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是从韩剧坏家伙们从而延续到这部电影,以原有的马东锡和金相中两位实力演技派大叔加上新的演员一起合作出新的坏家伙们。
从剧情来说,相对来说新鲜度并不是特别高,可能是我觉得太过于常见了,但黑帮途径简单的来说还是那些。
坏家伙们的连环杀手依旧可怕,这次用麦克风,让人心里一惊。
麦克风真的在我眼里是个让人开心,闪闪发光的歌唱道具呀!
我喜欢这电影突出点还是好的,坏家伙不是坏人,他们只是在险恶的社会感到失望中,却又温暖的人。
《坏家伙们:混乱的统治》(The Bad Guys: Reign of Chaos)
近期《少年的你》在上映后大热,豆瓣评分高达8.4,可谓是口碑票房双收。
但却陷入了故事抄袭风波。
作为一部青春商业片,《少年的你》无疑是成功的,以制作水平与最终呈现效果来看,真正也勉强才过及格线。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来自一部韩国的动作商业片《坏家伙们:混乱的统治》,同样属于过及格线的商业片,让我们来细品两者其中的艺术,看看韩国如何玩转商业片。
《坏家伙们》是由韩国导演孙容镐执导,马东锡、金相中、金雅中、张基勇主演的电影,于2019年9月11日在韩国上映,是马东锡继《恶人传》之后主演的最新作品。
马东锡何许人也?
今年最火的韩国男演员。
马东锡(原名:李东锡),影视演员,出生于韩国,毕业于美国哥伦布州立大学。
2005年,参演动作科幻喜剧《天军》出道。
2012年,凭借其主演的惊悚犯罪电影《邻居》获第49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电影类最佳男配角奖。
他曾参演作品还有《两个心脏》《罪恶的编年史》《釜山行》等。
一部《釜山行》让他走入中国观众的眼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粉无数。
影片讲述了十恶不赦的罪犯在被转送的途中出逃,为了抓住他们,“坏家伙们”再次集结,上演了一场恶与恶之间的对决。
看完预告片,有没有很“得劲”?
影片的故事设定其实很简单,就是“以暴制暴”。
在影片中,刑警吴九卓为了遏制高发的犯罪事件,成立了特殊犯罪搜查科,将一群重罪犯人集合到一起去抓捕更为危险的罪犯,而他们对待抓人和审讯,只有两个原则。
“1 犯人被抓回来,必须是个活人”,“2 审讯犯人,不能把人打死”。
影片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十分巧妙,导演抓住了人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展开叙事。
如在影片中,特殊犯罪搜查科成员除了刑警吴九卓之外,其余全部成员都是“好的”罪犯,他们心存正义,惩恶扬善。
多处运用特写来展现人物的个性,如大汉熊哲在监狱中戴着粉红色手套学习缝纫机,展现了熊哲内心的另外一面,同时也能够让观众忍俊不禁,组织中金雅中饰演的诈骗犯同样也有着聪明冷静俏皮的一面。
导演将搞笑基调融入影片,对人物精心的设计,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
动作戏,不用多说,是影片的重头戏,贯穿影片全篇。
充分展现了暴力美学,给观众带来最直观的冲击感受,也满足了观众的刺激感。
俩者相结合,塑造出故事的真实感,让观众沉浸其中。
影片同样有着致命的缺陷,由于时长的限制,所叙述故事很多,导演抛弃了去刻画人物的深度,这样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在观众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为什么导演要用多处特写去刻画人物的个性,穿插人物以前的故事,从而加深角色在观众脑海中的印象。
潦草的剧情,导演将人物能力放大化了,就出现了超人类现象。
如影片中五个人独闯毒贩的总部,打人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就显得过于夸张。
但同样也是这些精彩的打斗和有趣的设计,让《坏家伙们》成为了一部典型的韩国商业片。
纵观近几年韩国电影,我们不难发现韩国已经拥有了很成熟的商业片体系,商业片体系,一旦成型,有好处,故事能很大程度上吸引观众,同样也有坏处,同类型的影片多了,观众就会审美疲劳。
影片一如既往的折射现实,影射当今的社会环境,也许他们是一群坏家伙,但他们却用自己生命,自己的方式来维护他们心中的正义,让这黑暗的世界存在着光明。
一近年来韩国电影的题材,有不少以揭露政坛丑恶现象以及政商黑金勾结情事居多。
这也算是民主制度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吧!
