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纽约纽约

纽约纽约,纽约童话,New York New York

主演:阮经天,杜鹃,苗侨伟,叶童,彼得·格林纳,袁文康,黄龄,是安,邵汶,杨旭文,马歌,欧阳靖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16

《纽约纽约》剧照

纽约纽约 剧照 NO.1纽约纽约 剧照 NO.2纽约纽约 剧照 NO.3纽约纽约 剧照 NO.4纽约纽约 剧照 NO.5纽约纽约 剧照 NO.6纽约纽约 剧照 NO.13纽约纽约 剧照 NO.14纽约纽约 剧照 NO.15纽约纽约 剧照 NO.16纽约纽约 剧照 NO.17纽约纽约 剧照 NO.18纽约纽约 剧照 NO.19纽约纽约 剧照 NO.20

《纽约纽约》剧情介绍

纽约纽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许多人都为出国狂热。路途(阮经天 饰)是最年轻的五星级酒店领班,处事精明、为人仗义,无论是手下阿坤(杨旭文 饰)等一众小弟,还是打算开娱乐城的金小姐(叶童 饰),都对路途很是信任。从美国归来的精英商人米先生(苗侨伟 饰)更是看中他,邀请他担任纽约新酒店的负责人。为了去纽约,许多人怀着不同目的来接近路途,其中也包括令路途着迷的女孩阿鹃(杜鹃 饰)。纽约梦能否如愿以偿?路途和阿鹃的爱情又将何去何从?一段在欲望都市中关于选择的爱欲纠缠,就此展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救赎者独刺沔州烽火冲锋车纯爱不和谐音约翰之子绝世好宾东方角斗士313套房卡姆依外传重生龙虎人生我的老师叫小贺猛虎嗅蔷薇之舞“盗”团京城四少天算不如人算靶场我的小马驹:友谊大魔法第二季我要嫁印侨终极征服国王游戏内森的王国这一刻,想见你屠夫之子2塞西尔的企图怪癖英雄魔鬼之路欲望跳台钻石行动阁楼房客是总裁

《纽约纽约》长篇影评

 1 ) 这部电影到底有多少的黑子和水军?

万万没想到,我在豆瓣上的第一篇长评竟然给了《纽约纽约》。

多年以来,豆瓣对于我的作用就是一本“电影观赏指南”,看电影之前来豆瓣上先看一眼评分成为了习惯。

然而在《纽约纽约》上映以后,我在豆瓣上看见的评分大多数是,要么一星,要么五星。

因此我决定由自己去鉴定一下这部口碑两极分化这么严重的片子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先说结论,及格。

并且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豆瓣现在水军和黑到了什么程度。

我不想太详细的说这部电影的剧情,直说评分。

关于这部电影的评分,十分制,剧情演技及其他343来分配比重,如果我们做加法,:灯光布景画面结构3分;黄龄1分(这部电影里最让我惊艳的角色);阮经天1分(阮经天的演技被低估的太严重,虽说不能和《烈日灼心》这个level的比较,但是秒掉那些偶像派小生却是绰绰有余了),其中演技给0.5,帅给0.5;苗侨伟叶童杜鹃一共给1分,杜鹃虽然没什么演技,但那张性冷淡脸往那一站,气质就对了;剧情0.5分,因为其实故事梗概和背景基本上是交待清楚了的;一共6.5分。

如果做减法:剧情扣2.5,伏笔和隐线太多,部分背景没有交待,要靠猜,作为文艺片,故事内核的内涵不够,立意太浅薄;苗侨伟莫名其妙的跟阮经天的感情戏,叶童突兀的爆发,杜鹃从头到尾只挤出来的一滴眼泪,演技扣1;一共6.5分。

实际上我觉得,导演想要的《纽约纽约》想表达的是《山河故人》的感觉,可惜阮经天和杜鹃的爱情故事却成了主线,使整部电影风月了,却失去了内涵,同时配角们的角色过于脸谱化。

所以最终呈现出了一种生硬的,为文艺而文艺的状态。

但若要说这部电影一文不值,显然是有些过分了。

毕竟阮经天和杜鹃的床戏,比张艾嘉和董子健的强多了,不是么?!

