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懂《沃伦》,需要理解一些相关波兰国家、民族的历史,首先,我们先谈谈波兰国家的历史。
公元966年,波兰国王梅什科一世带领自己的子民皈依基督教的天主教派,她的东方邻居是信仰东正教派的俄罗斯民族,她的西方邻居是信仰新教的德意志民族,新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马丁·路德宗派和加尔文宗派等。
梅什科一世的选择,使得波兰人民和以西欧法国为首的天主教派国家拉近了距离,相对保持了国家的独立性,暂时摆脱了被她的东、西方邻居征服的命运。
使波兰可以作为独立的民族,在东欧的政治舞台上生存。
1385年,波兰与立陶宛联盟成立了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成为囊括众多民族的多民族、多宗教国家。
可惜好景不长,到18世纪末,波兰周围强大的邻居沙皇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正在逐渐走向统一和强大,而目光都开始转移到波兰的身上。
1772年的第一次瓜分,使得波兰失去了30%的领土和35%的人口,剩下的领土,波兰也只享有名义上的独立;1792年,波兰遭到德意志和俄罗斯的第二次瓜分;1975年,第三次瓜分最终将波兰作为国家的实体从版图中抹去。
1812年,怀揣着复国梦想的波兰人民跟随着拿破仑·波拿巴远征俄罗斯,可是拿破仑败给了“北方的斯芬克斯”亚历山大一世,商讨重建欧洲新格局的维也纳会议也是处在亚历山大一世的影响之下,失败民族的波兰人民最后仅得到了12.9万平方公里的“波兰会议王国”,实际上仍是沙俄的附庸,由沙皇兼任波兰国王。
1914年8月,波兰人民又一次陷入尴尬的境地,瓜分波兰的两强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与她的东方邻居俄罗斯帝国开战,而三国的军队均有波兰的士兵。
1917年,列宁领导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让俄罗斯民族退出了对波兰民族的统治。
约瑟夫·毕苏斯基带领部队从克拉科夫出发,转战南北,而这支部队也在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壮大。
毕苏斯基认为俄罗斯始终是波兰的最大敌人,而国家民主党的创建人罗曼·德莫夫斯基则认为德国才是波兰的主要敌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的突然结束却令东欧措手不及,一片混乱。
同年11月,毕苏斯基担任波兰共和国的总统,而在卢布林成立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波兰共和国的伊格纳齐·达申斯基则担任共和国第一总理。
对波兰国家的未来蓝图,毕苏斯基和德莫夫斯基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毕苏斯基希冀建立像过去一般的多民族波兰联邦国家,而德莫夫斯基希望建立由纯种波兰人统治的国家,减少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
胜利的协约国领袖们相约在凡尔赛聚首商讨解决德国的问题。
他们在没有俄国人的出席情况下,决定了波兰的前途和命运,也为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
现在,我们开始进入沃伦为我们构造的世界观中,去感受波兰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境况:
1917年底,乌克兰民族在东乌克兰地区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1920年,因国外势力的干涉,西乌克兰(东加利西亚和西沃伦)被波兰占领,
波兰历经战火的洗礼,在共和国的初期,波兰共经历了六次战争:1.1918年、1919-1921年间两次与德国的战争;2.1918-1919年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战争;3.1919-1920年与捷克的战争;4.1918-1920年与立陶宛的战争;5.1919-1921年与苏俄的战争。
自立国以后,波兰因边境问题,屡屡与相邻国家产生摩擦,长期处于一触即发的战争状态。
1939年9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对波兰的入侵,也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影片中的坦克也是在波兰战役期间,德军装甲力量的主体是装备机枪的轻型坦克,影片中一闪而过的应该是“豹Ⅰ型坦克”。
