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理发,为了打发时间,随便找了一部去年的韩国电影---《长寿商会》看。
周围环境噪杂而凌乱,然而,音乐声、吹风机声,似乎成了伴奏,感受着影片里老年人孤单而充实的生活,人到黄昏时面对疾病的无奈和家人不离不弃的温暖。
电影从田野的路边两个年轻人偶遇钟情开始讲起,应该是春天吧,春风荡漾,鸟语花香,一切都那么的勃勃生机。
之后镜头便转向了老人。
那个倔强的老头,超市理货员,一个人住着一栋大房子,里面还有一间总忘记钥匙在哪里而打不开的房间。
邻居的房子新搬来一对母女,脾气暴躁的老头嫌弃人家碍事大发着不满和牢骚,而那个老太太非但不生气,在开花店之余,还时而接近孤单的老头,跑到他家给他做饭。
就这样,两个老人的心逐渐走近了,约会吃饭,老头更像一个情窦初开的毛头小伙子,每天摁捺不住砰砰直跳的老心脏。
这一切都被超市社长看在眼里,不断给他们创造机会,鼓励着黄昏之恋。
看到这里,被老头社区里邻居们的热心和关爱所感动,这才是和谐社区啊,温暖而有力量。
虽然超市社长的最终目的是想拿到老头的印章,使拆迁成功,但是感觉不到他的恶,反而让人感受到满满的真心与爱。
如果故事就这么发展下去,或许这就是一部没有什么新意的关心孤寡老人的老年戏,那这也一定不是韩国电影。
反转就在最后半小时,这也导致这篇影评怎么写都会有剧透。
还在接受理发折磨的我对于剧情的反转猝不及防,眼泪瞬间盈满眼眶,于是,关掉视频,平复心情,再看,再泪目……原以为是一部普通的剧情片,却明明是一部老年版的《我脑中的橡皮擦》。
谁说爱情只是年轻人的专利?
谁说爱情的寿命只有三年?
爱情一样可以是一辈子啊。
爱过,忘掉,再爱,再忘……他们就是一对心从未变老的年轻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直到一辈子。
前半段是俗套的夕阳黄昏恋,后半个小时成了临终关怀,甚至有一点科幻的感觉。
所以尽管有点戳,评分还是不会高,脱节,突兀。
就像女儿敏贞在病房门口突然爆发,缺少铺垫,尬戏。
不过这不怪演员,编导的问题,漂亮的小姐姐是没有错的。
其实是很好的题材。
忘记回家的路,忘记儿女,甚至忘记自己,但是依然记得只有你是那个愿意相伴一生的人。
可以说很浪漫了。
全片是男主视角,从女性角度考量,老公忘记一切之后又来追自己,无论如何是真爱了,甜到爆。
尹汝贞老奶奶演得太好了。
《信号》中表现平平的赵震雄很有喜剧天赋啊。
人家小区改造需要名章,强迫,不存在的。
老去真是无奈又可怕的事。
无论身体上的病痛还是精神上的遗忘。
年轻真好,阳光下金黄的田野,娇艳容颜。
看到网上评分不错才下载下来看的,没有过多的看剧情介绍,通过海报只是判定这是个家庭内容的。
开始看电影,前面很长的时间一直在铺垫,甚至会有些枯燥,怎么一直在演这个奇怪,脾气不太好,孤身一人的老头。
对于年轻的我们很多懒得看这种没有视觉享受、满节奏的电影吧,一同看的小伙伴忍不住看了下结尾以及剧情介绍,才说一起看完吧,应该是挺感人的。
后面感人的事情却不想细细写出来,觉得太伤感了,因为家人是世界上最亲近最充满爱和牵挂的。
一大家子三代人一同聚餐,一起生活在附近,平日里都能看到彼此的生活,感觉那真是极好的。
到老了会舍不得自己的老房子,会开始慢慢失去自己的记忆,得各种奇奇怪怪的病,甚至连自己曾经最爱的家人都不再认识。
因为怕自己的疾病成为家人的负担而曾经轻生过,为此家人采取医生的建议而让一家之主的他生活在一个单独的房屋里,身为妻子的她会时常去家里给他做好饭,稍加打扮都觉得很漂亮的老太太却想到要和这个老头子约会,情节中间还是蛮搞笑和可爱的。
老爷爷也会在身边同事也是家人的帮衬下穿上西服和皮鞋去赴约,会约会吃西餐,会一同去游乐园,哈哈,更好玩的是满足喜爱的女伴的要求在女厕旁唱歌给她听。。。
也会为了失踪的她而不顾一切的去寻找,整个过程让我想到老人也是需要陪伴和交流感情的!
