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海上梦境

海上梦境,迷乐上海,Shanghai Trance

主演:吕聿来,田原,张恒,程枫,肖涵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8

《海上梦境》剧照

海上梦境 剧照 NO.1海上梦境 剧照 NO.2海上梦境 剧照 NO.3海上梦境 剧照 NO.4海上梦境 剧照 NO.5海上梦境 剧照 NO.6海上梦境 剧照 NO.13海上梦境 剧照 NO.14海上梦境 剧照 NO.15海上梦境 剧照 NO.16海上梦境 剧照 NO.17海上梦境 剧照 NO.18海上梦境 剧照 NO.19海上梦境 剧照 NO.20

《海上梦境》剧情介绍

《海上梦境》长篇影评

 1 ) 这座城,亦是一场虚无。

彻头彻尾的感觉,压抑。

那种无力感,颓败感和失落感,充斥着整个始终。

年少的懵懂青春,叛逆追逐的张扬爱情,理智却深陷其中的无力情感,都最后腐化颓败在物质的洪流里,一点都剩不下什么来。

大段大段的昏暗背景,展现的是大城市里卑微人群的生活状态。

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灰色森林,一旦走进去,就再也走不回来了。

 2 ) 克制过度,减法做多了

个人感觉没普遍评价的那么差,只是刻意去节制的导演的确减法做多了,搞得让观众难以去认同角色的行为,这或许也是荷兰导演对叙述的信心不足吧。

导演一方面把概念先行,把城市本身作为整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在三个故事切换间,以大段地上海夜景展示,表现出人物困于空间的窘境;另一方面却也因这先行的概念和过度的克制,致使人物行为逻辑丧失存在合理性。

比如29岁的张仪,在她荷兰男友JOCHUM说出“古老的欧洲已死,我不会回去的”时候,表现出的那副突然转阴的脸色,不去深究这个角色个人历史的话(而这历史从镜头企及的弄堂环境中相当难以被蒸发出),非常像是对上海女性的妖魔化描述;再比如吧女Jenny和Calvin的一系列猜疑和折腾关系,虽然现实里的确有太多“言多必失”的失败辩解,但这无法为两人关系的崩裂作下注脚,不给Calvin看手机、不回答质疑,我们无法从Jenny的任性和对抗中相信她的单纯,而故事大纲中,她为了Calvin音乐事业而答应夜场老板离开更是被拍得极度省略,丧失了这个角色本该具备的可爱性。

唯独许宇和apple的青涩纠结还展开得算是充分,究竟暧昧到什么程度算是会错意,少男少女不知道、家长不知道、导演也不知道。

不过,电影至少还是点出了它的题旨——这一代人渴望并缺乏的三层感觉:稳定、安全和信任。

并以大量的对摩天大楼的仰拍增强着这三层感觉。

温存幸福的时刻总是短暂的,它是张仪在公园被JOCHUM抚摸的时刻、是Calvin带着Jenny飞驰过夜上海的时刻、是许宇和apple躺在甲板网兜上玩弄手指的瞬间,接下来,摩天大楼迅速将恋人包围、油井过后,大上海的天际线以强大的向心力将角色拉扯回这不稳定、不安全缺失信任的年代。

 3 ) 良心话我是看到“上海”二字

首先 觉得这电影有点假造作 拍么拍的想很迷幻 很迷离 讲么讲的想讲的很深刻 很写实 其实么 真的一点都不深刻不写实 很多题材的电影都讲述现代年轻一代 但是这个电影的假造作搞的 上海年轻人仿佛 不是无所事事 就是迷离夜生活(很多城市的人迷离夜生活) 虽然电影选取了很有上海特色的。。。

弄堂作为背景 但是也看不出个所以然 关于田原。。。

我很莫名的想讲这角色不讨巧 因为这角色应该是讲上海小姑娘被封闭在弄堂里 接触到花花世界 然后慢慢的改变的富有“风尘”味 可是田原的上海话不太地道 演这个我们生活最常见的角色 不得不说。。。。

很不怎么对味 那个船上的戏倒拍的很不错 满可圈可点的 其次。。。

就是这电影太故弄玄虚 比如那个啤酒女孩最后为什么要走 整个故事我都在想 啥时候该结束了 如果你想就这电影了解上海 那至多是看到了弄堂 上海一代夜店族 一代洒脱白领 一代蜕变的纯情女。。。