正经的说,故事勉强完整,演员基本过关,画面构图也用了心,不会出戏,但是没法打动人。

作为文艺片过于肤浅,不能引人思考;作为商业片过于拖沓。

看完电影出来我和小伙伴的讨论点全是阮经天的帅和黄龄的骚。

除了我这种只要不是大烂片就要看的人,以及阮经天和黄龄的粉丝,不推荐任何人去看这部片子。

最后的最后,因为九几年就穿了一件north face的鹃,让我特地去查了一下这个品牌的创建时间。

 2 ) 给我阮经天的肉体和颜,其他什么都不要!

我还远没红到收钱写软广的程度所以请丝毫不要怀疑我只对读者负责的真诚以及一颗热爱阮经天的心如今中国人占领世界,整个美帝都已沦陷,更不要说洛杉矶这种华人遍地的地方——某几家特定影院里总有华语大片上映。

去年年底托朋友的福,丢姐还去看了《寻龙诀》点映,比国内公映都要早那么几天。

我一大俗人,观影这种耗时耗钱的事情自然要奉献给最滥俗但感官最过瘾的好莱坞大片,大腕儿大导大制作,特效拔群票房惊人。

然而一个再有原则的人(何况是我一个这么没原则的人)都架不住寂寞空虚百无聊赖的侵袭,何况更有诱惑力的是美男啊!

之前看《纽约纽约》预告片里阮经天又是露肉又是船戏的,海报又都是这样的简直叫人没法忍,一句“欲海浮沉”叫人眼花缭乱小鹿乱撞的...请珍惜这张照片因为这将是整部电影阮经天露最多的时候↓<图片2>所以昨晚无聊溜达到家旁边的电影院时就被美色迷了心窍。

过完这个礼拜最难熬的105分钟后走出影院,我倒是松了口气:原来自己的审美还是没有被一颗花痴的心所蒙蔽,这部片子打3分不能更多。

影片全程催眠,完全困得不要不要的加上重度尴尬症反反复复发作如果以下有记错或者表达不清的地方那是影片活该╭(╯^╰)╮《纽约纽约》的故事情节其实so easy:“上海boyの上海梦 vs. 上海girlの纽约梦”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阮经天是上海某高级大酒店的牛逼领班,因为父母的原因坚决不想去纽约。

我们家阮经天身材气质满分,如果一定要说出什么不足,那就是脱戏太少。

预告片中的火爆场面其实是这样:俩人抱在一起啃啃啃,正带劲着呢,bia叽已经是第二天早上...... 让我这种为小天床戏而来的颜值狗肉体粉情何以堪!