在整个九月战役期间,波兰方面损失惨重,大部分分别被苏德两国俘虏,剩余的士兵,也大多逃离到周边国家,波兰一直寄希望于军队从周边国家逃离,中转去到法国,以便进行日后的复国战斗。
而在九月战役期间,乌克兰极端民族势力也开始抬头。
苏联在波兰社会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改变其教育制度,苏联人在他们的占领区压制宗教活动,也包括对犹太人。
波兰曾经是世界上犹太人数居住最多的国家,而犹太人却不被波兰人所认同,始终认为是不安定因素,以卡利亚耶夫炸弹袭击谢尔盖大公为例,犹太复国主义的恐怖行为,也为东欧诸国所烦恼。
波兰人和乌克兰人都在战争中,有意或无意的帮助德国人消灭犹太人。
9月17日,莫洛托夫向波兰大使瓦茨瓦夫·格瑞伯夫斯基递交宣战书,以“失去了领导的波兰变成了各种危险和意外的温床,可能对苏联构成威胁.......苏联政府亦不能漠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他们正被命运摆布,而且手无寸铁。
”苏联军官拔掉乌克兰当时还属于民族象征的旗帜,也是影片描写苏联军队对波兰和乌克兰民族的实际统治。
1918年至1919年俄国白军与苏维埃红军进行内战,1920年,波兰军队开始袭击苏联,1月,苏维埃政府欲与波兰修好,承诺波兰将边界扩至寇松线,然而在法国的怂恿下,波兰拒绝了提议。
8月初,当红军兵临华沙城下时,波兰人民团结一致,在索森科夫斯基和西科尔斯基将军的带领下,解除华沙城的被围困,并乘胜追击,在涅曼河等地将苏联人击退。
在战后,苏联人也暂时搁置了他们的世界性共产主义革命事业。
而翻译中的皮尔苏茨基就是时任波兰总统的毕苏斯基。
在苏联有一句话,“这世上总共只有三种人:曾经在监狱里待过的人,现在在监狱里的人,将要进监狱的人。
”而斯大林将敌对政策也蔓延到了“东部边疆”,当地征服官员、律师、警察、政治和社会活动家等大多数被捕、审判、判处死刑和流放。
而马切伊正好是乌克兰人、也是逃掉的士兵,符合内务部重点防控的对象,被流放也符合事实标准。
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的施行,使得曾经瓜分波兰的盟友,成为敌对两方,而在战争的初期,德军就占领了苏联的东部领土、也就是也就是原波兰的东部边疆,从而将影片中的沃伦、乃至波兰全境全部纳入到第三帝果的统治范围。
乌克兰族裔,起初他们欢欣鼓舞迎接着苏联人的入侵,以为可以作为脱离波兰的契机,怀揣着建立成立“西乌克兰“梦想的大多数鼓吹者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
而1941年6月份开始,乌克兰族裔又以迎接解放者一样欢迎德国人的到来,乌克兰民族主义联盟领导人,也就是影片中说得,斯捷潘·班德拉,却被投入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1942年1月20日,在柏林郊外的万湖召开的一次会议,决定灭绝行动应该从波兰开始,而波兰正好是犹太人最集中的地方。
波兰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是对犹太人有过帮助的,而战后很多人对波兰人存在误解,觉得波兰人并未帮助落难的犹太人。
影片用两个极端,去反映这一段历史,谋财害命和乐善好施,其实这也不仅仅是波兰民族的特点。
1941年,”西科尔斯基-迈斯基条约”签字生效,大赦“所有关押在苏联领土上的波兰公民”,也就是之前我们所说的,被流放的那部分波兰人,马切伊可能是逃出的,但是按照时间节点,我们也可认为他是被释放的那部分人。
随着德国在军事斗争中的进一步加深,德国人对波兰人的恐怖政策也随之加强,波兰人也开始组织形形色色的抵抗运动,其中最大的一次要属于波兰流亡政府和国家军领导的“华沙起义”。
借着波兰和乌克兰族裔的矛盾,德国人大量招募乌克兰人到德国的战争机器,用以辅助作用,他们在东部省份,其主要任务是针对犹太人,执行大规模的枪杀任务。
而乌克兰人对这一任务,完全是无需鼓动的,并且也乐在其中。
波兰流亡政府在九月战役以后,当时波兰政府主要领导人逃至伦敦,在伦敦建立流亡政府,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波兰地下抵抗力量,在战后,不被苏联政府扶植的共产主义波兰政府承认,直至1990年,波兰人民推翻国内共产主义势力,波兰流亡政府最后一任总统卡秋罗夫斯基将代表波兰合法政府的象征物:1935年宪法原本、总统旗帜等交给时任波兰总统瓦文萨,才正式宣告波兰流亡政府结束。
乌克兰民族主义联盟担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那一幕上演,德国人被击败,苏联人也筋疲力尽,到时候,波兰人趁势以武装填补这一权力的真空区域。
1943年2月,乌克兰民族主义组成”联盟B“,其主要目的不是抵抗德国人,而是清除所有波兰东部的波兰人,起义军接到的命令不”给波兰人留下一丝一毫“,不然“他们又会有借口返回我们的土地”。
2015年,乌克兰民族主义仍然以“荣耀属于乌克兰!