唉 另外张恒那两句上海话不错 就是服装都太艳俗 本来应该是想让她怔住红色 结果她反被那几条不怎么的裤子搞的很“特色”。

可能这些红色的衣服是为了表示 其实这个小白领是外表冷漠 内心狂热。。。。

可能评论的比较刻薄 但是就真是真实感受这电影我觉得没什么分段评论的必要。。。

 4 ) 《海上梦境》——一座城市的双面胶

《海上梦境》——一座城市的双面胶人在都市里生活,会迷茫和冲动,尤其是中国人,要摆脱上一辈的眼光,彻彻底底地风光地活着,似乎是件奢侈的事情。

我不晓导演取这样的片名代表何义,海上升起的是明月亦或梦境?

或是,他寄寓了梦于自身,而非影片本身。

据悉,这是一位外籍(荷兰)导演的作品,他名叫戴获。

对中国萌发了感情,有这样的情结困惑,才最终拍成了这部电影。

《海上梦境》要体现自我意志部分肯定要比影片本身要来得多。

影片中,有两代人,垂垂老矣、灰败的上一代,和蓬勃跃动、忘乎所以的新一代,没有明确的冲突、矛盾存在,更多是一种现象的呈现,诸如这个社会和时代中的迷惘、困惑、自我挣扎。

导演很聪明,用三段故事拼接成了这个属于“上海”的电影,一座城市中,三对男女,如果可以定个名字,可以用“青涩”、“困惑”、“挣扎”之恋来形容。

每对恋人都有困惑与迷惘的处境,男孩许宇找不到工作,Jenny与男友若即若离的感情,白领张仪在两个男友间的抉择。

这几个代表人物无一例外属于青春典型的范畴,正在迈向恋爱的果实亦或从里面挣脱出来,但爱情只是摆设,导演之意是描述他们的状态,而非故事本身。

而每个故事有根连,亦这些年轻人与上一代人的联接。

许宇的老母亲时常跟在后面数落他,这是街里巷末时常能见到的一种亲情方式,县镇里出来的孩子都有此体验,看似罗嗦碎烦却是爱的体现。

Jenny的父亲骂她,也是为她好,至少可以看到,她不是孤独的活着。

而张仪,外表光鲜,出入高档场所,可是却不得不回家面对衰老的父母。

于是,上海这座城市因为这种家庭关系、人物所处的环境大相异庭而显得复杂多端。

就像前不久看到的日本作家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将世界一分为二,外面的世界是让人堕落而迷醉的,而里面的世界依然是温和、无奈的,呆长了会让人挣脱不开,产生依赖性。

导演只在乎揭示这种关系性,将城市的现代性格通过影片来描述,当然,仅此三对人物身上只可窥其一斑,人物命运在大城市气候下显得渺小、迷惘,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审视这座城市本身。

将城市的两面性表现出来,倒使得电影主题有了扩展性,它既有街里巷弄的市民痞气,又兼具国际城市的现代风格。

所以,影片看似散漫,其表现的角度是极为微妙的。

导演在拍摄风格上,有类似台湾侯孝贤的长镜头,一般在体现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时候,主要人物可能不在画面内,或虚化,但固定的镜头已不能包括整个画面,观众可以在画外的人物身上融入自己的感情。

而表现城市形象时,从字幕片头的飞速行驶中,夜色中满眼烂醉的城市灯火迅疾倒退着,到许宇在高楼大厦间迷失方向,建筑物以极其雄伟的姿态笑傲苍穹,或以高空俯视的大镜像来揭示人之微渺。

驳轮、工地、歌舞厅,均在“上海”这面多棱镜上放射自己的光芒。

我只能粗粗的评价这部电影,毕竟它是一位老外看待中国的影片,本身存在着缺陷,但它的不单一化和复杂性,已足以对导演肃然起敬。

也许相较于一般中国导演的电影,它的独特性依然是值得借鉴的,让我们看到影片题材的多角度,可惜并非独创性,有很多地方也许都能找到大师们的痕迹。

 5 ) 残障人士的梦境

其实看这片儿的时候很纠结,真的,特别纠结。

主要是我觉得自己反感里面的扭扭捏捏欲擒故纵假摸假势的表现。

但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该这样,让我有种罪恶感。

导演费劲巴力的就是要表现一下现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国籍的年轻人到底怎么矫情的。