最让人泪奔是电影尾部,让我想到了我的家人,真的不愿他们老去,不想那么爱我们时常挂念我的他们变得孤单,变老失去记忆不认识我的话那该有多么可怕。
我总是在索取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爱,太多的爱无以回报,希望每天我能多陪他们一些,多一点,再多一点
好想等到垂死之际看见你的笑眼在残阳中慢慢退去 握着你的手回顾一生的时间 那时候会害怕与你分开 还是会勇敢地相信你与我生生世世不分离 又或者觉得此生已足矣坦然无畏呢 啊 我还真不知道 也许 也许 我会死在孤独的病榻上 回忆起一生经过的朋友 会不会有哪一个应该此刻牵着我的手?
如果生死可以想像 那么爱情也可以捏造
看过《太极旗飘扬》的就会欣赏到导演姜帝圭总能展现出片中‘悲烈的温情’这个特点。
这部《长寿商会》同样是,只不过是被童话般的温情包裹的很美丽。
有甜蜜浪漫:演员尹汝珍那与年岁无关而一直特有的可爱气质,让她演绎的金妮时而与少女无二,她与老人金星七无论是打招呼,各种约会,还是短息聊天的场景,都参半着那年轻时恋爱时咬着柠檬与蜜糖的酸甜,尝过这种滋味的你一定感同身受;金星七老人,简直就是身边的拗老头,兼有些健忘,他在教堂中那似曾相识的婚礼回忆交汇场景,被纷散着的金色光芒烘托,让人看到了一份本真爱情拥有的的庄重,肃穆、神圣和温馨。
也有隐约可见的疑云:刚刚搬来的金妮怎么会能够随意出入金星七的家,还帮他做好饭?
超市经理长寿为什么会打电话给金妮催促她找到星七的印章?
为什么在洗手间金妮听到星七唱歌时金妮的表情不是那种因为羞涩和好感而产生的感动。。
当看到金妮的女儿让金星七不要再和自己的妈妈见面时,如果你会认为,啊 这电影也就是那种充斥着专属黄昏暮年的老人们那些滑稽幽默的羞涩浪漫+家有儿女的不解与阻挠+甚至隐藏于真挚感情背后令人心寒的阴谋诡计,哈哈哈 那你绝对没怎么看过近几年的优质韩国电影~叙事策略出乎意料。。
影片在走过飘有以上各种情绪的大幅篇章后,瞬间迎来了揭密时刻。
它挑明真相的方式,真是干脆俐落,好不拖泥带水,让人瞬间恍然大悟,这部影片的新颖在于,它对阿兹海默症的表现与此前的影视剧全全相反!
观看时的惊喜就像很久前看到《小岛惊魂》,从“对面”的那个视角去看展现世界,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像《XX嗨,老头》那样直面病人对家人造成的影响,用那种含泪的笑再去赚眼泪的方式太太太过时,那是纪实报道,不是影视艺术好吗。。
这样的病症对于家人而言与得到死讯的冲击其实是相差无几的,但是导演将那份“悲烈”又用温情所包裹藏于身后,用欢笑告知人们如何积极面对,如何将“生活还是要过的“这条路上走下去~
片头依然能嗅探到野心而且,堵门的设定同《国际市场》如出一辙吧。
布景、化妆、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司马昭之心,反感。
韩影这十数年发展迅猛,生产线丰富且完备,文化传播接韩流之势有增无减,吃到高附加值产业链的甜头,看起来欲望十足胃口十足。
但是,它拿什么称霸一方,拿什么构建自己。
想想前阵子在群内掀起一波来自豆瓣的韩影亚洲第一的话题讨论,真是笑话。
野心催生的,是快速的发展、庞大的堆积,体量的扩张,但很多内里的东西,能量,沉淀,完全虚空。
这不是让人不爽,这是让人反感。
地缘超级差的韩国,必然只是时代大潮下的注脚。
2星预定。
自此彻底改变对韩国电影的看法。
韩剧可能的确脑残,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韩国电影却总拍得那么精致而温暖。
观影后半段哭得一塌糊涂,不排除是因为最近心境的原因导致接收效果的增强。
最让我泪奔的是回想起老太太跪在地上碰上那张无意中发现的老头写下的纸条,意思大概是“如果我去世,请用此账号上的钱给我下葬……”,老太太止不住抽泣说原来你孤独地这么痛苦。
当时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直到电影后半段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回想起这句话就完全绷不住泪水。