荣光属于英雄!
”作为运动的口号。
班德拉在战争期间在德国人的集中营,而在战后被苏联人的克格勃毒死,他成为了乌克兰民族主义的图腾和象征。
1944年,德军开始从波兰的领土进行撤退,而在这一时期,最大的政治事件可以算是由波兰流亡政府和国家军领导的“华沙起义“,而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丘吉尔和罗斯福无力说服斯大林在起义期间,对波兰抵抗力量进行援助,也使得波兰流亡政府影响力直线下滑,共产主义的卢布林政府支持率上升,这次事件的影响深远,使得斯大林的威望下降,导致德黑兰会议上,波兰的问题成为各方争执的焦点。
乌克兰人信仰东正教,起义军要求受害者用手划十字,而每种信仰的手法有所不同,起义军正是利用这一点区分乌克兰人和波兰人。
索菲亚·斯基巴的丈夫是乌克兰人,也正因此,索菲亚才可能躲过一劫。
影片的最后一幕,意味深长,索菲亚带着孩子穿过德国人把守的桥梁,也可以说是离开了沃伦,离开了家乡,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德黑兰会议的协定发布以后,很多的波兰人都产生了迷惘。
因为德黑兰协定,将波兰的东部,其中就有沃伦在内,算作苏联的领土,盟军旗帜下或者苏军旗帜下战斗的波兰士兵,产生不同的待遇,在盟军旗帜下的波兰士兵,大多产生迷惘,“我们所谓的朋友丝毫也不比德国占领者好很多”,产生不知为何而战的想法。
战争的荣耀,往往都是胜利者粉饰给后人的读物,而在战争的后期,我们已经没办法分得清谁是受害者,谁是迫害者,导演斯马若夫斯基用《沃伦》的方式,在反思一个民族在一个时代的背景之下,诸多的无力,而我们用心要去看得《沃伦》,也需要我们用心跟着波兰民族的脚步去跟随,去感受战争带给我们的震撼与反思。
不吐不快,这部电影并不是如很多人说的因为是波兰人拍的就不客观公正。
其实电影拍的非常正常,非常人性,里面的乌克兰人并不是个个都十恶不赦,很多次乌克兰人也救了犹太人和波兰人,乌克兰女婿为了老婆也杀了兄弟。
其实在邪恶的裹挟下,许多并不坏的人也被迫加入了屠杀的队伍里,但有机会,都会做点善良的事。
还有讨论里大家都是在说乌克兰人坏,波兰人坏,应该分清一点,不是某个国家的人坏,或者某个种族坏,而是邪恶是不分国界的。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波兰女孩Zosia佐西亚·戈瓦卡的故事,她来自沃希尼亚的一个由乌克兰人、波兰人和犹太人定居的村庄。
故事发生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佐西亚的妹妹与一位乌克兰人结婚。
在婚礼上,佐西亚的父亲决定她必须嫁给一位年长的村长和一位鳏夫Maciej马切伊·斯基巴,尽管她深深地爱上了当地一个年轻的乌克兰男孩Petro彼得罗。
当地的乌克兰人对波兰官员表现出很多不满,因为他们喜欢沃里尼亚的波兰少数民族。
因此,一些乌克兰人对波兰当局和乌克兰合作者进行恐怖袭击。
波兰政府对这些袭击采取了严厉行动,包括关闭东正教教堂和羞辱乌克兰民众。
尽管如此,乌克兰人和波兰人中的一些人试图和解。
战争开始时,马西吉被征召加入波兰军队,在9月的战役中与德国人作战。
战役失败后,马西吉和其他幸存者试图返回家园。
在他们返回的路上,除了马切伊,该组织的所有成员都被当地乌克兰人抓获,遭受酷刑和杀害。
多亏了把自己伪装成乌克兰人,马西吉才得以到达村庄。
该村位于波兰东部,被苏联占领,共产党在该村建立了统治。
当地的乌克兰人和犹太人与苏联当局合作,取代战前的波兰当局担任州长。
与此同时,佐西娅怀孕了,很可能是因为佩特罗,但她希望马切伊相信孩子是他的。
作为苏联在1939-1941年间大规模驱逐波兰人口的一部分,佐西亚、马切伊及其子女将被送往西伯利亚或哈萨克斯坦从事强迫劳动。
佐西亚和孩子们在火车即将出发的最后时刻获救。
彼得罗用伏特加贿赂警卫。
当他们回到佩特罗家时,佐西亚宫缩。
在她生孩子的时候,卫兵赶到并杀死了佩特罗。