比如:一个貌似很牛逼的DJ却很事儿逼;一个貌似很放得开的啤酒妹却很清纯;一个貌似老实的洋工头儿却很淫荡;一个貌似不切实际的小裁缝却很世俗,不过我也得承认貌似二奶的大龄女青年确实很二奶,貌似很傻逼的待业小伙也很傻逼。

忽然我发现有点不对劲,导演明明是搞出了一群人格分裂的人,拿小朋友们开涮吶吧。

退一步说,即便我们的生活是混乱的,盲目的,滥情的,滥交的,玩暧昧的,没有目的。

你总得有个缘由吧,你是受了刺激,是小脑萎缩,阳痿早泄性冷淡,还是对社会仇恨值很大?

你要什么都不交代,那我只能理解你是残障人士了。

况且连影片结尾都这么莫名其妙的shit

 6 ) 冗长

看了半个小时我感觉我就和看了两个多小时一样脱力,毫无新意的几个故事罗列起来也终究是无趣的。

我感到貌似导演对于写好其中任何一个故事都没有什么信心,所有的东西都点到为止,没有畅快感。

同时故事老套,情人之间地位的差距,思维方式的不同和交流的缺失。

这种话题在其它的作品或生活中见的多了,在电影中就要有所突破,但很可惜没有看到最后对演员表演也很失望,那个演dj的男的是专业演员么?

台词讲成那样。。。

全篇没有一个能给人留下强烈性格印象的人物。

可能导演是像表现一个群体?

但一样没有印象~~以上~冗长的一个半小时

 7 ) 请赐予爱情力量

看过《海上梦境》,三段爱情,三种不一样的上海生活,同时发生在这个城市。

光影中三个故事有偶然的交错,它们表现了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内心如此柔软,让爱情轻易躺下,却不赐予它站立的力量。

第一个故事,田原依旧说着好听的普通话,轻纺面料市场董家渡的两个懵懂少年,他们有最纯净的五官,有最烂漫的青春时光,有青涩而美好的爱情,但却期许着不一样的人生际遇。

当两人停留在深夜的溜冰场,梦境里也许有永远在一起的誓言。

但是,现实里,女孩(田原饰)选择离开。

女孩住在几十层的高级公寓,男孩住在狭窄的弄堂。

女孩上了现代化的大学,并憧憬美好未来。

男孩似乎永远不想长大,一直为寻找工作而迷茫。

上海高大的写字楼遮住了他远望蓝天的视角。

还是喜欢他们两的衬衣被风吹地鼓鼓的瞬间,那一刻,爱情是那么有力的飘飞在空气中的每个角落。

第二个故事,女白领(张恒饰),美丽,性感。

憧憬真正的爱情,她爱上了那个高个子荷兰男人,但是男人却不给她任何诚诺。

她总是在父母面前隐藏自己的压抑。

她似乎希望寄托于其他声色场,来告别这段爱情,但是当她站在高楼的橱窗边望着窗外巨大的城市立交桥和车水马龙时,最后一口烟冷却了眼泪。

这又是一段无力的爱情,为什么城市让爱情成为一场飘渺的梦境,简单的幸福总是那么难以得到。

我们生活在其中,到底是为了求得一瞬间的快乐,暂别内心的空洞。

还是需要找一个稳定的状态。

第三个故事。

DJ和他的啤酒女郎。

两个人到底了解对方多少呢。

DJ一直都在猜忌啤酒女郎有了其他男人,但是却不做出任何的努力来挽救,只是一味的猜忌。

他不了解对方真正的痛苦。

这又是一段无力的爱情,两个人,在一起需要有一个憧憬吧,只是活在当下,不免在对方眼神中找不到力量。

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内心,是那么微妙和富于变化,爱情只是一种催化剂,但它解决不了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那么请告诉对方,你最想要什么,请不要让爱情那么无力和没有方向感。