希望每一段爱情都是最宝贵的际遇;希望每一份亲情都是最珍惜的时光;希望你也找到那个即使把你忘掉、也依然会再次对你怦然心动的人;希望,找到TA后 你们也能抓紧手 到白头。
“我的名字,你不会忘记吧。
”“任金妮,绝对不会忘记的。
”“我也是,星星的星,数字的七。
” 七夕将至,看电影无疑是恋人之间最好的消磨时间的而又不失浪漫的方式。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就是一部温暖治愈的爱情电影《长寿商会》。
很多人知道这部电影可能是因为戏份特别打酱油的灿烈,但最后却被两位主人公爷爷奶奶的的故事吸引。
电影的导演姜帝奎导演被誉为“韩国斯皮尔伯格”,他总能在影片中展现出“悲烈的温情”的特点,而这部《长寿商会》同样是。
《长寿商会》这部电影入围上海电影节、韩国大钟奖等奖项,这部影片的新颖在于它对阿尔兹海默症的表现与此前的影视剧全全相反。
它没有老套地去强调一个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悲伤故事,而是试着去感受和触碰这悲伤的源头——那份最纯粹的爱恋。
电影主人公是一个脾气顽固的独居老头金星七,平时生活里面看什么都不顺眼。
他在一家位于韩国某老城区的超市工作。
老板叫长寿,但生意被新区的新超市所威胁,一心盼望重建赔偿让他解围,可惜由于金星七固执又保守的反对而延误了整个老区的重建,于是,长寿便伙同好友,以拿到金星七的印章为目的,开始了一系列的计划。
隔壁新搬来的邻居奶奶任金妮和金星七是同龄老人,她经营着一家花店,和女儿相依为命,奇怪的是她经常约金星七吃饭逛街,并且每次看到金星七都会特别热情的打招呼,这样一来二往的,金星七爱上了邻居花店婆婆金妮。
两位老人像年轻人一样约会,他们吃饭逛街玩游乐场,老爷爷学着年轻人的“泡妞”技巧笨拙而又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意,而金妮,这个看起来和善悦目的老太太也变得可爱无比,和老爷爷的相处,都透着一股少女气息。
就在我以为老年黄昏恋的即将结束,美人计骗局的真相即将揭露时,老奶奶原来的病情开始反复,剧情开始来了一个大反转,到会到影片的第一个场景: 金黄色的麦田,暖暖的阳光,还有刚下公交的少女,和追上她的少年。
原来这确实是骗局,只不过这个骗局和我想象的截然不同,金妮和星七本就是夫妻,只是星七得了阿尔兹海默症,随着他的病情加重忘记了自己的家人并一直笃信自己是独居老人,他的妻子金妮,儿子卖场老板长寿,还有女儿敏珍,为了帮他找回记忆而策划了这上演的一切。
而星七被告知真相,是因为金妮奶奶重病入院。
在孙女的指引下,星七翻开了家庭相册想起来了一切,回到了家人身边。
金妮奶奶出院后,星七爷爷带她来到了两人刚结婚时的教堂,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戒指,对奶奶深情地诉说情话: “不管我们两个谁先走,都不要悲伤,因为我们很快就会见面。
” 生老病死呐,是自然规律,早晚要来,也希望再晚一些。
但有爱的人在身边,即使挣扎但因为有陪伴,所有难过都减轻了一些。
哪怕对方先离开呀,也不要太难过了,因为在另一个地方很快我们还是会继续相爱。
影片的最后星七爷爷也交出了印章同意了新开发,并和金妮奶奶一起住到了养老院。
原来这就是爱情:就算脑中有块橡皮擦,也还是会再次爱上你。
就算因为病痛让我忘记了你,我还是会陷入一遍又一遍爱上你的死循环。
哪怕我又失去了全部的记忆,但当再次看到任你的时候会希望和这个人有所交集,因为我爱你。
所以就算忘记全世界,再重新认识你也会爱上你。
有一种爱是说不出口的沉默,有一种恨是勾心斗角的缄默,有一种评论是无从下手的无奈。
对的,我现在面对的就是第三种情况。
我已经在电脑前坐了二十分钟了,仍然不知道从何下笔。
或许是我学业不精。
按道理来说,这并不是一部很难分析的片子,但是却一直挑不起我的兴趣,泪点我也并没有泪目,只能得出是个温馨的小片,想必午后与家人一起看是个不错的选择