然后,佐西亚在马西吉不在的时候照顾他的家和孩子。
孩子们被送到苏联组织的学校。
然后,剧情切换到1941年,当时德国军队正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征服沃利尼亚。
德国人开始杀害当地犹太人,并从积极参与大屠杀的乌克兰合作者那里组织当地警察部队。
然而,佐西亚和其他乌克兰人仍然试图帮助犹太人,把他们藏在安全的地方。
与此同时,马西吉在设法逃脱流放地后回到了家。
随着波兰人面临来自乌克兰邻居的敌意增加,这家人试图在变化了的现实中组织自己的生活,导致后者对波兰人的谋杀增加。
一天,尽管佐西亚出于对他的安全的担忧而提出抗议,马西吉还是出发前往当地市场。
事实证明,她是对的,因为其他波兰邻居几天后抵达,马切伊的头被砍掉了。
佐西娅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尽量过得好。
然而,有一天,她为一名乌克兰警察的强奸未遂进行了辩护,她隐藏的犹太人的存在被揭露出来。
犹太人是一对老夫妇和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男孩,他们逃到当地一名乌克兰人的家中过冬。
在犹太人答应给他一大笔钱后,乌克兰人同意提供帮助。
当犹太人的妻子去世,冬天来临时,乌克兰人要求付款。
当他发现犹太人付不起钱时,他就在森林里杀了他。
年轻的犹太人被乌克兰人的儿子救了出来。
1943年夏天,关于乌克兰人杀戮的消息在村里的波兰人中传播开来。
当时,一名受重伤的波兰年轻男子抵达佐西亚的家。
当他康复后,他定居在那里,因为这让佐西亚感到更安全。
他联系了当地的本土部队,根据英国波兰政府的命令,该部队不保护波兰人免受乌克兰的袭击,但准备在未来与德国人作战。
当这位年轻人被要求在前往与乌克兰叛军(UPA)会面的路上为本国军队的成员做向导时,佐西亚拼命地劝阻他不要去。
她没能阻止他。
按照协议,当两名母国军队成员抵达会场时,他们被UPA士兵包围,被俘虏,然后被马肢解。
然后,UPA的士兵们开始搜寻本集团军的其他成员。
他们只找到了佐西亚的朋友,他已经逃跑了,躲在一个满是波兰人的教堂里。
仪式期间,乌克兰人进入教堂,杀死了路上的所有人,但佐西亚的朋友除外。
她跑到教堂的塔楼,不知怎的躲过了袭击。
与此同时,当地的乌克兰人、这位前乌克兰警察和他的朋友在森林里加入了UPA。
他们聚集在一起,呼吁根除波兰人的土地。
图中展示了乌克兰东正教牧师的两个仪式:第一个是关于爱的邻居的布道,第二个是呼吁杀光所有波兰人,最终获得纯净的乌克兰土地。
很快,大屠杀的第一批幸存者来到村庄,讲述乌克兰邻居杀害波兰人和所有抗议屠杀的人的故事。
当地的乌克兰村长抵达佐西亚的家,确保她和她的孩子们可以待在家里,因为他们不会受到乌克兰邻居的伤害。
此外,其他波兰人也对自己的安全感到放心。
然而,这些只是让乌克兰人尽可能多地杀害波兰人的欺骗战术。
村子里的杀戮从晚上开始。
佐西亚带着她的孩子逃跑了,但当她逃跑时,她看到波兰人正在遭受折磨,包括孕妇在子宫中被刺伤,人们被掏出内脏,眼睛被挖出。
佐西亚的继子在这次屠杀中被谋杀。
然而,她的继女是乌克兰农民。
在逃离死亡的途中,佐西亚和她的孩子来到佩特罗的前一所房子,在那里他们被佩特罗的母亲救出。
当佐西亚带着她的孩子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时,她在每个村庄都遇到了波兰婴儿、妇女和老人的尸体。
在一个地方,她撞上了德国军队的一个单位,这使她免于死亡,就在乌克兰人即将杀死她和她的孩子之前。
德国人一开始很惊讶她为什么会和他们一起走,但当他们在路上发现越来越多被谋杀的波兰人时,他们为她感到难过,并护送她去她姐姐海伦娜居住的地方。
她在那里受到欢迎,因为海伦娜的乌克兰丈夫瓦西里对波兰人很友好。
佐西亚和她的儿子躲在他们的小屋里。
由于该村的大部分人口已经卷入杀戮,瓦西里的兄弟试图说服他加入民族主义者,并杀死他的波兰妻子,以便他能拯救自己和孩子。
当他们争吵时,瓦西里用斧头杀死了自己的兄弟。
