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太行山上

太行山上,On the Mountain of Tai Hang,Taihang Mountain

主演:王伍福,卢奇,梁家辉,刘德凯,李幼斌,陈姗姗,李树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英语,德语,粤语,汉语普通话,日语,俄语年份:2005

《太行山上》剧照

太行山上 剧照 NO.1太行山上 剧照 NO.2太行山上 剧照 NO.3太行山上 剧照 NO.4太行山上 剧照 NO.5太行山上 剧照 NO.6太行山上 剧照 NO.13太行山上 剧照 NO.14太行山上 剧照 NO.15太行山上 剧照 NO.16太行山上 剧照 NO.17太行山上 剧照 NO.18太行山上 剧照 NO.19太行山上 剧照 NO.20

《太行山上》剧情介绍

太行山上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华北危急。国共合作的背景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在总司令朱德(王伍福 饰)率领下东渡黄河奔赴前线抗战。山西实权人物阎锡山面对“国、共、日”三股力量颇为头疼,提出“守土抗日”口号,在民族大义的影响下,于形式上支持八路军抗日。朱德筹划于日军进犯山西的必经险地平型关截击,115师师长林彪临战指挥出色,成功击败板垣师团,史称“平型关大捷”。同时八路军用灵活的战术亦减轻了国军战场的压力。不久日军以优势兵力、装备围攻太原一线,蒋、阎战略判断失误,正面战场接连失败,八路军转入敌后根据地建设,自此拉开了军民抗击日寇的伟大事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南京!南京!夏岛悬疑3天的休假人间一天最爱·你恒久定律孤味寡妇游戏FAKEMOTION-唯一的愿望-疾速营救大师我们大家的河合庄小剧场野火春风斗古城八月未央速度与激情心路GPS硅谷第二季分租一起在一起我是幸运儿夜幕低垂恐怖大妈姊妹情殇亲爱的,孩子们归你了!美国英雄如何将你遗忘未曾走过的路满江红黑猫鲁道夫囚禁

《太行山上》长篇影评

 1 ) 其实这片已经很有进步

虽然朱德的话太像秘书写的,讲得太像诵读,但是和过去的片子相比,这片已经很有进步。

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卫生员去救一个伤了的日本兵,但被日本兵悄悄一刀捅死。

日本人一个也没有被抓俘虏。

主旋律的片子想做好,必须向外国同行学习,让英雄走下神坛,通人性,说人话。

 2 ) 主旋律影片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关于抗战的影片,多数人都很反感。

拒绝主流意识形态可以,但是不能拒绝历史,不能拒绝一个民族的苦难和血泪。

还算不错的主旋律影片。

虽然应该从专业的角度评论,但是面对这样的题材,我根本不能再用那些专业的技巧,所以只能给出这样的评价。

 3 ) 像看话剧

我是在党校学习的时候看的这部片子怎么说呢 应该说是很烂的一个片子 首先是布景灯光 像是话剧一样 很没有真实感 再就是演员的选择 刘德凯和梁家辉的客串怎么看都觉得很奇怪 刘德凯还是那个琼瑶片里的形象 却让他演一个将军 别扭A 再就是梁家辉 独臂大侠吗??

看着我都想到杨过了对了 还有朱德的妆化得太浓了!!!

假!!!

还有抱着产生的烟怎么看都像一个一个的棉花糖 无语啊 要看战争片还是看外国拍得吧!!

看国产的实在是没感觉 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只觉得满好笑 哎 悲哀

 4 )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太行山上》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我对《太行山上》电影的热爱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太行山上》这首歌,真的每次听到就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奋斗为国家做点什么,虽然我只是平平无奇一个废柴😂电影看过好多好多遍了,我是真的很喜欢。