在现实生活,历任总统都因为在任时的某些原因导致被弹劾,在下台之后被追究刑责。
国家元首都逃不过这样的现场,那么底下的公务员们的权威,电影导演们自然也不用太给面子了。
在这本剧的结尾,吴班长面对那个被日本黑帮利用了就抛弃的警务次官,质问他,国民都依法纳税,作为公务员拿着国家的俸禄,即使不好好服务人民,也不能做坏事啊!
然后一拳把这个败类打翻在地。
这一段情节,韩国民众爱看,于是市场化的电影就这么拍了!
而且不仅是本片都这样拍,其他韩国电影也这么拍,可见在韩国当公务员确实也不好干!
作为东亚文化圈里的一国,在民主化进程日益加深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越来越高,这也是对于财阀以及权贵的制约。
当然,也正因为这些年来的肆无忌惮,韩国电影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也开始获奖无数。
2020年奥斯卡奖被韩国电影《寄生虫》捧走,也说明美国人的主流文化也认可韩国人的意识形态哦!
二作为一个法律人,我其实不太相信,世界是可以被几个英雄所拯救的!
社会上为什么会有恶?
究其本质,不会无缘无故就有坏人存在,有的时候,生意就是生意!
而做生意,如果有可能的话,一般来讲都会讲一个共赢。
你看,日本电影去拍黑帮片,在他们的黑帮片里,每个帮派也干的营生无非也是黑帮人士如何讨生活的故事。
只不过黑帮讨生活总是走在黑与白的边缘,稍不留神就越过了法律的界线。
但打打杀杀绝对不是黑帮人士生活的日常。
我不是说他们是善良公民,而如如天天打打杀杀,那么黑帮的经济是维持不下去的。
暴力手段只要给对象感觉到恐惧即可。
你看,古时候的绿林好汉,他们也要维持秩序,靠收税过日子,而不是天天去抢!
也正因为这样,当我看到黑帮份子直接拿卡车去劫警察的镖,而且完全不把警察放在眼里,实在是有一点无语的!
当然这也许本片的目的就是想让平时只能嘴炮的观众过一把血腥打斗的干瘾,拍得有一点类似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港片。
在那时的电影,警察都是摆设,都是主角们把事情给解决了,警察才最后出场来收拾烂摊子。
这无非是韩国新锐导演向已经日薄西山的香港警匪片致敬吗?
恩,最后四男一女冲进人家总部里,五挑五十,最后毫发无损,这真的只能是意淫了!
没有武器的黑帮,就跟没有鸟蛋的男人一样,是太监啊!
呵呵。
三好的作品,主角肯定要是丰满的!
在一个人身上能够体现上生而为人的特质来,面谱化的角色,这一些年来我已经不爱了。
当然,对于一部爽片来讲,这种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一点?
坏家伙们1是典型的韩剧高开低走。
开始看恶人以暴制恶看的过瘾,后面就是回到了韩国的社会题材冗长沉闷,主角也是连环杀手朴海镇。
坏家伙们2更是惨不忍睹,主角导演全换了,演的乱七八糟的。
坏家伙们电影片很明显是想趁着马东锡大火捞一笔钱匆忙推出的。
为了扶正马东锡主角地位,第一部中和马东锡戏份平分秋色的冷血杀人莫名其妙的信教了,没有两个人的对手戏看起来都不如第一部过瘾。
电影版也删掉了第一部中不成功的过度复杂的连环杀人,加入了金雅中就是全片简单粗暴的动作戏让观众看的过瘾,反而因为缺少了和马东锡旗鼓相当的坏家伙对手戏而根本突出不了黑帮老大的武勇。
新加入的坏刑警和美女骗子怎么看也不是黑帮大哥是一个水平线的?