“阿兹海默 海也沉默记忆舰队温柔迷航我的行李一件一件甚至没有告别就安静的离去”刚刚看完,平复了好一会儿,总算是止住了眼泪。
前些天已经看了前三十几分钟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了,说实话我对黄昏恋并不感兴趣,想着今天继续看下去就当是看看朴灿烈有几分钟的戏份儿吧。
星七性格倔强不太讨喜,金妮又总像藏着掖着些什么。
再看下去我甚至在怀疑金妮对星七的好也是出于某种目的。
职员鲶鱼、社长的小女朋友、北极熊情侣都是很好的调味剂,让有些冗长的剧情有些鲜明起来了。
已经忘了我看到哪处突然有了星七和金妮原本就是夫妻的想法,或许是在两个人去教堂的时候,或许是金妮看到星七的便签心疼的泣不成声,或许是长寿在星七房间翻到了那些日记本。
西餐厅,游乐场,公交车,古稀宴,一起躲雨的屋檐。
第一次约会要给金妮留下好印象,努力记住签单和五分熟。
带着兔子头箍,严肃的星七看着也非常可爱。
因为金妮说害怕,在女厕所门口唱歌也没关系。
因为司机对待金妮态度怠慢,大发雷霆。
以为出现情敌而愤怒。
被金妮发现的小小的嫉妒心,被说出来又觉得好害羞。
看到剧情最反转的那一瞬间,真是无意识突然的情绪爆发起来。
因为突然想起来我奶奶,早前她已经就不认识我和我爸爸了,以为我是她的女儿,爸爸是她的弟弟。
每次见面,我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我是谁呀?
有时候我是小娟儿,有时候我是小梅,有时候我是小纷儿。
还有很多时候我的名字变成了哥哥姐姐的名字。
她常常笑着说:我知道,我说不清楚。
哎呀,记不住了。
我都糊涂啦。
一遍又一遍的自我介绍,我有时候真的会很腻烦。
为什么单单就是记不住我了呢,我常常怀疑奶奶在晚辈这些孩子里最不喜欢我。
选择让我做着别人的“替身”愚钝如我,今天才认真的来正视这个问题,其实她也不想忘记我,不是吗。
电影的最后和我们家的境况出奇的相似,现在爷爷奶奶也是在疗养院生活,也是同一个房间。
奶奶虽然还是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却知道我是孙女,爸爸是儿子,但愿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趁着现在我还记得您,便已经足够。
【该说不说,是不是比五月雪好懂多了】看到一半想大骂:男的真特么该死啊。就是有原罪的人,违约成本也太低了。报复一个宗教骗子都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但对女性困境几乎是没有任何改善的,无解啊。以及袁富华包办华语独立电影的中年男了。//开幕片,刚看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开启了HKIFF的反生育主题。
片长也好、马国拍片有余裕拍出漂亮的画面也好,只要执行不佳,这所谓的凡世看着就让人煎熬。邻座日本阿姨先连连扶额,又问出「何これ」,是通过最直接的感受画出聚焦重要议题与剥削亲历者之间那暧昧的分界线,而这是有想法和好心的男导演可以再多揣摩的部分。好奇最应该看本片的马来男性会有什么想法,以及电影本身的命运是否就像片中被人手挡画面的《广岛之恋》,见不得。
音乐最佳 还是符号法 为善良的男导演加分 看完登 再看这个解气
还可以。就是里头塞的东西有点多。
(hkiff 25/4/10)3.5 可能因为映前听导演讲了一些创作背景和想法,所以能感觉出故事还是有点儿意思的。但叙述如同马来西亚的语言系统,乱到让人有点头疼。
宗教仪式的社会性表达
#HKIFF 三星半。弃婴舱是很好的题材,尤其在马来西亚这个多种族国家和Post-COVID的时代背景下。张吉安选取一种女性视角切入,对性别和母职的探讨杂糅着种族和宗教问题,其招牌式的魔幻/超现实段落(比如蜗牛和戴胜)和民俗部分有一种奇异的疏离效果(但也未必很有效)。总之我总幻想如果让怀斯曼从机构角度来拍一个关于弃婴舱的纪录片会不会更精彩?