喜欢演员的演绎,其实也是喜欢那个时候伟大的人们。

是他们用热血铸就出了今日的和平。

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5 ) 缺乏节奏感的,太行山上

主旋律影片是应该有主旋律影片的样子的。

宣传分为几步走,最高领导人的光辉形象一定要照顾到,中层领导上令下达的优异指挥一定要顾及到,底层群众的淳朴配合一定要嘉奖到。

关于电影语言上形而上的宣传工作,观众还是可以予以理解和不太苛求的,趣味性历史性公正性拍出来其他的一切元素可以忽略不计。

本片非常中规中矩的用巍峨的群山作为开场,朱德和他的坐骑小分队也相应踏风而来,仰拍的权威感不置可否的立刻跟上,这个开头具有我党特色具有政府情怀,是一个很好很正面的开篇。

很快,战争开始。

站在心理意识的角度,这时的大场景再大也只是一套暖场运动,后半段的战争部分一定会更加精彩并且电影高潮也一定会在后半段激昂出现。

这就是导演给群众的惊喜,最高潮的部分在观众没有入戏的情况下悄然消逝了。

这还是一个电影节奏问题。

撇开节奏和架构,本片还是有些非常可圈可点的地方,首屈一指就是声音。

演员的声音很不错,游击队就有游击队的憨劲,山西人还带有一丝丝地道口音,朱德的英语也很实际化;音效也不错,日本人的日本音,单独蹦出来对于整体场景的背景说明无疑是有帮助的;最佳配乐,该上扬的时刻绝不手软,该悲伤的时候立刻悲伤,只不过音乐可以带动观众的情绪只可以做到50%,另外的50%差到导演那里。

开篇的一场绝地站,到了最后出现近身肉搏现象。

作为一名对于中国近代被侵略史严重缺乏的老百姓,我非常好奇为什么要拍到日本军人主动卸下枪子的镜头并毫无解释。

在杨顾问的帮助下我了解到当年之所以日本人肯和我军近身肉搏是因为他们的步枪穿透力很强,近身射击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方军人,所以才会在近身搏斗中放弃枪支。

可是这场肉搏战的拍摄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宣扬我方战士英勇奋战不畏艰险?

感情基调还没有培养出来,立刻和日本军厮杀并且双方状况都很惨烈,你伤一十我伤半百大家平分秋色都是一样的努力和一样的浴血奋战,这个时候国别的问题有些隐隐下降取而代之的人类大同意识有些上涌。

每一个人都是人每一个人都是家庭培养而又需要有家庭承担,无意义的牺牲抑或有意义的牺牲都显示出人生命的脆弱和毫无把握。

这样的安排不会激起人们的愤慨,只会带来无休止的疑问。

关于请到明星就会大特写这点,还是要以整体电影节奏为基准。

先说那位值得佩服的虎将“刘德凯”,这位先生也不知道要为了冲破什么封锁线也不知道冲破之后会怎样只管冲破就好了,于是亲自上阵并且发表了一个临别感言,最后的倒地姿势也很艺术与永恒,因为分镜头给时间过长了。

其实关于刘德凯这里还好,毕竟是为了展示国民党也不是只有卖国贼国民党也有爱国之士,卖命就卖命好了,给个特写花点时间在喊口号和被枪击上也算说得过去。

可是关于那位耍大刀的,就让人耐人寻味了。

依然杨顾问赞助了我无知的历史空白,此君是参照原型塑造并且在耍大刀之后还被封为将军。

当然,我军也需要这样奋战的典型出来展示我八路军风采,可是厮杀的太久左一刀右一刀又太神化,最后那柄带有红布的大刀当然就是一个著名的电影代表符号,红色革命在我心。

可是请梁家辉这么一个大角来演这么一个小战士,就要思考了,给的镜头多但是决不能破坏整体进展,像此片这样又是脸部特写又是肉搏精神最后还有一个雾蒙蒙展示坚毅表情的中景别10秒持续,功用之一就是立刻带领人们走出电影来到梁家辉的演绎世界。

影片后半部都在无数的决策中,中外交流中,小打小闹中渡过,由无数的小故事小情节独立完成。

2个小时的电影就这样提前在前45分钟中结束了。

节奏的失调,以及脱离常理的电影叙述结构,使得再棒的音乐也没了用武之地。

当然除却节奏,几个插播有些小小的不解。

关于那位外国友人,为什么拍到最后硬生生拍出暗恋与被暗恋的猥琐情怀?