总是从一件破毛衣换到另一件破毛衣的杜鹃是一个人美命苦的上海姑娘,一心想去美国。

杜鹃本人并不是那种传统的美,但气质超级脱俗超级文艺,我平常也是点过赞,甚至预告片里都觉得超级期待。

然而可能杜鹃这样的美只适合配上个文艺的背景、遥遥远远地站着,或者只一刹那花火般露个侧脸。

她一张嘴我就出戏,她一有情绪上的波澜我就尴尬,实在不适合做女主,也无法撑起一整部电影。

阮经天攒钱把杜鹃送去了美国,却发现其实是把爱的姑娘送进了地狱,于是孤身一人去火坑救美。

杜鹃早已委身黑帮大哥,阮经天因此命丧纽约。

几个配角都挺有意思:帅大叔华侨苗侨伟打着回国招揽人才的幌子,实际上是在贩卖人口,影片中还若无其事地点了一下苗侨伟大叔也是有感情戏的,稍后咱们再提。

叶童演一个年老色衰的歌女,一脸媚俗,时而赔笑,但到后来也有一个莫名其妙的爆发,反倒还有点感人。

不过一张脸放大到银幕上,什么岁月都藏不住,许仙也是老了。

乍一看像鲜嫩版的林更新又像金大川,小鲜肉杨旭文演的是阮经天在酒店的小弟,拿阮经天当大哥一样看。

小哥也遭遇了自己的爱情,当然最终也是遭遇了心碎。

杨旭文同时也担任旁白,基本可以用一个莫名其妙来形容。

《欢乐颂》里的旁白被诟病这么久,明星们以后接这种旁白的活儿都悠着点好么?

袁文康是个早一步去纽约的淘金客,本以为可以某天风光荣归故里,却也只是在这边的酒店给客人拉门而已。

然而他仍然做着他阿Q般的纽约梦,相信自己将来有一天可以住进高楼大厦里。

黄龄是叶童手下的一个妹子,在片里拿叶童的话讲叫做只会卖弄风骚。

可能还是演技不够老练,“作”得不够到位,每次黄龄的镜头我都不厚道地笑出声来。

相比之下更惊艳的是这个妹子,白天是大学生,晚上是援交女,为了攒钱去美国留学,尤其擅长利用男人为自己的梦想买单。

妹子被小鲜肉杨旭文的爱和追求打动,但最后还是扔下他去美国留学了。

在夜里浓妆艳抹的她和跟杨旭文告别时素面朝天的她,这样的对比更加惹人喜欢。

当然,她可能喜欢爱情,但她更似乎喜欢美国梦。

主角本来就弱得撑不起场面和故事线,为什么还要有一堆配角来抢戏?

啰嗦到这里,我开始有些困惑和自我怀疑:关锦鹏监制、张叔平美指,导演以前是剧照/摄像师,摆明了人家就是自我定位成文艺片慢悠悠杀过来的。

我还嫌弃人家不会讲故事,会不会有点骨头里挑鸡蛋了?

但仔细想,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再唯美的镜头和画面也无法弥补不会讲故事的缺憾。

故事讲不全,角色就是不丰满的。

就好像平常你朋友跟你洗脑式地吹捧一个认识的成功人士多么多么牛逼,可就是拿不出任何类似“月收入轻松过百万、风光迎娶白富美”的证据,你永远都会觉得他只是在吹牛逼而已。

《纽约纽约》的镜头太慢,故事却太急。

铺垫不够,前戏不足,却也敢一直蹭蹭地往前飞奔。

估计导演第一次担纲拍片有点贪心,着力点太多,但最后却没有一个使得上劲儿。

比如阮经天对杜鹃的感情。

他们才刚刚认识,一起坐公交车回家,然后下一个镜头就让人措手不及地滚床单了。

过了段时间两人重逢,诶不对整个剧情我还没怎么消化呢,他们怎么又睡在了一起!

所以电影的主线剧情在我这里看来基本就是:杜鹃无所谓,但阮经天两炮打进了心里打出了真爱打到纽约去送了命。

再比如酒店领班阮经天与一班小兄弟的感情。

旁白小哥说了,阮经天对自己很照顾,可是整部电影中酒店的戏里我们家小天只是在整理一下袖口整理一下领带摆出纪存希式招牌笑容耍个帅,或者教育小弟即便你家里出事了小费还是要拿出来跟兄弟们分,或者开着苗侨伟大叔的车在冬天上海的大马路上兜风喝酒唱歌泡妞......所以电影最后所有人都被阮经天的角色(实际上是苗侨伟)骗了毕生积蓄,但他们还是愿意替阮经天挨打,愿意去机场接阮经天骨灰的时候,我特别诧异:纳尼,如果他们不是圣母,他们是如何培养出这么深厚感情的?

他们是一定是圣斗士!