第二天晚上,全家都遭到波兰人的袭击,他们想报复乌克兰人。
他们谴责海伦娜和一个乌克兰人住在一起。
他们在她眼前杀死了她的新生儿,杀了瓦西里,斩首了她。
佐西亚从棚子里观察一切。
她惊恐万分,再次逃跑,现在又害怕乌克兰人和波兰人。
她和儿子躲在树林里。
随后的场景显示,UPA在森林中疾驰,兴高采烈地庆祝,同时跟着一辆马车,车上挤满了波兰人,是杀害了海伦娜的家人和其他乌克兰人的波兰人,现在这些波兰人明显看得出被毁容、打击,并明显遭受酷刑,作为报复性袭击的惩罚。
一个面容模糊的年轻金发男子把佐西亚的儿子放在一辆马车上,然后来到佐西亚在森林中的休息地。
然后,影片交替拍摄,昏迷的佐西娅被放在在车上,佐西娅和她的儿子穿过一座桥上的德国检查站,最后昏迷的佐西娅安置在车上,她的儿子坐在车的前面,和这个年轻人坐在一起,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像已经被苏联红军枪毙了petro,他们三人,坐在马车上,行走在沃利尼亚广阔的绿色田野上。
这应该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了,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只是看到了残暴血腥的历史,却没有相应的历史知识来充分代入,而这一次,不仅补了历史,也对照了现实,我不仅明白了乌克兰人在想什么,甚至也明白为什么我们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之后很快就一直统一下去,在那种残酷的生死存亡现实面前,主义重要吗,种族重要吗,语言重要吗,在生存面前,最硬的道理就是好死不如赖活,只要活下来,其他的才有可能我们很早就放下了身段,虽然从此和战斗民族无缘,但我们成了真正的和平主义者,当看到砍头的那一幕,已经代入剧情的自己已经想好了回答,只要让我活下去,我什么都愿意,这不丢人啊
UPA成員大都是偽警察,有德國人供應武器提供訓練,而且在四一至四二年協助SS清剿聯共黨員和猶太人期間已經練習過怎麼搞圍捕和屠殺。
所以後來在43年大屠殺期間他們的效率極高。
女主逃亡路上保護過她的其實是德國陸軍並不是什麼黨衛軍,那麼多影評都會認錯也是天曉得了。
至於為何不讓紅軍游擊隊出現,電影裡其實交代過:蘇德聯合滅掉波蘭後NKVD已經針對波蘭人搞過清洗。
這部電影談不上血腥,都比不上白俄羅斯的「自己去看」,43年屠殺的真相要比電影慘百倍。
受害者1
受害者2
波蘭人對UPA成員展開報復
今天看了《沃伦》。
导演是波兰的斯玛佐斯基这部片子拍摄于2016年。
那时候,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还没有开始。
现在,战争已经持续一年了。
很多国家舆论一边倒。
这种一边倒的大形势,让这部片子里做的反思变成明日黄花。
讲的是乌克兰与波兰、前苏联、德国、犹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种族仇杀。
没肯定谁,也没否定谁。
剧情跌宕,画面惨不忍睹。
看完之后,很揪心。
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极端民粹,都具备两个特点:1.宣扬自我民族中心论 2.宣扬自己民族受委屈最多。
政客、庸众,莫不如此。
这部电影是这几年看过最感触的战争片,如此正视历史,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国家能做到,与欧美的主流人性片简直是天然之别。
战争不过是个契机,民族间的恶魔之种癌变般扩散。
苏联鬼子借机清洗波兰民众,报几百年的世仇。
相比,德军只杀犹太人,其他破事不问,波兰人争先恐后加入协军逮犹太人上贡。
再到后来的乌克兰种族屠杀,这些所谓的游击队,一改往日影视剧里宣传的打击侵略者形象,全都是拦路抢劫烧杀劫掠的土匪。
当然后来波兰人的报复也毫不手软。