关于那段非常有表现力值得扩散的纳鞋底部分,可是为什么要找来美国朋友作为旁观者然后在中西对答不顺畅时终止了这场本应该很有感染力的片段,留下美国朋友好像理解可是却又不可信的笑容?

还有若干,总体来讲,细碎的东西太多可又串不起来,像一套自助晚餐,观众喜欢什么就自己去取好了。

其实本片的战斗场面投入不少,可是除却第一场大规模之后,剩下的都是小面积短时间灯光极暗下草草了事。

我们拍电影一定要以小见大,从细节出发。

有的时候大家非常鄙视好莱坞那一套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圆满收场的思维定式。

可是拍摄一些主旋律影片时,不添加这些模块是打动不了观看者之心的。

开场的大调度换为小战争,着重刻画几位英雄并先后牺牲,花时间刻画老百姓平静生活继而被打断,讲结尾处的展示朱德爱护将领的小故事都搬到影片中部,形成一个坚厚的腰椎。

一切准备妥当,当英雄牺牲生活不再人心满满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战斗就请来吧,因为观众已经做好准备已经可以和导演共情了。

于是这将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刻画我军将领生猛无比却又智慧无边的纪念佳作。

可惜的事,瘦小的小半截经不起肥大的上半截的考验,有形的倒了下去。

节奏的问题,是个永恒的问题,是个需要严重思考的问题,是个生死存亡的问题。

有的时候会思考,什么是电影,电影可以给人们带来什么,中国电影充满教化寓意的功用又是什么。

电影应该不只是一个拿来娱乐的手段,当然也应该不是枪毙掉人们无聊生活的一种有力工具,那么电影究竟是什么,是一个复杂体吗?

但是电影是可以唤起人们意识,并且改变人们思想的无形中的武器,在保证了上座率之后,形成一个又一个关于电影本身故事的话题,于是电影的导向性以及电影的基准成为一个问题,我们需要被引导的知道些什么,我们需要被电影感染的立场又是什么?

无论如何,电影终究是为了群众服务的一种以娱乐为手段的商业行为,可是电影也是一种可以改变思想判断的辅佐工具,这种强烈的导向性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也需要为自己选择好社会角色。

如果电影本身没有那么的知名也没有那么的震撼,还好,市场的快速流动可以慢慢抹杀不正确性,可是如果又是一部好片子又是一部立场很模糊导向很迷茫的片子呢?

需要负责的不仅仅是制作人了。

 6 ) 战士,才是这片子描画的重点。

适逢二战胜利70周年,看了这部片子,缅怀先烈。

看到很多人都在主旋律上批评这部片子,鄙人感觉实无必要,国军G军不都是子弟兵吗?

只是信仰不同而已了,护国爱国的精神有何不同?

抛开分不清真假的主旋律不说,片子大量描绘的,是战士的血性,牺牲精神,彻彻底底的爱国,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硝烟处处,战士们高喊,冲啊!!

这难道不够真实么?

没有发生过么?

不是这样的?

不知道冲上去会死吗?

为什么?

为死去的同胞,为死去的亲人,报仇才是主旋律好吗?!

换作当下的你,你能做到么?

虽然国共交流的戏份常常让我出戏,但单从血性来说,这片子让我热血沸腾,让我感受到了战争残酷,让我为每一个战士的安危感到切身的体会,这就是一部好电影,还能要求更多么?

如果你还在介意主旋律,你只是个看客,不痛不痒的批评者,国共都是子弟兵,都是把一切贡献出来为了祖国未来提供那么一点点正能量,对未来是完全未知的,日军如此强大,当时谁又知道这样的贡献有没有作用呢?

包括电影中出现的将领,无论姓国姓共,不都是把命拿出来的战士么?!