Somehow,《纽约纽约》还是震撼了我的一丢丢三观(虽然我好像也没什么三观...)。

也许是我活得土,我并不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前沿的的上海原来是这!

么!

开!

放!

的!

大小伙子大闺女家见第一面就能回家啪啪啪——excuse me,那个时候不是牵个手都要偷笑一会儿的吗?

女大学生为了攒出国学费做援交——excuse me,那个时候不是大学生都很少的吗?

请告诉我是我土!

(咦?

关注我的不都是世界上最有品味的人吗...)好了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说过帅大叔苗侨伟的感情戏吗?

你们猜得到对象是谁吗?

告诉你:原来苗侨伟大叔是我的隐形情敌!

他在心里深深爱着阮经天!

影片快结束时,苗侨伟拿着枪对阮经天说“我一枪崩了她(指杜鹃)!

咱们走,重新开始!

”整个电影院都是一副日了哮天犬的表情...完全淡定下来后,我才发现其实这就是两个男人之间互相套路的故事:作为一个业界良心的酒店模范领班,阮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去机场接苗侨伟,记得他的名字和喜好,还追到房间里递一块表说“我记得您需要这个——纽约时间!

”苗侨伟也是实力撩汉呀:去阮经天理发的地方偶遇他,还故意留下自己酒店项目的宣传资料炫耀实力;出差前大手一挥把豪车留给阮经天;要给他提供工作带他去纽约……这完完全全就是一个sugar daddy和甜心干儿子之间ji情四射的故事嘛!

是不是我瞎了?

小天跟苗侨伟的cp感明明比小天跟杜鹃强得多!

最后来分享一下,除了杜鹃每次开口说台词之外还有什么让我出戏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准确来说是1993年,杜鹃和阮经天都穿着The North Face的羽绒服——上海的宝宝们请尽情留言告诉我是我土了...百事可乐大概有两三次实力植入,小天几次喝的饮料瓶子上都有你们家跟文艺片完全格格不入的logo...阮经天戴着纽约洋基队的帽子——咦,我好像有一顶同款?

号称被调成“纽约时间”的机械表(不是电子表哦)在片中也有戏份——可是拜托,如果是冬令时,在表盘上显示的纽约时间跟北京时间只差一个小时诶!

如果是夏令时,在表盘上看起来纽约时间跟北京时间根本就是一毛一样嘛!

以及最后跟了黑社会老大的杜鹃背着Chanel... 好啦到这里我承认我并没有出戏也并不想吐槽,我只是想要那个包嘛!

我每次看完一部电影,不论好坏都要去网上看看有没有同好者跟我一起赞美或者一起唾骂这部片子。

《纽约纽约》豆瓣评分5.5/10,真是很慷慨了...影评共97篇,大部分是四五颗星,其中有几个阮经天的肉体粉和颜粉,其他四五颗星影评的po主均热情洋溢且来路不明。

如果写五毛影评可以拿广告费,估计早已发家致富。

所以丢姐奉劝大家:下次一定要安安静静做一名孤独的吃瓜群众,寂寞寂寞就好,不要随便走到电影院为了一个男人的肉体去看一部烂片。

你会后悔很久,然后写很多字让自己把这件事记得更久......当然,写到最后我才意识到:就算是部烂片,我居然还特么心甘情愿兢兢业业为你码了几千字!

好吧,你也是赢了。

本文版权归丢姐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爱吃爱玩爱臭美 | 会买会穿会生活微信公众号ID:USLadyDeal<图片5>