 8 ) 记得这座城市的片刻

记得去过的城市的片刻,当然就包括去上海的感觉活在当下,即使你只在这里停留或者驻足了半天甚至一张碟片的时光,我想印象还是蛮深刻的。

现在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在国内你很难找到更多比上海生活更快的城市,一切都是轨道一般的生活轨迹,记录着包括感情的游走和形色分离。

其实每个人看影片时多一份对导演的信任该不会过后落差很大。

何况这本来也是一名荷兰导演沿着自己的理解勾勒的中国城市表象。

每个人看到的城市角度也注定不同,所以不必苛刻。

倒是当中田原的戏份少了一些导演安排的3段式诉说方式肯定不会让人看着很累,你只会很平静的接受镜头传递过程中种种迷幻。

正如镜头中不停加载的轨道穿梭夜色...无论你是相信过去还是未来,此时的梦境才够“恍惚”。

简洁而且现实无比

 9 ) 小人物,大上海

熟悉而又陌生的上海场景,通篇似是而非的上海话,小人物在大城市里的生活总是显得那么无助,孤独,却又被欲望驱使着奔跑不已。

 10 ) 这一种调调

影片整个弥漫着一股感伤绝望的情绪。

不紧不慢,娓娓道来。

一个偏执的男人,一个花心的男人,一个困窘的男人。

一个痴心的女人,另一个痴心的女人,一个理性的女人。

问世上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

喜欢开始田原和许宇之间朦胧的感情,结果导演却以散场安排。

至于张恒那场,,,,只能说,她傻的可以。。。

而那个D厅里的女孩,和那个DJ之间,一开始就是一种关系的不对等。

结尾那一段,时空穿梭的感觉。

整个影片其实是三个独立故事,导演穿插的自然。

只不过,导演会安排每一个都是一种困窘的结局。。。

是不是有点太悲观?

《海上梦境》短评

两星半。本片可以看作兰斯莫斯风格的总和 —— 极端电影的多元素组合加上寓言图景的奇诡设定。只想说杰西普莱蒙的表演太杰出了!在如此单薄的文本和滑稽的概念之下竟然能够完全把握住这般复杂的表演基调和性格色彩,更惊人的是他的表演没有一处是“安全”的,几乎可以说是在处处试险。在内敛与外放之间、平淡与过火之间、压抑与狂躁之间以及清醒与迷失之间,表演难度恰恰在于多重微妙的平衡状态,不仅要在其中平滑地调动技术,且时常要在语言与肢体的错位中保留它们的自然特征,这在表演上有着极高的要求。他通过创造演员的分体(可控的人格)与角色的远景(瓦解的轨迹)来实现主角这种畸形的坚持、真切的信念。这是寻常与异常并存的卓越表演,内在的合理与外在的荒谬同频,足以确认杰西普莱蒙是一位顶级的技巧派演员。年度最佳男演员候选。

6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较差

好看… 非常典型的兰斯莫斯风格,在影院看他的电影冲击力翻倍

10分钟前
  • Fantasy
  • 力荐

韩语片拯救地球(2003)重制版 极端的类型混合片 几个连跳为你值回票价 难看的要命 概念大于完成度 兰斯莫斯石头姐你俩真是在自己世界里一醉不休了 昏昏欲睡地时候给我一枪然后jump to沙丘反派一样的科幻世界 一群外星人穿粗编制高领毛衣帽子在一个鲸鱼内脏一样的地方给全人类安眠 3:2画幅你们自己在大荧幕看得累不 我真是太不懂你们美国艺术家

15分钟前
  • lvkln_10
  • 较差

BIFF30 无英字有点影响理解,尤其是最后石头姐叽里咕噜说了一堆外星语我是真的没办法了…等片源出来再看一遍吧。多种意义上看得有些折磨,兰斯莫斯这部配乐用的交响乐在cgv imax看真的是震耳欲聋(但后半段确实很有效),章节过渡地球倒计时也一惊一乍;观感和可怜的东西类似,总有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其实内核是个简单的故事,看完反而好奇韩国原版是什么样的。结局和前面发生的一切相比,也显得有些普通无趣。(饿着肚子看的,看完身体心理都在颤抖..但还是很高兴可以在影院看这部)

16分钟前
  • 玲儿响叮当c
  • 还行

让我想到我小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的一本什么外星人真的存在和各种阴谋论纪录片……非常幼稚的情绪化的观点以及看起来外星人才想的出来的剧情,很颠吧……

18分钟前
  • 浮白載筆
  • 还行

Lanthimos真的太聪明了 拍了一部左派和右派看了都拍手叫好 到最后都觉得自己赢了的片子 牛逼!