小队德军即使是溃败行军时,也是整齐列队,乌克兰疯狗看见也不敢近身。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不多的两次描写波兰军官时,深深体现出了民族自豪感。
第一位军官宣布就地解散后,立即掏枪自杀以身殉国,把生的希望传给士卒,把责任留给自己。
第二位波兰军官穿戴整齐,英勇面对乌克兰游击队谈判,即使惨死也没有丧失军人的尊严。
震撼是看完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感受。
可能血腥暴力是和平世界最难想象的场面,所以作为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社会的普通公民真的被这种血腥屠杀所震撼。
沃伦这部电影把血腥至极的场面,用现代色彩光影的艺术展现了出来,惨烈至极。
尤其当这种血色的场景和开始的祥和欢快的婚礼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影片开头的婚礼显得多么讽刺?
故事从一个美丽少女索菲亚的视角展开,由少女的前半生故事,揭示了由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生活的小镇——沃伦的一段血腥历史。
很喜欢少女索菲亚,善良的,美丽的,象征着世界上美好的事物,与血腥历史格格不入,我想,她如果不是主角,那么也可能和故事其他人一样被斩杀虐待,死无全尸,导演还是在绝望中,给了观众一点美好的期待。
印象很的场景是索菲亚姐姐被砍掉了头颅,她的眼睛还未闭上,看着他还不满岁的孩子被一斧头杀死,那些人那么残忍。
“原来愤怒暴力是这样恐怖的事物,为什么可以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儿童,做那么残忍的事情,丝毫不手软,甚至自豪洋洋得意?
”看完影片,你会发出这种疑问,怀疑人性。
导演只是一个记录者,给观众记录一段血腥历史,但在历史里加点自己的安慰。
但你一定会知道,仇恨,愤怒,暴力,战争只会让兄弟反目,只会让亲人受伤,只会让世界没有爱与希望,仇恨的世界没有文明。
民谣 朴素美丽的花环,科技带来了很多,但不包括美江月年年只相似买来的新娘 去幽会自己的情郎对神的信仰和对人的信仰,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迷信有且只有一种颜色,应该是无法长久的,我们需要兼容并包是邻里 也是犹太人 是犹太人 也是邻里电气化之前的夜晚是怎样的呢作为一个女性的视角,作为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待战争,和一切总要活下去家徒四壁 但也简洁明了我的一餐似乎是他们一家五口人(2大人3孩子一盘)的两倍小麦发芽长成麦穗,杂草也出现了任何信仰 任何语言 都可以传递一样的读音世道动荡家亦难全看完了123分钟的 也许是删减版民族矛盾 贪婪的犹太人每个片段都像生命一样戛然而止郁金香 宗教矛盾 乌克兰你的正义,对另一些人来说就是邪恶荣誉 仇恨删减掉的血腥暴力纷争仇恨 是最精华的部分
本片优点不必多说了,每个人都能看出来。
另外是,这部电影的台词很少,相当于半个默片。
缺点是,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剪辑手法有点乱,并且对于脸盲症太不友好了。
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本来就长一个样子,多数中国人对欧洲文化的了解程度也没到区分他们的服饰的程度。
这部电影里我唯一认识的能区分群体差异的标志,就是德军和苏军的军服了。
本片的人物关系比起同样的历史电影要略微复杂一些,并且同民族矛盾和政治矛盾交织在一起。
不懂历史的人看这个电影绝对是一脸懵逼地点进来。
再一脸懵逼地退出去。
懂历史的人也可能因为脸盲而搞错人物或跟不上剧情发展。