 3 ) 《纽约纽约》

看了几篇影评,再来写。

意外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零星几人或者一人走进了这场电影的影厅。

其实,“纽约纽约”不是个地名,而是一种类似爱情的东西—「听说过,没见过」。

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正确,它就是“梦想”。

参加工作后谈梦想有点荒诞,因为生活和人际关系变得不再纯粹。

我再也不会花一个下午在网络上寻找盗版资源;打听一家新开的饭馆口味如何;又或者用掉很久的时间追新剧。

以前梦中遥远的地方即使有能力,也不一定会去追寻。

电影中所有到了“纽约”的人,托马斯,阿鹃,她们站在梦想的中央,却身不由己。

能够回想起来的只是追梦途中最平淡无奇的小事。

阿鹃在纽约的妆容冷艳高贵,但只有路途拉着她奔跑的时候,才感受到她的生气。

鹃她是个清凉的女子。

路途(他的西装不合身,是不是导演借的,对待男一号能不能上点心,都快把阮经天装进去了),他是很多人通往纽约的路途。

尽管一再不情愿,他还是把自己带到了纽约。

纽约不是他的梦想,但阿鹃是。

阿鹃在纽约。

由此可见,路途和阿鹃是一类人,是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人。

路途常说,不管在哪里,只要肯努力,都能生活的好。

他是对的,环境固然十分的重要,可更加重要的是你本身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有的事都是一回事。

当路途兢兢业业爱着自己岗位的时候自在又帅气。

因为自身无能而责怪环境,没能让自己有所作为的人大有人在。

可惜你爸不是郭德纲,要不你就是德云一哥了。

影片中有各种人物,但是角色塑造中,人物个性,性格特点都不突出。

但是黄龄每次嗲声嗲气的一出现,我就忍不住乐开了花。

电影想表达的太多,但都触碰了一下,没有深挖,杂而不专。

不过,给到我这个观影者思考的点也非常多。

近两个小时,仿佛回了一趟老上海,电影画面考究精美,上海女人柔软娇媚,我很喜欢。

是个文艺片,值得进电影院。

还有,电影快结尾处米先生对路途说“不如我们重新开始”,我真的不是很懂。

这个米先生,也太复杂了。

 4 ) 我想知道你们写一篇软文赚多少钱?

电影评分5.7,影评里基本没有5星以下的评论。

你们真是屌啊。

你们不如像电影结尾苗侨伟跟阮经天说的话一样,你们打死观众,两两配对从头开始吧。

这部电影从叙事的角度来讲,是草率的。

剧本不完整而且蹊跷,人物的背景交代过于片面。

整个观影体验就是一个困惑。

角色的行为没有任何逻辑,剧情发展的非常荒谬。

女主角至始至终以一种 “对不起,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的表情面对所有其他角色。

而这种像有病一样的人物性格并不是扭曲的价值观的必要条件。

剧情由于这种人物设定无法正常发展,然后这种莫名其妙的价值观在影片的最后达到了高潮。

男女主角在杀了人之后隔着铁门对望,女主角此时说道 ”你快走,我已经回不去了!

“ 请问为什么回不去?

那你以为你留的下?

紧接着她说 “我要在这里把我们失去的都拿回来!

“ 请问人家欠你啥了?

你失去啥了?

你要怎么拿回来?

你要拿回来什么?

角色定位纸片化是整个电影最明显的问题。

这个剧本明显是没有经过peer review的。

可能是时长不够或是由于其他因素,结尾极其荒诞。

隔着铁门的生离死别缺乏必要性。

女主角的台词明显带有复仇性质但动机不足。

由于人物的单薄,观众无法投入角色,影片主角缺乏理由让观众替其命运担忧。

故事是由角色决定的,什么样的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但由于剧本的明显不完整,导致事件的发生跟人物性格冲突。

路途在得知被米先生骗之后按照人物性格理应承担起责任后再寻求说法。

但影片一带而过由路途小弟扛起责任面对愤怒的受骗群众,而镜头一转路途已人在美国寻找女主角。

wtf just happened?从工业角度讲,这部影片是不错的。

但想讲故事还是要把故事讲好。

 5 ) 一部怀念过去、影射当下的良心作品,值得一看!