 7 ) 假大真国产

支持国产大片,我们都来看《太行山上》。

我可不会写什么影评,就谈几点感想。

(像不像领导讲话,呵呵。

)一、朱老总会千里传音。

平型关战后,赶到战场的朱老总当场发表即席演讲,对全军将士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对此战胜利的意义给予高度评价,真是好口才。

更奇的是老总不依靠任何扩音设备,也不用提音八度,纯靠玄牝吞吐之气,语速平缓,娓娓道来,连绵站满几个山谷的战士居然都能听得见,还能跟着齐呼口号,不由佩服朱老总功力深厚,千里传音之术炉火纯青啊。

二、日军头子识见不凡。

平型关战斗中,日军头子绞尽脑汁,也搞不懂是哪个中国军队的兵这么厉害,后来一转身,非常肯定地说:“八路军,是八路军”。

MM的,这不是八路军和日军打的第一仗么?

未战即如此了解八路军的战力,厉害。

(BTW,几个日本军官都是日本特型演员,据说每天开工前还集体向中国演职员鞠躬,他们在片中的精神气真的是很足,佩服!

)三、港台演员擅演武侠片。

本片名为战争片,但因有港台明星的加盟,也融入了武侠片的因素,一张票看二种片,你丫还不赚了吗?

一是香港大腕梁家辉(饰贺炳炎),独臂独刀,杀敌须以百计,武功实在是高。

更奇的是,一旦他停下来或对话或思考或对镜头作特写时,日军竟也畏惧不前,没人敢上来打扰他,其威慑力如斯,真大侠也!

二是台湾小生刘德凯(饰郝梦龄),身为“军座”,居然如个敢死队长般亲自率兵“冲锋”,居然是走直线,居然是慢步向前“一步一个脚印”,典型的整个冷兵器时代作战思维,绝倒。

三、狗仔队从来惹人讨厌。

那个女记者(史沫特莱吧)真是讨厌,不就是分配来盯朱老总的狗仔队(要写朱德传)吗,却总在转移啊、行军啊等等关键时刻,冒出来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拖延战机,惹人讨厌。

不过朱老总可比明星们强多啦,三言两语就把她打发到延安去了,后半部再也不出来烦人啦,哈哈。

(这个记者在片中根本就是画蛇添足)四、只懂一门英语是不够的。

那早是大路货啦,懂日语也不保险(以后跟倭寇开战可能最大),所心最好再懂一门外国语言,越少人懂越好,关键时候可保命呢。

你看八路军之间用俄语明语通话,日军愣听不懂,不是密码胜似密码。

五、外国人说得对:中国人的脸真难认,个个都长得差不多。

别说他们,连我这正牌中国人也迷糊啦,片后边出来个长胡子国军军官,咦,没见过呀,搞半天才知道是阎锡山,MM的,制片的时候在人头旁边显示个人名,观众不至于认为闹鬼了吧?

六、革命军队永远洋溢着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气息。

你看国共两军高层见面,还有个勇敢的游击队长在场,一声不吭地走出来,打死马屁股上的苍蝇,吐出三个字“游击队”,国共军官于是齐声大笑。

这种革命正剧与诙谐喜剧相融的手法,在国产影片中屡见不鲜,令人叫绝呐。

你要让我用一句话来评价“国产大片”《太行山上》,我会告诉你:“大”就不算“大”,“国产”倒真的是“国产”。

 8 ) 太行山上电影有些地方拍日本军国主义暴力美,感觉好恶心!

太行山上电影有些地方拍日本军国主义暴力美,感觉好恶心!

那个日本鬼子军官死前还叫什么东方,叫你妹东方!

不明白这样拍有什么意义!

为了捧日军,还拍日军随便发几炮就灭了一支国军军队,导演是不是有病!

什么东西!

中国人的气量自信要靠这种病态的捧日军吗?

这样的话,抗日神剧的丑化日军方面都显得比太行山上更有志气了!