并且本片的台词对剧情的交代程度不足。
1939年9月那段,全程硬是没一句台词提到他们是在东线和苏军交战,还是在西线和德军交战,但我根据作战方式和坦克上的标志,推测出来是德军。
另外看完了这个电影看影评,我发现我弄错了一些剧情。
这个电影只看一编不够,但也没到非得二刷一遍的地步,因为二刷一般只适合那种有大量细节需要推敲的推理电影,这种节奏比较舒缓的电影恐怕多数人没有耐心二刷。
东部波兰人被屠杀了两次,一次死于斧子,第二次却死于沉默。后者更糟。
去你妈的吧 受不了这些片子了。混蛋人类。 虽然确实“铭记历史对人类的每一步前行是多么重要”但我就任性的打一星。
删减版看不出个所以然…
如果说镜头语言是一门语言,那斯拉夫民族主要负责胡言乱语。
真他妈惨绝人寰!导演的剪辑我不懂,屎一样。
最后几十分钟,真是人间惨剧。几个组织,几个种族,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宣誓。“把杂草连根拔起”,“组织自卫,不要等到你被屠杀”,“我们需要血流成河,用波兰人的血,因为乌克兰必须变得纯粹,一个杯中要有一样的水”,“你要毫不犹豫地执行最危险的任务” ,“怀着满腔仇恨,因为你将遇到民族的敌人”amen,愿你的‘收获’丰满。然后,他们视外族为敌,他们举起手里的枪,他们举起手里的斧头和镰刀,他们大开杀戒。
恕脸盲的我看不懂,也实在是看不下去
除了惨惨惨 用肉体和血腥博眼球之外 并没有看出导演的好才华
昨天还跟你一起在田里劳作的邻居,下一刻就提着同样的农具来杀光你全家。
三星半,与本片中各民族间混乱复杂的关系相似的,电影本身缺少一个明确中心,虽然片中女主的命运沉浮看似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线索,但是导演却缺乏进一步升华的能力。片中对性和暴力的描述也算极尽真实,大背景下各种族间的争端矛盾本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拍出来也足以吸引眼球,但仍感觉最后差一口气。
开篇婚礼(各种立场和政治话题引出),中篇一战(战场的残酷初见),2/3中篇插穿农场生活及二战来临的征兆,后篇二战全面爆发(战争中丑陋人性毕现,宗教的负面宣传,农民的小权意识),砍头,强奸,火刑,绞刑,活劈,刺杀,枪杀......死亡的人,各有各的死法,幸存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仿佛欠了剪辑师的钱,剪得很乱且有些地方无转场很莫名其妙。没能坚持到最后三十分钟,也还好没看。这个主题应该有更好的拍法。(P.S:开头婚礼的民歌不好听…都是一个调子啊像在念歌词。)
看不下去
什么鬼东西,,,
好混乱,乱世纷争
有些地方還是因為剪輯和控制力欠缺的情況下變得語焉不詳或不了了之。但是能以電影的方式紀錄銘記這個不被他人他國知曉的屠殺事件,還是有意義在。
8 历史反复证明 民族混居与信仰冲突的地区积攒的矛盾一旦爆发 后果将是万劫不复的人性深渊;波兰和乌克兰 两个夹杂在德国和野蛮俄狗之间的悲情国家无法摆脱的命运 相比波兰 乌克兰更不走运 今日乌之现状能看做是历史的报复吗;德军:早知道你们斯拉夫人内斗这么狠 干嘛还亲自动手
战争仇恨就像一辆无人掌控的马车,驶向何处,什么时候停下来谁也不知道,也没人能让它停下来,人间地狱,这些人被仇恨蒙蔽了眼睛,此时再有人煽风点火,就彻底泯灭了人性。
看了一点,节奏有点慢,没看下去,没看明白这俩国家啥关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什么宗教,主义,国家,包括民族,都是幌子,拨开云雾见青天,所有的历史都是一两个自私的疯子带领一群冷漠吃瓜群众塑造的,人性中无法剔除的就是自私,自私导致私有化,私有化必然带来争夺,争夺便伴随着血腥,事实上,人类进化的目的就是物竞天择,更好更强才不会淘汰,莫比乌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