当这首《潇洒走一回》红遍大江南北时,咿咿呀呀的我也能跟着哼唱;当这部《纽约纽约》走进我的视线,我明白了无论90年代还是21世纪,无论纽约上海还是边远乡村,这个世界其实从未改变,不一样的,只是换了一批又一批做着梦的痴心人!

之前的影宣早就了解其中带有骗局的选择,影片一开始从阿鹃与米先生的对话中也能知道,被骗的是路途。

其实除了路途,米先生、阿鹃、金小姐、托马斯和阿坤等也都有不同的被骗,果然,一个骗子的世界。

每个被骗的心在一开始都是怀抱美好梦想的,就像没有金子的人做的淘金梦一样美丽,都希望能在现实冷酷的生活里追求到珍贵的东西,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名誉,可以是爱情,可以是心理一道需要抚平的伤痕。

待时过境迁,幸运的人也许能够有梦醒的时候,能够不再迷惑,能够冷静讨生活,然而,路途不在其中。

“许多年过去,终于实现的梦,是否真的如他们当初所愿?

”看完电影,像阿坤一样,心疼着路途,却无能为力。

如果帽子是母爱的寄托,如今已有人同享。

如果New York time是事业的图腾,时间是真的,蓝图却是虚幻的。

如果外套真的有爱的温度,那外套也不是路途的。

爱情是盲目的,女演员的眼睛都是会骗人的,当自己的眼睛早已被欺骗占满,又如何分辨?!

如果说阿鹃一开始因为路途是领班而接近他,使其成为自己翻身混出名堂的阶梯,我更希望,当她明白即使路途讨厌美国,也心甘情愿为她办签证,她那错愕的一瞬,哪怕就只那一瞬,她对路途是有真心的,好让路途的付出能有所值!

淘金的人身上是不需要带黄金的,被骗的人也不需要了解骗局,因为谎言都是不请自来!

在点影片场,很多观众问主创们,米先生对路途到底是什么感觉,有人看到米先生的泪水,认为那是爱。

可是看完整部片子,我并不认为米先生爱路途,甚至作为后辈而关怀提携都略显牵强。

想想那车子,那理发店,那本子,那手表,哪一幕不是蓄意欺骗,哪一幕不是设计利用?!

如果有爱,那也只是米先生对自己“钱途”的爱!

路途,是米先生欺骗手段得以实现的路途,是阿鹃走向新生活的路途,是阿坤成长的路途,是托马斯流落他乡寄情故里的路途,是母亲表达母爱聊以自慰的路途……他是所有人的路途,但唯独,没有成为自己的路途!

“纽约纽约”,是酒吧的名字,是父母兄弟的栖身之所,是米先生谎言的名头,是阿鹃翻身的舞台,更加是路途的终点!

这就是我眼中的纽约纽约,你的呢?

 6 ) 一个婊子

阿娟:等我混好了,就没人记得现在的我了。

阿娟:我们结婚吧,带我去纽约。

路途:我去过纽约,我在那碰到过一个姑娘,我跟她讲了我所有的故事。

她说以后不希望任何人记得她现在的样子。

路途:我就问她,那你自己会记得吗?

她说她会忘了的。

她连现在的自己都能忘了,还能记得我的故事吗?

阿娟:不能。

路途:仿佛她出现过在我人生中,所有我也仿佛去过纽约,可在那以前并没有,在她问我姓名之前,并没有。

阿娟:她是谁?

