妙操着一口半生不熟中国话的老大就要追杀男主和小女孩了;男主的几个基友瞬间就正义感爆棚为了保卫小女孩不惜牺牲生命了;神志不清的伊科·乌艾斯一会儿出卖兄弟一会儿又救人于危难中,忽而兄弟情泛滥成灾,忽而“干死你我就能上位了”,这他妹妹的都是些什么鬼逻辑。
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那对同性恋姐妹花,装X耍酷的造型已经很让人反感,每句台词更像是大脑进水后控制不住发音器官发出的鬼话连篇。
最致命的是全片没一个人能说标准中文,那拜托你们就用你们的母语交流好吗,不要这么吃力不讨好,演员费劲不说,观众还得起一身鸡皮疙瘩……当然不可否认演员是辛苦的,看着一个个画面就算知道是假的,也似乎感觉到了切肤的疼痛。
假如只图一乐,看过就忘的话,本片还是蛮符合要求的。
对于还没产生审美疲劳的观众来说,本片也可成为解压娱乐的上选,3星走起。
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太血腥了,看到想吐🤮,
哪怕有一点点逻辑也是好的
《黑夜降临》秉承了《突袭》系列的一切优点,场面更加暴力和血腥,观赏性MAX,三女大战的场面尤其好看。伊科小哥的汉语和英语都学得不错,演反派也还是那么帅!
血腥惨烈程度堪比加强级《力王》,很奇怪印尼电影为何总把坏人拍的和丧尸似的,莫非是骨子里的亚洲不死之躯砍刀文化?大段大段的群斗戏虽然卖命又逼真,但摄影的调度却依然跳不出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不过结尾大战还是拍出了突袭的水准。印尼动作片的动作编排和写实程度真的很极致了,特别急需要一个克制的好故事,纯作为视觉奇观会像当年风靡世界的托尼贾热一样迟早会消退。
不说剧情,动作戏份真的很用心了,当然主角光环也比之前强了几倍。PS.话说Iko Uwais真是之前的伟光正形象深入人心,这次好不容易演一个反派最后也要良心发现,死都死得那么有仪式感~
突袭系列本质上是在「剥削电影」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本片试图走出这个怪圈,但又不舍得赖以安身立命的噱头或者卖点,结果搞了个夹生饭。血腥暴力电影是有极限的,这个系列已经逼近这个极限了,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片中的打斗场景已经开始有生理不适感了,这就违背了「娱乐」的本质。
太血腥 以至于 不忍直视
血腥暴力动作佳片。
突袭里的锤妹,打的比男的更好看(○`ε´○)
動作當然還是無可挑剔的,印尼原汁原味,海放好萊塢花拳繡腿靠剪接幾條大街,但是可不可以不用這麼執著劇情,什麼黑吃黑的大家其實也沒什麼興趣,不如學學《追殺比爾》或《John Wick》,把心力花在塑造出一個印尼江湖,再多點風格化,甚至卡通式了也無所謂。不過最後那場打鬥實在用力過猛,太多肉體穿刺的鏡頭,已經讓痛感壓過了爽度。
耐着性子看着文戏等武戏,结果武戏一来直接掩面不想看。武指拉胯,打起来就那两招,亮点全在飙血断肢,动作慢如醉汉打架,同样是对于疼痛感的营造,以前港片演员搏击摔跤撞玻璃全是拿命去演,你这叫的再惨血流的再多观众也知道是假的。结尾boss战稍微回了点味道,但打着打着又玩起了金属切割。
无视剧情,就是傻爽!
打戏极其精彩,果然很有上世纪港片范,但也只限于打戏,剧情方面就如同闹着玩似的,没有一丝合理性,所有人物的行事动机完全是为导演服务
前期打戏套招明显,且反派永远是一个一个上。后期渐入佳境,最后男一男二大决战全片最佳。所有人都是人体描绘大师,打的特别血腥。
暴力,血腥又激情,剧情质量也是在线,主角们演技都很赞,打戏特别真实,看得我浑身冒汗。看完这部电影,我更想看突袭3了,突袭3得等到何时啊?
你看李小龙,洪金宝,成龙,甄子丹,托尼贾,包括本片的乌艾斯都会自己设计动作,这才是一个功夫明星应有的水平,那些不会设计动作又用很多替身只会亮个相的武打演员应该汗颜。
对这种充满血腥杀戮的动作电影有点视觉疲劳了
黑帮小头目屠了一个村,杀到最后一个小女孩良心发现,叛变黑帮的垃圾故事,打斗加一星
电影开拍至今四年有余,突袭2后立项,后来经历了主创变动和演员调整才有了今天这个样子。而这电影已经不是“卧槽”两个字能形容的了。比起原班底上一部《爆头》,这部在剧情,主题,格局和血腥尺度上都远远领先。《杀破狼》的血腥程度在这电影面前只能称得上过家家,导演不愧是玩儿恐怖片出身的。动作方面,看来伊科这次下了些血本,各种摔技锁技关节技都用上了,花样也比《爆头》强很多,而最后那场仓库五金用具大战可以作为年度打斗候选,刻刀,球棍,台球,绳索,玻璃,改锥,图钉,各种奇思妙想。枪战还是老毛病,人人都是人体描边大师。话说回来,伊科这几年作为闯荡国际的影星,为了这部戏普通话和英语练得都可以,第一次作为反派,表演和角色设定都有突破。既然加雷斯·埃文斯选择不继续拍突袭3,那么权把这部电影当做突袭的精神续作也是可以的。
全程不停喊着“卧槽,天哪,好疼”看完的,这么多种不带重复的血腥花样也是服了。剧情什么的就不要在意了。
一部以打斗为卖点的片子拍到两个多小时,一看进度条我就不想看了。不是有点斗殴场面加点血浆就可以叫“暴力美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