 9 ) 提一个小问题

电影里说高贵滋擅自就撤了,史事不是这个吧,我查百度:其实,当时高桂滋的第17军刚刚打完南口战役,部队损失很大,本来是要去后方休整的,但是命令下来后,高桂滋却没有推辞,立即率部赶赴战场。

因日军板垣师团的火力非常猛,而高桂滋的部队只有4000残兵,这仗怎么打,其实谁都没有底,但是,高桂滋再次拿出了4年前长城抗战的勇气和决心,硬是打得板垣师团寸步难进,不得不调兵遣将。

战斗打到最激烈的时候,阎锡山打电话问他:“能不能守住阵地三天?

”高桂滋早已视死如归,斩钉截铁地说:“我死了,阵地也会在!

”打到最后,子弹都打光了,粮食也都吃完了,但是,援兵始终没有到,高桂滋就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誓死不退。

值得一提的是,高桂滋的英勇抵抗,牵制了大量的日军,这才给了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大好机会,而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桂滋防守的压力,可以说,这是高桂滋与八路军联手创下的一场胜利。

要实事求是

 10 ) 鬼子不当俘虏,白刃战先退子弹

最初是在央视三套的“影视同期声”节目里听说这部电影的,节目介绍说这是国内第一部有武术指导参与的战争影片,而且还有香港影帝梁家辉和台湾演员刘德凯在其中担任角色。

看片花感觉相当不错,所以当时就决定一定要找来看。

昨天终于在eMule上找到了DVDRip,现在也已经观摩完毕,总体感觉,这部片子拍得很不错,值得一看。

战斗场面很惨烈,但是也让人热血沸腾(我看的时候浑身发颤),特效也都不错,不过想回国的日本兵跳进火坑那段是有点假。

梁家辉和刘德凯的戏份其实都很少,加起来也没有几分钟,刘德凯饰演的国民党军长郝梦龄出场过于突兀:出场——战死,没有任何铺垫。

不过,港台演员在这类影片中饰演角色的确是个突破。

日军方面有台词的几乎都是日本演员,另外片中还有一些俄语对白和德语对白,所以看这片子还得配上字幕,下的DVDRip没有带字幕,还特地去射手网找了,虽说是版本对应的字幕,但还是稍微有些延时,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用的这个MPC播放器无法调节字幕,郁闷。

片里有一个会讲英语和德语的外国女记者,不知道是哪国人(演员是法国人),我不解的是,既然她和朱德都会德语,为什么一开始就不用德语交流呢,一个说英语,一个说中文,然后让翻译传达,这不是多此一举嘛。

印象深刻的几处:平型关一仗打下来,居然一个俘虏没抓到,鬼子都是宁死不降啊。

从这一点来看,本片没有去刻意丑化日军(连日军都没有丑化,我很难理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非要说本片在丑化国民党呢?

我实在看不出来。

如果说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些就算是在丑化国民党的话,那国民党和共产党还有什么差别?

真可笑!

)。

有一个情节,战场上双方都在拼刺刀,有个断了腿的鬼子爬到一个同样受伤严重的八路军战士面前,从尸堆里捡起一把刺刀举了起来,八路军战士以为要捅他,谁知鬼子竟把刺刀插入自己的胸膛。

日军在拼刺刀前会退子弹,第一次在抗战影片里看到这样的情节,很不解,难道是为了公平决斗?

汗……后来在百度“太行山上”吧看到相关帖子才知道,原来是由日军的三八式步枪的特型决定的,三八式穿透力强,在大规模白刃战中很容易误伤自己人,另外,日军还认为在白刃战中开枪并不方便(这也是日军配备的轻武器以三八式步枪为主所决定的),进行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很难取得战果。

介于以上两点原因,日军在进行时大规模白刃战之前都会退子弹。

八路军夜袭飞机场,感觉日军飞机可真多啊。

史实是那个飞机场有24架飞机,不过不是朱德特意派人去打的,而是八路军一支部队偶然发现于是就打了下来。

林彪真年轻,29岁当上军长,不知道平型关那一仗时几岁,好像还没有吃豆子的习惯。

阿部归秀被击毙那一段与史实不符。

阿部归秀是在屋子内被炮弹的弹片击中而亡的(炮弹落在院子里),而影片中却是在屋外的空地上。

                2005.8.27

《太行山上》短评

可以看看。还行

8分钟前
  • 忍冬 .
  • 推荐

有玩过日本光荣出品的曹操传的朋友没有?片头你觉得很亲切吧。

11分钟前
  • 蓝鸦
  • 很差

馬勒隔壁的軍訓必看片。。。誰TM喚起我軍訓痛苦回憶的!!!