路途:一个婊子。

 7 ) 细想也没什么剧情

从剧照师起家到电影摄影的新锐导演罗冬,第一部长篇电影《纽约纽约》,画面构图,整个空间营造的气氛都是可圈可点,尤其是到了纽约部分几场户外戏,很有黑帮片的风采。

但是剥离开整个电影画面,深究故事本身,却是空空荡荡,寡淡无趣。

整个故事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痛恨美国的男青年,一个削尖脑袋要奔去美国的女青年,一炮钟情,爱的不明不明却又死心塌地的故事。

没有核心感情,没有结构支撑,两人相爱相杀,看着挺热闹,细琢磨,毫无情感依据。

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毫无来由的侨情,做作,所以只能给安排了一个离奇的有悖常态的家庭背景,好像有了这个特殊的生长经历,一切故事都能被圆在一起。

其实观众已经被推出了故事之外,里面的人没有现实平常人感同身受的困扰,无力,只有因为我很惨,所以我很作,结论是你们得理解我的撒娇。

其实那个特殊的年代,国门刚刚打开,精神世界,物质世界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从上海到纽约,横跨黑天白夜的距离,会有很多冲击心灵的故事发生,但是电影只关注与男人和女人矫情的爱情推拉,显得很是小气。

演员的表演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女主,杜鹃在之前几部影片的的出场之所以没崩,就是因为她基本就是本色的客串,不论是晓明哥的初恋还是徐峥的初恋,就是一个念想,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瘫瘫的立在那边供人怀恋就可以,但是这部电影她需要直接参与到整个故事进程,看着就有种很吃力,但是还死扛的傲娇,真是尴尬。

同样的叶童在里面戏份不多但是在又哭又笑回忆往昔的那一刻,你会相信她经历过百乐门最辉煌的时代,一个眼神,一场戏就让你相信她的过去,这才是表演。

这是一个没有共鸣的电影,里面的人物没有欲望,没有选择,只是正经八百的讲了一个乱七八糟的故事而已。

 8 ) 用心精致的、拍摄技术一流的故事片

——虽然鹃做出种种爱着路途的表现,但毫无疑问,她母亲对她的熏陶已经让她耳濡目染,对财富、地位的追求超于爱情。

不管她有什么委屈、何种无奈,她的行动已然说明一切。

你可以说,她曾经在KTV里拒绝过周老板的挑逗,还打了他耳光,但没有人是永远不改变的,鹃妥协了,她在受到种种的无奈与现实打击下,还是选择了有钱有势的男人。

我们可以说,鹃不爱路途吗?

当然不可以,鹃对路途是真爱。

但是这种爱,我之前说过了,没有她的野心强烈。

其实就是这样,有些人更重情,有些人更重义,有些人更重钱,有些人更重权,有些人......当几者之间不得不做取舍的时候,悲剧将上演。

放到大环境里,我是沈阳人,沈阳在那时候也算全国前五的城市,同样有着“淘金热”,目的地主要是香港美国日本,在刚刚走出物质不丰足的年代的人眼中,钱就是万能的,他们对钱的信仰往往高于常人。

我父母周围也有不少女同事像鹃一样,出去了就再也不愿意回来了,她们大多在异国找到新的伴侣,有的还抛弃了丈夫孩子。

人有千奇百态,而这只是其中某个时代某些地方某些人物的缩影,受众不多,因而评分不高。

——最后说一下拍摄和服装造型,毫无质疑,本片的摄影水平可以代表中国故事片的最高水平。

考究的服装道具、华丽唯美的调色、写实自然的背景,高还原度的光线都让我大饱眼福。

 9 ) 似水年华

我怀念 怀念往年外貌早改变处境都变情怀未变看过了预告片就等着415,之前在上海的首映见面会很遗憾没有去参加,今天电影上映第一时间就去看了,果然,没有失望。

90年代的出国潮在我这个年纪不陌生,一拨又一拨的人渴望出去,去那个想象中遍地黄金的理想国度,最后,也许,我过的很好只停留在笑容满面的照片中,只停留在“New York is so beautiful ”。

影片以阿坤的视角去看路途,他的老大,一个有着隐晦身世的老大,好几个镜头我仿佛看见了郭绍男,喜欢阮经天的人对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但路途更多的是潇洒,肆意,左右逢源,甚至自夸都是没有人可以骗得了自己,直到遇上有着女明星一样眼睛的阿鹃,他动心了,收敛了不再和别人调情,他喜欢阿鹃,也知道阿鹃想要的他给不了,或者说,给了,阿鹃也未必要,所以前半段他的态度是表面玩世不恭心里情真意切。