23分钟前
  • 一棵芹菜
  • 力荐

比预想的好很多,其实较长一部分都觉得只值两星,但从艾玛斯通的那段话开始内容极度舒适,片尾字幕的环境声胜过一切的片尾音乐,很巧妙的运用。兰斯莫斯用他的影像风格成功地使其情节的可讨论性不再存在,聪明人、蠢人、有钱人、穷人、好人、坏人,这些都不重要,反转不再有意义,而他,或者说我们,期待的是结局的必然。比较遗憾的点是美术风格丧失了一些特点。这才是比poorthing更值得最佳女主角的存在。

27分钟前
  • 陆机
  • 推荐

宣传语和对话实在太多了,听得我脑袋疼。这要是本书应该还挺好的…另外,确实很韩国电影,一边狂欢音乐一边狂欢砍人

31分钟前
  • TTTTTTTra
  • 还行

还是很好奇为什么女主喜欢听Good Luck Babe难道她虽然失望透顶但也希望人类撑下去吗

34分钟前
  • Reson Rossi
  • 力荐

拿手的荒诞、奇观、反转加上节奏紧凑,观影体验很好。但后劲仍然乏力,回想起来总觉得差点什么,或许是留白。

39分钟前
  • 豆友7UO-Tcw8vA
  • 还行

无论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你都必须承认emma stone的表演一直在进化。

42分钟前
  • 克莱肉
  • 还行

拯救地球第一步是让人类灭绝!蜂巢敲瓜血溅当场以后我喜笑颜开,露出了婴儿般的笑容。配乐和aesthetics都太好了!

43分钟前
  • 捣蛋鬼破锣锣
  • 力荐

兰西莫斯又随手甩出了一部世界观层面大爆炸的前卫概念电影。《拯救地球》讲的是劝说的艺术:信念、说服,以及那古怪拉扯的逻辑内核。他标志性的冷调子混上那种他独有的扭曲幽默,让整个过程既冰冷变态又好玩。我没看过原版的韩国电影,所以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很新鲜惊喜。我听说剧情几乎和韩国版一模一样,而且韩版更变态更折磨,但这个概念和兰西莫斯的导演风格契合得太完美了,所以情节虽缺少新意,还是一部各方面成熟的好电影。

47分钟前
  • 侦探锌
  • 推荐

最后15分钟太妙了啊呀喜欢就是很好的戏弄观众的writing

49分钟前
  • tucuerpoes
  • 力荐

3.5

54分钟前
  • 傅阿斐
  • 还行

#Venezia82-主竞赛底层蠢,上层坏,相信这套的又蠢又坏。花点功夫都放在这些东西上了,最后再来个自以为戳同温层情绪的结局,无聊又算计,这倒是一如既往啊。

55分钟前
  • 栗子酱
  • 很差

2.5 结尾蒙太奇加半星

59分钟前
  • RKO
  • 较差

电影本身没有emma stone演戏好看。。。中间有几段15禁看得很爽,但是看着非常隔靴搔痒,感觉该说的东西讲到一半又住口了,但是,艾玛四通你真的赢得了我的心。。。

1小时前
  • iyli
  • 还行

#2025HKAFF 兰斯莫斯看多几部有点审美疲劳,可能是我的问题没有太爱这种视觉强烈的怪诞主义风格,比较敏感情绪化的石头姐在他的电影里依旧释放得很肆意很自在,但下次是否可以换个导演换种方式演。

1小时前
  • 一刻一时
  • 还行

可能是没有看过原作的原因,其实对我来说是新颖的,不是说结尾的反转,是Teddy的现实主义句句名言,结尾反倒让我有泄气的感觉。但是最后的镜头很喜欢,说的是拯救地球,没说过拯救人类哈,我真的谢。

1小时前
  • Kombuch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