坏家伙们还不如改名黑帮大哥从良记。
最近对马东锡这个演员感兴趣,看了此片,这部电影里马所饰演的人物健壮骁勇攻无不克,又极端赋有正义感,全身的肌肉以及拳拳到肉的肉搏,能让观众能有观影的快感,肌肉的一起又有些憨萌憨萌的,让品格外有好感。
至于剧情真的很一般,追求暴力美学快感的可以看看,是一部很不错的爆米花电影。。。。。。。。。。。。。。。。。。。
演员挺好。
但是剧情漏洞太多了。
……………………………………………………………………………………………………………………………………………………………………………………………………………………………………………………………………………………………………………………………………………………
无聊打发时间时,这电影是可以配着爆米花可乐炸鸡啤酒薯条汉堡之类一起吃下去的电影,然后在胃里消化掉。
马叔一如既往地凶萌,拳头一如既往地够硬,一拳干翻一个。
金雅中一如既往地性感美丽,是这种电影正义小组里不可缺少的聪明漂亮的尤物。
剧情就是法律里所谓的坏人们有没被泯灭的正义感与好心肠,也有各自擅长的技能,被招募成小组,与恶势力你来我往的斗争,最终正义战胜邪恶。
就酱。
这电影用来打发时间真的还不错。
看过剧版,电影为了张基龙看的说实话真的不怎么样。
没什么故事性,就记住马东锡很壮了。
而且没看过剧版的话更会觉得这部电影没什么意思吧。
毕竟没有角色滤镜和背景了解。
张基龙这个角色太单薄了。
进监狱就开始四处打架……我特么开始以为是个卧底结果好家伙是真犯罪了。
警察大学第一名的高智商年轻警察,跑不过跑酷达人的犯罪分子怎么连个老头都跑不赢?
而且你为何那么狂躁那么暴力?
为什么警察大学出来的人走路说话都像个二流子?
感觉这个角色设定更符合《过来抱抱我》里的连环杀人犯儿子尹罗武。
都是警察大学第一名,真是云泥之别两个人。
一个优秀警察的儿子成了进监狱的gai溜子警察。
一个变态杀人犯的儿子成了一个可以随时牺牲十分善良的警察。
我一整个感到非常魔幻了。
而且最好笑的是,在剧里他哥那个演员给了他一刀,电影里又相遇了,这次换成他给他哥那个演员一棒子。
《坏家伙们》大电影版,心心念实在忍不了借着午休盘起,果然提神醒脑下午不用补眠的精神抖擞。
整体感觉人物的构建和设定很像DC《自杀小队》的模版,些许片段也有着《罪恶都市》暗黑哥特的画风,但是味道依旧是浓郁的韩风,配合高级的BGM这坛子“泡菜”味道可人浓郁。
影片中每个人物的性格都给予了充分的丰富,尤其是对于“马东锡”的偏爱,那种“力王萌叔”的刻画简直不要太多,其实很担心“马东锡”在这方面过度消费会让今后再看到的观者会感觉乏善可陈索然无味,不过起码现在暂时还有相当一定的市场认可;“金雅中”的性感是身形和骨子里兼备的,抗拒肯定徒劳。
故事中间大篇幅抽丝剥茧找幕后大佬的编排还算新颖,各种状况的出现让故事在主线不偏移的前提下内容更加充裕且元素更加饱满。
因为反派的国籍是“日本”,可想而知会打成什么样,那是带着民族仇恨的宣泄,可是结果却过于简单,或许导演的意图就是想将其呈现出一种弱到爆的状态,但是这反而会让观者体验打折扣有意犹未尽的出戏及虎头蛇尾的嫌疑。
总体来说,建议大家可以畅爽一下。
QJ
一直看下去,个人一直比较喜欢韩剧和日剧的风格,无论是悬疑还是恐怖都细细的述说着淡淡的情感,而且剧中人物之间也总是会萌生别样的情感,在情感的细腻描写中剧情不断的推进。
当然此部剧并不是什么爱情剧,而是悬疑犯罪的题材。
一群是被社会看扁的穷凶极恶的罪犯,为了活出个人样、为了自我的救赎、为了寻找真相,一个颓废不堪被人称之为疯狗的警察,在被污染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处进行着正义的故事。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3.5
看到大家都睡了,我就放心了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