在路途说到阿鹃妈妈让阿鹃去见男盆友的时候,开始说不会吃醋的,后来又说吃醋了,我想是动了真感情吧。

在知道阿鹃执意要去纽约,替她给米先生钱的时候,我想应该是爱了吧。

到了纽约的阿鹃才知道梦想大过爱情换来的是个骗局,只是一切都回不去了,阿鹃应该是想不到路途会去找她,路途也想不到最后的孤注一掷就是终点,纽约果然是路途逃不掉的宿命。

整部片子客观的说有的地方衔接有点突兀,但影响不大,是个好片子,其中叶童老师演的金小姐很出彩,之前看见面会视频里导演说拍金小姐哭的那场一条过,不愧是老戏骨,这段我泪目了,BGM里的“外貌早改变,环境都变,情怀未变”这种心境我懂。

还有就是路途到了纽约在窗外看他妈妈时候的眼神,落寞的让人心疼,后半段的路途更有感染力,情绪起伏也较之前的大,阮经天处理这种转变处理的很自然,演技到位的。

说到阮经天,绯闻是别人嘴里的,真诚是大家看见的,演技在一众偶像中也是拿得出手的,从和尚到路途,看的见的是转变,而他在背后的努力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次的路途他说是最难抽离的角色,我想都是跟爱有关吧。

 10 ) 不是“娟”而是“鹃”

刚刚一个人从电影院看完这部电影回来,整个感觉非常好。

不知是不是因为刚看完电影的缘故,坐在公交车上上,看窗外掠过的风景也不禁多了几分怀旧伤感的气息。

看的过程中没有想太多,也没有想去想太多,只是全程跟着导演的镜头,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气息,以及导演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没有很多,没有很明确,几乎可以说很暧昧,鹃那淡漠的眼神,明明不美却让人惊艳的脸庞仍然盘踞在我脑海。

鹃是一个聪明优雅的女人,拿得起放得下,她心里明白路途不能给她承诺和婚姻,所以她始终是独立的,始终是她自己,有她自己的梦想--纽约梦,尽管那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疯狂的甚至有些可悲的梦。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路途从鹃的包里拿出口红在镜子上写了她的名字--娟,接下来的镜头是鹃走近,涂掉了女字旁,在右半边重新写上了“鸟”,这似乎寓意,她不只是一个女人,一个传统意义上靠依附于男人过后半辈子的女人,她是一只鸟,有自己的蓝天,她必须去远方,去翱翔。

鹃是一个独立,自尊,自爱,自强的女人。

我觉得只要能看出这一点,这部电影的评分就不应该是这么低,但这在女性观念依旧传统的中国,也许也是必然,毕竟电影表现得不是那么直接,鹃一直是个婉约深沉的女子,她不会让你大声喊叫着“我要去找我的美国梦”之类的容易令人血脉贲张的口号。

当然这部电影的结尾也是略过仓促和鲁莽,尤其是路途因为鹃而自杀,十年之后,她居然那样“快乐”地捧着他的骨灰回到上海,昔日路途的小跟班兼铁杆兄弟一流看着鹃居然还笑得那样和谐...酒店中,路途和他的小跟班的部分很有借鉴 布达佩斯大饭店 的嫌疑哈,总之我看着有点闪烁刺眼。

我不知道为什么豆瓣给的评分这么低,无意中看到港囧的评分都比它高,我不解,也很不平。

我不喜欢打满分,最多的是四星,但是这部电影我打五星,一部分出于对它的喜欢,更多的是看到它的评分太低的那一点不平。

《纽约纽约》短评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6分钟前
  • Joyce
  • 还行

-

8分钟前
  • R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