12分钟前
  • 有事别找阿法西
  • 还行

八一前夕,已经是很多次看了,每次都心潮澎湃。我还是保留日本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观点,无权替先辈原谅,山川异域,不共戴天。

14分钟前
  • 时祺
  • 力荐

阎老西终在共产党面前自惭形秽,离罢,遂更名“李云龙”,默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不屈奋斗,然而……

16分钟前
  • 劳永逸
  • 很差

高中组织大家去礼堂看的,还挺好看的,胜利来之不易

17分钟前
  • Momo
  • 推荐

还记得这部电影是当年学校组织去看的,电影最深刻的一幕是日军欲抢占高地前上刺刀,退子弹的场景,我虽不以为这样有多神勇!但这是我看过的最不萎头缩脚的日军镜头描写!就凭这个四星值了!

21分钟前
  • C_ Alfred
  • 推荐

把日军拍的很凶猛彪悍,不错,还原史实

25分钟前
  • 相伴阳光
  • 推荐

当年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得

30分钟前
  • kani
  • 还行

我脚的还不错诶。。。初中时候看的,那人炸的把后座的女同学都吓哭了。。。

33分钟前
  • oba horse
  • 还行

有点大决战的味道,文戏不错。道理难得讲得不含糊,不过也有些小白的低级描写。完全冲着155师师长来看,虽然只在前半个小时有几分钟戏,但真是有那红军之鹰的几分神气,晕厥。然后对另外几位将领的刻画也很人性很自如,画面拍得还可以,不过想表现对峙、压抑情绪的几个镜头摄法好做作会有《平型关大捷》

34分钟前
  • Shire
  • 还行

小时候电影频道上看的,感觉很好看啊,战争场面,演员的表演,剧情都不错啊,而且各个方面都涵盖了,包括国军抗日,包括日军方面,感觉在抗战片中算是很不错的啦!

37分钟前
  • windy
  • 推荐

找了几个港台演员来演主旋律电影

42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还行

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一: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二:给伪军发军饷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三:自己虐死的壮丁,比被日军打死的士兵还多国民党抗战奇迹之四:全面抗战已经开打,国府却还继续给日军支付庚子赔款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五:一部分国民党军(注意:是国军,不是伪军!)竟被日军称为“友军”国民党抗战奇迹之六:逼老百姓帮日军打击本国军队国民党抗战奇迹之七:之所以能坚持到最后竟然是因为表现太差

44分钟前
  • 奶猫
  • 还行

客观正面反映了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和国军,不是神剧,尤其是几段反战的情节也拍的很好

45分钟前
  • 罗夏Z
  • 推荐

八路在全心全意抗日,而国军将士为了夺回阵地也与日军决一死战。太行山上,是中国军民的顽强抗战,让日军的名将之花凋落。

48分钟前
  • 神机铳手
  • 推荐

又是这种教化片……

50分钟前
  • azurebleu
  • 较差

伪造历史。。。。。

51分钟前
  • 复制人罗伊
  • 很差

2005年,那些年,身边还没有发生这么多事情。那年左右在门口盗版书摊上买了很多很多书籍,应该都在那段时间,想看世界大战和这部太行山上。而今,重新再看,却没了当年那份迫切的感受。最终,也都没在大光明影院去过一次。

53分钟前
  • 斜影墨伤
  • 还行

开篇(在那个年代拍出来)相当不错,影帝们演出足够努力,少有的几个镜头也充满热血,只是进入说教部分以后,还是保持了几十年如一日的政宣画风,显然混淆了电影和主题宣传片的基本区别,期待“平型关”这种大好题材日后能有更加像样的主旋律作品。

58分钟前
  • 十一家的段老师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