SIFF 第一次看马来西亚电影 误打误撞给我买到了导演映后场 但这个片子真挺怪的 导演往里面塞了大量符号和隐喻 对大马社会没有基本了解的话很难解读 可惜叙事晦涩冗长的同时又缺乏真正的深度和锋利 对弃婴问题、性别议题、族群和宗教矛盾都是点到为止 看得我有点郁闷 全片印象最深的不是导演试图探讨的社会议题 而是对各种宗教和民俗仪式(尤其米南加保族 我在大马玩的时候没接触过他们)的细致描摹 还是很有意思的
节奏把控的不是很好/带着非常喜欢民俗和对导演高期待的前置条件,耐心去等故事节点,但看到的都是把议题放进作文中淡淡的疯狂,但是很喜欢结尾,这种把故事落点铺陈进形式性的展现,非常张吉安
好看的电影,剧情有意思,推荐给大家
能看到映后谈真是太好了。想说有些人真的不懂马来西亚也不懂马来西亚复杂的种族之美,好了今天不要再生气了,已经被败坏的穆斯林秩序气过一遍了:)
看完之后对许恩怡得到金像奖影后提名的另一部电影很好奇(?)
内核太沉重的一部电影,前1/3看得一头雾水,从两女子相遇以后渐入佳境,不断抽丝剥茧,直到天师被抓完成对片中女性的“救赎”。就算塞了很多民俗元素也不能消解生育本身给人带来的恐惧和母职自身的残忍。灵感来源于covid,足以见得不可控的灾难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影响。就是电影院那一段的表演看得我实在是一头雾水…片尾曲超好听!
hkiff2025*没看睡着是我对电影的尊重,大量长镜头做意义不明的动作和大量慢镜头可以媲美,顶多看懂一个丽心以身入局帮小曼捣破神棍老窝,但是其他呢,丽心男朋友跑了、弃婴过、找回儿子了,好,最后见不到,完了还给你来点舞蹈不知道攞景定赠兴,还有碟子舞那一段,我都怀疑把廖子妤整不明白了,太抽象了,导演最后q&a提及马来西亚、穆斯林、伊斯兰教、佛教的东西试图放进电影里面只让我觉得无力回天,救不了电影,尤其是这么多元素放一起,放可以,单独看也可以,但放一起拍成电影,我也真不知道最后表达什么意思
今年到底还要看多少部妈妈咪呀的华语片?高产如张吉安真是做到了一期一会,这次再度使用已近打上自己风格烙印的静寞神鬼视角打造母职伦理议题,他的电影里乩童和鬼魂是永不会少的元素,只是影片里恐怖的不是超自然力量,而是处处漫漶膨胀的男性阳具威权,它与种族和宗教结盟变成了压迫女性的三座大山。但,好像也仅止于此。影片到底多深入地探讨了弃婴仓的存在悖论呢?说到底,它只是在讲述一个受伤女人遇见其他受伤女人之后内心掀起波澜的普遍故事,而现实中更复杂的意识形态交战与困境则隐退到影片后方,在旅游节目一般的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中成为弃婴仓里的一只鸟、网路上的攻击留言、电话里传来的坏消息。更令人费解的是迷影元素存在之必要。虽然影片偶有动人时刻,但在整体脉络下这些闪光变得无甚趣味。今年反复看到一些“仅止于此”的影片真是疲累
还是张吉安一贯的风格,将马来民俗文化与现实结合。也是又一部男导演对女性命运与女性议题的关注。个人还是很喜欢的。片尾曲竟然是之之唱的!
#HKIFF49 很喜欢很喜欢。对弃婴这个议题非常感兴趣所以一直很期待,影片里有很多隐喻,幸好有导演映后谈对这些细节有更多了解。我个人喜欢看对不同种族不同宗教背景兼收并蓄的片子,第一次知道米南加保的母系社会,第一次知道碟子舞,也第一次知道如果新生儿不写明种族就默认为Muslin……会推荐给朋友们看!ps.片尾有王宛之的歌 好惊喜
结尾时候我哭死 不知道为什么…我挺喜欢的。看的很肉痛又很感动很难受,感受太复杂了……这太深了…ps呼唤一个片尾曲
具备基础的人道主义视角,但对于如何避免议题的直陈、叙事的断裂、人物困境与解法的个例化戏剧化处理,导演所做的实在太少。若意图通过写实的社会派剧作剖析社会问题,单单依靠抖出猛料制造波澜未免太过取巧。以及,导演标志性的风土与民俗展示似乎仅起到点缀的装饰作用,甚至严重干扰着情境的构建。
也就比想飞的女孩的导演聪明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